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由于过度训练和频繁参赛引起的身心衰弱状态和对体.育活动消 极的心理反应状态。患有厌倦性神经症的运动员有以下反应:


甲、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动机不强,甚至厌恶训练和比赛;

乙、比赛中毫无斗志,竞争意识很低;

丙、全身衰弱,容易疲劳;

丁、寝食不佳,轻度头疼,容易激动。

临床检查发现运动员情绪波动大,眼皮和手指震颤,舌干、舌苔白。绝大多数情况 下厌倦性神经症产生的原因是过度训练,身心负荷过大,内脏有病,饮酒、吸烟过多 等。由于厌倦性神经症具有暂时性和可复原的性质,治疗和调节应该从训练至比赛周期 的正常化和比较小规模的负荷开始。在个别情况下,训练一两周后转换其他运动项目, 如让他们去游泳、划船或进行有趣的体育游戏等,也可配合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 反抗性神经症:是指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或比赛中由于情绪极度紧张、神经机能 过度亢奋,他们常常不能对比赛的各种情势以及对手的动作做出完全符合的反应,从而 表现出较强的不合理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有:


甲、蔑视权威,不服从领导,无组织纪律性;

乙、对人态度粗暴、易怒、惹事生非;

丙、对周围人多带有敌意和攻击性动作。

患有反抗性神经症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指向对手时表现为粗暴的反抗,侮辱对手,有 意无意地采用柔道比赛规则禁止的动作;指向裁判员时不服从裁决,指责裁判员是外 行;指向观众时会向观众示威性呐喊,做出挑衅性动作;指向教练员或队友时态度粗 暴,不执行队里的决定,侮辱他们。有人认为,反抗性神经症属于“冠军综合症”的一 种表现,是在运动狂热和激奋状态下的一时冲动行为,它与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和道德修 养有关。治疗和调节的方法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与心理调节,不宜用药物治疗和理疗。

  • 疑病性神经症:是由于运动员对自身健康过分关注,导致害怕或相信自己患有严 重疾病的先占观念。主要表现:


甲、对自身正常感觉或不适感作疑病性解释。他们自感全身无力,极易疲劳,因而 频繁求医,虽经重复检查未发现任何相应的躯体疾病,却仍不能消除其疑虑。

乙、他们对身体的不适感到害怕和不安,经常向他人形象地描述此种感觉,以寻求 同情。

丙、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柔道项目感到厌倦,有时无条件地拒绝参赛。

研究表明,疑症性神经症与患者的个性关系极大,许多人以往可能有过电击、溺水 等创伤史。研究还表明,沉重的运动训练和竞赛负荷是运动员疑病性神经症的重要原 因。疑病性神经症的治疗和调节方法大致与厌倦性神经症的治疗调节法相同。

据古梅纽克等人调查,运动员所患的上述四种神经症中,焦虑性神经症占35%~ 55%,厌倦性神经症占25%~30%,反抗性神经症占15%~20%,疑病性神经症占5%~ 10%。此外,还有少数运动员患有程度不同的抑郁症或瘴病。

据调查,上述运动员情绪失调疾病在我国运动员中也不在少数,甚至中学生中类似 情况也所在多有。患有这些心理疾病,轻者一般可由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工作者与经验丰 富的教练员一起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即可取得一定成效,而对于重症者则需要心理 医生运用专门的技术进行心理治疗。

以上,我们用较大篇幅介绍了运动情绪问题,从中可知情绪调控无论在赛前或赛中 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更是赛前心理准备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教练员平时就应加强在 运动员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因为这些方面 对运动员的情绪影响很大。同时还应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如有意 识地改变影响运动情绪体验的条件,通过模拟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适应性,改变注意 指向,改变表象内容,想像技、战术运用成功时的情景等,都有助于运动员消极情绪向 积极方向转化。

  • 树立必胜信心,提高战斗意志


自信心属于“自我”这一心理结构范畴。自我是运动员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 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概念、自我调控,以及自信心、自尊心、自卑感、独立性 等。

自信心是运动员潜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只有相信自己的力量,才能在强手如林 的激烈竞争条件下充分动员自己的身心力量,勇敢顽强地拼搏。信心不足则会导致感 知、思维过程迟钝、混乱,影响技术水平发挥而导致失败。

运动员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很多,如身体、技术和战术水平不佳,缺乏比赛经验, 过高估计对手,过去比赛失利造成的阴影,以及对教练员缺乏信任等。有的运动员在 赛前总是担心自己运气不好,有的还寄希望于对手临场发挥差,这都是自信心不足的 表现。

树立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多种途径,除平时有意识加强目的和动机等思想教育外,对 比赛的任务和指标要定得切合实际,并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对运动员和对手的实际水平 以及优势、劣势有清楚的了解和客观的估计,这是增强自信心的前提条件,而良好的身

 

体素质和熟练的技、战术动作,是柔道运动员自信心的物质基础。赛前运动员一定要调 整好自己的心态,对未来的比赛不存在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指望对手出现什么失 误,要把对手摆在挑战者的地位上。此外,在训练中教练员还可有意识地给自信心不足 的运动员创设成功的情境,不断提高其训练的成功率,使其体验到成功的愉快,这样自 信心就会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想像训练、模拟训练和积极的自我暗示都是行之有效的 方法。

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有主动性、自制性、坚韧性、果断性和勇敢性,这些品质对 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在柔道比赛双方实力相当或接近的情况下,往往是意志 品质好者胜、意志薄弱者在强手面前则信心不足,畏缩不前,紧张失常.再好的技、战 术也难以发挥。

运动员的战斗意志主要靠平时的从难、从严的刻苦训练,平时训练要尽可能从实战 出发,尽可能在复杂艰苦的条件下磨炼其意志,更重要的是激发运动员高度的责任感和 集体荣誉感,激励其为祖国体育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和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雄心壮志, 这样才可能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顽强拼搏的意志。

三、柔道运的员家中常传&心探底木的运用

(-)运动员赛中的情绪调控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运动员赛中的情绪状态与运动成绩关系极大,但二者之间是否 有什么规律呢?国外有不少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假说,其中影响较大 的有倒U假说与灾难假说。

倒U假说认为,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情绪激活水平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如图3-5-1 所示。当运动员情绪激活水平最低时,运动成绩也最低,随着激活水平提高,运动成绩 也提高。当情绪激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运动成绩最高,但激活水平继续升高,运动 成绩则随之下降;激活水平最低时,运动成绩最低。

图片5

3-5-1倒假说示意图

以上为倒U假说的基本内容。据此我们可知,运动员为取得最好的运动成绩,应 根据具体情况,将情绪控制在一定高度上。对赛中情绪激活水平过低的运动员临赛前可 施加心理压力,动员其激活水平;对那些情绪紧张、激活水平过高的运动员则应实施放 松训练和赛中情绪调节,以降低其激活水平;对情绪激活水平适中的运动员则应使其情 绪稳定,这样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

倒U假说又称“耶克斯一道森定律”。

灾难假说是由英国运动心理学家哈代和菲兹于1987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低 水平的心理压力下,随着压力增加,运动成绩会提高,而压力增高到某一关键的阈限 值时,运动员便会感受到环境对他的要求与他的能力不相符合,于是便产生焦虑,运 动成绩会突然下降,对运动员来说这便是一种“灾难”。这次失败之后,成绩只能恢复 到最初水平。如果压力持续降低到一定程度,运动成绩可能跳回到较高水平。在体育运 动中这一现象比较普遍。一旦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过大,便会带来“灾难”(图3-5-2)。 运动成绩大幅度下降,很难使其恢复到过去最高水平上。这一学说与倒U假说明显 不同,倒U假说认为只要压力减小,情绪激活水平降低,运动员才可能重新获得最佳 成绩。

图片6

3-5-2灾难假说示意图

以上两种假说都有可供参考之处,倒U假说比较符合一般运动技能学习和操作过 程,而灾难假说更符合高水平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的情况。

我们知道,影响运动员情绪激活水平的因素可分内、外两种,也就是说,“应激 源”有内、外之分。调控运动员的情绪,就要从对付“应激源”做起。换句话说,就是 要增强运动员抵抗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的能力,当运动员的情绪处于最佳激活水平之 时,来自应激源的各种干扰皆不为我所动,即保持一份“平常心”。就内、外干扰来说, 最重要的是内部抗干扰能力,因为即使再强大的外部干扰,也要通过运动员本人的内心 才能起作用,自己方寸不乱,情绪始终能被理智所控制,“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正 如有人所说:“关键不在于发生了什么,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它,如何处理它。”所以 调节情绪应以调节认识为先导。此外,在赛前或赛中间隙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简易的方 法来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这些方法简介如下:

  1. 转移调节法


在赛中突然遇到可能激发过度紧张或引起情绪激动的不良刺激时,如裁判员误判或 明显偏袒对手,运动员应有意识地强迫自己把注意力从不良刺激源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 动上,如自己命令自己:“不去想它了,想也没用!下场比赛见高低!”马上把注意力 转移到准备活动上,这样有可能暂时缓解消极情绪。

  1. 音乐调节法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紧张的比赛间隙,运动员如果随身听一段轻松 的或自己喜爱的乐曲常常能取得情绪放松的良好效果。国外有人作过一项研究,在比 赛前系统地向159名举重、柔道和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播放三种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功能 的音乐,即诱导性音乐、松弛性音乐和动员性音乐,结果发现这些乐曲对运动员缓解 紧张、降低对对手的恐惧、增强自信心、提高动作协调性,从而提高比赛成绩都起着 良好作用。

  1. 颜色调节法


心理学有一概念叫联觉,它是指由某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 “冷色”或“暖色”就是联觉。在运动竞赛中可利用联觉来调节运动员的情绪。运动员 临场过分紧张,看些绿、蓝、紫色,就会产生镇静作用;用绿毛巾擦汗、饮带绿色的饮 料、到涂有蓝色的房间休息,都给运动员以凉爽感觉且容易使过度兴奋得以缓解。如果 运动员临场兴奋不起来则可给以红色刺激。

  1. 表情调节法


古人说“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意识地改变面部和身体 表情也可以反作用于情绪。当运动员过分紧张焦虑时,在洗手间对着镜子自己对自己 笑一笑,然后有意识地松弛一下面部表情肌,或者用手轻搓面部,就会产生一种放松 感。

  1. 活动调节法


情绪的产生不仅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而且由肌肉活动引起的生理变化也会产生 相应的情绪兴奋状态。这是因为大脑的活动与肌肉活动的关系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冲动 不仅可以从大脑传至肌肉,而且可从肌肉传至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传至大脑的 冲动就强,大脑兴奋水平高,情绪则高涨;反之,肌肉放松,传至大脑的神经冲动就 弱,大脑兴奋水平低,情绪则低落,因此,赛中间隙利用不同强度、速度、幅度、方向 和节奏的练习动作和活动方式也可调节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当运动员过分紧张时,可采 用一些强度小、幅度大、速度和节奏慢的动作练习,以降低情绪兴奋性;当运动员兴奋 不起来时,可采用幅度小、强度大、速度和节奏快的变向动作练习,反复练习之后可提 高其情绪兴奋性。

  1. 呼吸调节法


运用深呼吸可以调节运动员的情绪。当运动员紧张、过分激动时,常会觉得呼吸短 促,上不来气,这时可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使情绪放松;而当运动员情绪低沉 时,可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来提高其情绪兴奋性。

  1. 气味调节法


气味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国际柔道规则(2001 )第四条有关卫生的规定:“柔道服 必须洁净、干燥,不得有难闻气味。”难闻的气味会引起不良情绪反应。而某些香味对 情绪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如苹果香味可影响肾上腺的分泌,使激动、焦虑和愤怒得以控 制,使人镇静下来,而有些香味可使人情绪振奋。因此,运动员在比赛间歇中用洒有某 种香味的毛巾擦汗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情绪状态。

  1. 饮食调节法


大量研究证实,饮食与情绪关系密切,食用碳水化合物可起镇静作用,而过多摄入 咖啡因则激活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易怒。过多摄入食盐也会引起紧张易怒。酒精则会 使人放松、抑郁,对抗应激能力下降。因此,运动员赛季饮食需有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

  1. 宣泄调节法


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地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不满、委屈、遗憾、愤怒等可使情绪得 到调节,恢复正常良好状态。运动队的管理者和教练员应尽可能给运动员提供多种宣泄 情绪的渠道,使其不良情绪在这些指定的渠道中宣泄出来,这要比在其他地方发泄好得 多。尤其当运动员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对其挫折反应予以引导,耐心听其倾诉。在正 规的宣泄渠道中,哪怕运动员有些过分的言辞或举动也是可以谅解和允许的。经过宣泄 一般都会取得明显的情绪调节效果。

  1. 排尿调节法


运动员临场尿频是其情绪过分紧张的生理表现之一。如果临上场前有憋尿感,会影 响其情绪。若及时排尿,并在排尿时自我暗示“我已将紧张、不安随尿排出去了,我一 定能战胜对手!”就会使生理和心理得到一些放松,产生愉快感,增强自信心。

应当说明,上述情绪调节法应依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经验、神经类型、个性 特点和年龄特征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真正掌握了这些“心理技 能”,临场纯熟运用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二)比赛心理战术的运用

柔道比赛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两军作战,既要斗勇也需斗智,所谓斗智就是动用智 谋去战胜对手。运动竞赛中,当双方身体、技术条件相当,或一方处于暂时劣势时,

 

如果心理战术运用得当,往往会决定胜负的转化。事实证明,合理地运用心理战术,可 以更充分地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有效的 发挥。

我国古代和当代许多军事家在战争中总结出十分丰富的、极有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和心理战术手段,公元前5世纪我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以及民间流传 的在1500年前就已形成的《三十六计》,其中心理战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人在 《斗智一一三十六计》一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对我们柔道教练员不无启示:“计谋好 比无形的刀子,深深隐藏在人的脑子里,要使用时,便会闪亮亮地露出刀尖。不仅是军 人,就是政治家、商人和学者都需要它。善于使用计谋的,使治变乱,乱世变治,穷变 富,贱成贵,颓局可以扭转,晴天能起风雷。人生就是战斗,战斗必有计谋。人人都站 在战斗行列,一疏忽便会被挤倒,肯动脑筋想计的人,他始终站在主动地位,上至朝 堂,下至市井,几无处而不适。”

在运动竞赛中常用的心理战术很多,择其要者简述于下:

  1. 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 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人事、天时、地利三者同知,则百战而胜”。竞技比赛如同 战争,了解双方实力、掌握各种信息方能择取最适合的战略战术战而胜之。

  1. 出其不意,攻击不备,先发制人


出其不意之“意”是指“意识”及“注意”,即对手对我方情况及战术意图不了解 或意识程度不高,我方之攻击在其意料之外,并在其心理准备和其他准备都不充分情况 下先下手为强发起攻击制服对手。用此战术在先发制人取胜后不可失去警惕,而应继续 寻找战机,不给对手以喘息之机,坚持进攻到底。

  1. 诱使对手上当受骗,运用智K巧取胜利


《韩非子》中说:“战阵之间,不厌诈伪。”所谓兵不厌诈,是指对阵打仗时要想方 设法欺骗对方,造成对手知觉错误,以导致其行为失误。运动竞赛友好公正固然重要, 但在规则之内巧用战术掩盖我方真实意图使对手上当是可行的。但此法须运用得当,若 不注重以实力为基础,一味使用小伎俩,甚至违背体育道德,则不可取。

  1. 向对手施加心理压力,造成对手情绪紧张


例如赛前有意识地在对手面前宣扬自己的实力,使对手望而生畏,产生自卑感, 降低自信心;或以我方稳定的情绪、高度自信的行为表现影响对手,使对手情绪波动, 尤其在对手因社会压力过大而求胜心切之时最易产生急躁、焦虑情绪,这时若我方再 采用激将法等战术手段使其情绪高度紧张,乱其方寸,失其节奏,则最终会导致对方 失败。

5.通过暗示给我方队员以鼓舞和信心

积极的暗示对运动员的情绪稳定和增强自信起着重要作用,消极的暗示则作用相 反。例如教练员、领队和蔼可亲,充满信心的态度和言行,对运动员的微笑、鼓励与赞 扬都会使运动员情绪愉快,安定、信心十足;如果教练员、领队出现烦躁、焦虑、愤 怒、厌恶等不良情绪,也同样会对运动员起到消极的“明示”或暗示作用。此外,运动 员的积极自我暗示也有重要作用。

总之,比赛中心理战术手段很多,但都要依据临场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创造性地运 用。

四、柔道运的员寨后的心理翔费

(-)运动员赛后的心理状态

柔道比赛最终总以获胜或失败结束。无论胜败,运动员都会出现比较复杂的心理状 态,特别是产生种种认知、情绪状态会对其后的训练、比赛产生影响。国外资料表明, 比赛成绩在运动员大脑皮层中的痕迹作用可长达1~3个月,赛后1个月运动员动作错误 率比平时高20%以上,比赛失常和意外获胜的运动员高达45%。此外,重要比赛的失 败会给某些运动员留下深刻的情绪记忆,甚至心理创伤,例如会出现攻击、淡漠、文饰 等过度的自我防卫反应。如果未能及时加以调整,可能在以后的比赛中投下阴影并且再 现,产生疑虑、紧张或惧怕等消极情绪,严重的还会出现焦虑症、厌倦性神经症等身心 疾病;如果心理调整及时并且适当,也会转化消极为积极,应及时找出失败原因,发现 自己缺点,改变训练方式,以利以后再战。

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会感到喜悦、兴奋和满足,有的可能伴有明显的身体表情动 作。认知上可能会正确地归因,并有强烈的参与下次比赛的动机和欲望,决心取得更好 的成绩。但也有的成功者在赞扬声中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在胜利的光环之下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放松要求,盲目乐观,忽视系统训练,技 术停滞不前,对以后的比赛造成消极影响。

因此,无论胜利或者失败,都应使运动员面对现实,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情 绪,不是比赛完一切都告一段落了,而要在赛后,特别是出现心理波动时及时进行心理 调整。

(二)赛后的心理调董

赛后的心理调整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认识成败,合理进行归因


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就是说赛后要理性地、正确而全面地分析成败,对 其进行合理的归因。实际上,造成胜利或失败的原因很复杂,往往是多方面的。归因, 是指人们按因果关系确认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奠基人海德在其归因模式 中明确列出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主要因素。后来,韦纳在海德四因素基础 上归纳出两个主要维度,即稳定性和归因点。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是不稳定的 内部因素;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外部因素,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此后他又提出了可 控制性这一维度,即可控的和不可控的。拉赛尔把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心境都归于 不可控制的原因,把努力归为可控制的原因。有研究表明,胜队和胜者常常把稳定可控 内部的本方努力和稳定不可控的内部的能力看成是胜负最重要的因素;而很少获胜的人 或队则常常以不稳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运气不好”或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因素 “我方根本不行”作为失败的理由。归因基本点不同是因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以及动 机不同所致。一味将胜利原因归于自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将失败归于“运气”或 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则不是好的态度。正确的态度则是实事求是 客观地分析胜负原因。教练员应谨慎地比较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对获胜者表扬的同时也 需使他们头脑冷静,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对失利者也不要妄加指责,要引导他们在总结 教训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某些长处,即使未完全达到预定目标,只要较前有所进步, 就要加以肯定,以增强其自信心。

  1. 协调人际关系,防止攻击行为


攻击性是柔道比赛的重要特点,比赛时运动员攻击的对象是对手,攻击性越强越 好。运动员在赛中全力拼搏、全力攻击,赛后这种攻击状态不会立即消退。由于失败者 的挫折反应之一就是攻击,这就更叠加了其攻击性。攻击的矛头可能是自己,更多的则 是指向队友、教练员或裁判员,若获胜队友稍显得意之态,则可能激发失败者更强烈的 攻击性,如果处理不当则可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减弱队内的凝聚力。队友之间彼此相互 谈心,进行行为修正十分必要。每个成员对其他成员都要有真诚的态度和高度的热情, 在交谈中通过正确的归因取得共识,郁积的压抑的情绪也可通过交谈得以宣泄和释放。 相互推心置腹地交谈既可达到认识上的统一和提高,又可融洽人际关系,增强团体凝聚 力,还可稳定情绪,减弱不适当的攻击性。

  1. 采用放松手段,消除身心痍劳


柔道比赛激烈紧张,运动员不仅身体肌肉能量高度消耗,心理也会有极大的疲劳。 失败者的烦恼和厌倦一时难以消除,胜利者的兴奋和欢欣的后效也会使人疲惫不堪。 因此,安排一些使身心放松的活动十分必要。充分的睡眠对消除身心疲劳虽有积极作 用,但过度睡眠反而会引起不良后果,听听音乐、读读小说、逛逛公园、划划船之类 不增加身心负担的活动,对于消除疲劳和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水平及恢复体力和精力大 有裨益。

小结:

本讲介绍了柔道比赛中的一般心理活动特点,影响比赛成绩的心理因素,柔道运动 员赛前、赛中与赛后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准备、心理战术的运用和心态调整等方面的理 论和方法,学员学习时要尽可能联系自己的运动实践,创造性地加以理解和运用。

思考题:

  1. 影响柔道成绩的心理因素有哪些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一谈。



  • 2.你是如何在赛前做好心理准备的?


作业题:

  1. 简述情绪调节法。

  2. 你是如何在赛中运用心理战术的?

  3. 谈谈赛后心理调整的意义和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1988

  2. 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院校函授教材体育心 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作者:王天生)

人体受力分析

柔道技术分为投技、寝技和挡技三大技术体系,其技术特点为“以柔制刚,柔中有 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就是要求技术动作符合一定的运动生 物力学原理。

1.研究对象

研究柔道技术原理,如果把身体的物理性质都考虑进去,那么问题是很复杂的。为 了便于研究和扼要说清问题,必须把物理性质中对受力和运动不发生影响或受较小影响 的因素略去,只考虑力学性质。虽然人体是有生命的机体,它既不是质点,也不是刚 体,但是,从力学角度研究人体运动时,为了解决运动中突出的主要矛盾,可以有条件 地把人体简化成一定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一般分为三种形式,即质点、刚体和多刚体系统。

(1 )质点——具有质量,忽略其体积和形状的物体。

  • 刚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改变的物体。

  • 多刚体系统—— 就是人体模型(后面介绍)o


确定研究对象是由研究的目的决定的,它可能是某物体或几个物体的组合,也可能 是从一个物体中割离出的一部分。如:可以将一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将两名 运动员同时作为研究对象,还可以将一名运动员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

2.人体在柔道中所受到的力

  • 柔道运动中力的概念


柔道运动中所有的技术动作,只有用力得法才能达到技术效应。因此,柔道技术动 作必须考虑用力方法。力就是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这种互相之间的作用使物体改变运 动状态或发生形变。从事柔道运动时,身体各部分互相作用、攻守双方进攻或防守、互 相扯拉或施技摔倒或被摔倒,都是力在起作用,这些力的作用可使双方身体改变运动状 态或发生变形。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或变形为力的效应。力作用于物体时,其效应如 何,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动作位置(作用点)三个要素。

  • 力的大小和方向:力量大小可以用重量码测定。通常拿物体重量作为力的单位, 用公斤来表示。在柔道竞赛中如用较小力量制服较大力量,就是施展柔道技术力量的诀 窍。柔道选手学习技术的时候,必须探索这种施展技术力量的诀窍。力的方向包括力的 “方位”和“指向”,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时“竖直”是力的方位,而“向 下”是力的指向。例如柔道技术中的外卷入和内卷入技、直舍身技和横舍身技,攻手是 用自身的重力揪住受手摔倒下去的。

  • 力的作用位置:一般来说力的作用位置不是在一个点上,而是在物体的某一部分 面积上,当力的作用面积很小时,此时的力叫集中力,例如攻手施内股技:一腿进受手 裆部,另一腿支地,上体和头面向后方位扭转,就可以看出力的作用位置在一条支撑腿 的散上,这个位置也可叫作用点,此时的力叫集中力。作用点不是集中在一点上叫做分 布力,如做寝技抱压技时,就是一种分布力。但也可以用与分布力产生同样效应的集中 力来代替分布力,控制在受手人体重心一点上,在这一点上所产生的效应和分布力所产 生的效应是相同的。因此,研究抱压技时,应了解人体仰卧时身体重心转移到上体。例 如,不让受手解脱抱压技,只须控制胸口处。

  • 内力和外力:外力是指其他物体对所研究的物体系的作用力,内力是指物体系内 部各物体互相作用的力。内方和外力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把人体看做一个力学系统,那 么,来自人体外界作用于人体的力称为人体外力;例如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等。 只有外力才能引起整个人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应该指出,内力与外力的区别取决于我们所 选取的研究对象。例如,对人体来说,前臂的屈肌群拉力是内力,但是把前臂作为研究 对象,则变为外力。人体内力不能直接引起人体整体的运动。但是,人体与外界物体接触 并相互作用时,内力可引起外力。柔道技术要得到最佳效果,必须身、手'、腿合一,动作 协调一致,才能加大对手所受的外力或改变外力的方向,从而收到最好的施技效果。

  • 人体在柔道运动中常见的外力


最常遇到的有重力、支撑反作用力和摩擦力。

  • 重力:我们都知道,在地面上任何物体都有重量,人体的重量叫体重,这是重力 的作用效果。重力实质上就是指地球上的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在地面上的人和物,


 

 

 

浏览8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