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元年(1736年)纂修的《云南通志》有,姚安府“张 三丰,天目人,寓郡文宫年余,后去之平越,以双鞋留挂壁间, 长二尺,题曰:三丰鞋。”《姚安县志》亦有记载此事。
嘉庆间纂修的《四川通志》云:“铜梁巴岳山,有真人张 三丰所遗扇、砚、竹杖各一,寺僧以为宝。”《铜濯县志》亦有 记载。明尚书张佳允邑人有《同顺庆僧游巴岳》诗云:“洞门 好问双玉童,汝师可是张三丰。道尊仙去丹灶冷,竹杖生苔叹遗 踪。”张三丰在巴岳山居住数年之久,留下遗物,寺僧宝而藏之。
《大岳太和山纪略》中有杨素蕴诗云:“仙才无处觅三丰, 破衲针须老母缝。巧妇鸳鸯空费手,何如飘笠乱云封。”杨素蕴 是清初人,由此诗可知,当时张三丰衲衣尚还存在,今不知流落 到何方了。
黄朗生所撰《崂山志》中有云:“明永乐间,有张三丰者, 自青州云门,来于崂山下居之,居民苏观礼焉。邑中初无耐冬花,三丰自海岛中携出一本,植现庭前,虽隆冬严雪,叶色愈 翠,正月即花,蕃艳可爱。今近三百年,树干大小如初,或分蘖 株别植,未有能生者。”此志修于晚明黄宗昌,完成于清初黄朗 生,前有顾炎武序。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修的《来州府志》、 乾隆元年的《山东通志》、二十八年的《即墨县志》皆记载此 事。蒲松龄的《聊斋》中香玉和绛雪的故事,绛雪即耐冬花树 也。
光绪间《铜梁县志》中云:“五星杉在巴岳山巅,香炉峰 侧,则五株罗列,如星聚奎垣,高约千丈,围八、九尺,古干离 奇,烟云郁锁。相传为张三丰手植。”又云:“云盖松在计都寺 后,相传亦张三丰手植,还有“紫云庵县南三十里,庵后,悬 石岭崎欲坠,有大松一株,老干轮围,传为三丰手植”。
关于张三丰像,周晖撰《金陵锁事》有“世之画周颠仙, 张三丰像者甚多。惟颠仙自画一像,在皇城五凤档上。三丰自画 一像,在临淮侯家”。此像还保存于今天,亡友黄学民赠送于我 复制照片,并抄录了李德耀的题字以及吴图南的按语,后在《武 当》杂志创刊号披载。
张三丰铜像,原在遇真宫供奉,现在武当山文管所,还有天 顺年铜像碑,以及贵州平越卫倒马坡悬崖上的石刻张三丰像。康 熙三十六年(1697年)纂修的《贵州通志》云:“最右异者, 平越城西山,曰:倒马坡。半见隔山石壁如屏,悬崖千级,上有 三丰遗影。首戴华阳冠,侧身杖策西行,們然画图,极可观,旁 刊‘神留宇宙’四字。”乾隆六年(1741年)纂修的《贵州通志》 云:“仙影岩在府城西五里,岩上有仙人张三丰遗影,明巡抚郭 子章题‘神留宇宙’四字,镌最高处。”程春翔题诗:“风雨长 年在,须眉尚可亲。人间传异迹,石上想精神。草衬空中屐,苔 衣化后身。崖头三尺影,阅尽道旁人。”
浏览1,2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