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间,纂修《贵州图经新志》,在平越卫中,有张三丰 传:“张仙人,不知何许人?以洪武间来寓高真观,与指挥张信善,教信以葬地曰:远远长龙自北来,脉流成右建僧台。前峰凹 处堪为冢,若葬真泉步玉阶。已而别信曰:武当山再会。信恳留 闭之室中,未久寂然,不知所往。后信以功封隆平侯,监修武当 宫观,果再会其人焉。”在寺观中,有“高真观,在卫城西南福 泉山上,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指挥张信建” “月山寺在卫 城南二里,洪武二十一年,指挥戴旺建”等记录。

从张三丰诗看来,是精于堪舆之学,但并无有纳骨于石牛口 中之事。后来所有《贵州通志》,都未有葬地诗记载。高真观是 张三丰礼斗处,明陆灿(1494一1551年)撰有《礼斗亭碑记》, 有云:“昔仙人三丰张先生,栖遁于兹,作亭以礼斗焉。”陆灿 在嘉靖朝谪戍都勻驿。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纂修《贵州通志》,有:“张三 丰,不知何许人,洪武间寓高真观,与指挥张信善。指城南月山 寺右地曰:葬此后必封侯世禄,张信从之。后果以功封隆平侯, 奉命修武当山,偶遇三丰,接谈少顷,忽然不知所往。常自叙 曰:幼年慕道,长岁求玄,识至人之奥旨,悟义理之深玄。识取 梦中之梦,钩探玄上之玄。自从见了娘生面,笑指蓬莱在目前。 又诗云:少年立志道心坚,跳出樊笼出水莲。散尽锦云空似洗, 一轮明月挂长天。”

以上二志所载张三丰诗文,前为相地,后为修道经过和悟道 之语,皆是研究张三丰思想很好的资料,惜《张三丰全集》未 曾收录。二志皆有“洪武间寓高真观”之语,但无具体年代。平 越设卫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而高真观建于洪武二 十二年,可以肯定张三丰来平越乃是建观前后,最低限度是张信 调回金陵之前。但是张信何时回金陵,史元记载只有“惠帝初即 位,大臣荐信勇谋,调北平都司”。从此看是建文改元之年。如 果张三丰在平越的时间问题解决了,云贵其他各地事迹,也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二志皆云:张三丰“不知何许人”。而《张三丰仙师外 传》和谈迂的《枣林杂俎》皆为“闽人”,并且“以军籍戍平 越”。清代纂修的《贵州通志》大体上沿袭《外传》之说,也 许来自郭子章的《黔记》。可是明代二志乘,并无其说。这说明 早期地方志乘,较为真实可靠。关于张信葬亲之事,见后遗事 中,此处不赘述。

以上所举例证,来源于金石、官修舆地、地方志乘等文献。 这些撰者,有的纂修《#乐大典》,有的修过三朝实录,有的是 纂修《道藏经》的总裁,有的奉命遍历名山寻访张仙,有的是 掌管道教的天师,有的是地方高级的父母官。他们记录下的文 献,完全可以为信史。例证是经过筛选的,本文重点以武当为主, 其次为宝鸡金台观、四川大邑鹤鸣山、贵州福泉的高真观。通过 以上文献资料,足以证明张三丰在历史上道道地地确有其人。

浏览1,86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