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著《云水集》之《悠悠歌》,北岳作,时至元三十 一年(1294年)甲午岁也。“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岁空消 磨,人生寿命能几何!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逝波。到不 如携琴剑,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从诗中看,未能遇真人 传至诀,尚有惆怅岁月消磨之感。集中还有《上曲》与《恒岳》 二诗,有“西望常山只白云”和“结庐仙岭上”等诗句。

由此歌之四十八岁,逆朔则知张三丰生于元定宗贵由二年 (1247年)丁未岁。此时为南宋理宗淳祜七年,金朝已亡十二 年了。

《云水集》中另有一首诗,大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两个暮秋,金台观游魂七日,归来付杨轨山一偈。诗喻元终明始 意,盖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也(1368年),偈云:“元气茫茫 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 明。”

张诗作于元末,有一最好旁证,是宝鸡金台观《张三丰遗 迹记》之碑,此碑中有张用浣跋诗云:“一自飞升近百春,陵 原仙洞已生尘。”此碑为天顺六年(1462年),往上逆推,恰巧 为元至正二十六年,正是九十八年,所以诗有“一自飞升近百 春”之句。由此说明《云水集》中有些诗完全可以信赖的。因 此,我认为张三丰至正末游魂,较为可靠,也符合史实。

张三丰遗物,流传下来的为数甚少,而且散佚于各地。从文 献上看,明清两朝有关记录,现转录如下,对于研究张三丰不无 小补。

姚福撰《清溪暇笔》云:“岐阳王最好学,其中景隆,亦 喜儒者,故门下多奇士……福闻其家,有张三丰遗留蓑笠,暇 日过访而求观焉,其曾孙萼出以示福。其蓑垂须已秃,但余绳千 结,披之及膝,笠已忘独蔑胎耳。萼且曰:张以先祖爱客之故, 勉留数旬,临别先祖曰:公家不出千日,当有横祸绝粒。予感公 相待之厚,故留此二物。急难时,可披蓑顶笠绕圆,而呼我也。 去二载大狱兴,遂全家幽于本应府,不给以粮粮垂绝,乃依所言 呼之。俄顷前后圃中隙地内,皆生谷米,不逾月而熟。因食谷乃 得不死。谷甫尽,而朝廷始议给米,其后呼之不生,异哉!此与 李德耀题张三丰像,文字记载微有出入,但绝粮之事则有之,并 不玄虚,从方法同来看较为可信。此记载还有,万历三十八年

 

(1610年)周晖撰《金陵琐事》,王昕的《稗史汇编》,吕燕 昭、姚鼎纂修《江宁府志》等。李景隆在永乐二年,确在绝食 之事,得以不死,怪不得姚福说异哉!不管事物真伪如何,张三 丰留下蓑、笠二物,则是事实,我们不能够否认实物的。

浏览1,09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