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最基本的要素,也是赛前训练中要加强培养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可以绝对控制的东西仅有一样,那便是你的思想,你可借此“工具”来控制自己 的命运。因此,培养运动员养成对一切困难或问题有一个积极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一种 积极的面对现实的态度,从而会逐步地完善自己,并会感到自信,“我能行,我会做得 很好,而且比对手做得更好”就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


  1. 学会面对困难、适应困难、多设想些困难,准备几套方案使运动员准备得更充 分、更全面、更仔细


赛前训练中有针对性地设置各种困难,使运动员认识和面对它,不仅是思想上的准 备,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不回避困难,提高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 力,这是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针对困难的最好解决办法是敢于面对困难,敢于碰它, 碰多了就有办法了,也提高了能力。如果我们不怕困难,连续地施展自己的力量,那 么,就会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办法。要保持勇敢朝向目标的积极奋进的态度,而不要 躲避它;应树立“我能应付它或我能通过它”的态度,而不是“我希望困难不会发生”。

  1. 学会鼓励自己


自己给自己一个赞美,例如“我做得很好,我能行,我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爱谁 是谁,舍我其谁”,这些在赛前都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表现的训练,越是临近比赛越要如 此,不要疑虑自己,要使自己更加自信。

  1. 学会表现自己,提高衰现个人才能的能力


在赛前训练过程中,引导大家在各个方面学会表现自己,为自己增加无形的战斗 力,也是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如训练时敢于表现个人的特长与风格,对个人的得意技 表现非常自信,平日生活中表现精神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甚至于出风头,对自己的集 体表现积极与呵护,对队友表现热情与宽容;在开会时,经常坐在第一排,敢于发表自 己的意见,敢与教练员交流思想和看法,特别是在赛前进入赛区后,表现出情绪饱满、 信心十足、霸气十足,这些不仅是使自己在比赛中充分表现出自己水平的支撑点,而且 也是一种通过自己各种行为表现出来的气势,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是一种非常强大 的感染力和凝聚力,能使自己的团体战斗力增强,同时也是一种威慑力,是对自己所有 对手的威慑与震动,能使对手摸不着头脑,从而形成自己的一种无形的战斗力。

小结:

赛前训练是在准备阶段和基本训练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使运动员 能熟练运用已获得各种因素达到协调统一、逐步形成综合比赛能力的过程,即逐步培养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过程。赛前训练关系到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充分调动个人才智和 临战状态,赛前训练准备工作包括思想、精神、心理的准备,训练的准备,科研、医务 监督的准备,后勤及物质准备等几个方面。赛前训练阶段的安排要突出以专门性训练和 比赛性训练为主,突出个人的特点,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赛前训练阶段和进入准备比 赛阶段,时间大约为6周。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心理状态,即 不良赛前心态,主要表现为赛前过分激动的状态、赛前淡漠状态、赛前恐惧对手状态和 赛前盲目自信状态等几种心态。为克服和消除因赛前不良心态所导致的“紧张”或“害 怕”,教练员要教会运动员能以积极的思维方法、辩证的思维方法来对待比赛,争取获 得优异成绩。

女子柔道运动开展晚、发展快

女子柔道运动是现代女子竞技体育发展浪潮中涌现出的一朵奇胞。

1882年嘉纳治五郎在日本东京综合各派柔术的精华,创建“讲道馆柔道”,历经了一 百余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普及的竞技体育项目。女子柔道几乎与男子柔道同时产 生,但是她的发展却落后于男子柔道20年。1883年嘉纳治五郎即在讲道馆开始传授女子 柔道,当时只限于进行一般训练,而不组织比赛。由于嘉纳治五郎极力主张女子学习柔 道主要是修养身心,锻炼身体,自卫防身,无须像男子那样“争赢斗胜”。在他这种封建 思想的禁锢下,直至他病逝前,女子柔道一直未列入日本国内正式的女子体育竞赛项目。

柔道虽然起源于亚洲,但是欧洲先举行了女子柔道锦标赛。1982年在美国举行第1 届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后,女子柔道的发展如急风骤雨,很快遍及五大洲。同男子柔道 世界锦标赛一样,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女子 柔道被列为表演比赛的项目,从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开始,女子柔道成为奥 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二) 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登上柔坛就出手不凡

我国女子柔道是紧随男子柔道的开展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女子柔道发展得很快,提 高也快,一开始参加世界比赛就占据世界女子柔坛的重要位置。我国男子柔道于1980 年举办第1届全国锦标赛,而女子柔道运动员同年就与旅美台胞访华的女子柔道运动员 共同进行了公开表演。1981年在山西忻州举行了首届女子柔道邀请赛。以后又举行两 次邀请赛,于1985年在浙江温州开始了每年一届的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参加在日本 东京举行的第2届亚洲女子柔道锦标赛时,高凤莲、李春荣、李忠云获得冠军,柳艳 梅、时艳春获得银牌,张仙花、王晓东获第三名。七人参赛均获奖牌。我国女子柔道即 成为亚洲女子柔坛最有实力的一支队伍。

我国女子柔道队第一次参加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第3届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高 凤莲和李忠云就获得两个冠军。以后,高凤莲又在两届世锦赛获得金牌,成为世界女子 柔道史上第一个获得“三连冠”的东方英杰,在我国柔道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庄晓岩和孙福明又摘取了 1992年和1996年奥运会的女子柔道桂冠。唐琳、袁华在 2000年奥运会上又得两枚金牌,并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二、我面女6柔道适舫员的一彼借况

(-)女子柔道运动员的一般思想作风和心理特点

我国女子柔道运动员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和弱点。许多高水平运动员来自农 村,如高凤莲、庄晓岩、孙福明、张仙花、李忠云、李春荣、袁华、唐琳、王显波等 等,她们具有农村妇女的品质、信念和性格。训练自觉性强,吃苦、耐劳,不易分散精 力;能坚决执行训练计划,不打折扣,训练中不偷懒;能执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 重感情,能与教练员交流思想,能较好地与教练员配合;组织性、纪律性强,遵守规章 制度,训练、生活各方面好管理。

但是她们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大。例如:欧美运动员可以自己独立参加比赛,我们 的运动员都要教练员包办代替办比赛手续。平时动脑少,不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赛对胜负的焦虑比较多。战术意识不强,不会“奸” “滑” “坏”,靠训练的实力取 胜。缺乏冒险精神,不能超水平发挥。循规蹈矩,不善于表现自己。例如:欧美运动员 敢说要拿冠军,我们的运动员只说争取。情绪好走极端,小事情会心烦意乱,遇挫折或 停滞不前时易泄气。

这些思想作风和心理活动一方面是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环境、习惯造成的,另 一方面与平时的培养、训练、教育有关,有时教练员管得过多、过严,不敢放手,没有 发挥她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表现能力。

(二)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特点

1.女子的身体形态同男子相比,肩部较窄,臀部较宽,四肢较短,躯干较长。女 子身体形态特点对保持身体平衡有利,便于发展投技。

 

  1. 教练员在转变以教技术、改进技术、提高技术为主要任务的认识


过去认为训练就是围绕技术转。从运动员开始学柔道,到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取得优 异成绩后的训练,仍然是主要抓技术训练。现在不单单是抓技术训练,而是要向培养运 动员独立比赛能力、创造能力的训练目标发展。由单纯的提高技术和体能为训练的主要 目标,转向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竞技体育也不例外,柔道比赛的胜利是综合性训练的结果。

具有勇敢、顽强、果断的品质和强大的体力的运动员才能完善地掌握合理的运动技 艺。没有胆量的运动员在大赛中不敢使用大技术;比赛后期,气喘如牛、体乏无力的运 动员怎能顽强地进攻和拼搏?

  1. 对过去的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功在重新认识


现在不过多地、单一地练基本功,不把基本功练成习惯再去应用。而在应用技、 战术的同时,练习直接应用的基本功。要强化得意技的准备进攻动作。

初学者要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掌握辅助练习和基本功,这有助于发展专项运动素 质。高水平柔道运动员的训练以战术为前提,或者说就是战术训练。技术训练是为战术 服务的,同时发展体能、心理能力和智力,进行综合练习为主,基本功直接为技、战术 服务。

过去练基本功的多,是因为当时业余练习者多,每天有职业,要去工作,不能天天 摔,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练功夫,甚至二五更起来练习。现在的柔道队全天训练、对摔, 可以直接练习技、战术,发展运动素质。基本功的练习自然放在次要地位,在技、战术 中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基本功,不必天天全面系统地练习老一套的基本功,可以多用机器 人练习。要把有限的精力应用于对摔之中,“精力善用”。

原来的一套中国式摔跤基本功用于柔道要有所改进,以适应柔道的特点。因为中国 式摔跤是先倒地者输分,最好是进攻施技者站立不倒。所以中国式摔跤的一切技术行动 都要维持身体站立不倒。柔道则不然,柔道摔倒后继续角斗,而且拖技者主动先倒地不 输分,站立摔时,可以先倒地。柔道与中国式摔跤的技术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原样 不动地照搬。

浏览7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