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结出“一松二通=成功”。力要顺达气要顺,就是这个道理。没 有松不得成功。一条绳子,你一绷就整了。松是紧的衬托,没有松就没有 紧,光是紧就是拙劲了,光是松就是松而不刚。刚柔相济首先是松,就是 那一瞬间,劲“啪”的就进去了,力量集中在一点上。趁对方后退的瞬间, 一掌打出去,就能四两拨T斤。
内家拳讲求气沉丹田,实际上外家拳也是这样。实际上不管哪一种拳, 你要是不松肩,不沉丹田就练不下去,但是旧社会的人不这样认为,有的 人练得喘个不停。气沉丹田的要领是啥?肩先松下去,肘再松下去,气就 沉下去了。
真正会练武的,哪个要耸肩?除非练猴拳,一上场就耸肩。凡是会练 的不管哪一派,上场时肩都要沉下去。“一松二通二成功”,身体松了气息 才能通,气息通了才能出功力。一耸肩浑身就僵,气息就不通了。
你不知道旧社会多少人练拳练出病了。我青年时候,就见过有的师傅 把娃练的吐血,有的年轻人耍二杆子,专挑打雷下雨时练功,得了风湿关 节炎。王青山老师说:“光练不讲傻把式,光讲不练嘴把式。”意思是说, 练武也要理论结合实际。旧社会老的少的得病很多,很多都是练功不得法, 不想讲这些事。
因力发力不一样,所以以这个来区分外家拳和内家拳。
过去“半步崩拳打天下”这不奇怪。我试了多少回,我还用过几次, 觉得并不是说的那么完美。过去那个社会,通讯不发达,人见识的太少,
就传的很神奇。
我经常给学生们说,你不能学会我的东西就满足了,你得通过自己练 的体会去改造,有发现才有所前进,你练的跟我一样,那你就成我了,有 啥意思?如果老是那样子,说明你没学成,没动脑子。你看老的形意拳的 半步崩拳,给人感觉老在原地腾腾地打。记得旧社会西安练形意拳的,能 把地踏个窟窿,震脚声音大得很,把脚后跟都震伤了。但是,就一边能击人, 打起来跟半身不遂一样,你说可怜不可怜?
崩拳似箭,“刷”的一下就出去,闪电一样。你没有这种寸劲,没有 这种步子,就达不到。所以从我这开始,就把“半步崩拳”改成“左右开弓”, 把身体的右半面解放出来,两个拳换着打,比以前远得多、快得多。
其实,这些改造来源于我把劈挂拳的特点放进了形意拳。劈挂拳讲究 放长击远、步子灵活。所以我练出来的形意拳,大开大合,放长击远,气 沉丹田,很有劈挂拳的味道。
再比如,左炮拳,我打出去以后,右肩朝后,脚尖朝前,左肩催右肩, 右肩催左肩。你不能打出去以后,两肩是一个水平。形意拳有这句话:神 力到手,肩之所为。
王老师教的徒弟经常一到我这来,就问:师兄,我感觉老师教我的跟 你的不一样。我说你回去别给老师说,这我自己改的。一个老师教的,我 跟他们不一样,因为我吸收了劈挂拳的东西。后来也得到了王老师的认可。
为啥我敢改拳呢?因为我当了教练,全国跑遍了,见得多练得多,就 有体会有思考。如果按照老一辈传统,老师教的死活不敢改,永远是老样子, 中国武术就没有前途了。
说起老一辈很多拳师,现在一个个都不在了。我跟他们练了多年,确 实感到有的人守旧得很。比如你跟他学了,就不能跟别人学。俗话说:“一 处磕头百处练艺。”徒弟跟一个师傅磕头拜师,也可拜一百个老师学习。 不要认为自己老师教的就是天下第一,徒弟要练得比师傅好,善于把好东 西吸进来,才能发展本门武功。我给我的学生都是这样说的,你在我这学完, 也要到别的老师那里去学。
王青山老师是我的递贴师父,就是过去说的师徒如父子,老师的东西 得全盘继承下来,老师的后事你要全部负责。社会学生就是你来了就给你 教拳,你不练了就算了,你学到哪教到哪。
过去老拳师教拳,条件不好,缺乏科学性。比如,一个劈拳粧练半年,
完了才开始劈拳。练完以后再练崩拳。这样练法对膝关节伤害很大,容易 得关节炎。练习要理论结合实际,年轻人、小孩子,好强好动,你让他老 站在那做一个动作行吗?
我带陕西武术队,太有体会了。我的学生白文祥当教练后,有一次我 出门回来,他的学生给我反映,说白老师早上不让撒尿,说练功的时候, 一出汗就不尿了。我说胡扯,那还不憋坏身子,中了尿毒?思想不集中, 功夫就不能上身,憋着小便怎么练功?
站桩目的是气往下沉,这是对的,但时间要控制好,不能一直往下站。 一站就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那不行,膝关节必定受损。通气、 运气就是这意思,目的是对的,但时间不能过长。
我站完马步以后,就起来活动活动,保持关节灵活,不让腿脚僵硬。 讲练结合,把道理给娃们讲清楚,才有真收益。过去老师不讲,一问就说“就 是这样练”。为啥这样练,有的不会说,有的不愿说。
过去说,我给你一两金子可以,但我谜底不给你讲。你把东西学完了, 你成人了,不认我了,我咋办?愚昧!
有个唱戏的故事很有意思。
说一个老汉给学生教武把子,往前跑几步,一个筋斗过去,帽子不掉。 老师傅带上帽子翻跟斗,帽子确实不掉。但学生一翻就掉。跟老师学了几 年还是不会,学生整天闷闷不乐,以为自己太笨。
有一天,在房里帮师娘做饭,就跟师娘说自己咋这么笨,烦得很。师 娘问他啥事情,他说老师手把手给他教的,翻个筋斗过去老师的帽子不掉, 他一翻帽子就掉。师娘说:嗨,你这个笨家伙,我给你说,你翻的时候, 牙一咬,帽子就不掉了。学生一听,恍然大悟,当天就走了,再也不来了。
老汉回头问老婆:“这娃跑哪去了? ”“嗯,你把娃整的,娃发愁得很。 翻筋斗你给娃不说道理,娃练了几年,帽子老掉哩。我给娃说你一咬牙就 不掉了,娃明白了,就走了。”老汉一听火了,再也不练了。这就是过去 说的“留一手”。
我当了 30年教练,恨不得运动员马上成功,真是一天当三天练。一天 最少两次课,一次课最少两个半小时D我从运动员的身上吸取东西,然后 再教给运动员。这就叫用脑子训练。
旧社会把练武的叫“黄脸教”。你一练我不服,脸就气黄了,你再练 我都不服你。咋了?你练我也练,你再好我都不服你。不行就带人来把场 子砸了。陕西人都知道“柴火行”,就是指练武的。干柴见火,没有不着的, 一见都着火了。二回人把这改了,柴者是智,火者是勇,智勇双全叫“柴 火行”。新社会这事就少得很了。
马凤图和马英图是亲兄弟俩,马凤图为大,马英图为二。马凤图是个 中医大夫,又是个文人,文字上确实不简单。马英图是武术大家,得过 1929年杭州国术擂台赛第一名。我的老师申子荣到当时的中央国术馆去过, 他跟我说,马英图打完擂台后,蒋介石给他授了个银盾,上面写了四个字“独 占鳌头”,下面写“蒋委员长赠”。
那次杭州打擂是官方组织的,是有合约协议书的,打死不抵命。放开打,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但是在打以前,你练一套器械、一套拳,就知道你是 哪一门的。我练形意拳就证明我是形意拳门的,练劈挂拳就证明我是劈挂 拳门的,练查拳就是查拳门的,先证实你是练武的,这才抽签。那个时候 没有级别,你抽到谁就和谁打,那真是玩命。
听老人们说,在杭州打擂台,万籁声打了个第十名,最后他不同意, 他要第一名。他开始打的时候,把山西一个运动员牙打掉了,把自己的手 也打坏了。第二次比赛他手疼得打不成,所以给他排了个第十名,他不服气, 他要第一。第一名是马英图,还有朱国富、朱国禄等。这几个人一商量,那行, 他要第一名,那重打。
四个人说好了,谁抽到万籁声的签,就动真格儿的。之后,万籁声的 老师杜心五知道了,就跟他说:你得第十名是人家给我的面子,你赶紧走。 他就走了。
万籁声这个人是大学毕业生,写了一木《武术汇宗》。我在电影《武当》 里的太极球,就是根据书里的内容提炼出来的。这个人不错,就是不服人。
据说,杨澄浦有--天早上在公园教拳,万籁声不服气,专门找了两个 新闻记者,跟记者说:我跟老先生推手,把老先生打倒以后,你马上在报 纸上发出去
杨先生在倚子t坐矜,他到跟前给老先生鞠了个躬,说:老先生我想 跟你学3推手,你给我i井讲,老先生刚起来,他就一推,把老先生推到了 椅子L,他转身就跑。第二天两个记者在报纸上登出来了:武术家万籁声 把杨澄浦打倒丫。这下可闯大祸了,给他老师杜心五惹了大麻烦。杨家也 有一帮人,非收拾他不可,但找不到他::后来杜心五知道了,把他找到以后, 赶紧跟杨家赔情道歉,才把这事情解决了。
浏览5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