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运动员一般采用第二性征和骨龄的方法进行测量与评价。
男性正常发育在13~14岁,早发育在10~11岁,迟发育在15~16岁。女性正常发育 在11~12岁,早发育在8~9岁,迟发育在13~14岁。
正常型:3个生活年龄中跨4个骨龄年,这是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正常的表现。 缩短型:2个生活年龄中跨4个骨龄年,这是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缩短的表现。
延长型:4个生活年龄中跨4个骨龄年,这是发育期高潮持续时间延长的表现。
青春期发育分型为九种:正常型(缩短、正常、延长)为86.7%,缩短型(缩短、 正常、延长)为8.2%,延长型(缩短、正常、延长)为5.1%。也可以分为提早(缩 短、正常、延长)、正常(缩短、正常、延长)、推迟(缩短、正常、延长)九种类型。
(3)激素水平对身体发育的影响
儿童少年激素水平的高低,对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柔道运动员选材 时常用的内分泌激素指标有血清睾酮(ng/dl)、雌二醇(pg/ml)、促卵泡激素(mlU/ ml)和促黄体激素(mIU/ml)等。
(四) 选材的方法
- 选材指标的确定
柔道运动员科学选材所需要的典型特征,是那些保守性指标和非代偿性指标。这些 指标,能反映运动员天才的潜在能力和预测未来,是最有意义的。
(1) 保守性指标特征:属于先天范围,不属于训练范围。包括身体的各种长度、反 应时、血型及神经类型等。
(2) 非代偿性指标特征:属于那些水平低的特征,不能被其他较高的特征所补偿的 一类特征,如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水平低,而任何一项运动技术都不能代偿。
- 确定选材指标的原则
确定柔道运动员选材指标,是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的关键。所选指标是否具有科学 性、典型性和可行性,是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评价是否客观的重要问题。应充分考虑 以下选材的基本原则:
(1 )选材指标的综合性:包括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7个因素。
(2) 选材指标的典型性:突出专项特点和潜能指标,提高选优率。
(3) 选材指标的科学性:尽量用计量单位描述定量指标和量化处理的定性指标。
(4) 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应从实际出发,指标少而精,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 行,运动员容易接受测试。
(五) 奥运项目柔道运动员中级选材指标
奥运项目柔道运动员中级选材指标(1990-1991年):选材内容包括形态、机能、 素质、心理、专项、教练员评定六大类指标,如表3-2-4所示。
(六) 选材的步骤
1.家系调查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形态特征、健康水平、运动能力及家
表3-2-4
儿童少年摔跤、柔道运动员选材指标
分类 |
选材指标 |
形态类指标 |
1. 坐高/身高X100
2. 指距-身高
3. 骨盆宽/肩宽xlOO |
机能类指标 |
1. 肺活量/体重
2. 心功指数(30秒钟20次蹲起)
3. 平衡能力(闭目单足1米宽区内直线单足5跳、单腿跪地4秒钟
4. 肌肉用力感觉(用握力、拉力和背力计) |
素质类指标 |
1. 30米跑
2. 1500米跑
3. 引体向上
4. 立定三级跳远 |
心理类指标 |
被动反应时 |
专项类指标 |
1. 1分钟摔布人
2. 1分钟过头翻 |
教练员评定 |
技术效果、跤感、意志品质 |
(引自《实用运动医学》,运动员科学选材,1996)
系遗传因素等。
- 被选者生育史调查
包括父母年龄及家庭经济背景,被选者出生时是否早产、难产,孕期母亲健康情况, 被选者的胎次、是否双胞胎,生长发育期,特别是青春发育期的营养和体质的状况等。
- ■-般体格检查
包括运动员运动系统、心肺功能、消化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及个人 病史等。
- 鉴别发育程度与分型
这一环节,在选材过程中尤为重要。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采用拍摄骨龄
X光片,确定发育年龄。
第二,用第二性特性出现顺序评价发育程度。
第三,对青春期发育高潮持续时间长短进行鉴别与分型等。
- 测试层次
测试内容应依据初选、中选和终选等不同层次有所区别和侧重。层次越高,测试的 指标和内容越要突出专项的特点,这一环节测试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准确性和可靠 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6.对测试结果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对被选者现实状态的水平作出客观判断;另一方面可根据达 到评分表中最高成绩的程度,判断被选者的运动潜在能力和以后发展前途。另外,现行 的柔道运动员选材评分标准的最高一档,接近国内高水平运动员前六名的水平。
(七)选、育结合是提高选材科学性的重要途径
选材和育才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科学选材只为我们提供了成才的可能性,而科学 育才为我们提供了成才的现实性。只有把选材与育才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较长时间内进 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并在实践中追踪观察,才能提高选材和成才的成功率。
九、it勒队医疗保健工作的任务和何容
柔道运动队医疗保健工作任务,是保护柔道运动员身体健康和安全,保障训练和 竞赛正常进行,充分发挥技术水平和提高运动能力,为增强体质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服务。
(一)运动队医疗保健工作的内容
- 体格检查和机能评定
体格检查分为物理检查、器械检查、化验检查及运动负荷试验等。时间划分为初诊 入队检查、复诊集训检查
(1次
/1~2年)、赛前检查及会诊检查等。
- 进行卫生安全指导和宣传教育
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卫生、个人卫生、运动场地卫生、运动员自我监督、迅速消除疲 劳的方法及积极恢复体力等。
- 常见伤病及传染病的防治
对常见柔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病症,要加强早期的诊断和预防,及时采取 有效的治疗措施。当外出参加比赛时,应提早了解当地的传染病的流行情况,采取必要 的预防措施。
- 竞赛医学服务
柔道运动员参加比赛,队医应进行赛前身体检查和运动机能测定及伤病的防治工 作,检查运动场地及食宿卫生,加强传染病预防和运动现场急救工作,防止治病用药时 误用违禁药品,了解赛区医疗单位的情况并取得联系,以备应付紧急情况。
- 现场急救
柔道运动员的现场急救主要在室内,急救主要包括心脏骤停、窒息、运动创伤、出 血、中暑及休克等抢救。队医应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和原则,经常参加知识更新和新技术 的学习。
- 科学研究
我国队医对运动队保健的工作方法、运动机能评定、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 应用中西药物疗法消除疲劳、控制体重、心理治疗、运动员营养、伤病规律特点调研等 方面进行过多层次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
(二)队医的工作方法
柔道运动队队医需与教练员、运动员、领队密切合作,运动员是主体,训练与比赛 是实践,队医应及时向教练员通报运动员身体健康、运动机能及测试结果等一切情况。 通报包括以下内容:
- 运动员一般健康状况
向教练员通报运动员的心肺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 非创伤性检查结果
向教练员通报对运动员采用非创伤性检查的生理、生化、力学、心理、医学、病理 生理学及病理形态学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 训练环境
向教练员通报运动员的生活环境、生活制度、心理状况及伤病情况等,使教练员在 训练中有所参考和
遵循。
- 比赛情况
在重要的比赛前,向教练员通报运动员一般卫生原则和生活制度等,队医、营养 师、按摩师和科研教练的具体合作情况。保证比赛前运动员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比赛 后顺利恢复体力的方法和措施。
- 医疗条件
向教练员通报当时的医疗情况。队医应经常与运动医学专业机构和专科医院建立联 系,与有关医学专家密切合作,如骨科、放射科、外科、内科及急救科等,应用最先进 的医疗技术,结合柔道运动的特征和特殊需要,使运动员伤病迅速康复。
- 全队情况
队医应全面地掌握运动队的情况。队医应根据经常检查和纵向观察,了解运动员机 体的特点、优点和弱点,以及运动员体能状况和技能情况,建立运动员个人运动训练和 医务监督档案。
(三) 竞赛医学服务
通过赛前检查,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情况、机能水平和训练状态,以便在对全队 运动员进行医疗保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医学服务对象。运动成绩最优者、次佳者、患病 者,列为重点照顾对象,目的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浏览2,1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