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练实践中很容易发现,即使我们以最科学的手段来安排训练,运动员的运动能 力也不会一直上升。运动员到达很高水平后,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会远远大于低水平运动 员,但他们的运动能力的上升幅度却比不上低水平运动员。这是因为每一种运动能力都 有自己的发展上限,一般我们把它叫做“运动潜能”或“运动潜力”。运动员的训练程 度越高,越接近其运动能力的上限,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运动训练刺激会越大,运动效果 增幅反倒越慢。我们把它叫做“训练效果的递减性原理”。而且,为保持这个高水平状 态,还需每日进行艰苦的训练,否则运动能力会很快下滑。
小斜
本讲结合柔道训练的特点,主要介绍了机体对训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规律以及恢复 的基本规律,包括耐受、疲劳、恢复、超量恢复、消退五个阶段,并介绍了几种重要训 练原理的生理学知识,如专门性原理,个体化原理,超负荷原理,周期性原理,恢复性 原理,积极参与原理,全面发展原理与训练内容多样化原理,渐进性、递减性、可逆性 与持续性原理等,并以运动生理学的观点对柔道训练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如何根据这些原理去指导柔道训练的思路。
思考题与作业:
- 机体对训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规律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都有何特点?
- 什么是理想的训练效果累积?有何生理特点?
- 连续应用大强度训练导致过度训练的机能特点有哪些?
- 试分析下列训练原理的生理特点:专门性原理,个体化原理,超负荷原理,周 期性原理,恢复性原理,积极参与原理,全面发展原理与训练内容多样化原理,渐进 性、递减性、可逆性与持续性原理。
- 结合所学的生理学知识,谈谈在柔道训练中怎样合理运用上述原理?
主要参考文献:
-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 体育出版社
- 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第2版.北京:人民 体育出版社
(作者:杨建昌)
第二饼
柔道运动中常见运动性伤病的防治
教学目的:
- 要求学员了解和基本掌握柔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伤病的基本原因、预 防原则和处理原则。
- 要求学员了解和基本掌握柔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常见运动伤病发病原因、 症状、诊断、处理和康复训练。
教学安排:总时数10学时。其中讲授8学时,讨论1学时,考试1学时。
一、适财额移横述
运动损伤又称为运动创伤,是指由运动引起的损伤而言。主要由于运动量过大、运 动姿势不当、运动前准备不充分、运动力学不正确所致。
(-)运动损伤的机制及原因
运动损伤重在预防于未然。由于造成或引起柔道运动员损伤的机制和原因十分复 杂,虽然强调预防,但在日常训练或竞技比赛中,柔道运动员仍难免发生不同程度的损 伤。运动损伤往往是由复合的因素所造成。从预防运动损伤的观点来看,运动损伤的原 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1.
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个体身体条件因素和心理素质等。
- 身体条件:包括年龄、性别、体格、体成分、体力、疾病、劳损、疲劳程度、 营养状况、关节活动范围、身体柔韧性、肢体骨骼力线等。
- 心理素质:包括性格、精神紧张、情绪忧虑、兴奋过度及竞争心理等。
2.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方法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 方法因素:包括质的因素和量的因素。质的因素是指运动的项目和运动的程 度。量的因素是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等。
-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是指海拔高度、季节、气候、 天气、晴雨、气温、湿度、风速等情况,以及每日运动安排的时间。人工环境是指运动 周围环境、器械设备、服装、防护器材、运动鞋、运动服装等。
内在因素与运动损伤的关系,从年龄条件看,青少年期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因此, 对外力的抵抗防御能力较弱,发育中的骨和软骨与成人相比也显得软弱,骨的生长与骨 周围肌肉肌腱发育相比,前者显得较慢,所以在骨的凸起部分的肌肉肌腱附丽部容易发 生损伤。
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在青少年组最多见的是骨折,其次是扭伤和挫伤;而在高龄组 中软组织挫伤占首位,骨折占第二位。不同年龄的运动损伤也有不同的特点。男女柔道 运动员在剧烈的运动中肢体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女子柔道运动员 长时期训练后月经周期往往出现紊乱,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是造成疲劳、骨质疏松症 及骨折的原因之一。从体格、体力、技能、体重条件看,柔道运动员体重较重者容易发 生关节运动损伤,体重较轻者容易发生肌肉和韧带运动损伤。
对于技术不熟练的运动员,初学者的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股骨干骨折及肩、肘、 颈部肌肉易损伤;技术较熟练的运动员颈椎、脊柱及腰部易损伤。出现这些运动损伤很 明显是由于运动技术方面的原因。
从身体因素不良的情况看,柔道运动员患有慢性疲劳、贫血、感冒、痛经、睡眠 不足等,在遇到意外缺乏敏锐的判断和快速准确地做出保护反应时,就可能出现运动 损伤。
从心理素质的情况看,柔道运动员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集中持续的时间过长,不能 有效地控制自身者,发生损伤的危险度增加。一方面,过分紧张、高度兴奋、精神压力 很大的运动员也易发生重大的运动损伤。另一方面,个体心理因素,如害怕竞争的心 态、情绪受到压抑、被迫参赛的心理、企图逃避竞技和自卑的心理、忧郁症以及诈病 等,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从中可以看出心理因素在运动损伤中的重要性。
外部因素与运动损伤的关系:从方法的因素看,质的因素由于运动员自身的体力、 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选择不适宜的柔道运动项目,损伤的发生率将会提高。
从方法的因素看,由于运动员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及频度过高等因素,均可出现 运动损伤的高发生率。
从环境的因素看,包括自然环境,气候、温度、湿度等,最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 有季节、气候。
从人工环境的因素看,包括运动员的服装不适合、室内场地不良及使用劣质器械 等,都会造成运动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除了尽量注意上述的各种操作因素,设法减轻它们的危害性外,还应对以下诸点有 充分的认识,以提高运动损伤的预防水平。其目的是:
- 调节身体处于良好竞技状态
运动员自身对运动损伤的防范心理与提高技术水平和体力、调整竞争心理状态同样 重要。
拉伸性运动:维持高度的身体柔软性、解除肌紧张性是很有效的调节运动。它应该 具有不再增加反作用力、使呼吸平稳、紧张感逐渐消失的活动的特点,使身体适应运动 训练。
肌力训练:肌肉力量不够、协同或对抗肌群肌力的不平衡,常常会造成损伤。在柔 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多由于股四头肌肌力不够,导致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常会造成膝 关节扭伤或膝部其他外伤。在柔道运动员中常见的背腰痛、腰肌劳损,多因背伸肌与腹 肌肌力比失衡所致,正常为7:3。
准备活动: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十分重要,它不但能使基础体温提高,深部肌肉的血 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应激性上升,关节柔软性增大,也能调整运动前的心理,减轻紧张 感和压力感。有些运动员忽视了准备活动,很容易发生肌肉撕裂、跟腱断裂、腰痛等情 况。准备活动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当日运动员的状态加以控制。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基础 部分和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特殊部分。
放松运动:是指在剧烈运动后通过放松运动使体温、心率、呼吸、肌肉的应激反应 恢复到平时日常生活水平的运动。从预防损伤的角度看,这同赛前的准备活动同样重 要。根据不同项目的运动比赛进行不同的放松运动,可防止在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以及 损伤,而且对于精神压力的解除也有很大的作用。
自身保护:运动员除了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外,也应该了解和懂得初步处 理运动后肌肉酸痛、关节不适的方法。早期可做温水浴、物理疗法、自我按摩。如果疼 痛继续或者加重时,应该去专门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浏览5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