训练难题的提出、确认和解决,构成训练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使训练日新月异, 不断发展、前进、朝气蓬勃,不至老气横秋、死气沉沉。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步》 中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一个数学 上或试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 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柔道训练也是如此。

教练员的任务就是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练员的思想活跃,经常深思 熟虑训练问题就有所发现。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别人想不到,你想得到;别人想 得浅,你想得深;别人想得粗,你想得细,你的训练就会有起色,会不断提高。

现在我国女子柔道的老教练员多出身于中国式摔跤运动,他们具有丰富的中国式摔 跤技术、战术和训练经验,在学习了日本的柔道技、战术和训练方法后,又同年轻的教 练员一起,以日本的柔道为主体,兼收并蓄了欧美柔道的技、战术和训练方法。随着世 界范围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发展,对原有的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训练实践作了 各方面的探索,对柔道的理论、规则、技术、战术和训练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在走 我国女子柔道的训练道路,向科学训练迈进。

(四)注意选材,早期专项化

我国开展女子柔道的初期,运动员多是从其他运动项目转过来的,她们具有一般 身体训练基础。但是开始练习柔道的年龄较大,练习柔道的时间较短,由于加班加点 地苦练,训练水平上去了,可是技术粗糙,同其他国家从小练习柔道的运动员的技术 相比,我们的技术不够细腻,运动寿命短,训练时间长,比赛时间短,培养六七年, 比赛四五年就完了,二十六七岁退役了,而国外有些运动员三十多岁了,还拿世界前 三名。

现在我国的柔道训练从小抓起,在业余体校柔道班,对儿童少年进行专门的柔道训 练。在防止“狭隘专项化”和“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前提下,从小培养柔道专项素质, 学习基本技术。在长期训练中不仅细致地学会大量的柔道技、战术,培养了专项体能和 “跤感”,而且增强了预防创伤的能力,现在的柔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重大伤害事故 少见了。

业余体校柔道班不仅有开展柔道、宣传柔道的任务,还有为国家培养后备力量的任 务。从业余体校高年级柔道班到各省市队都非常重视选材。实践证明,选中有天赋的运 动员,训练就成功了一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科学选材,充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通 过各种途径把有柔道才能的育少年选拔出来,加上科学训练,就能不断培养出世界水平 的运动员。

我国女子柔道过去多是经验选材,自然筛选,个别条件好的运动员出了成绩,多数 人被淘汰。训练的成功率低,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几年开展了柔道选材科学研究,虽然成果不多,但是逐渐为教练员所重视。训练 需要科学选材,教练员需要在经验选材的基础上,与科研人员合作,尽可能充分利用先 进的科学选材理论和方法,选出有才能的青少年,进行早期专门训练,多快好省地提高 我国女子柔道技术水平。

女柔选材要看体形的长度、围度、宽度、厚度和体重,以及运动素质。还要看生理 方面的心率、肺通气量、最大摄氧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血压等;生化方面的CP、 血红蛋白、血乳酸、红白肌的比例、血睾酮等;心理方面的感知能力、情感、意志和个 性,以及在实际训练中的接受能力、承受训练能力、恢复能力、抗伤病能力等等。多方 面地通过调查、测试、评价等科学方法,把具有发展前途的青少年选拔出来,进行科学 的训练,以提高女子柔道的运动成绩。

(五)训练方法的男性化

女子柔道是伴随男子柔道产生和发展的,所以几乎完全按照男子柔道的训练模式进 行。


  1. 同男子的技术一样


所有男子柔道的投技、舍身技和寝技的抱压技、绞技、关节技在女子柔道中均可应 用。而且女子柔道运动员心细、柔韧性好,所以练习的技术细腻,掌握的技术全面,如 跪腿摔、穿腿、抱腿带取返等技术运用娴熟。

现在的女子柔道讲究抢手,并且抓握迅速、准确。过去两人站直,双方两手抓好再 摔的文质彬彬的柔道比赛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女子柔道比赛一开始,两人就在场上游斗 起来,手脚迅速移动,两人的四只手互相积极地抢抓得力把位,并且不让对方抓到合适 把位。现在的比赛规则有限制消极手法的规定,例如不准抓袖口、不准两手抓同侧柔道 服和腰带,甚至两手抓到把位,较长时间不进攻也要受到处罚。所以手法成了现代女子 柔道的重要技术。

女子柔道运动员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往往不如男子,对掌握高难技术往往缺乏信 心,训练中需要耐心诱导,以增强其信心。

女子柔道运动员形成错误技术动作的原因主要是对动作概念不清。训练中应针对具 体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

  1. 战术风格积极主动,形成“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散手摔的技、战 术风格


女子柔道在继承男子柔道战术风格的基础上,严格贯彻执行新规则对消极限制的规 定。不仅中小级别的运动员比赛时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就是一百多公斤重的大姑娘一 上赛场也是积极抢手,撕崩捅拉,配合灵活的步法,创造进攻机会,积极进攻、抢攻、 硬攻。过去的“稳、准、狠”的“稳”字当头的战术被抛在九霄云外了,取而代之的是 以“勇猛、快速、连贯、多变、狠准”的霸蛮精神和气势凌人的态度,进行拼搏,赛场 上巾帼英雄的好勇斗狠的气魄不让须眉,体现出新时代女性的积极、进取、挑战精神。 女子柔道比赛引人入胜,给人以鼓舞。

女子柔道运动员战术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不如男子。在训练中可广泛采用模拟方 法,尽可能设置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培养女子柔道运动员分析、判断能力,以 发展其战术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战术意识。

  1. 男子陪练


男女柔道技术相同,但是男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速度、力量和战术的灵活性比女运 动员好,女柔道运动员经常同男柔道运动员训练,利用适应技术动作速度快、爆发力 好、战术灵活多变的对手,便于提高技术水平。男柔队员陪女柔队员训练先是陪,如做 抓把练习;再是帮助练,即增加抵抗;进而做实战比赛练习。要根据女柔运动员需要解 决的问题选择陪练的男队员,提出具体要求。这种男帮女的训练方法效果良好,各队应 广泛应用。

(六) 量大、强度大

我国女柔运动员的训练运动量大、强度大。训练就是对运动员有机体系统施加负荷 刺激,刺激的结果使有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形成一个生物学改造过程,以提高机体各 系统的机能。负荷大、刺激深,就能促使生物学改造加快,机能得到迅速提高。因此, 在现代高水平的训练中,运动负荷不断增大。我国女柔运动员耐力好,能吃苦耐劳,可 以逐渐增加训练负荷。现在有些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一年训练700次左右,在某阶段 一周的训练多过20~22次,36~40小时。每天坚持2~3公里的长跑。

近几年来,我国女柔运动员的训练在大运动量的基础上,注重强度训练。因为强度 训练刺激更能激发运动员内分泌的活性和柔道专项素质的提高。比赛从负荷上看,主要 是比赛柔道专项强度。

强度主要表现在技、战术练习上动作的质量高、实战多、比赛多和周期多。对抗中 要求双方运动员积极主动进攻、反攻和防守,大胆使用各种技术,特别是连续进攻和第 二次进攻。

现在我国高水平女柔运动员的技术已从单一的进攻技术迈向“连络技”——连续进 攻技术。训练中实战时,要积极抢手,见招打招,搭手见跤。二人比赛时你进攻,我就 抢攻或反攻,即使是先防继而也是反攻。单纯的连续防守少了。前一个进攻技术动作没 有成功,对方身体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即发动第二次进攻,例如:用大外刈未成功,对 方防守的身体正向前倾时,进攻者的摆动腿撤回来,一点地,两手挣亮用踢;再如,对 方转体用进攻技术,我抢在前边用,或是抱住对方躯干用过胸摔。这样双方连续进攻, 不给对方停顿、喘息的机会,训练的强度就上来了。连续进攻需要技术全面、体力强大 和冒险精神。比赛需要这样的大强度训练。

女柔高强度的训练要求运动员的脉搏达到180次/分以上。一次大运动量训练课要 有4~8次这样的高潮。要求运动员大强度地超负荷训练以能超量恢复为准,不能无限地 上强度。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必须节奏鲜明,能上运动量、强度,也能休息、调 整、恢复,要防止过度疲劳。

浏览3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