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地或行进间的单个技术动作的“打“投练习及“走空”练习。要求儿 童少年必须在保证技术动作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单个技术动作的练习。根据儿童少 年具体情况也可进行投技一寝技的动作速度练习。

  • 在柔道垫上,面对面地跪撑在垫上或背靠背地坐在垫上,听到教练员的信号后, 快速地抢先使用抱压技将对方控制住。控制对方后,听到教练员再次发出信号时,应 根据对方想尽力摆脱被控制时的身体重心的变换,迅速转换另一种抱压技术而能继续 控制对方。

  • 仰卧在垫上进行“蹬车” “倒蹬车” “绕腿” “三角绞两腿搭扣”及“虾行” “逆虾行”的下肢专项辅助练习。

  • 横跳过人:练习时一方跪撑或俯撑在垫上,另一方从侧面双脚起跳越过跪撑者, 而且要连续快速地左右交换进行反复横跳过人。

  • 快速俯卧撑。

  • 快速地进行单摇、双摇的跳绳练习。


以上练习方法由教练员突然发出信号或口令进行,练习的时间、次数、组数及间歇

时间由教练员掌握。练习的方法教练员可自行创编。

(3)移动(位移)速度的训练

移动(位移)速度对柔道运动员来说,主要表现在步法灵活、快速的移动上,它是 维持身体重心平衡,配合进攻、反攻、防守而能快速移动身体的一种基本技术。

柔道比赛是在不间断地反复移动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争抢到有利把位,捕捉战机 发动进攻,若是步法移动不灵活,瞬间发动进攻时手到腿未到,技术就难以得到正常发 挥。因此,移动(位移)速度的训练,在儿童少年基础训练阶段也是不应忽视的。

移动(位移)速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人体综合运动能力的表现。移动速度的快 慢不仅与动作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力量、力量耐力、反应速度、动作速度、速度耐力 及协调能力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另一角度,也可把移动速度看成是动作速度、速度 耐力与意志力的组合。发展移动(位移)速度训练常用的手段和方法。

  • 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是提高移动(位移)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发展移动(位移)速度的 力量练习有负轻重器械,各种形式变化的单双足跳、立定跳远、多级跳、垂直跳等。力 量水平,特别是爆发力水平的提高,对移动(位移)速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在发展儿童少年基本力量的同时,应着重以发展速度力量为主,力争快速完成。可多做 一些超等长的力量练习(如多级跳等),以提高肌肉收缩时的快速力量。但应注意,在 采用接近极限负荷强度以提高快肌纤维功能时,练习的次数与组数应掌握适当,不宜过 多。在训练实践中,力量练习后应有一段力量负荷减量的练习阶段,以便通过“延缓转 化”把所提高的力量能力转化到移动速度上去。

  • 重复动作练习


重复动作也是提高移动(位移)速度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做法,可采用大强度至 极限强度进行练习。训练强度应是变化的,固定训练强度会形成速度障碍,尤其是不能 固定在极限强度或接近极限强度下进行训练。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应过长,要控制在一定 的时间范围之内,练习重复的次数也不宜过多。为保证运动负荷,可用增加练习的组数 来实现。发展移动速度的间歇时间,应使机体相对得到完全恢复,保障下组练习以高能 物质供能。练习时,可采用结合柔道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术动作等来发展儿童少年的移 动(位移)速度,这样效果会更理想。

根据儿童少年时期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自然增长的规律,应在发展速度的同时兼顾 力量等其他素质的发展。

7~11岁时,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上,练习中应提高和保持他们 对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防止因疲劳而产生不良影响。

12-15岁期间的训练,在已获得的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提高 速度力量和肌肉力量的练习来提高速度。

16岁以后,在防止产生“速度障碍”的前提下,其训练手段和方法可接近成人。

  • 比赛、游戏法练习


比赛法是速度训练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比赛法练习的时间短,并能激励儿 童少年的斗志,提高兴趣,使他们在练习中表现最大的可能性就会增加,通过比速度、 比技术、比成绩可进一步起到鼓舞情绪、调动练习的积极性的作用。采用比赛法,往往 能比平时做出更快的反应,达到练习快速移动的目的。

游戏法同比赛法的作用一样,可以激起儿童少年高涨的练习情绪。由于游戏过程能 引起各种动作的快速变化,所以除了能取得提高移动速度的效果外,还可以发展儿童少 年的反应、灵敏等素质。

除以上练习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结合柔道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术动作等来发展和提 高儿童少年的移动速度。

  1. 速度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 ) 7~13岁的儿童少年是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其原因是与神经系统协调能力 在这期间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把握这一时机努力进行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 度和移动速度的训练。

  • 要注意避免和克服“速度障碍”。从儿童少年开始训练时就应时刻注意预防过 早地出现“速度障碍”,对于初学者的动作速度要先慢后快,首先要注意掌握好技术, 再要求提高动作速度。训练中应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练习后要注意放松与调整,当出 现“速度障碍”时,应根据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 速度素质训练应在儿童少年兴奋性高、情绪饱满、精力充沛、运动欲望强的情 况下进行。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前部,当儿童少年疲劳时就不宜进行速度训练了。

  • 在速度素质训练中,最有效的手段是直接采用柔道技术动作来进行。动作速度 的训练与柔道技术动作相结合,可以让儿童少年在速度训练中感觉到四肢、躯干等各部 位肌肉的协调配合及在空间、时间方面的速度节奏,从而达到发展柔道技术所需要的动 作速度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提高他们视觉和触觉的反应能力。

  • 力量,特别是快速力量和柔韧性,是影响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柔道运动员为 发展快速能力所进行的力量训练,在儿童少年时期应以动力性力量为主。另外,也应通 过各种手段提高柔韧素质。柔韧性的提高可以增加力的作用范围,同时能使肌肉内协调 得到改善,减少肌肉阻力,增大肌肉合力,使运动速度得以提高。

  • 提高儿童少年速度素质训练,还应十分注意训练后的肌肉放松。这样做,不仅 不会破坏肌肉的弹性,而且可使肌肉提早进入恢复状态,有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


(二)力・

人体的所有运动都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力量,而这些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 的。当人体从事体育运动时,则需要特殊的肌肉能力,这些特殊的肌肉能力是通过运动 训练获得的。柔道运动员任何技术动作的表现都是通过肌肉工作来实现的,其力量主要 表现在克服活的阻力,具体表现在与对手进行顽强拼搏的过程中,是与对手在进行力量 的抗衡,力量是作用在对手身上,而且要求快速勇猛,刚劲有力。如在抢手、施技的过 程中需要运动员在最短时间(150毫秒)以内能最快地发挥出肌肉力量,以及在最短时 间(150毫秒)以内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在5分钟时间与对手抗衡的

过程中,运动员除应具备胜任一场比赛的力量耐力外,还必须具备胜任多场比赛重复发 挥最大力量耐力的能力。因此,力量素质是柔道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训练 中应高度重视。

1.力■素质的概念与分类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内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滞力、关 节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间的对抗力等,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 及空气的阻力等。

力量素质可分为最大力量(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 最大力量的概念和发展特点

  • 概念:最大力量是指排除体重因素,身体或身体某工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 外阻力的能力。随着体重的增加,最大力量也得到提高。

  • 发展特点:从训练角度上讲,7岁以前的儿童基本谈不上力量训练,其力量的增 长主要取决于自然发育。7~9岁阶段已具备训练的基础,这是因为7岁以后,随着身体 的生长发育,肌肉长度开始改变,相对力量有了提高。女孩从10岁开始到13岁,力量 增长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屈肌的力量,三年中总的最大力量可提高46%。13-15岁时力 量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总的最大力量只增长8%。15-16岁时只增长14%。在接近20岁 时,基本上就能达到成人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大力量。男孩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在 11-13岁,18~25岁力量增长速度缓慢,25岁左右可达到成人所能表现的最大力量。

浏览1,2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