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年的《陕西通志》延安府,中部县有“张三丰遗诗 处,在轩辕庙侧,玉皇庙东壁上。碑记元至正庚子(1360年), 三丰手题”。嘉庆十二年(1807年)纂修的《续修中部县志》 中有张三丰《桥山祈仙台》诗,诗云:“披云履水谒桥陵,翠 柏烟含玉露轻。衮冕霞飞天地老,文章星焕海山青。巍巍凤阙还 仙岛,渺渺龙车驻帝城。寂寞琼台遗汉武,一轮皓月古今明。”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纂修的《南阳府志》中有张三丰 的《唐子山》和桐柏的《金台留偈》。今录《金台留偈》诗: “乘鹤西风出华州,袖藏千载混元球。黑铅红汞东西产,白雪黄 芽次第妆。孔子泣麟周道否,卞和识玉楚王休。药中消息谁人 会,脱却红尘自在游。”
乾隆四十三年(1704年)纂修的《屏山悬志》卷首图中有 张三丰《太平石》,在邑东之城东万涡石上:“宣德乙未云水张 三丰书,太平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长五尺,阔二尺五 寸
雍正十三年(1735年)纂修的《陕西通志》介绍,朝邑县 灵应观,“在紫阳山亦名紫阳观……仙人张三丰曾憩息其中, 大书壁上。”即把《桥山祈祈仙名》诗书之于壁上。《通志》 又记载扶风县景福宫,有“仙人张三丰画壁”。道光二十三年 (1843年)纂修的《重庆府志》中有:“洗墨池,在城内文昌 庙,相传张三丰画帝君像,洗墨处。”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纂修的《姚安县志》中有,张三丰寓姚三年,居文昌宫时, “以墨潘泼壁,望之烟水苍茫云”。乾隆四年(1739年)纂修的 《雅州府志》中有“文昌祠……弘仁殿……三清阁,左右魁 星、圣母二宫,前殿壁后,有张三丰所画风洞景尚存。”民国十 二年(1923年)纂修的《雅安县志》亦记载此事。悬空寺还有 张三丰达摩像壁画,志云:“今不存在。”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纂修的《郴州总志》有云:“桂 东县有张三丰明正统中,有伟丈夫美髯须,结茅桂东之了髻山, 一箬笠,寒暑不易,瞑目趺坐,不知其何许人也。”又云:“三 丰石,在县东十五里,昔名三了石,上书三丰二字,大如斗,虽 风雨漫漶,苔藓披结,犹可识。相传仙人张三丰,曾结庐于此, 仙升,以指书石,为乡人别。”又云:有“隶书三丰二字,如斗 大,不类雕镌,虽经风霜剥蚀,字迹宛然”。同治五年(1866 年)纂修的《桂东县志》,有清邑人周为东咏《了髻山》:“言 访张三丰,遥指了髻岭。美人胡不归,白云闻秋影。飞级凭虚 空,何处修容靓。引手摘晓霞,风吹衣袖冷。仙人非有求,焉用 姓名炳。石上字不灭(三丰二字人石进一寸许),摩挲发深省。” 此郴志记载正统时来此地,实属可贵,而“三丰二字人石寸许”, 又有隶书所写,更为可贵也。一般张三丰手书,用行草较多。而 题咏《了髻山》的诗也不少,多数为邑人,当地人咏当地事, 较为可信。
民国十四年(1925年)纂修的《都匀县志稿》中有云: “写字岩,在城北十/V里桥头,明道士张三丰书‘万壑松声’四 字,笔法苍劲。又马路哨岩间,亦有三丰留题,惜苔藓侵蚀漶 漫,不能辨,俗亦称写字岩。又城北十八里,滴水哨悬岩,有三 丰影像,俗称张仙岩。”
万历四年(1576年)朱睦楔著《万卷堂书》中载有《金丹 小成》一卷、张三丰;《金丹直指》一卷、张三丰;《修养保 身秘法》一卷、张三丰。朱睦楔是周王朱棣的子孙,在周王后 代子孙中以儒者自居,“通怀好士”,收藏古书图籍,还经常梓 行书籍,写下大批著作,学者称为西亭先生。
宝鸡金台观之碑,范宗镇云:“仙真……著有《金丹玄要》 三篇。”另一碑中,范宗镇咏诗“三篇玄要道清真”之句。前一碑为万历九年(1581年),此碑文在陈垣编纂《道家全石略》 有所收录。后一诗碑没有年代。据金台观文管所负责人说:观中 原有石刻丹经碑,今已不知去向。
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手书的上联“滴水成棉不用弓弹自散”, 一直无人对出下联。
浏览2,0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