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式攻防含义明显,武术项目特点突出。武术教材内容体系注重突出武术的重要特点,即 攻防含义。例如,健身拳中的单练套路,每一动作都含有进攻与防守的招法;又如“对练拳” 更是攻防的组合动作。这样的教材内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学到强身的本领。
2.武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武术教学必须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及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教法和手段才能 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应注意: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体育课一般安排两个项目,武 术运动中步型、步法较多,下肢负担大,所以另一个项目应以上肢运动为主,在使学生上下肢 都得到锻炼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合理安排教学时数。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易兴奋、好动,但不能持久的心理特征,每节课 中武术教学时数不宜过长。
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准备活动要安排一些与本节课教材内容有关的动作,如基本手型、 步型的转换与变化。这样既可节省整个教学时间,也加强了教学的连贯性。
以集体教学为主。武术教学因为人数多,学生好动,给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应 以集体教学为主,便于全场控制,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示范面。
突出难点、围绕重点,精讲多练。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简明扼要。在练习时应以教师 领做为主,使学生在模仿中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武术风格的形成。
静耗动作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由于学生肌肉纤维较细,力量弱,耐力差,易于疲劳的生理 特点,对静耗动作如马步、弓步站立时间不宜过长,每段练习后,要采用原地踏步或便步走的 形式,使肌肉得到适当放松。
加强安全教育。攻防是武术的核心,能培养人勇敢顽强、御敌防身的本领,具有一定的国
防意义。在学习攻防动作时,教师要认真考虑教学手段,而且还要向学生提出要求,以避免伤 害事故的发生。
培养骨干。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训练骨干,让他们了解教学内容并提出要求,以便在课堂中 协助老师,发挥武术积极分子作用。
注意武德教育。学生正处于身体的青春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自制力不强,容 易冲动,需要我们加强武德教育.引导他们的正确发展。
第二节武术训练
一、套路运动训练
(一)训练内容
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和训练目的,训练内容可分为: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 和智能训练。
- 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为技术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它包 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
一般身体训练: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而其中又以身体素质的训练为主要内容,多采用其他运动,如各种跑、跳、举等练习方式进行 训练
专项身体训练:指与武术专项技术有直接联系的身体训练。采取与武术技术动作结构、动 作方向、速度、幅度及用力性质有关的练习手段,来增强学生机体的武术活动能力,为学习、 改进、提高武术技术动作提供直接的身体条件。武术基本功是训练专项身体素质的最佳途径, 其中的腰、腿、臂、桩凹功对身体主要部位的素质训练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训练中应将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相互调剂、 相互促进。对于青少年的启蒙和初级阶段的训练,尤其要加强一般身体训练,以促使青少年的 全面发展,为专项身体训练水平的提高奠定好基础。
- 技术训练
技术训练是训练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它分为基础技术训练、基本动作训练和套路技术训练。 基本技术训练:武术中的基本技术,是从武术运动实践中提炼出的规范化的常用技术,只 有将基本技术做得标准、规范,才能更好地保证套路完成的质量,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 内容。
- 动作的发力顺序武术规则中强调动作要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发力完整。 而发力顺序则是劲力体现的重要所在。因此在训练中应解决动作发力的顺序性,使身体各部位 协调配合,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用力。
- 动作技击特点:武术动作的技击特点是基本技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训练各种基本 技术动作时,要掌握并体现出左顾右盼、声东击西、指上打下、攻防兼备的攻防意识和动作
特点。
- 八法的协调配合:武术运动中的八法,是指动作时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 力、功八个方面。要求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步赛粘;精要充沛,气宜沉;力 要顺达,功宜纯”。
基本动作训练:基本动作是指典型、常用、但又比较简单的动作。一般包括:手型、手法、 步型、步法、腿法、身法、平衡和基本跳跃等内容,并随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而逐步增多。在训练中,对基本动作的姿势必须严格要求,做到一丝不苟,以便形成准确的动力定型,为套路 演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套路技术训练:套路技术训练,是指提高套路的演练技巧和水平,不断增强身体素质、机 能,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训练的形式有:
- 分段训练:把整套动作分成若干个段落进行反复练习。主要是解决局部动作的技术和 节奏等问题,强调、改进段落的技术质量。根据训练目的和任务,可分为重点段、难度段、高 潮段、起势段和收势段来进行训练。
- 整套训练:是把在单个动作和分段训练中获得的动作规格、速度、节奏及意识的表现 技能在成套训练中加以运用,增强高质量完成整套动作的能力。重点是要处理好整套的节奏和 体力的分配,使其表现出动静分明、刚柔相济、章法清晰的演练效果。
- 超套路训练:是指上场完成一套以上数量的练习。其目的是增强“套路耐力”,提高无 氧代谢能力,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 对练套路训练:采用的训练步骤和方法一般有单人基本方法练习、双人配合练习、先 慢后快练习、先分解后整套练习等,使之逐步达到方法准确、配合默契、攻防逼真的效果。
- 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学生掌握 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 程。它主要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短期心理训练两部分。
- 智能训练
智能训练是指对运动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对运动行为的观察力、记忆力、 思维力等有机结合的方法方面的训练。它对武术技术的掌握和完善十分有益,训练中,教师要 善于分析动作内涵和技术原理,启发诱导,形象类比,以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 思维能力。
(二)训练汁划的制订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是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决策之一。训练 计划一般包括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日训练计划。
1.多年训练计划
武术的多年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 段。计划中主要有总任务、情况分析、训练指标和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基础训练阶段:主要任务是打好武术技术基础体能、智力、心理的全面基础。内容以基本 功、基本技术、组合动作、长拳套路和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为主。
专项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提高武术竞技能力,进行全面套路技术的掌握和专项所需的身 体素质与技能的训练。
最佳竞技阶段:主要任务是创造武术竞技的优异成绩内容以“升华”专项技术为主线,进 行提高完成动作质量和演练技术,以及专项所需的心理素质和发展难新动作的训练。
竞技保持阶段:主要任务是保持高水平竞技能力,进一步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技 巧,并进行创编适应个性的套路和比赛中心理稳定的训练。
- 年度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主要是围绕年内的竞赛任务,来安排运动负荷控制、训练内容和手段。年度
计划一般划分为以下4个周期进行训练:
准备期:训练内容以提高全面身体素质和机能,掌握和改进武术基本功、基本技术为主。 时间为4〜5个月。
浏览5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