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郭志禹、姜娟从文化的视角,阐述了传统武术——太极拳的健康文化系 统,并且将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运动健身、运动健心和运动 养生。运动健身子系统主要适合青少年、中年人群;运动养生子系统主要适合 老、弱、病人群;运动健心子系统连接其他两个子系统,适合运动健身也适合运动 养生。在《太极拳健身文化及其科学基础——现代太极拳运动之延年益寿篇》里 又为“心静体松”“气遍身躯”“足定根基”和与之对应的太极拳健身文化内涵寻到 了科学论据,为与之相应的太极拳的科学研究归纳了论点,为“详推用意终何在, 延年益寿不老春”搭建了论证的初步框架,并且尝试性地对太极拳健身文化做了 现代语言表述的科学诠释。郭志禹在《太极拳养生文化考》一文中提出“养生”内 涵大至优化生存环境,小至每餐饮食等改善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太极拳是一项 “动中求静”的运动,它对坐忘、心斋、心养、坐禅、面壁、静坐等几千年来以“静”为 主的静功养生是一种挑战;太极拳养生是发挥太极拳养生内涵,指导人们养生活 动的一个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并提出太极拳理论主要是引进周敦颐、朱熹学 说“太极”范畴的植入,不仅受先秦儒家思想的渗透,也备受宋明理学的深刻影 响的观点。华北水院的冯振奇认为,道家的养生思想文化、方法和中医理论对 太极拳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有相关的联系,阐明了太极拳运动中的阴阳与虚 实、无为与无不为、恬淡虚无、万物归一的哲理内涵,辨析了太极拳的根本作用 是养生健体、培养兀气和稳固根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张立新说,中国 人对于生命、健康的认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概念、范畴内得来的,它最终 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因此,太极拳养生思想体系吸纳了中国 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立德、养形、养神、养气的观点,提出太极拳修炼应当遵循修 德以“大德必寿”、练形以“形体不弊”、养神以“精神不散”、养气以“气息绵绵” 的原则,且四者兼顾,无有偏废,从而达到整体提升生命质量,进而追求“生命 长久”的目的。
张学文等人在《三维健康模式下太极拳养生价值探微》一文中提到,太极拳 与中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与中国医学同脉相承,故“拳名太极,实无极自 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因此,太极拳虽类归武术,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 医学治病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太极拳不仅包含 防病治病、健身的内容,还包括修身养性的深层含义,学习太极拳不仅要注重它 的生理保健作用,还应该注重个人的修为。在太极拳的传统理论中,包含了许多 优良哲学思想,其中的一些哲学思想不仅对提高技术具有指导意义,而且还可以 延伸到个体,具体指导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事、修身养性。庞军等人在《浅析太 极拳运动体现的的中医养生之道》中认为,根据传统哲学、阴阳学说、形神相目 论、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养生术而发展起来的太极拳,体现了中医养生的重要义 理。李圣在传统文化的视角下,在通过对老子思想观点与太极拳特点进行分析 比较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老子思想对太极拳的深刻影响。一是崇尚阴 柔:崇尚阴柔是老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他认为柔弱能够胜刚强。太极拳也是 贵柔化,要求以柔克刚。二是道法自然: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太极拳也具有“拳 法自然”的特征。三是辩证法思想:太极拳运动,均是以圆弧运动轨迹作为基础 而表现的,体现了老子认为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圆圈运动的思想。大庆师范 学院的徐杰认为:“古代哲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是太极拳理论的来源。”陈 青山、胡来东也从道家“依乎天理,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和“虚静,守寂不争,为 而不持”的精神境界论证了道家哲学思想是太极拳哲理的理论基础。一些研究 者还提出,要深入地系统分析太极拳健身理论的指导效果,还需借助现代科学的 手段,如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探讨如何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 分泌系统等,运用现代化仪器测量其体内各项参数变化。更多的研究者从中国 传统哲学中论述了太极拳理论中的传统哲学渊源,分析和探讨太极拳理论与《周 易》的渊源和联系。
有关养生思想的研究:
吴丽娜在《中国历代养生思想特点的研究》中指出《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 养生学的基础,同时指出养生思想的基础是古代哲学观,核心是“治未病”。她的 生命观是“形神合一”。谢惠蓉在《儒家养生思想辨析》一文中提出:“贵生”和“有 为”是儒家养生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仁者寿”是儒家养生思想最集中的体现。禹 正权的《庄子养生思想浅说》其论文主要论述了先秦道家以静养生和顺应自然的 养生思想,论述的重点是有关养生的具体方法。郭淑君在《浅析中国传统体育养 生思想与现代科学健身观》一文中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概括性的整理为“身 心统一,性命双修”“多维一体,防治于先”“天人合一,养其自然”三个方面。刘宁 在《中国传统文化对养生思想的渗透与影响》中提出了道家、儒家和中医养生的 特点和他们的养生观,并阐述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传统武术养生与现代体育科学
案例分析:八卦掌养生的现代体育科学的基础
1八卦掌有增进大脑健康,延缓大脑衰退之功能
人们在紧张、疲劳,心情不好时,总爱出门散步,借以调节情绪,放松自己。 这是因为行走中大脑会分泌出“脑啡呔”,这是种能使人产生轻松、愉悦感觉的物 质。八卦掌是不停行步走圆的运动,因此同样会产生以上作用。另外,按照八卦 掌独特的动作要求沉肩、直腰、气沉、提肛、缩臀、悬顶、神凝进行练功,大脑神经 组织中的神经元不停地在接受信息,产生传导冲动,使相应的反射中枢兴奋、集 中,发生各种“姿势反射”,增强局部环路神经元冲动传导,加快血液循环和蛋白 质的消耗。由于在不停地走转中,拧腰裹肩、扭颈悬顶、眼转神凝,有力地压迫静 脉血液回流心脏,使经过净化含有充分氧气的血液,由动脉快速流入大脑和脊 椎,为脑细胞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到健脑,增 强中枢神经功能,延缓中老年人脑功能衰退之功效。另外对神经官能症、小脑维 持平衡异常、失眠、肠胃功能不良等慢性疾病也有着积极的辅疗作用。
2八卦掌锻炼有增强新陈代谢、燃烧多余脂肪、净化血液、疏通不洁血管、养 护内脏之功能
八卦掌是有氧运动,其左右交替走圆运动是一种“运动中有休息,休息中有 运动”的特殊有氧代谢运动,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运动。 另外,该项运动平稳有节律,利于习练者把握自己体能和安全,有利于运动强度 在平稳中达到最佳点,有氧代谢达到最大化。长期练习八卦掌的人,每天练功少 则百圈,多则数百圈,每天练功仅行走路程至少3公里。加上不停地扣、摆、拧、
转,演练拳式所发生的能量代谢,按照《运动生理学》有关测试方法和数据计算, 一位长期练习八卦掌的人,每天一次练功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一个体重70公 斤健康成年男性一昼夜所消耗能量的1/4。由于练习八卦掌每天要消耗掉体内 许多糖、脂肪、蛋白质,日久天长便会有效降低体内糖、脂肪的存量,减少这些物 质在血管血液中的储留量;使血管管腔增大,血管壁的弹性增强,血液得以净化, 血流速、流量得以提高,从而减轻或消除由于不良新陈代谢引起体内脂肪和糖长 期过量储留,而造成血液不洁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在练习八卦掌的过程中,人体一直处在地球引力和绕圆运动所产生离心力 的共同作用中,体内的血液必然随动而动。另外,在各个卦位上,人体为了维持 演练动作平衡,骨骼、肌肉、内脏、血管、血液还要受到拧、翻、裹、转等所产生的 拧、拉、裹、拽、掰、挤等力量的作用,人体如同放在滚筒式震动机和洗衣机里的加 工物,被不停地搅拌、荡涤,血液和血管壁上粘连的粥样斑块、血栓在不停地荡
涤、冲刷中脱落,破碎移动。并随着人体新陈代谢循环,排出体外,使血液血管不 断得以净化,内脏器官得以养护,使患者逐步康复,无病者得以防护。笔者多年 观察发现,凡长期练习八卦掌的人,一般都有以下明显特点:肠胃蠕动快,排泄 快;血压平稳,血液循环好;散热快,出汗多,感冒少且好得快;腰腿灵活,赘肉少。
3.八卦掌有壮骨健腰功能,对陈旧性筋骨病伤有良好的辅疗作用
习练八卦掌,人体左旋右转,处在不同卦位上,为了维持平衡和演练技法、动 作要不停地进行扣、摆、拧、裹、走、转、起伏,踝、膝、髋、腰、肩、颈、臂、头等各部位 的肌肉、韧带、关节、骨骼乃至血管都会不断地受到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力量的牵 拉、掰拧、撕拽,其中,人体腰、胸、颈椎和踝、膝、肩、腕关节受到的刺激最强。
练习八卦掌者,每天练功一般在90分钟左右。人体各部位长时间处在多维 力量的作用刺激下,整体和局部血液循环都会加强,新陈代谢加快,血供量增大, 为新细胞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使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分解合成量相应加大, 肌肉和韧带的耐拉和扩张性能不断增强;使伤病的肌肉、韧带得以逐步康复,健 康肌肉,让韧带更加坚实有力。由于新陈代谢增强,营养充足,造骨细胞也会快 速生长。因此,骨密质将不断增厚,骨径变粗,骨小梁排列整齐,伤病的骨骼得以 逐步恢复健康,健康的骨骼变得更加坚实、粗壮。由于骨胶原合成速度提高,脊 椎、膝、腕等关节的软骨不断增厚,肌腱和韧带不断增粗,负载能力增强,稳定和 灵活性逐步提高。其中,腰椎部由于黄韧带、棘间韧带、前后纵韧带因经常受到 牵拉锻炼,日愈变得坚韧牢固,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同时, 能加速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产生符合“骨形变态”的适应性变化,减少或缓解由 于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逐步增强腰部负荷能力,防止腰部进一步受伤和老病 复发,以保证腰部正常运动功能逐步得以恢复。
八卦掌这一拳种的确具有调整人体机能,全面增进健康,防止器官衰变,延 缓衰老之作用。八卦掌问世两百年来,在练习八卦掌的人群中,先后涌现了许多 耄龄老人,足以说明八卦掌运动的健身养生功效。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笔者深 信将会有更多的人认可八卦掌,八卦掌在科学的发展中将会为人类的健康幸福 做出更大的贡献。

浏览3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