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血液的生成。津液经经络渗入血脉之中,具有滋养和滑利血脉的 作用。而且津液又是组成血液的基本物质。故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 而渗经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是调血。”“中焦蒸水谷之津液,化而为血, 独行于经隧,以奉生身。”

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人体各部分津液的生成和代谢,对调节机体阴 阳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为五,天寒 衣薄则为溺为气,天热衣厚则为汗。”说明津液的代谢常随体内生理情况和外 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这种变化来调节阴液与阳气之间的动态平衡。

排泄废物。津液在其自身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各处的代谢产物搜集 起来,不断地排出体外,使机体各脏腑气化活动正常进行。

四、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血、津液的性状及其生理功能,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三者均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在生成方面,均离不开水谷 精微;在生理功能上,常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存在着极为密切 的关系。

气和血的关系

气属阳,主动、主煦之;血属阴,主静、主濡之。这是气与血在属性和 生理功能上的区别。但两者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在生成、 输布等方面有密切关系。故曰:“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 乃阴阳互根。”

气对血的关系。气对血的关系包含着三方面的意义:气能生血,气能 行血,气能摄血,即所谓“气为血之帅”。

血对气的关系。血为气之母有两个含义:一方面,血是气的载体,气 若不附于血中,则漂浮不定而无所归;另一方面,血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

供水谷精微。气与血在生成上相互促进,在运行上相互依托。

气和津液的关系

气属阳,津液属阴,这是气和津液上的区别。但两者都源于脾胃运化的 水谷精微,在生成、输布过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1) 气能生津。指气的运动变化(气化)是津液化生的动力。

(2) 气能行津。指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输布排泄的动力。

(3) 气能摄津。气的固摄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

血和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均是液态物质,均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与气相对而言,二者 均属于阴,津能载气,津液是气的载体,气须依附于津液而存在。

(1) 血对津液的关系。运行于脉中的血液,渗于脉外便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津 液。

(2) 津液对血的关系。津液和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被输布于肌肉、媵理 等处的津液,不断地渗入经络,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

以上介绍了气、血、津液在人体内的相互作用和对人体的生理作用。通 过浑圆桩功的修炼,能使气、血、津液在体内沟通流畅,互相平衡。

养气生血,气行则血行,血旺则气盛,从而达到祛病疗疾,强身健体, 延年益寿的效果。

第三节浑圆桩功的训练要点

一、 拍打训练

当桩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气血之感遍及全身以后,便可进行拍打训练。

初练时,(1)原地拍打;(2)全身晃动起来拍打;(3)配合各种步法、身法做 上下、左右、前后的拍打,并可在旋转、折叠、闪展腾挪中进行拍打。

拍打要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拍打时不憋气,不努气,自然呼吸。然后 再二人配合,或多人进行踢打,这样一可以清除全身病灶;二可以练就谈笑 间任人击打的本领。通过拍打,使筋能长,骨能坚,肌肉产生弹性,灵触度 极强,适应自由搏击的需要。

二、 训练原则

桩功训练的三条原则:松、静、意。

松:首先指思想放松,无任何精神负担,无事于心,无心于事。然后肌 肉放松。练功时,可先让头脑和意识自我感觉,口中念着放松,体会身体前
后左右是否放松,或请人看看是否自然放松。放松,本身就能增加能量,减 少消耗。

静:要求尽量入静,非松不静,非静不松,体松而心静,心静而体松。 静有多种层次,初练者先求心境平静;然后求身心安静,环境安静;再求宁 静。宁静指心情、形体和肌肉,无论在什么环境,无论白天、晚上都静得很 深很深。平静之后是宁静。一般一次站桩一个小时以上而心安气顺,就达到 了定静的标准。定静之后还有虚静、灵静、真静。练功者越往后练,越觉有 味,但也难深入,后面几种静已是超静状态了。

意:即浑圆桩的意念、诱导。它分内视与假借两个内容。内视,即内部 观察、自我意识。假借,又叫做假想,即假借某一客观事物为练功者之目的 所用。

常用的内视方法有:

穴位内视法。如意内视曲池、足三里、风池、太冲等穴,可冶头疼、 头晕、头胀、耳鸣、失眠等病。内视涌泉穴可使血压下降。意守肾俞、委中、 夹脊可治疗腰疼。低血压患者可内视百会。

经络内视法。治疗腹胀、呕吐、腹疼、腹泻,可内视关元、石门、气 海、阴交、神明、水分、下腕、建里、中脱、上胱。治疗背疼、腰疼,可内 视腰俞、腰关节、命门、悬枢、中枢、筋缩、大椎、风府、脑户。

病灶内视法。如胸部疼痛,不舒服,可内视胸部,哪里有病灶,就反 复内视哪里。

以上内视法要反复进行,效果更佳。

常用假借有:

花卉假借。想象自己处于百花齐放的花园中。

语言假借。以幽默的语言进行假借,可使精神放松,忘记不适的感 觉,解除疲劳。

动物假借。有喜爱的动物如小猫、小狗在身旁。

静物假借。仿佛置身于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

山水假借。假借自己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下练功。

颜色假借。治疗各种眼病,假借站在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的树林中练 功。

温度假借。在夏天体会阵阵凉风。冬天假借像春天一样,非常舒服。

音乐假借。练功中情绪不安,可以以自己喜欢的轻音乐进行假借,稳 定情绪。

养生桩可调养人的精、气、神。所谓精,中医认为是生命运动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人的一生。精液旺盛,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身体抵抗力强;精 液亏损,必然未老先衰,体弱多病。所谓气,中医认为是人的精神的外在表 现,因而反神看得很重要,认为它是全身之主宰。精、气、神三者互为影响, 互为因果。“神役气,气役精,聚精生气,聚气生神”。练功时或练功后头脑清 醒,眼睛明亮,神清气爽,周身轻松愉快,说明了练功者的精、气、神得到 了调养。

三、 训练时间及注意事项

练功日寸间因人而异,根据练功者本人职业或其他情况掌握,不可硬性规 定。一般退休退职,病休在家的同志,一天累计练功时间可延长。坚持工作 和家务忙的同志一天练功时间可减少,但不低于两个小时,这样医疗的效果 显著。一定要认真,不可边说话边练功,要保证一定的练功时间,量变引起 质变,渐变引起突变。但要注意劳逸结合,养练结合,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练功时间可长可短,有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疲劳,没有精神,浑身无力,此 时可以适当减少练功时间,练功时间减少后上述症状就会缓和一些。练功可 以把自身的病灶诱发出来,如心绞痛、心跳过速,心跳间歇等出现种种不适 时,适当减少练功时间,疾病反应会轻一些。也有的人在疾病严重期,一练 功症状反而减轻了。各种情况都会出现,练功者要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练功时间的多少,一次练功时间的长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练功 时间的选择,坚持工作的同志可一早一晚练功。离开工作岗位或病休在家、 住院的同志可自行选择、掌握。总之,桩功锻炼要从工作、学习、生活、社 会活动等实际情况出发,顺应生理活动的规律,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

四、 特点

老少皆宜,不受场地、年龄限制,从儿童到老年都可以练习,只要有 站立的空间即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行走坐卧也可练习,在生活中练功, 在练功中生活O

练功没有起式、收式,抬手即为练功,放手即为收功。练与不练全凭 自然,想练就练,不练就停。

不易出偏。只要道理清楚,姿势正确,上功快,功感强,在很短时间 内即可达到全身经络的气血畅通。

练整体不练局部。以意识诱导为基础,从局部往全身发展,逐步达到 整体浑圆。守点走线易出偏,破坏了人体阴阳平衡,这种不平衡即矛盾所在, 即意正气正,意偏气邪。

一桩多能。通过一种功法可产生多种功能,即强身健体,驱病疗疾, 防身自卫等。

自然呼吸。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以意领气,意占主导,自然呼 吸,即在生活中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呼吸,练功者应以自然为体。

气功是内功的基础,内功是气功的深入转化,也是桩功的转化,通过 气血在体内流通清洗了存在于体内的垃圾,使内气更加纯净。内功即武功, 此桩功为通向高级武功的途径。

驱病疗疾,范围广,效果好。

五、浑圆桩的健身治病

浑圆桩治疗范围非常广泛,对于神经衰弱、神经关能症、精神分裂症、脑 萨苹 震荡后遗症、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症、贫血、半身不遂、 O 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溃疡、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十二

指肠炎、肠粘连、肺结核、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肝胀肿、 .

胃肠息瘤病、胃瘤、肝硬化、肝腹水、咽炎、食道瘤、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 — 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炎、肺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 /[ 炎、丹毒病、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糖尿病、肥胖症、全 1 身脂.肪瘤、铅中毒、水中毒、神经性皮炎、鹅掌风、脚垫脚裂、近视眼、远视 一 眼、老花眼、散花眼、角膜炎、青光眼、颈椎炎、颈椎肥大、颈椎增大、冻 疮、脚气病等都有明显疗效,治愈率达80%以上,中期之前的癌症也有较好的 效果。练功者可以减肥,也可以增重,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

一、揉浮球

两脚分开,两脚间距与肩相同(也可略宽于肩),左脚向前站成三体步,

臀部后坐,前膝微顶,后腿屈膝支撑,做到前三后七。

两手手心向下前伸,不过脚尖,两手犹如各按水中一 浮球,分别上下左右旋转揉搓。以腰为轴转动,带动身体和 双手顺时针旋转。然后,再做逆时针旋转(图2-1 )o

X 念

两手应有粘住球,不让球跑掉的感觉。

此式对骨质增生、腰肌劳损及肩周炎等疾病有良好的 疗效。久习此功,可练就粘化及四两拨千斤的功夫。

二、鹦形

两脚分开,两脚间距与肩相同,左脚 肉

在前,膝微顶;右脚在后,臀部后坐,右腿屈膝支撑,重心 前三后七,成三体步。

两手心朝下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相距约 一拳,松肩撑肘,十指分开,做按球状。

身体右转,两手随身体右转之势在右下方划弧,向斜 上方螺旋钻出,手心向内,两肘下垂。两手要有合力,两手 可变掌或拳,也可侧面练习。

身体左转,两手在胸前做揉球状划圆,左手变拳向前 崩冲,拳眼向上;右拳后拉放于右肋下约一拳处图片3

此式可分左右式练习。

以腰为轴,带动全身。

注意整体放松,协调统一,整体如球。

当两手前冲后接时,两手似有橡皮筋相连,形成前后争力。

常习此式可扩大肺活量,对慢性胃炎等有良好的疗效;并可练就上乘功夫。

三、蜻蜓点水

同揉球状相同,唯两腿间距略大,两腿支撑身体,重心保持前四后六。

身体右转,两手做抱球状左移,两手间形成矛盾争力。

身体左转,双手螺旋状向右上方移动,两手间形成矛盾争力。

身体转正上行,后腿缓慢伸直,双手随身体转动向前伸出。

身体缓慢下坐,两手随身体下坐下按如蜻蜓点水(图2-3)。

要领

双手前伸时,前高不过眼。

身体下坐时,两手掌根向下按。

整个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

意念

两手掌根下按时,有按弹簧之感。

此式属全身运动,活动全身关节及五脏六腑,对腰背酸 痛、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此式可锻炼掌根击人的功夫。

四、神龙出水

与揉浮球状相同,两腿支撑身体,重心保持前四后六。

两手由揉浮球状转为抱球状。

腰胯右转,两手由抱球状转为下按状并左移,身体左 转下坐,两手向下向右上方划半圆抬起。

身体转下,两手转于身前,两手下按,身体上起,状 如神龙出水(图2-4)。此式或分左右式练习。

要领

动作应连贯协调。

身体上起时头应虚虚领起,要有出水之意。

意合

颈部和两手似挂橡皮筋,身体上起、两手下按形成上下争力。

此式活动下盘,对膝关节、骨盆胯部的运动量较大,故对慢性肠炎、腹 膜炎等有良好疗效。

五、 鸡形

虚步站立,右脚为实,左脚为虚。两手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 两臂环抱成椭圆形。

两腿微微后坐;同时,两手后拉至胸前。左脚向前伸出成三体步,身 体重心前四后六。左手立掌,右手变拳,身体整体前移,将掌、拳送出,状 如“鸡啄米”。

身体不停,右脚提起,脚尖上勾,呈金鸡独立式。右手变掌上下拉开, 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形成争力。

身体右转,右手随腰胯转动前挑抖出;同时,左手下按,形成争力, 名曰“金鸡抖翎”(图2-5)。

要领

步要虚实分明。

独立时,脚要有提踩之意。

意念

右手前挑抖出、左手下按时要有挣断绳索之意。

此式虚实分明,对腿部关节及颈椎部疾病有良好疗效。久 练此功,可练就单腿独立的功夫,在技击中起到保持身体平衡 的作用。

六、 虎形 图2

同揉球状三体式站立,两手抬起放在太阳穴附近一拳处,两眼平视, 两拳心向前。

重心前移,前腿弓,后腿蹬,随重心前移,两拳变掌,缓慢向前下方

扑出。

两手由掌变拳,慢慢后拉,恢复原姿势。

两手下垂,落于两肋处,肘距肋约一拳, 两手由拳变掌。

前腿弓,后腿蹬,带动全身整体向前托击 (图2-6、图2-7)。此式可分左右式,反复练习。

要领

重心前移时,前膝盖不得超过脚尖,后 脚跟不得离地。

两臂前移时不可伸直。图片5 图片4

假想于齐腰深的水中,将漂浮之气球拍出去、拉回来。

此式整体下扑撞击,对肩臂关节炎、胸膜炎、肺气肿及哮喘有明显疗效。

七、马形

同揉球状,三体站立,唯两掌变拳,一前一后,两拳相距约20厘米, 拳心向下。

重心前移,身体左转,以腰胯带动腿向前踢出,脚尖绷直。同时,两

拳后拉成争力。也可以向前垫步或盖步踢。

踢出的脚落回原处,身体恢复原状。

重心前移,身体向上领起,带动单腿向对方裆部 勾踢。同时,两拳变掌,五指张开,名曰“穿裆脚”(图 2-8)。

是领

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

身体保持平衡,手脚配合协调。

假借前方有一气球,出脚将球踢炸。

此式可正面、侧面踢击。左右分别练习,可增加腿部踢击力量。 此式对腰部、肾部疾病和关节炎、静脉曲张有良好的治疗功能。

八、猴形

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五指撮合成勾手,向前向上平举,高 不过肩。

左脚上步落地后抬右脚。同时,右手变掌下按至右膝处,左手上挑前 伸,形成争力。

右脚前迈下落,抬左膝。同时,左手掌下按至左膝 处,右掌变勾手上挑前伸,形成上下争力,状如猴子上树。

左腿下落与右脚平行,与肩同宽,身体右转下坐,左 fl 腿屈膝下蹲,右脚尖点地,脚后跟提起,成后虚步。同时,

左手随身体右转划弧提至左耳旁约一拳处,右手同时划弧落 于右膝上方一拳处,头眼随之右后转。如此交替进行(图 2-9 )o

要领

身体、头部、眼睛尽量右后转,同时以目传神,表现出 、 猴子的精灵之处。

两手和两脚之间如各系一根橡皮筋。

该式对腰肌劳损、腰肌间盘突出、近视、青光眼等有良好疗效。

久练此式,可锻炼身体的协调、灵活性。

九、熊鹰竞技

同揉浮球状,三体步站立,两腿支撑身体,重心为前三后七。

腰向右后转,右拳后拉,左拳前伸。上右步至左脚处,悬空靠在左脚 里侧踝关节处。右拳旋转前冲,拳心向上;左拳后拉,拳心向下约距胸20厘 米,形成争力。

出右脚成半斜面拗步三体桩。左拳变掌向前方划弧扑按;同时,右拳

变掌回拉至胸前约20厘米处。

两手同时回抓,身体后坐收回,以腰带动身体上左脚,悬空靠在右脚 里侧踝关节处技同时,左拳旋转前冲,拳心向上;右拳后拉,拳心向下,形

成争力。

出右脚成半斜面拗步三体桩。右拳变掌 向前方划弧扑按;同时,左拳变掌回拉至胸前 约20厘米处。左右交替进行(图2-10、图 2-1 Do



要体现熊的力量和鹰扑击时的准确、迅猛 之势。

意念

运动时如熊动鹰扑,两手、两腿如系一根 橡皮筋。熊形也可单式练习。

该式对胸闷、腹胀、五指关节疼痛均有良好的疗效。久练此功,可增加 向前冲打和扑抓的力量。

熊形单式练习

自然站立,两脚略宽于肩。两手平握拳,拳眼相对,拳锋朝前,两手臂 弯曲。腰身向左转动,右拳前冲,左拳置于右拳与前胸距离约三分之一处, 及面部侧面的中线上,眼向前平视。不停顿,腰向右转动,左拳前冲,右拳 回收至左拳与前胸距离约三分之一处,两眼平视。冲拳时要打在对手中线位 置。上述动作反复进行。

假设脖项上挂一橡皮筋,两手各握一端,构成三角争力。

平行步动功图片6

于腰身转动的同时带动腿向前移动;落步后,腰身再向另一侧面转动。 做到整体齐动,手到脚到。动作要交替反复进行。

上肢的假设同上。两腿、两脚间如系一橡皮筋。

此形可前进后退四面八方练习。

掌握其功法,可产生巨大的爆发力和穿透力。

十、蛇形

基础蛇形

同揉浮球相同,以三体步技击桩自然站立,两腿支撑身体,重心前三 后七。如右腿在前,右手半握拳,拳眼朝上,抬至右腿上方,高不过眼,前 手不超过脚尖,大拇指顶在食指中心,食指突出指向前方;左手半握拳距右 手一拳左右,拳心朝下。

以腰为轴向左向右缓慢转动,双手不动。

腰身向左转动时,两手臂向右摆动;腰身向右转时,两手臂向左摆动。

变化蛇形

同揉浮球状相同,右脚在前,三体步站立。两手成抱球状,右手在前 稍上,左手在后稍上,五指稍弯,不得僵直。

身体右转,两手臂左旋。身体左转,两手臂右旋,带动两掌前伸下按。

分左右式交替进行。

要领

身体左旋,两手右旋,做逆向旋动。以腰为轴,名曰“蛇缠身”。

以小臂缠绕,带动两掌翻转。缠绕划圈时要饱满,初级有圈,中高级 阶段无圈。

动作要协调,连绵不断,构成矛盾之力。

意念

想象蛇缠柱的情形,左右手之间如系一根橡皮筋。

此功系全身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骨质增生、颈椎炎、 肠胃病等有良好的疗效。久习此功,可练就上乘武功。

十一、十大动功总体要求

十大动功要求以意象形,象形取意。一动无有不动,一枝动百枝摇;周身一动,整体如球,使得身心各器官都能得到锻炼滋养。

在练习十大动功时,要做到不憋气、不努气,呼吸自然,周身放松,用 意不用力(但要用内含劲)。整体动作要缓慢松柔,动作由大到小,由长到短, 做到形矩而意长、形松而得力。在运动中去体会假借与形体的统一,要做到 内外如行云流水、节节贯通。运动时,思想要集中。

技击桩是在养生桩练到一定基础上的桩法,它增长功力快,是试力、找 力、发力的前提。不练此功难达技击之目的。武学先辈李洛能、刘奇兰、郭 云深、董海川、王罗斋等诸位先生都把此功作为拳学的根本。

根生于土,力从根出。技击桩的意念诱导要求从平静中求不平静,从寻 常中求不寻常。它的意念活动既平常又激烈,既对立又统一。技击桩功意念 要求有上挑下压,内撑外裹之意;有泰山压顶,怒发冲冠之势。神如怒虎, 神气犀灵,精神百倍,如临大敌。技击桩功可以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临敌不惧、敢于拼搏的精神和过硬的身体素质。

技击桩的基本桩法要求如下:

头:虚虚上领,如有绳吊系,自然端正,不可歪斜、摇晃,自始至终如 头顶物。

眼:两眼向前平视,假借运动中的人或物。眼球不要故意转动,对无关的 事物应视而不见。神宜内敛,这主要表现在眼神上,故不要睁大眼睛,以虚 光最好,不要让眼神和面部表情流露出内心活动。

耳:静听八方,与眼配合。“凝神静听窗外雨”,身体保持一触即发的状 态0

鼻:自然呼吸。

口: 口似张似闭,如含一物;牙齿如咬橡皮筋,将口中唾液慢慢下咽。

肩肘:肩松,切忌上耸,肘要自然下垂,肩肘要有撑裹之意。腋下有能 容纳一个拳头的间隙。

腰胸腹:腰直而不挺,胸微含,小腹自然松圆,臀部上提又似下坐,全 身放松如弓。

胯:有前胯后胯之分。前后胯既挣又合,后胯催前膝,上提又似下坐,
臀部吊起如坐弹簧。

腿:腿随胯变动,两腿既相挟又相挣,内撑外裹,两腿如入地,两脚如 生根,四平八稳。前脚前顶,后脚横撑,两脚既有生根之能又有提踩之意, 还有前抓后蹬之力。左右前后分虚实,前腿分担全身重量之三分,后腿分担 七分,或前四后六。

技击桩的基本姿势有数十种之多,现介绍常用的几种基本式。

第一节扶按式技击桩

养生桩与技击桩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桩必须交替训练,才能培养出真正 的功夫。

两脚立正姿势站立,左脚向正前方迈一步,两脚间距离约 30厘米,两脚呈45。角,身体后坐,前膝微前顶,两腿支撑身 体为前三后七,也可前四后六。膝部要正,不可外撑或内夹。 前脚脚跟不可提起。身体中正,不可向两边歪斜和前俯后仰。 肩部放松,两臂呈椭圆形,支撑于胸前。两手掌向前下方扶按, 左手在前,不超过前脚尖,高不过眼,低不过胸。右手在后距 左手约一拳处,两肘向外横撑。头部虚虚领起,下颌微内收, 双眼注视前方,鼻尖、指尖、脚尖成一条线。也可两手握拳, 侧向站立,变成虎抱头式(图3-1 )o

技击桩是深化功力、转换能量的训练手段。站技击桩时,第 图3T 一步就是在各个方向、各个角度找到力道。全身各部位要放松,但要有内含 劲。当对方接触我手部时,手要有支撑力,腕部、肘部不打软,形成反作用 力;接触我肩部时,肩要有上顶或下沉之意;接触我肘部时,肘要有支撑之能 和向上或向下摆脱之意;接触我胸部时,胸部要有内气和形体微动之反弹;接 触腹部时,腹部有向前鼓荡之感;接触后背时,有整体向后支撑之意;从前面 接触我腿部时,要有膝部前顶之意;从外侧接触我腿部时,我膝与腿有外摆抵 抗之意。无论对方接触我身体的哪个部位,我都能本能地做出反应,达到周身 不空,无处不弹簧,一触即发,立感即应的技击灵敏度。要把身体练成像弹簧 钢板一样,既钢又柔,钢能扛住对方的踢打,柔能灵活变化,柔化对方来力。

站桩时,膝部放正,可以起到平衡稳健作用,也可以在对方踢我裆部时 灵活地外撑内扣以抵抗。欲动时(虎抱头式)将前脚跟提起,可以在对方勾踢 我前腿时及时躲过,也可在对方踢我裆部或肋部时进行格挡,还可以灵活地 移动。但站桩时前脚跟一定不能提起,因为前脚跟提起两脚就不能生根,容 易被对方推倒摔飞。有很多的练习者在站桩时都犯这个错误,以至下盘无根。
要虚实调换,才能把技击桩练成有用的活桩,双脚如同踩弹簧一样,能随时 将身体弹射出去。不能站成不适合技击的死桩。

当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各个方向、各个角度的力道之后,就可以进行意念 假借练习了。

意念假惜

第一阶段:头顶顶一球,颌下夹一球,胸前抱一球,两肩各扛一球,两 手各按一球,手背胳膊上面托一球,两腿间挟一球,两脚各踩一球。

第二阶段:两手十指、手腕、肘、肩、脖颈、胸、大腿、小腿、脚脖在 前面十米开外处各挂弹簧,我身体挂弹簧处各部位向后牵挂争拉。意动形不 动。然后再做后、左、右、上、下及斜方向上的。初习时一个一个地做,待 意感足后,“可同时假借身体四面八方各部位的弹簧牵挂争力。

第三阶段:对方击我头部时,我左闪右避;对方向我撞来时,我两腿有生 根的感觉;当对方向我拳打脚踢时,我齿然不动,稳如泰山(以上为意念活 动,不能在形体上表现出来)。

本式锻炼身体的前撞力、刹车力和按弹力,达到周身浑圆,全身争力。

第二节提抱桩(矛盾桩)

基本姿势与扶按桩相同,唯左手在前, 高不过眼,掌心向里;右手放于右胁下一拳 处,手心向里,如同怀抱一棵大树。胸腹腿 有紧贴大树之感(图3-2 )0

意念

意念将大树连根拔起后又深深地栽入地 下,并将树干撕开合上,推倒拉起等。以上 功法只是初级阶段的东西,不可过于追求。

训练目的

前手如盾,能抵挡住任何锐器的戳击; 后手如矛,有刺穿对方铁甲之意。

第三节提插桩

基本姿势与扶按桩相同,唯两掌掌心相对,五指张开,前手高不过肩, 后手低于前手(图3-3)。

第一阶段:两手如插在坚硬的墙壁之中,继而用力拔出 第二阶段:两手上提下压,前插后拔。

训妹目的

锻炼两手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提插拔压的力量。

第一阶段:两手如插在坚硬的墙壁之中,继而用力拔出 第二阶段:两手上提下压,前插后拔。

训妹目的

锻炼两手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提插拔压的力量。

第四节鸟难飞桩

基本姿势与扶按式相同,唯两手掌心向上,前手不超过 脚尖,高不过肩,后手紧跟其后,前后手相距约一拳距离 (图 3-4 )o

手中如托一鸟,当鸟振翅欲飞时,双手瞬间下沉,使鸟 不得飞起。

训练目的

在近身搏击对抗中能听、化对方的劲,进而有效地控制住对方,打击对方。

第五节单腿独立桩

身体直而不挺,右腿起,脚尖上勾;左腿似直非直 (两腿可交替进行)。两手与浑圆养生桩的姿势相同(图 3-5 )0

两手腕与提起的脚之间如拴两根弹簧,将提起的脚吊 起。又如狂风巨浪向我卷来,我以然不动。

训练目的

练习单腿独立的功夫,以便在技击中不失去平衡,并 增强腿部的踢击力量。

第六节大式抱球桩

下肢要求与扶按式相同,唯步子放大,两腿支撑身体重心前四后六。前 手不超过脚尖,五指张开,掌心朝内,高不过肩;后手五指张开,掌心朝前, 前后手之间距离约为40厘米(图3-6)。

意念

两手如抱一气球;进而如抱一木球;再进之如抱一铁 球。

训练目的

练习两手的冲撞力'量。两脚生根,稳如磐石。训练身 体上下沉浮的功夫。

第七节虎抱头桩

基本姿势与扶按式相同,唯两掌变拳,前手不超过脚

尖,可长可短,任意收缩,高不过眼;后手放在嘴前方一

拳处,拳面朝前方。进而练习两脚跟抬起,两脚掌支撑全身重量(图3-7)

前手与后手各握一根橡皮筋;也可假 借两手各握一橡皮球。

设想对方向我进攻,我格、挂、拍、挡 化掉来势,并寻机给对方以重击。

训练目的

增强各种拳法的击打力量,增强腿部弹射力量。
体会两手腕部与颈部间各系一根橡皮筋,两脚脖处系一根橡皮筋。基本姿势与扶按式相同,唯肚脐与脚尖成一线——成螺旋步。两手于胸 前做侧抱球状。上身要领与浑圆养生桩相同(图3-8)。

身体往前意在后,身体往右意在左,身体往左意在右,身体往上意在 下。反之亦然。

训竦目的

在技击格斗中,做到上下、左右、前后相互呼应;前打后封,右打左随, 上打下盖,一触即发,有感即应,全身皆争力,无点皆弹簧。

第九节伏虎桩

基本姿势与扶按技击桩相同,唯步子比大式抱球桩要大,身子要低,两 腿支撑身体重心下坐,双手五指张开如鹰爪状(图3-9 )0

意念

如骑在猛虎身上,虎纵跃挣脱撕咬,我则牢牢地掐住 虎脖,使虎难逃,将虎制服。道新先生教伏虎桩时,意想 身处#深山老林之险境,对面一只猛虎突然扑来,自己临 危不惧,猝变不惊,后足撤一大步,双手就势猛掐虎脖 子,随虎奋争而动。与虎相搏时,不要有任何憋气僵劲。

就I练目的

练习两手有如钢钩般的力量,两腿骑在虎上有如盘根 之法。练就浑身有波浪起伏之力。图片7

浏览69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