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对称性。以上套路都是创编较为成功的教学及推广套路。
在创编自选套路时,要根据当前技术的发展趋势及运动员的自身特点。
如柔軔性较好的运动员,要多选择舒展大方、体现身法及造型的动作;速度较快、力量较 强的运动员,要多选择勇猛、快速及跳跃、跌扑、滚翻等动作;个子小且协调性较强的运动员, 要多选择小巧、灵活及多变的动作和动作组合;柔靭性好而且控制能力较强的运动员,要选择 些难度较大的控腿、插腿平衡等动作。
另外,还要根据年龄特点区别对待。以儿童少年为对象所创编的套路,要多选择起伏、转 折、快速多变的内容,以体现其机灵、活泼;对年龄较大较成熟的运动员,要选择一些劲力突 出及运用身法等类型的动作,以体现其扎实的功力及多彩的韵味等。
- 依据体育美学中形式美的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运用形式规律创造美的形象的经验总结。整齐、层次、和谐、对比、均 衡、节奏、多样和统一等都是形式美的表现形式。在创编套路时必须遵循这一美学规律,才能 更充分地体现出武术动作及套路的优美及艺术性特征。在编排套路动作时,对整套动作难度的 分布、高潮的出现要有合理严谨的布局和有层次的发展,通过快慢节奏、刚柔力度、高低起伏 和幅度大小等对比手法进一步表现出每个动作的特点,犹如一首完整激昂的乐曲,起伏跌宕。 另外,还要遵循技击规律,注意虚实、开合、攻防、进退等变化,以及布局上的往返穿插、迂 回转折。在创编时还要注意动作的多样化及生动性、身体动作与器械方法上的和谐统一,使之 整个动作更加协调完整。
武术动作是很讲究动作姿势的。拳谚中说:“把势把势全凭架势”。武术中讲究“五体称”。 四肢与躯干五条线充满骨力,这五条线就像写字一样,结构要匀称、工整,或撑拔张展,或勾 扣翘绷,无一处松软,以呈现出一副健美之势。
如长拳中的“高虚步亮掌”动作,右掌上撑且手臂外张,左掌向左侧推撑,左脚尖在前虚 点地面,身体躯干向左侧拧转,从而体现出上下、左右相互对称,身体各部位朝向四面八方的 完整和谐。又如“弓步回身架崩枪”,重心前冲而且两臂伸展上举,随势再回身做甩头崩枪,从 而体现出上下左右如开弓放箭般的舒展、圆满。又如“坐盘下截剑”动作,坐盘拧紧,使躯干 与下肢如弹簧般呈现出多层面:头、剑、臂向前下探伸,腰胯向后坐撑,从而呈现出拧、转、 撑、展等多方位的和谐统一。
所以,在动作的设计上,要在不失去动作自身攻防技击含义的基础上,扩大化地追求其完 美的艺术造型。
(一)确定轮廓
根据对象特点及任务,考虑动作的难度、数量、组别及运动量等,设计出整个套路的初步 结构框架。如整套动作大体分为几个分段,每个分段安排几个组合,怎样进行布局,整个套路 有几个重点及高潮、安排的大体位置,是用难度动作、惊险动作、协调性较强的快速组合动作, 还是用其他类型的动作及组合来体现其重点和高潮。还需要估计用多少个动作来构成整套所需 要的时间,以及运动负荷的大小等。
(二) 搜集素材
根据武术动作的特点,以及套路的整体构思进行有针对陛的调查、采访及观摩。如练习的 对象是少年儿童,则要多从基本的主要的技术内容中去搜集;对象是保卫部门的,主要去搜集 踢、打、摔、拿等较为实用的技击动作;传统拳练习者,要从该拳种开展较普及的地区或该拳 种的发源地去搜集;对象如果是参加比赛的专业运动员,则要到运动场、比赛场去观察搜集。
(三) 逐组逐段编排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即可详细地进行逐组、逐段的编排。重点动作组合最好放在核心位 置及场地中央,难度动作不宜放在结束位置。要考虑到组合与组合之间的衔接,以及起势、收 势与邻近组合的对比及呼应。整套动作效果不要前松后紧,也不要前紧后松。要把难度动作、 效果动作以及运动量大小不等的动作,进行有机的、合理的穿插,使其充分适应练习者的技术 水平并达到较好的演练效果。
(四) 反复实践,不断完善
整个套路初步形成后,要广泛征求其他同仁的意见,再让练习者进行实践,进一步检査整 个布局是否合理、组合及段落的衔接是否合顺、高潮的体现是否突出、节奏的变化是否明显, 以及体力的分配是否得当等等。总之,要进行反复练习,不断地进行充实及调整,使其逐渐得 到完善。
三、创编武术套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一)确定创编的目的
创编武术套路,首先要确定创编的目的,是为了普及,还是为了提高;是为了表演竞赛, 还是为了保健体疗;是为儿童、青少年服务,还是为中老年服务,教学对象是中国人,还是外 国人等。目的不同,所创编的套路在内容、数量、难度、结构以及运动风格等方面也就不同。
(二) 搜集素材
确定套路的创编目的之后,就可以着手搜集素材。如果是为青年人创编套路,可在长拳类 拳术和器械或南拳范围中搜集素材;如果是为民兵或军警创编的套路,就要在各种拳派中搜集 一些踢、打、摔、拿等技击性较强的动作素材;为老年人编的套路,所取动作要柔和、缓慢, 为外国人编的套路,应简单、易学。
(三) 确定套路的轮廓
依据不同的目的和所掌握的素材,进一步确定套路的基本轮廓。这个套路有多少动作,演 练多少时间,套路共有几段、几组,有几个平衡、跳跃动作等以及对起势、收势要加以大致的 考虑。例如为中、小学生创编的初级长拳,动作和套路的结构都须简单,以便易教易学;运动 量要适当,以促进他们身体正常发育和全面发展。
(四) 重点动作和重点组合的安排
创编武术套路,整套中要有重点段,段中要有重点组合,组合中要有重点动作。应该把重 点动作放在组合中最便于发挥技术水平的地方,重点组合放在段内较显著的地方,重点段尽可能放在场地的中央。这样才有利于保证重点,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指动作的难度和强度。 因为这样的动作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对体力的发挥要求大,完成这样的动作比较困难。根据武 术的特点和人的生理要求,在一个组合中只能安排一至两个难度大的动作,在一段中只能安排 一个难度大的组合,在全套中只能安排一至两个难度大的段。既要在套路中突出这些内容,同 时也要保证这些主要动作的成功率。
(五) 运动量的安排
武术的任何动作都具备一定的运动量,各种动作之间,运动量的差异很大。各种高低、翻 转、跳跃、平衡动作的穿插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套路的运动量大小。比如,在一个套路中, 弧形步、平衡、高姿势和定势的动作安排过多,这个套路的运动量就相对减小;跌扑、跳跃、 低姿势与起伏的动作安排多,马上就会使整个套路中的运动量加大。也就是说难度大、强度大, 它的运动量也就越大。动作速度的快慢、质量高低以及动作衔接的疏密,直接影响套路的运动 量。因此,在编排套路的过程中,如何将若干运动量大小不等的动作,有机地、合理地穿插起 来,使之产生的运动量适合练习者本人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需要,是编排套路中非常重要 的环节。
(六) 检查修改
套路创编之后,要进行反复演练,看看是否合乎拳种要求、规则规定和人体运动规律。有 条件的话,还要请有经验的武术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然后进行一些适当的修改和调整。这种 调整包括套路所走的路线是否均衡,难度大的动作和重点组合是否安排到了恰当的位置,动作 密度是否合适,运动量是否适度等等,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来进一步发现问题,不断调整,使之 逐步完善。
(七) 创编武术套路的注意事项
- 突出武术的特点
武术套路的动作一般都具有攻防意义,踢、打、摔、拿、劈、刺等技击动作是构成套路运 动的主要内容,它们有着不同的攻防规律,创编套路时必须注意突出它们的技击方法,遵循它 们的运动规律。例如“枪扎一条线”是枪的运动规律,创编枪术套路时就不宜过多地选择平抡 和劈打的动作,使枪术和棍术不分,同时,技击动作应该是套路的主要成分。在套路中要占较 大的比重,这样才突出武术的特点。
浏览9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