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柔道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特别是在悉尼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项目在整体实力上有了新的突破。当前,在我国体育 事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以及体育改革逐步深入的关键时期,柔道项目如何更好地 发展,保持已取得的优势地位,并在新的一轮挑战中夺取更大的胜利,这需要有关部门 领导根据国际柔道发展的动态和趋势,以及目前我国柔道的实际情况加以系统的分析研 究,制定出相应的我国柔道运动发展的策略、方针和政策。


  1. 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实现科学训练。世界柔道的飞速发展,促使我们必须进入 一个新的阶段,即科学训练阶段,必须把柔道的科学训练提到日程上来,组织科研人员 根据柔道发展的趋势和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如在“个人技术的分析” “柔道专项力量的 训练” “柔道训练的控制” “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与控制” “柔道青少年选材与训练” “市场经济与柔道的发展” “柔道项目的恢复训练”和“运动员体重的科学控制”等方 面,都需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研究,为训练提出科学依据。另外,还要抓好教 练员、运动员和管理人员的科技知识的学习,提高科技意识,使我们尽快地进入训练科 学化的进程。

  2. 我国已成功地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为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为体 育产业、体育经济带来良好的时机,我们应借此良机,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发展我国 的柔道运动。


首先,充分发挥国家与地方的积极性,做好现役队员的各种工作,组织好一线队伍, 从理论上提高对当前世界柔道运动发展趋势的认识,学会掌握柔道运动训练和比赛的规 律。破除陈旧的训练观念,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在训练中认真贯彻落实“发展个性, 以发展全面技术为中心,强化专项能力,突出实战水平”的指导思想。以2004年奥运会 为目标,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的技术风格。

其次,在组织一线队伍的同时,组织好2008年的队伍与训练。其形式有:

  • 由国家组织二线队伍长期或不定期集中训练。

  • 可以鼓励、扶植“公助私办”的形式。

  • 在政策上放宽,鼓励、扶植个人办柔道运动俱乐部或学校。

  • 有计划地组织各地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训练营或全国性比赛以促其发展。



  1. 进一步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除了举办固定的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以外, 还应分批分期地对基层教练员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其教学水平。

  2. 大力加强柔道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国柔道运动虽然已开展了二十多年,但 由于种种原因,它在我国普及较差,缺乏广泛的群众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也 不平衡。这些问题大大影响和制约了柔道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后备力量更显得严重 不足。为改变此种状况,应尽快地做一次彻底的社会调查,建立后备人才库,加强对青 少年训练、竞赛的管理与开发,使之形成较雄厚的后备人才梯队,以保证我国柔道运动 正常稳定的发展。


小结:

自从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将女子柔道运动列为正式竞赛项目以来,世界柔道运动 取得飞速发展,近十年来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其表现为:

  1. 积极快速进攻是当前世界柔道运动发展的主流。

  2. 高水平的激烈对抗中,更突出反映出运动员综合比赛能力的重要作用。

  3. 竞技水平的日趋接近,促使世界柔道运动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各国选 手创造了以手技、足技为构架的进攻体系。


为了适应世界柔道运动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我国柔道运动的竞技水平,根据我国 的柔道运动实践,我们必须在坚持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前提下,加强训练的科学化,坚持 贯彻“发挥个性,以全面技术为中心,强化专项能力,突出提高实践水平”的指导思 想,坚持发展、完善“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和散手摔法的技术风格。

我国面临着国际柔道运动飞速发展、竞技水平日新月异,而后备力量又不足的严重 局面,因此,在抓好一线队伍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尽快地采取多种形式,将柔道运 动后备力量抓起来。

思考题与作业:

  1. 当前世界柔道运动形势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2. 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柔道运动技术风格的?

  3. 我们应如何抓好柔道运动的奥运战略?


主要件考文献:

  1. 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 李诚志.教练员训练指南.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作者:刘玉琪 刘新民)

第十讲柔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

教学目的:

使学员进一步了解赛前训练的一般规律,掌握赛前训练安排特点,提高科学安排与 控制的水平,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与能力。

教学安排:

总时数12学时。其中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赛前训练是整个周期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最后关键的阶段。是在准备阶段和基本 训练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使运动员能熟练运用本身已获得的各种竞技 因素达到协调、统一,逐步地将训练水平转化为比赛的综合能力的过程,即逐步培养运 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过程。

赛前训练阶段的训练安排,是要使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能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并能 在比赛中充分地将自己的训练水平发挥出来,通过训练的强化、控制和调整,使运动员 获得的自信、个人专项技术和战术能力及身体专项素质水平等多种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并促使运动员达到高度自动化,个人技、战术的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反应意识和速 度),克服困难和承受能力,以及高度积极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赛前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训练安排是否科学合理、节奏是否明确,训练要点 是否明确突出,所采取的手段是否得当和因人而宜,对比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准备得是 否充分等等,都是关系到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充分调动个人才智和临战状态好坏的问题。

赛前训练的安排往往取决于对实际比赛时的预想和准备情况,未来赛场上运动员出现 的问题也就是在此阶段中缺陷的暴露。因此,赛前训练阶段训练得好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思想、精神、心理的准备

赛前,不仅是教练员,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运动员对前一阶段的训练工作进行认真 总结,认真分析比赛将发生的形势变化(整体的与多个级别的),实事求是地通过比较 的方法(与主要对手比较、与自己过去情况比较)确定自己队伍的整体实力水平与运动 员在本级别中的位置。分析的重点应放在对运动员的自我分析和认识上,通过分析研 究,引导运动员不断增强自信心,并坚持将思想、心理、精神方面的各项工作贯彻到整 个赛前训练阶段中。这是赛前训练工作中的核心。为此,在进入赛前阶段前要做好如下 各项工作:

  1. 做好进入赛前训练阶段的动员工作。在总结前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完整、细致 地分析形势,明确提出任务和指标,提出训练指导思想(口号)、训练重点(个人的) 和主要措施与要求,并通过运动员广泛的座谈,加深运动员对赛前训练任务的明确认 识,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2. 运动员个人充分认识在整个前一阶段训练周期中的技术、战术、体能、心理与 个人特点、优点与长处,为不断地建立自信心建立一个新的起点。

  3. 确定目标(位置),既要有鼓舞性又要实事求是,既要避免盲目自信,又要克服 妄自菲薄。

  4. 根据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思想和心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排除 各种干扰,增强注意力和政治热情,加强团结和凝聚力,围绕“苦与乐” “个人与集 体” “强与弱” “训练与防伤” “主力与陪练”和“顺与逆”等问题,大力开展集体主 义、爱国主义和刻苦训练精神的教育。


(二) 训练方面的准备

  1. 研究确定教练员的分工责任、任务和要求(重申教练员管理规定和纪律)。

  2. 组织安排好必要的场地器材(包括恢复手段、设施)。

  3. 分析研究运动员进入赛前训练阶段前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的技术、战术、体 能(专项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心理因素、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有关的数据资 料,并制定赛前训练阶段的任务、要求和计划,使训练突出针对性(例一)。

  4. 不断收集、归纳各种信息,争取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主要对手的动态与情况,分 析、熟悉主要对手的技、战术特点与弱点,甚至了解其性格与心理状态。研究制定出对 主要对手的对策、战术(与运动员一起座谈制定)。

  5. 归纳出运动员个人技、战术套路,提出任务和要求,制定出细致的个人计划, 并制定出结合个人主要特点的简明、易记、上口的技术与战术口诀,使其背熟、记住、 怎用。

  6. 根据全队的赛前情况和训练指导思想,提出针对性强、有教育性和号召力的口 号,以鼓舞、鞭策大家。

浏览49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