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评分标准
(1)动作质量的评分标准
运动员现场完成套路动作的规格与要求不符,每出现一次扣0. 1分;其他错误 每出现一次扣0.1〜0.3分。
(2)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
劲力、节奏、音乐的评分标准:分为3档9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3.00〜2.70;—般为2. 60〜2. 30;较差为2. 10〜1. 80分。凡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 确,节奏分明,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者为“很好'凡劲力较充足,用力较顺达,力点 较准确,节奏较分明,动作与音乐较和谐一致者为“一般”。凡劲力不充足,用力不 顺达,力点不准确,节奏不分明,动作与音乐不和谐一致者为“较差”。
编排的评分标准:运动员现场完成套路时,必选的主要动作每缺少一个扣0. 2 分;套路的结构、布局与要求不符,每出现一次扣0.1分。
(3)难度的评分标准
动作难度(1. 4分):根据各项目“动作难度等级内容及分值确定表”,每完成一 个A级动作可获得0. 2分,每完成一个B级动作可获得0. 3分,每完成一个C级 动作可获得0.4分。每个动作难度分只能计算一次;动作难度分的累计中,如超过 了 1.4分,则按1.4分计算。
运动员现场所做的动作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则不计算动作难度分。
连接难度(0.6分):根据各项目“连接难度等级内容及分值确定表”,每完成一 个A级连接可获得0. 05分,每完成一个B级连接可获得0. 1分,每完成一个C级 连接可获得0.15分,每完成一个D级连接可获得0. 2分。每个连接难度分只能 计算一次,连接难度分的累计中,如超出了 0.6分,则按0.6分计算。运动员现场 完成的连接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则不计算连接难度分。
创新难度加分:现场成功完成被确认的创新难度,则由裁判长按加分标准给予 加分。其标准为:完成一个创新的B级动作难度(含连接难度)加0. 2分;完成一 个创新的C级动作难度(含连接难度)加0. 3分;完成一个创新的超C级动作难度 加0.4分。由于失败或与鉴定确认动作难度不符,不予加分。
(二) 竞赛项目评分方法与标准
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集体项目、无难度动作组别要求的竞赛项目评分方
法与标准。
1.评分方法
(1)评分裁判员由评判动作质量分的裁判3〜4名(A组)、评判演练水平分的 裁判3〜4名(B组)组成。
(2)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其中动作质量的分值为5分;演练水平的分值 为5分。
(3)A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完成动作的质量,按照各项目动作规格及其他 错误内容扣分标准的要求,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各种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的扣 分,即为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分。
(4)B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整套的现场演练,按照劲力、节奏、编排以及音乐的 要求整体评判后确定示出的分数,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
2.评分标准
(1)动作质量的评分标准
运动员现场完成套路时,动作规格与要求不符,每出现一次扣0.1分;其他错 误每出现一次扣0.1〜0.3分。
(2)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
分为3档9个分数段,其中:5. 00分〜4. 10;—般为4. 00分〜3. 10分;较差为
3.00分〜2. 10分。凡劲力充足,节奏分明,编排合理,风格突出,动作与音乐和谐 一致者为“很好”;凡劲力较充足,节奏较分明,编排较合理,风格较突出,动作与音 乐较和谐一致出者为“一般”;凡劲力不充足,节奏不分明,编排不合理,风格不突 出,动作与音乐不和谐一致出者为“较差”。
(三) 裁判员的示分
自选项目A组裁判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1位数;B组、C组裁判所示分数可
到小数点后2位数;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集体、无难度动作组别要求的项目 A组裁判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1位数;B组裁判所示分数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 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人。
(四)应得分数的确定
1.自选项目
动作质量应得分、演练水平应得分和难度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的应得分数。
(1)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
A组2名裁判员,1名副裁判长评分时,2名以上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 其他错误扣分的累计之和即为动作质量的应扣分,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应扣分, 即为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应得分。A组3名裁判员,1名副裁判长评分时,2名裁判 员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扣分(或1名裁判员和1名副裁判长对运 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扣分)的累计之和即为动作质量的应扣分,用动作 质量的分值减去应扣分,即为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应得分。
(2)演练水平应得分的确定
B组中4名裁判(含裁判长)对套路劲力、节奏、音乐示出的等级分数的平均值 减去2名以上对同一套路编排错误扣分的累计之和,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应得 分,应得分可取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人。
(3)难度应得分的确定
C组2名裁判员,1名副裁判长评分时,2名以上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难度和 连接难度确认分数的累计之和为运动员的难度应得分。C组3名裁判员,1名副 裁判长评分时,3名以上裁判员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确认(或当2 名裁判员和1名副裁判长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确认)分数的累计 之和为运动员的难度应得分。
2.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集体、无难度动作组别要求项目
动作质量应得分和演练水平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队)的应得分数。
(1)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
A组2名裁判员,1名副裁判长评分时,2名以上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 其他错误扣分的累计之和即为动作质量的应扣分,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应扣分, 即为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应得分。A组3名裁判员,1名副裁判长评分时,2名裁判 员对运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扣分(或1名裁判员和1名副裁判长对运 动员同一个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扣分)的累计之和即为动作质量的应扣分,用动作 质量的分值减去应扣分,即为运动员动作质量的应得分。
(2)演练水平应得分的确定
B组2名裁判员,1名裁判长评分时,取3个分数的平均数为运动员的演练水
平应得分,应得分可取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人。B组3名裁判 员,1名裁判长评分时,取中间两个分数的平均数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应得分,应 得分可取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人。
(五)最后得分的确定
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加上创新难度的加分即为 运动员自选项目的最后得分;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即 为运动员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和集体项目、无难度动作组别要求的竞赛项目 最后得分。
(六) 无电子系统评分的操作
当竞赛中无电脑计分系统时,裁判员评分则采用笔录方式进行。
(七) 裁判长的加分与扣分
(1)裁判长执行对比赛中被确认完成的创新难度的加分。
(2)裁判长执行对比赛中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的扣分。
①完成集体项目、太极拳、太极剑套路不足或超出规定时间在5秒以内者(含 5秒),扣0.1分;在5秒以上至10秒以内者(含10秒),扣0.2分,以此类推。
②自选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对练、传统拳术、传统器 械套路不足规定时间在2秒以内者(含2秒),扣0.1分;在2秒以上至4秒以内者 (含4秒),扣0.2分,以此类推。
第二节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竞赛种类
1.团体比赛。
2.个人比赛。
(二)竞赛办法
1.循环赛。
2.淘汰赛。
3.复活赛。
4.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三)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
1.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8〜35周岁,青少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
15〜18周岁以下。
2.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3.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4.运动员必须出示自报到之日起前15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 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四) 体重分级
48 公斤级(<48kg),52 公斤级(>48kg — <52kg),56 公斤级(>52kg — < 56kg),60 公斤级(>56kg—<60kg) ,65 公斤级(>60kg — <65kg) ,70 公斤级(> 65kg—<70kg),75 公斤级(>70kg — <75kg),80 公斤级(>75kg — <80kg),85 公斤级(>80kg—<85kg) ,90 公斤级(>85kg—<90kg),100 公斤级(>90kg —< 100kg),100 公斤以上级OlOOkg)。

浏览14,6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