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降龙桩

基本姿势与大式抱球桩相同,唯前腿极力弓,后腿伸直放长,如张弓之势。两手臂一前一后拉开,前手置于头部前方,后手置于后腿侧处。双目向后扫视(图3-10)。

意念

意想有一蛟龙张牙舞爪般扑来,我一手按住龙头,一 手降住龙尾,龙上下窜翻,我则全身力到,将其降伏。

训练目的

双腿双手臂叉开伸展,全身各筋骨撕拉拧扯,以长筋增力。 图3-1。

技击桩功中的支撑力

在技击格斗中,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力非常重要。有的习武者不重视支撑 力,因而在技击对抗中,击中了对方但却伤了自己的关节。如果本身具备了 强大的支撑力(撑三抱七、在松柔中求力量),就形成了十分稳固、灵利的间 架结构,则对方冲不垮,打不散。用拳时,拳锋要握平,得力自如,不要握 得太紧。拳背与小臂平,腕部要正。拳不可上挑下弯。小臂与接触点垂直, 用整个拳锋接触对方。直冲拳时,拳要放平,肘部横撑,不得上翘下垂。因

为上翘下垂都不得力,并且容易被对方拿反关节。打崩拳时,拳立起,拳眼 朝上,肘下垂但要有支撑,不可内夹。打圈拳时,拳立起,肘横撑,由外朝 内圈击,手腕微内扣,不可外摆。用内圈腿踢击时,要用脚面接触对方,脚 面要绷直,不可勾起。勾踢对方裆部时,脚要勾起,用脚面与踝关节处接触 对方。踹踢时,脚要勾起,不可绷直,接触对方时要用脚掌的中部和根部。 当对方用摆拳击打我头部时,用小臂格挡,肘部一定要撑起。如果下垂或内 夹,不但抵挡不住,还容易造成肘部骨折。图片8

技击桩的各种姿势是专门为技击实战而设立的。在技击实战中,灵活的 盛I ' 运用技击桩显得尤为重要。习练者必须通过长期实践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本功的实战技击姿势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29

搏击时要根据攻防动作的特点和要求,在不同的时机、距离条件下, 转换步法,变换姿势。本功中的技击桩姿势便于步法的移动,微屈的两腿使 身体总处于一种欲动的“弹性”状态,身体前后左右移动都非常灵活。

便于进攻。实战时,必须准确地把握进攻的时机。而时机是靠人的应 急敏感性而获得的。实战中对方时而用拳,时而用脚,时而用膝,时而用肘, 时而上,时而下,距离随时在变化。这时,技击桩功的手所放的位置、两脚 的距离至关重要。

便于防守。散手的防守方法,有时是闪躲防守,如后闪、侧闪、下躲 闪;有时是身体与四肢防守,如左右拍击、勾挂、格挡、提膝、阻截等。散 手中实战姿势是否有利于防守应视两个方面:首先是身体,身体暴露给对手 的要害部位要少,防守面要开阔。因此,实战技击姿势身子要侧向站立,两 臂可一上一下保护头部与裆部。另外还要求坚项梗脖,下颌微收,闭口合齿, 缩小咽喉的暴露面。

第一节步法运用

拳谚讲:“练拳容易走步难。”步法移动的快慢,距离的大小,直接影响 着攻防的效果。故本功对步法的技术要求是:



活是指步法的变换、移动要灵活、敏捷,运动时虚实变换,轻松自如地
给对方造成判断困难。比如对手用右圈拳进攻,身体重心必然落在前脚。如 果我在防守的同时以右勾腿踢其前脚,对方肯定会失去重心。那么在技击中 如何使步法活呢?散手步法要活,首先力量是基础(技击桩要过关),膝关节、 踝关节、脚前掌弹性要好。站立时两脚距离不宜过宽,两膝弯曲不能过大, 两腿要虚实得当(参看虎抱头技击桩)。实战中人应是“活动型”,尽量避免“静 止型”(像木头人)。当今大多武功修炼者技击桩都不过关,在实战中根本无法 使用此功。

2.疾

疾是指步法移动时的速度。拳谚讲:“手到脚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脚 也到,打人如拔草”;“手打三分腿打七分,胜人全凭脚下疾。”对方在交手前 都处于相峙和窥视状态之中,互相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任何一方发动进攻, 必须以快速的步法接近对方,在有效距离进行击打。同样,防守一方也必须 具有怏速后退和躲闪能力,防守方能成功。



在技击实战中,步法移动时速度再快,脚下也要有根,步子要稳。拳谚 讲:“手是两扇门,脚下一条根。”步不稳则慌乱。手是两扇门,全凭步赢人 等。如有的习武者在冲拳时只注重了力度,而身体重心过分前移,超出了两脚 的支撑面,如对手抓住时机顺势一带,就会失去平衡。有的用腿法进攻时, 一味追求腿的踢击高度,造成了支撑腿站立不稳。如对方使用掀、托、拨的 方法,便会倒地。这些现象都是步法不稳所造成的。



在实战中准确的移动步法,能为进攻、防守或防守反击赢得时间。进攻 的步幅太小,则不能产生最佳效果;步幅太大,又影响了二次进攻和回位防 守。防守的步法移动距离不够,很可能会被击中;移动过多又不利于反击。

第二节进攻特点

进攻是散手技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力的运用优劣直接关系着胜败。进 攻技法包括各种手法、腿法和摔法(搬拿锁扣)。技法中可分为直线力:包括 熊形冲拳、崩拳、炮拳、穿裆腿、踹腿前撞力等;横线力:包括圈拳、弹拳、 横拳、浑圆马形腿;上下力:包括千斤坠、抄拳、劈拳、栽拳、钻拳、上拱 力等;螺旋力:包括半螺旋力与全螺旋力。任何一个进攻的技法都存在着静 点、起点、上点、受力点和角度运行路线等。在本功的训练中,要练实功活 功,每一个动功都要严格要求。其进攻特点归纳为:快、重、准、小、巧。

1 .速度快

兵书上讲:“兵贵神速”;拳理上讲:“拳似流星眼似电”,“拳打人不知,打 倒还嫌慢。”进攻中能打出“冷、绝、脆、快”的特点来,就会使对手防不胜防。

影响动作快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进攻动作的完成最终是靠气血鼓荡,骨骼 支撑,肌肉收缩而产生力量,没有力量欲想做到快速进攻是不可能的。在技

击格斗中掌握用力技法尤为重要。刚柔在用力技法中互相依存、相辅相成。 刚柔相济,先柔后刚,刚后必柔,这种周期性的放松,一收缩,一放松就是

武术用力的技法所在。只有肌肉处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但要有内含劲,松而 不懈)才官&产生第二次极大的庄缩力量。有的人看起来肌肉很发达,但在冲 拳、踢击时动作僵硬、滞缓,想快但快不起来,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刚柔的 用力技法。要避免动作的“露相”。一个武功训练有素者,他的行动路线及动 作的起与止对方是觉察不到的。有些练武功的人为了加大力量而把动作的幅 度做得很大,或有“预兆”。如先收后发,先拉后打等,容易被对方打时间差。

力量重

在技击格斗中,双方处在你进我退、你攻我防的激烈拼搏中,所用的技 法必须要有力度,才能给对方一种威胁。比如,甲方用左冲拳进攻乙方,乙 31

方欲进身以摔法反击,若甲方冲拳爆发力很强,乙方便会担心被重拳击伤, 进身也就不那么果断了;反之力度很小,心里无威胁感,进身也就果断了。

再如甲方进攻乙方退,乙方欲以左腿阻击,若力量小,不但不能阻挡住甲方 的冲击,反而会因起腿而倒地,即起腿半边空。行家们说:“腿腰肩臂力要聚, 出手不凡力自整”,“力由腰发出根基,贯入两肋四肢躯,发到手足成一点,丹 田叫力山也移。”发力光靠肌肉肢体力是有限的,必须全身内外协调一致,同 时在发力的瞬间配合呼气,丹田蓄劲,以气催力,达到意气力合一。

力点准

进攻的力点必须准确,力点不准,不但是技法的错误,而且易造成伤害。 如马形内圈踢,要求绷脚面,力点在脚背弓处或小腿骨下端,若把力点放在

脚背的趾端,则大大减轻了踢打的力度,还会踢伤脚趾。如冲拳击打时,拳 锋面要握平,如握拳高低不平,不光不能有效地打击对方,并且手指容易造 成骨折。所以在武功训练中要经常进行接触性的碰撞,体会动作的准确性, 才能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判断和运用能力。

预兆小

在实战中由于动作有预兆,对方一旦抓住了这一点,进攻不但不能实现, 反而会被对方趁机反击,导致失败。如动作前的习惯眨眼、皱眉、咧嘴,有 的身体松动松动再打击,有的手脚先回收再出击,有的拳没出前先动步,有 的起腿前先换重心,等等。欲使运动前无预兆,首先要在技术训练上严格要 求,在老师的监督下练习,使动作正确而定型。

方法妙

实战中靠力量取胜固然重要,但以妙取胜则更技高一筹。方法的巧妙, 必须与攻击者的进攻时机、掌握对手的重心、控制动作的力度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收到最佳效果。例如,甲方垫步左踹腿踢击乙方时,乙方趁甲方垫步欲 踢时,迅速用左腿蹬踢,甲必倒无疑。如,甲方用摆拳击打乙方头部右侧, 乙左闪身以左熊形冲拳直线击打甲的头部,甲很可能受重击而倒地(敌右我 左,敌左我右弟敌上我下;敌外侧,我内侧)。

第三节防守

灵活、准确、巧妙的防守,一能有效地保护自己,二能更好地为进攻创 造条件。攻中能守,守中能攻。防守分为两种技法:一是闪躲防守,即通过 技击桩功姿势的变化,步法位置的移动来达到防守的目的;二是接触防守, 即通过格挡拦截(又称断手)来达到防守目的。这两种防守技法有不同的特点。 闪躲防守能充分发挥身体各方面的攻击作用。接触防守在技击实战中能起到 很大的保险作用。在实战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运用不同的防守技法,或根 据自己的擅长来掌握防守的技法。

闪躲防守的时机掌握要恰当,位置要准确,整体要协调

防守时间与进攻时间要恰到好处,不早不晚。如闪躲过早,对方则马上 转移进攻;晚了很可能被对方击中。在躲闪对方的攻击时,技击桩姿势的变 化或距离的移动要有高度的准确性。有的人在技击实战中往往因闪躲幅度过 大,距离移动过长而失去战机。整体协调即不论前避后退,还是上下、左右 躲闪都必须做到身体的整体协调、一致。如即下躲闪对方的冲拳(刺拳、直 拳)、圈拳(摆拳、平勾拳)时,踝关节、膝胯腰颈头等关节都要同时弯曲折 叠、收缩,协调一致才能收到最佳的防守效果。如在练习后闪时,有的习武 者只是往后一仰头,躯干和腰都不动,很容易被对方摔倒或踢倒。

接触时防守面要大,动作幅度要小,还原转换要快

在技击实战中要防对方的全盘,不要防一点。动作幅度小,这是防守技 法中不容易做到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武功训练中,动作应从大到中到小。 如迎挡对手时动作幅度过大会影响防守的准确性。大家应以防守的效果是否 有利于反击为准,不能只因幅度小而失去了防守和反击的作用。还原转换快, 是指防守后转为进攻时间的间隔要短。如防左转防右、防上转防下,或由进 攻转防守,这些都与动作的幅度与结构有关。幅度大转换慢,结构不合理也 会影响转换的速度。

合理的攻防动作结构应是:打上防下,打下防上,打左防右,打右防左。

即便于攻防转换,给对手一种攻防有法,很难对付的感觉。

第四节防守与反击

防守反击是一种复合技法,反击技法运用得成功与否,除了正确、熟练 地掌握防守与进攻技法,使其达到自动化程度外,还需把握反击的时机和培 养反击的意识。

防守反击的时机

即对手将要进攻或暴露迹象但未出击之前。如甲方垫步左踹腿进攻,乙 在其倒换重心或提膝时迅速以浑圆左穿腿反击。

在对手进攻落空未能及时转成防守的瞬间

如甲以左横踢腿进攻,乙后退躲闪,在甲左脚落地的瞬间迅速上步以右 脚内勾踢其踝关节。加强防守反击的意识关键要克服心理上的不利因素。有 的人在实战时缺乏自信心,使用方法犹豫不决错过了反击的时机;也有的人

畏惧对手的进攻,一味退闪,消极逃脱,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训练中加 33

以克服、解决。

防守反击有以下几种:先防守后反击,防守的同时施以反击;防中寓攻;

以攻代防;以直破横。

当桩功锻炼具备了一定功力后,便可以进行试力训练了。试力是疏通力道,打通全身气路。试力不同于桩功中的静,它是在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的  运动,动静互补,可提高锻炼效果。在桩功中就可进行试力练习,如前后、左右、上下、旋转,使身心不断地运动而产生功力。所以站桩要站透,试力 要流畅。

站桩是根本,试力是关键。试力一定要做到缓慢松柔,用意不用力。试 力先求形,即整体动。人是一个整体,但一动起来,不是先动这儿,就是先 动那儿,所以通过试力,达到浑圆协调一致。试力好比锻打,反复折叠,反 复锻打,去掉渣子,百炼成钢,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试力要全身处处争力, 达到周身不空的效果。试力应从内到外,从大逐步过渡到中、小,最后在不 动中求得微动的效果。试力有一个重要的经过,就是在试力中找力,找着力 再发力,找不到力就不要乱发力。意拳的功法是:试中有找,找中有试,试 ;

找结合。两者反复地练习,发力才能发得漂亮,不拖泥带水。

初试力时是有形无意,待形有了整体感后,再进行形意结合的试力运动,即把你所需要用的力用意念加在形里边去。通过这一阶段的锻炼,便可进行 :

有意无形的试力运动了。此时神意能贯穿内外机体。神为主帅,意为先锋, 周身力道、气路遍体疏通,以意识储存,并转换能量和输送能量。试力分初 级、中级、高级,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和意图。

第一节初级试力、找力

一、扶按式

歧照扶按式技击桩要求站立,以身催动两手向前缓缓推出。同时,两 腿前弓、后蹬,前腿膝盖不超过脚尖。

两手同时翻转,变为掌心相对,回拉至原处后两手翻转成扶按式。如 此反复进行。

意念假借

第一阶段:前推时,两手如在小河中推一轻舟;进之如在大江大河中推 一大船;再进之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推一巨轮;回拉时将前推中假借之物 缓缓拉回。

第二阶段:身体前后各有一船,前手推一船,后背拉一船;前手拉一船, 后背顶一船,全身前后产生争力。如此反复进行。

第三阶段:回手撕抓、勾挂、开合,扶按如理,前推如球。

训妹目的

练习向前冲撞的力量,如同汽车行驶中的急刹车。

二、玉虎洗面

按虎抱头桩姿势站立(以左脚左手在前为例)。

两拳变掌,腰身左旋;同时,带动左手右旋,至于面部左侧前方约20 厘米处,掌根下按。

腰身右旋;同时,带动右手右上旋,至于面部左侧前方约20厘米处,掌 指朝上,高不过眼;同时, 根下按。

左右交替进行。

意念

脖颈上挂一根橡皮筋,

训募目的

对方向我面部打来时, 三、拉滑车

按大式抱球桩站好,唯两手掌变拳,置于面部下前方约20厘米处,两 拳相距约20厘米,高不过眼,拳心朝外,两肘微外撑,呈椭圆形。

后腿蹬地,身体上起,双手缓缓上送。

臀部下坐,随身体下沉两手下拉,行至原来位置,恢复原来姿势。 如此反复进行。

意念假借

两手如通过一滑轮拉一滑车,随身体上下起伏,将其拉起、放下。

训练目的

第二节拳法试力、找力

锻炼上个沉浮的功夫和双手抓握的力量(练就千斤坠功夫)。

左脚在前,按扶按式三体桩站立后,两手变空心拳,左拳前伸,右拳 呻列 置于右肋下约一拳处。

身体左转,右拳随身体转动向前崩出,臂不得伸直;左拳回拉肋下,形成争力。

身体右转,左拳随身体转动向前崩出;右拳回拉至肋下,恢复原状。

如此反复进行。

意念假借

崩拳击打前方一球。两拳间各握一橡皮筋,形成争力(以下各拳法均 同)。

身体三尺外似有一堵墙,一拳将其崩倒。

训练目的

打击对方腹部、肋部和咽喉。

二、钻拳

左脚在前,按虎抱头桩站好。

身体左转,右拳随左转之势螺旋向前钻出,拳心向里,拳高不过眼; 左拳回拉到颌下约一拳处,拳心向下。

身体右转,左拳在身体左边螺旋钻出,右拳回拉至颌下约一拳处。左 右交替进行。

意念假借

左右拳面向上,交替击打气球。

训练目的

击打对方下颌、胸部和腹部。

三、炮拳

左脚在前,按虎抱头桩站好。

身体左转,重心前移,右拳随身体转动向前击出,重心保持前七后三; 左拳后拉到颌下约一拳处(前手击打,后手架打,也可前手击打,后手拍堵)。

身体右转将左拳送出,右拳拉到颌下约一拳处,重心后移保持前三后七。两拳交替进行。

愈念假借

击打前方一气球,但不将球打破。

两手如同拉弓射箭,拉力越大,射程越远,穿透力越强。

训练目的

增强击打对方面部、胸部的力量。锻炼挡、架、勾、挂、拍、堵的功夫。

四、横拳

左脚在前,按虎抱头式站立。

身体左转,右拳随身体左转经左拳下划向右前方螺旋横击,拳心向上; 左拳后拉置于距左胸约一拳处,拳心向下。

身体右转,左拳随身体转动经右拳下划弧向左前方螺旋横击,拳心向两拳交替进行。

横拳有直横和变换角度的横击,直横可裹封对方来拳。

愈念假借

横拳击打一球,要有外裹之意。

训练目的
左脚在前,按虎抱头桩站好。横拳击打对方颈部、肋部。

身体左转,随左转之势右拳由外向内平行做弧形圈击,拳心向里,拳不过身体中线;左拳置于下颌前约一拳处,也可变为拳心朝下,肘微下垂向 内圈击。

身体右转,左拳随右转做弧形圈击,右拳置于下颌处。两拳做交替运动。

意念假借

左右拳分别圈击一气球。

训练目的

上打耳门,下打两肋。

六、栽拳

左脚在前,按虎抱头桩站好。

身体右转,微微领起,右拳上拉至耳旁一拳处,左拳放于颌下一拳处。 右腿似直非直,£左脚尖点地,两眼注视前下方。

身体左转,随腰胯转动之势右拳向前下方栽打;左拳后拉,置于左耳 门约一拳处,两手形成争力,两拳交替随行。

愈念假借

两手如空气锤般将木桩砸入地下。

训练目的

击打对方腹部、胸部。

第三节掌法试力、找力

两脚呈三体步技击桩站立,两脚间距约一脚,两腿微屈,后腿下座,胯 39 部放正,两腿支撑身体重心保持前三后七。两手抬起,高不过肩,后手比前 手稍低,两手距离约一拳,两臂呈椭圆形,前手不超过脚尖。脚尖、手指尖、 鼻尖一线,以便于前进、后退虚实变化,且下盘有根。

一、 劈掌(又称劈拳)

以左手左脚在前为例,腰向左旋带,后手抬起稍高于头部,前手收回下 巴处,两肘外撑,五指张开,掌心朝前下方。前脚后跟抬起;同时身体下坐, 用腰胯带动后手整体向前下劈。左右劈拳交替练习。

要求

整个动作过程要求缓慢、松柔、同步。

刀劈

左手掌抬起,手掌竖立,前锋、掌根朝向下方,五指张开,向下劈击。

翻背劈

右手掌抬起,掌心朝内,掌背朝外,五指张开,向下劈击。

二、 鹅头掌

扶按式技击桩三体步站立(以左手左脚在前为例),以腰为轴,身体向右 转,带动前手掌向前上方弹击,弹击时手掌变勾掌,掌心朝内,如扣一球, 突出腕部击人;同时,后手回放于右肋处。前腿微弓,脚尖着力;后腿微蹬, 全脚着力。如此左右交替进行。

三、单手拜佛

扶按式技击桩站立(左手左脚在前为例),唯两手掌前后立起,掌锋朝前, 五指张开朝上街两手微下沉,以腰胯带动前手掌向前弹切,后手随之转动。 同时,身子微起,前脚向后蹬,后脚往前蹬,形成反作用力。两手交替进行。

四、双手拜佛

扶按式三体步技击桩站立(左手左脚在前为例),两手掌相合,两臂之间如 夹一球。前腿弓,后腿蹬,身体向前带动双手向前下方弹切。如此交替进行。

五、掖掌

提插式技击桩三体步站立(右手右脚在前为例),腰往左拧带动前手掌 上挑回带,向内翻拧,掌心朝斜下方变成掌心朝外,虎口朝下,肘部立起,小 臂和大臂呈椭圆形。同时,前脚掌碾地,扣步下坐带动手掌向斜下方按击。同 时,后手收回变成掌心朝内。

提插式技击桩三体站立,腰往右拧带动后手掌上挑回带向内翻拧,掌 心朝斜下方变成掌心朝外,虎口朝下,肘部立起,小臂和大臂呈椭圆形。同 时,双腿下沉带动手掌向斜下方按击。前手收回左胸前,掌心朝外。

六、内削掌 姿势与扶按技击桩相同,唯步子放大,两腿重心前四后六,两掌心相对,

40 五指张开,前手高不过肩,后手略低于前手。(以左手左脚在前为例)身体向左

旋转,后手划弧变成掌心朝上,掌锋向左,五指张开,肘微下沉,向左平削。 平削时右手不超过前腿外侧。腰部、臂部、头部同时向左转动,左手随之翻 转变化,掌心朝外,五指张开,肘外撑,置于面部左侧20厘米左右。接上 式,左手向左划弧,掌心朝上,掌锋向右侧平削;右手置于面部右侧20厘米

左右,掌心朝外,肘外撑。

七、外削掌

接上式不停,左手向左翻掌划弧,掌心朝下,五指张开,身体向左旋转;

右手随之置于左小臂之上,以腰带手向后方旋削;右手向右翻掌划弧,掌心

朝下,以腰为轴向后平削,左手随之下按。

以上各式交替进行。定步熟练后,再配合各种步法练习。练习时动作要 快慢相兼,力量圆整,全身形成拧裹螺旋之力。

意念假借

设想手掌如刀斧一般向对方旋打、弹击、按打、劈打。如敌人向我扑打, 我则旋转身体运掌砍削其腰部。如敌人从身后向我袭击,我转身运掌砍削其 胸部和颈部。

第四节肘法试力、找力

―、前击肘

虎抱头技击姿势三体步站立(左手左脚在前为例),腰右转带动左拳收于 下颌下方,拳锋朝内,肘尖朝前;右拳变掌贴在左拳锋上,助力向前整体撞 击。眼看前方,前腿弓,后腿蹬。

上式不停,身体弹回原处,腰左转带动右肘左摆至肘尖向前,右掌变拳, 拳锋朝内;左拳变掌贴在右拳锋上,助力整体向前撞击。同时,左脚左摆 45°,右脚上步。

意念假借

(1) 用肘撞击前方一大球。

(2) 用肘将球击炸。

训妹目的

近身时可撞击对方面部、咽喉、心窝等部位。

二、 内圈肘

虎抱头技击姿势三体步站立(左手左脚在前为例),以腰带动左肘向右平 行击打,同时左拳收于下颌前下方,右拳变掌收至下颌右下方。身体微后坐, 左腿微顶,右膝微向右旋。

上式不停,以腰带动右肘向左平行击打,右掌变拳置于下颌下方,左拳 变掌放于下颌左下方。前腿微顶,后腿前蹬,右膝微内旋,两腿支撑身体重 心前七后三。如此左右反复练习。

意念假借同上。

训练目的

在对方近身或我被抱时击打对方耳门、脸部和颈部。

三、 上挑肘

虎抱头技击姿势三体步站立(左手左脚在前为例),腰右转;同时,身体 上起带动左肘向上挑击,左拳收至左耳前方,右拳收至下颌右下方。前腿顶, 后腿蹬。

上式不停,身体左转恢复虎抱头式,腰左转;同时,身体上起带动右肘 向上挑击,右拳收至右耳前,左拳收至下颌左下方。眼看前方,前腿顶,后 腿蹬。如此反复练习。

意念假借同上。

训练目的

在近身或被对方抱的情况下挑击对方心窝、下颌等部位。

四、下砸肘

虎抱头技击姿势同上,唯步子放大(前四后六),腰右转带动左肘上举, 左拳收至左耳旁,右拳收至下颌下方。腰左转,腿下坐,带动左肘向下砸击。

上式不停姿势复原,腰左转右肘上举,右拳收至右耳旁,左手收到下颌 下方。腰右转,腿下坐,带动右肘向下砸击。

意念假借

左右交替向下砸击一弹簧。

训练目的

如对方抱我腿、腰时,我可用肘砸击对方后脑、颈部和背部。

第五节膝法试力、找力

一、正面膝撞

扶按式技击桩站立(左手左脚在前为例),身体重心前移,前腿弓后腿蹬, 身体上起,头虚领起,右膝提起整体向上撞击。同时,双手由掌变拳往下拉, .42 形成矛盾争力,上式不停,姿势复原,身体重心后移,身体上起,头虚领起,左膝提起

( 整体向上撞击。同时,双手由掌变拳向下拉,形成矛盾争力。如此左右练习。

意念假借

用膝撞击前面一大球。用膝将球撞炸。

训练目的

(1)当对方近身想抱我腿时,提膝撞其胸部、腹部、裆部等。

(2)当对方用拳向我击打,我格挡、勾挂、刁挂对方来拳,提膝撞其腹部、 裆部。

二、侧面膝撞

扶按式技击桩站立(左手左脚在前为例),以腰带动左脚向左摆动,前腿 弓后腿蹬,身体重心移到左腿,头虚领,身体上起,腰左转提起右膝向左上 方整体撞击。同时,双手由掌变拳向右下拉,形成矛盾争力。

上式不停,姿势恢复扶按式,前腿弓,后腿蹬,身体重心前移,右脚向 前盖步,身体重心移到右脚,头虚领,身体上起,腰右转起左膝向右上方整 体撞击。3同时,双手由掌变拳向左下方拉,形成矛盾争力。

意念假借同上。

训练目的

近身时用膝撞击对方胸、腹、肋等部位。

第六节 步法(摩擦步)试力、找力

一、 鹤形步(鹤飘步)

左脚在前,按虎抱头桩站立,唯两手左右平伸,掌心朝下,也可两小 臂下落,置于身体侧下,两掌手指朝下。

左腿在前,重心慢慢前移变为前六后四。

头虚虚领起,左腿直立,右腿并于左脚旁;同时,屈膝提胯。两臂随 之慢慢上起。

右腿前伸,左腿屈膝下坐,腰胯转动,重心移至左腿,成虚步。两手 随身体下沉而下落。两腿可前后、左右、上下折叠练习。

您念假借

犹如云游的仙鹤,悠闲自在,飘飘欲飞。提拔疏蹒,屈膝提胯,扎雪踏泥, 如风卷席。

训练目的

锻炼身体的平衡性,在技击中身体可飘忽不定。

二、 滑行步

左脚在前,按虎抱头桩站立,前脚前迈半步,重心随之前移,前腿弓, 后脚蹬,膝盖不超过脚尖。

后脚前跟半步,身体反弹回原来姿势,两脚分别交替进行。

以身体重心前移来带动两脚向前滑行。前后劲不断,如荡秋千,名曰 “荡劲”。

意念假借

两脚间犹如系一橡皮筋,前后牵连,形成争力。体会两脚之间的反作用力。

训练目的

便于散手中前进后退,步法灵活。

三、 鸡形步

左脚在前,按虎抱头桩站立,重心前移,带动右脚上步,落于左脚踝 关节内侧,脚掌着地。

重心后移,带动右脚退步,平落;左脚随之退步,落于右脚踝关节内 侧,脚前掌落地。

左右交替反复进行。

意念

设想两脚间系一橡皮筋,脚下踩弹簧。行走时,要以身代步,身体像荡 秋千一样。

训练目的

用于技击中步法的虚灵变化。

四、 企鹅步

1 .按浑圆抱球桩姿势站立,身体左摆,右脚上半步;身体右摆,左脚上半步。

2.两脚前后进行练习,摆动幅度由大到小,步法可朝前、朝后。

意念假借

两脚间如系一橡皮筋。

训练目的

用于闪避对方刺拳、直拳的击打。

五、 追踪步

左脚在前,按虎抱头式站立,左脚上半步;右脚随之跟进一步。

左脚上半步,变为原来姿势(脚步一大一小交替进行)。

意念假借

两脚间如系一橡皮筋,体会橡皮筋的牵连力量。快速运动时,以身催步, 以重心的改变带动腿的前进后退。体会两脚与空气间之摩擦,行动如在陆地 上行舟,既稳又快。

训练目的

追踪对方,不给对方以喘息机会。

六、 三角步

虎抱头桩姿势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身体带动前腿后退,前脚经后脚踝关节内侧处摩擦而行,前腿横步后 落;后脚落在前脚原处,变成右脚在前,左脚在后。

意念假借

脖颈上如挂一橡皮筋,橡皮筋两端系于两脚,形成三角争力。

训练目的

闪避对方的袭击,并找到相应的角度,打击对方。

七、蛇形步

按提抱桩姿势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身体带动后腿前进,变成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后脚经前脚踝关节内 侧摩擦而进,走S形;后行反之。

反复交替练习。

意念假倚

两脚间如系一橡皮筋,有争力之感。 .

训目的

前进时迷惑对方,打击对方;后退时用于闪避对方的击打。

第七节游龙试力、找力

浑圆桩站立,腰极力往右转,右手从右肋往腰后极力穿插,眼往后看, 意在左肩,左手随之转到右肩前(曰龙身),腰往左转将右手往左旋带,掌心 朝下,左手掌心朝上。身体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收至右脚踝关节处与右脚摩 擦向左转摆脚,前掌着地。左手从右手下翻拧变成掌心朝外,右手紧跟其后, 置于左肋外一挥处。右脚上步与左脚摩擦往前微内扣,不停,左脚与右脚摩 擦,腰带动左脚向左前方微摆,脚前掌着地。同时,腰朝外旋带动左手向外 划圆托起,掌心朝上,步子不停,左手翻拧变掌心朝外,右手置于左肋外一 件处。右脚上步内扣,左掌向左平削,腰往左转,形成矛盾之力。同时,右 手回带置于右肩前一择处,掌心朝外。腰往左后方快速转体180。,左手变成 向上鹅头掌,右手随之前按(,转身如猴)。紧跟,右脚扣步转腰带动右手向上 托掌,左脚向左摆步,身向左转体180。。同时,左手向外横摆,右手置于右 肋处,掌心朝上。不停,右脚上步内扣。同时,右手向前穿掌,掌心朝下, 左手置于左肋处,掌心朝上。步子不停,左脚摆步。左手从左肋处往腰后极 力穿插,眼极力往后看,意在右肩,右手随之转到左肩前。腰往右转将左手 往右旋带变成掌心朝下,右掌心朝上。右脚上步右摆,脚前掌着地。右手从 左手下摩擦翻拧,变成掌心朝外,左手紧跟其后。以下姿势同上,唯方向相 反,如此反复练习。

浏览1,06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