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技击要领

运用本招法时,左臂外挡要快,格挡部位准确,因在紧张激烈的打斗中,即使那些最简单的格挡动作也都具有至关重大的作用,所以如不掌握这些基本的格挡动作,就容易在搏斗 中遭到对手攻击。相反,如果掌握了这种技术,则击败对手的 可能性就会更大,尤其是当对手用拳袭击身体中线要害部位 时,外格拳就可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这种格挡防御法运用时较容易,因此颇受螳螂拳初习者喜爱。在用臂进行格挡的同时, 身体要向格挡的方向进行转动,因这样可使自身缩小被进攻的部位,由于外格拳时身体要向格挡动作的方向转动,因此还 有利于出拳反攻对手。但应记住,格挡臂只需抬起很小的幅 度,这样可不至于给对手留下较大的空隙。右虎爪反击要连 贯、有力,要充分利用身体的侧摆和转动带动肩、臂来实施攻 击的打击动作,由于右虎爪的力量大,因此只要击中对手,便 能造成较大的伤害,但由于它的动作幅度大,暴露的空当多, 且容易失去平衡,所以在实战中,右虎爪重击多与其它拳法和 防守动作配合使用,方能显示出威力来。右上勾拳攻击要迅 速、准确、凶狠,由于此拳法在近战中有强大威力,故一记漂亮 的勾拳猛击往往能使对手因此而败北,况且此拳法又多攻击 对手的膻中等要穴,所以一旦击中对手,便可给予重创。不过, 在螳螂拳的实战中,左上勾拳攻击是一种放松,且以腰为轴发 出的攻击法,而且出拳时要求放松、自然,并与弹出的动作相 配合,如果运用的突然,前挥的手臂就会象离弦的箭般地向前 击出。此外,在实战对抗中,用勾拳攻击对手的身体则效果更 佳,因为腹部的躲闪能力与灵活性远比头部差得多。左侧踹腿 攻击要及时、有力,如果己方从较远的地方冲过去,则可利用 冲击的惯性来增加腿击的力量,而且即使对手采用了阻挡措 施也不能避免被踢中或踢伤。拳手腿部力量的大小是支撑腿 是否稳固的关键,初学者由于腿部力量较差,故踢出的腿难以 控制其惯性,这在搏斗中是一个较大的破绽,所以初学螳螂门 腿击术者应该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

在螳螂拳的技击实战中,如果自己拳腿进攻不够紧密,其 原因在于出拳、出腿不果断,不熟练和缺乏必胜的自信心。所 以,拳手要敢于运用技术,即自己想用此招就果断的运用,不 要因犹豫贻误战机。另外,在实战运用时,拳手还要神清,即在 激烈的搏斗中头脑清醒,精神集中,情绪稳定,并要求自己在 未交手前就要在精神上压倒或战胜对手,从而控制对手。

(六)进步弹托掌(月影望断南归雁)

1.运用方法

双方由基本格斗势开始(图257),当对手先发起攻击时, 我在上左步贴近对手的同时,左手由里向外抓挡开对手的右 掌重击(图258),然后进右脚绊住对手的脚以控制其重心,同 时挥右拳猛力反砸敌面门致命处(图259),迫使其重心后倾; 最后,再将右拳变掌由上向左、向右弧形横扫对手的腰、肋部 位(图260),即利用上下肢的合力,将敌击翻在地(图261)。图片9

2.技击要领

运用本招法时,左手抓防敌手腰要快,要及时,并含有拨 挡的力,对于螳螂拳中的这种抓防来说,时机的选择十分重 要,即当判断对手攻击的路线后,可在他发动攻击的一瞬间, 不失时机的去反击。在技击中,这种防御技法是螳螂拳中最难 对付的防御技术,因此,如果熟练掌握了这种抓挡法,则几乎 可以成功的阻止对手所发起的任何形式的上肢攻击动作,为 了达到此目的,必须有比对手快得多的速度。所以说,此动作 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对手的攻击,而且还能迫使对手暴露出 你所要连续反攻的要害部位来。只要下功夫练习,就能把自己 的防御动作变为迅速有力且有效的防守手段。虽然抓防动作 很简单,但如果能掌握并正确运用的话,就一定能在格斗中为 发挥出全部技艺创造条件。右拳攻击要连贯,凶狠,右拳攻击 虽不是最快和最有力的拳法,但却是一种可以充分运用抽击 和手腕抖动发力的打法,首先,它象摆动一般地打击而不是直 击,这就意味着在出拳过程中可以施加更大的打击力。右臂横 扫要有力,并要与下肢配合好。在本招法的运用过程中,由于 我右脚牢牢绊住了对手的脚,同时左手又牵制住了对手的手 臂,所以,当我进行还击时,可使其不易判断出我的出手路线 和位置,即使对手知道我将要打来的拳、脚也不易变化了。另 外,前辈高手还要求我们在技击中心要细,也就是说,在搏斗 中胆大心细是本门拳手所必须具备的,而且只有细心观察才 能找到对手的破绽,如果自己粗心大意就不易发现对手的弱 点,当然也不容易隐蔽自己的弱点,从而使对手有可乘之机。

在螳螂拳的技击中,拳手欲有效地重创对手,还应充分利 用自身的体重,所谓充分利用体重就是把全身的重量集于二 拳或一脚上,即击出一拳时不仅仅用臂部、手腕的力量,而是 包括下肢、腰部及背部的力量,并通过力的快速、协调地传递, 把自己全身的力量和重量集于一拳一脚之上,这会使拳脚力 量获得很大的攻击性,因此,在进行对抗训练时应多用身体去 体会和感觉全身力量的传递和发出,如果真能做'到的话,定会 收到惊人的效果。

(七)劈拳提膝(金钩钓月两手忙)

L运用方法

双方由基本格斗势开始(图262),对手先发起攻击,我上 左步迅速逼近对手并阻挡其攻势,同时用右手反手抓握住敌 人攻来的右拳(图263),将其攻击消解,再用右手猛力向后方 牵拉其右腕,迫使其失去平衡,同时我再用左拳猛砸其后颈部 (图264),随后,在用左手按下敌头的同时,将右勾拳猛力击 向其面门要害处(图265),为了最终击败对手,我用双手搂紧 敌头颈的同时,提起右膝迅速撞向敌头面部(图266),从而令 敌防不胜防,并将其击昏或击瘫在地。

2 .技击要领

运用本招法时,右手用以格挡时的力度,要恰好使对手的 来拳闪过自己的身体即可,格挡要快速、敏捷,不给对手以连 续进攻之机,由于对手的攻击大多数都是向自己的面部打来, 所以,通常采用这种外侧高位防御法,拳手运用这类技法还有 一大好处,即自己几乎可以挡开攻来之拳的同时就可立即用自己的左拳进行反击,这便是螳螂拳出拳迅猛无比的原因之 一。在技击中,拳手有时并不诱使对手攻击,而是等待他主动 进攻或是在对手暴露出破绽时才迅速反攻,而且多把对手的 颈部作为攻击的目标,因为后颈目标较大,较之攻击头部正面 更为有利,且机动性又差,所以本招法在攻击时能轻易得手, 但须保持敏捷的反应才可充分发挥其效用。勾拳连击要连贯、 凶狠、准确,并须与左手按头配合好,要想打出短促有力的右 勾拳,就必须在出手之前先弯屈两膝,而在打击这一重拳的同 时,要伸直膝,并在击中对手时踮起脚尖,身体稍向前倾以强 化攻击力。双手抱敌头要迅速、要牢,以防敌挣脱,并用力向下 按,从而与右膝上撞力配合好。也就是两手向胸前方伸展去, 然后象抓物状地向自身下腹按拉回,在按拉的同时把前膝或 后膝向上猛然提起,造成两股相对方向的劲力,汇集成一股合 劲力重创对手。这种膝法在单独练习中是很难练习的,但在实 际的运用中倒是顺理成章极为方便的。

初学技击者,一见对手攻击,由于紧张往往唯恐格挡不开 对手的攻击,因而便用力地、大幅度地去格挡,其实这是白费 力气。相反,一般只需将对手的进攻动作格挡到身体的切线外 就行了,最好是擦身而过。但有时如碰到力大的攻击就不能单 用手臂用力格挡,而应和闪避、缩身和晃头、移步等身步法巧 妙地结合起来进行防守。防守的幅度也应尽量小,这样不但省 力且又有利于保持平衡和快速反击,但首先看清对手的攻击 路线和动作,并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要准确,不要惊慌失措。 当然这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才能逐步掌握,并直至运用 自如为止。

(八)勾手里踢腿(缩身偷袭阎王殿)

1 .运用方法

双方可由基本格斗势开始(图267),当对手先发起攻击 时,我抓住有利时机,在上左步贴进对手并阻挡其攻势同时, 迅速用左勾手格开对手的右拳猛击(图268),将其攻击消解, 当对手又连续用左手冲拳攻来时,我再在左手回收防护的同 时,迅速用右勾手由里向外挡开对手的凶猛攻击(图269);当 我发起反击时,可再将右勾手之勾尖顺势打击对手的眼睛或 印堂、人中等要穴(图270),攻敌以措手不及;最后,不失时机 的将右脚迅速提起并用,一记凶猛、准确的弹踢腿重创对手的 裆部(图271),将其击昏或击倒在地。

2.技击要领

运用本招法时,颇讲究“远闪近缠”技击要诀,所谓远闪近 缠是指本门拳手应处处追求灵活巧妙,拐弯抹角不被人打而 寻机找势处处击人的以巧取胜,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之应敌打 法。而且行动敏捷,追求以巧胜人的技击爱好者对此不可不 知,不可不学,不可不练,不可不用。首先,格挡动作要快,时间要恰当,因为过早过晚都将失去意义。但同时要尽力避免消极 防守,所谓消极防守是指拳手一见对手发起连续而凶猛地攻 击就远远地躲避,在实战中,虽然说躲避是必要的,但是如果 一味地躲避却是消极的,而且如你躲得远而不是乘势迎上去, 此时对手当然打不到你,但你在反击时也不易打到对手,所以 这无助于螳螂门技击技术的提高,也不能培养勇敢无畏的气 慨和精神。因此,应明确,在技击中退是为了进,防守是为了更 有力地进攻或反扑,而绝非消极躲避。在螳螂拳实战对抗中, 拳手还应避免步法呆滞,因在打斗中快速的移动不仅可以避 开对手的攻击,还可以借此找到良好的攻击时机。有时,你臂 虽已出击,但是却打不到目标,其实,你只须向前移动一点儿 便可以击中目标了,所以说在螳螂拳中没有适当的移动就会 失去战机。右勾手攻击敌面部要及时、快速、准确;右脚弹踢要 凶狠、有力,由于此腿法多用来攻击小腹或裆部等薄弱环节, 因此一旦击中,自可“一脚制敌”。虽然弹踢腿击螳螂拳中并不 常用,且在攻击时常可使自己身体的正面要害部位尽数暴露, 但对于许多不知保护好小腹的对手来说,此腿法还极为有效。 如果同时配合双手的技击动作,以形成手脚齐进击打动作时, 可使对手防不胜防。或在技击时可以自身的双手或小臂部位, 控制住对手的双手的小臂,随后再使用暗而狠的腿法进击对 手,使对手的上肢陷于如被绳缚的被动局面,而欲进击无力, 欲退走而难脱,在这样的有利情形之下,我方再使用腿法突然 进攻,就可以做到螳螂拳之稳、准、狠、刁的技击标准,从而达 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九)垫步扫弹(螳螂翻车风火轮)

1 .运用方法

双方由基本格斗势开始(图272),我先用左点拳佯攻对 手上盘,以充分吸引对手注意力;紧接着,将右冲拳出其不意 地击向对手的面部或头部空当处(图273),随后,不待对手退 出有效距离,便在收右手同时,抬右脚用一记右低扫腿重击对 手的下盘膝关节或踝关节(图274),在迅速落稳右脚为支撑 脚的同时,先向左方拧腰转体以带动左脚上抬,随后可再用一 记左高扫腿重创对手的头部或颈部致命处(图275、图276), 从而令敌防不胜防,并将其击昏或击倒在地。图片11 图片10

2.技击要领

假动作攻击要逼真,要有威胁力,在螳螂拳的技击中,此 招法除了用于进行主动进攻外,还可用于打防守反击,例如, 对手向前移步时,可先用第一记扫腿快速踢击其下盘空当处, 以阻截其发起的攻击,然后可再用第二记具有毁灭性的力量 的左高扫腿去反攻其头部,将其击倒在地。在螳螂拳的实战 中,扫腿攻击法比起其它腿法来,还有一大优点,那就是在许 多情况下,对手还未来得及防备,动作就已经发出了,而且又 是在假动作攻击之后,因此本招法命中率特高,而且即使自己 用力不足,也很容易踢伤对手,因为扫腿所攻击的均为对手的 要害部位和薄弱环节。再者,踢击前切不可将腿先后摆再踢出 去,这样不但会减慢速度,还会暴露自己的意图而遭致对手的 截击或反击。

在本招法的运用过程中,己方假动作的速度要适中,要有 一定的时间让对手产生错误的反应,但是做假动作佯攻的时 间也不宜太长,因为如时间过长会使对手利用这段时间做好 阻止进攻的准备。在技击中,要尽力打乱对手的防御计划,从 而为扫踢攻击创造条件。在螳螂拳的技击实战中,这是一种声 东击西,惊下取上的有效战例,而且本门前辈高手们对此类招 法亦极为推崇,因为此招法有着很大的诱骗性和威胁性,但须 使动作快速、连贯,才可收制敌之效。另外,在螳螂拳中,由于 这一招法充分借助了身体前冲的惯性,因此使自己攻击的力 量大为增强,同时这种迅速变换距离的训练方法还可增强敌 我两人之间的距离感和对时间选择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上 身要适当后闪以利于进行高位踢击和强化攻击力。不过,在实 战中拳手应注意避免重攻轻防之大忌,在技击练习中,对手也 是一个机智的活人,当然他也会反击,也会积极寻找你的弱 点,还会引诱并消耗你的体力,然后再给予你足以致命的反 击。再者,武术技击运动的高度积极性可以说主要体现在防御 和防守反击上,所以初学螳螂拳者应首先训练好防守,因为防 守是进攻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巧妙地防守才能莫测地发起 攻击,这也是优秀的螳螂拳手应具备的缺一不可的两大技术 要素,因而在实战中,很多场合往往是防守后实行反击的,且螳螂拳是最吸引人的技巧莫过于巧妙防守后的漂亮一击。另 外,出腿的速度一定要快,不仅要求出招要快,且回防的速度 也要快。因螳螂拳腿法是技击中杀伤对手的主要武器,所以, 与对手搏斗时如看准时机,可一脚结束战斗。因此,本门拳手要苦练腿法,发挥出腿长、腿狠的优势,迫使对手不敢接近你, 改变“螳螂不归家”的谬论。

(十)勾手下截(御猫扑鼠天子乐)

1.运用方法

双方由基本格斗势开始(图277),对手先发起攻击,我抓 住时机,上左步贴进对手并阻挡住其攻击势头,同时用左手由 里向外抓挡开对手击来的右重拳(图278),当我反击时,身体 迅速下蹲,同时,将右手由后向前抓握住对手的右脚腕(图 279);然后上体迅速起立,同时用右手猛力向自己的右后方牵 拉敌右腿,将敌摔翻在地(图280),此为螳螂门之地螳螂打 法。为了最终击败对手,再顺势猛挥右拳重击敌头,面部要害 处(图281),将敌击昏或制服。

2.技击要领

运用本招法时,左手抓防要快、要及时,在螳螂拳中有“一 窥其势、一觇其隙,有机可乘,不敢不入”之说,这是在技击中 对反击的要求,而还击的机势则是“必打有隙,必打不稳,逢拿 必打,逢丢必打气有隙和不稳就是对手有破绽、露洞及失势, 而对此4种情况都必须闪电般出手,直奔薄弱环节,以伤害性 手法攻之。在本招的实战运用过程中,闪身的动作非常重要

即闪要看清来路,身手灵活,功夫精纯,圆转自如;应人而动, 不先不后,不远不近,不贪不欠,恰到好处。即能避过其锋,又 利于进手。如此,达到本门最高境界之、即不与人接,又不与人 离''的状态时,可在似接非接、似离非离的状态中调整身法步 法,变换手法,并瞧准机势,准备发招。在螳螂拳的技击中,向 前晃身还是一种避免攻击的有效战术,它能改进防御措施,并 以比较有力的攻势进行回击。但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躲 闪向自己头部击来的拳法,从而使自己成为难以捉摸的活动目标。

在螳螂拳中,前辈高手们常说技击作战要讲究地势地利, 这句话道出了技击格斗的真谛。这里所说的地利就是指在实 战中,技击者力争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和技击角度。当然, 步法与身形是获得最佳攻防角度的关键。不过,反击的技法也 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不能通过身法变化实现灵活的变换攻防 角度,那么,螳螂武技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但如果双方 都掌握很多高超的技击技能和具备很好的身体素质,那么其 中一人却总不能逼近对手,以至无法使用技术动作,而另一个 则曾经苦修过这种通过身法的灵活变化而靠近对手的技术。 因此,后者凭借这一技术优势和固有的技击经验,就能使自己 采用的技法动作发生作用。相比之下,在螳螂拳的实战中,何 者为强就显而易见了。由此可见,身法在实战中起着传递战术 的桥梁或媒介的作用。不过,拳手须尽量避免身体不灵活的弊 端,因在技击中有的拳手腰部转动过于死板,没有配合好手脚 动作。而正确的实战动作应是力从脚起,并依靠蹬地与转身的 力量把对手掀翻在地,而不是脚不蹬、身不转地单凭手臂的力 量出击,况且身体是人体的轴心,因此在螳螂拳中身体灵活与 否在防守和进攻中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地螳勾挫(大蟒翻身逞刚强)

运用方法

双方呈基本格斗势(图282),当我被对手击倒在地或不 慎滑倒时,可迅速用左脚勾住敌人冲来的前脚踝关节(图 283),然后,不待对手将脚抽回,迅速将右脚向敌膝关节或胫 骨要害处(图284),攻敌以出其不意,将其前腿击断或将其击 翻在地(图285);为了最终击败对手,再在向左方翻身滚进的 同时,将右脚猛力挥起(图286),再将右脚重重砸向敌头面或 颈部要害处(图287),攻敌以措手不及,并将其击昏或制服。

运用本招法时,左脚勾绊敌腿要快,右脚踹击要狠,对付

对手的凶猛攻势,运用的反击技术一定要快速有效,因为此时 你正处于劣势地位,如果动作与反应迟缓就意味着失败。另 外,拳手欲有效运用本地蹬螳螂拳打法,须沉住气并看准对 手,充分相信自己的技术力量,且心要稳,有些拳手在未交手 前,还能沉住气,一旦交手后被对手击中有效部位时,就会心 慌意乱,因此便看不清对手的技击意图和分不清真假虚实,而且,当对手做一个较小的假动作都会使你手脚失措,阵脚大 乱。此时你应后退一步或假装倒地,以缩小自己的防守面积, 并仔细观察对手的意图,如在短时间内无法使心情平定下来, 可连续采用防守或闪避,以求赢得时间,待自己心情稳定下来 时再认真判断对手的意图并决定是否出招攻击。

实战中,拳手可能常常碰到猛打型的对手,这样的对手在 第一局开始时就全力蛮攻,其实,这样的对手并不可怕,因为 他的目的无非是想利用体力好的优势,在对抗一开始就占上 风,以求速战速决,或者先来一个下马威,争取技击场上的主 动权。针对这样的对手应先采用积极防守的方法破之,即截击 或采用防御反击法。同时亦用灵活的步法、身法来配合,从而使其进攻落空,并消耗其体力。然后,再寻找机会进行反击,且 力求使自己的反击成功率高一些,并待其体力耗尽时,再一举 获胜。在此,切忌与其猛冲乱战,保持清醒的头脑,即使被对手 击中几次也不必急躁,否则的话,正合其意,中了对手设下的圈套。

在螳螂门中,地螳螂的技法并不是从头到尾都在地上翻 滚,有些招式也包括了一般拳法中击打、脚踢等技击技术。在 实战技击中,地螳螂的打斗技术,除了打击法之外,多半是利 用杠杆原理来击倒或伤对手,并予以擒拿或牵制。不过,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当对手发起攻击时,突然在敌人面前倒地,使 对手惊吓或迷惑,即利用其分神的时候,马上转守为攻,去巧 妙地打击对手。但在实战中想要达到此目的,自己的身体必须 相当柔软和深具抗击力及耐久力,且反应迅速、行动敏捷。在 实际打斗上,与敌人之间的距离、出手时间和机会,都是很重 要的因素,如稍有差错,就会败北。

(十二)跃步扫腿(花荣射雁雕翎箭)

1.运用方法

双方由基本格斗势开始(图288),我抓住有利时机,迅速 抬起右脚用一记准确、有力的正踹腿攻击对手的中盘要害,充 分吸引其注意力(图289);若对手反应甚快,并将我右腿抱住 时(也可故意放慢攻击速度,而有意让敌方抱住我腿),我在向 左方转体并用手撑地的同时(图290),使左腿猛力蹬地并腾 空跃起,将左脚重重扫向对手的后脑或颈部要害处'(图291), 攻敌以出其不意,并将其踢昏或击倒在地

2.技击要领

运用本招法时,右脚攻击可真可假,虚虚实实,令敌防不 胜防。在螳螂拳的技击实战中,拳手要根据本人的技术水平和 对手的技术特点,而用各种不同的虚招试探其暴露空当的位 置,倘若熟知何种假动作欺敌可产生何处空当,则连续攻击的 最好时机是即能抓住空当又能利索地跃起扫击。如果两人的 技击速度一般快,力量与技术又相当,那么,善于运用虚招的 人总是会占上风,但虚招必须做到快捷、多变,再加上干净利落的的跃起一击定会使对手无法防御。但同理,虚招如用得过 于频繁,则常会被人识破,并伺机反击,从而使假动作与虚招 的效果全失。左脚蹬地要快,爆发力要强,起跳要高,并在半空 中便准确地捕捉住所欲攻击的目标;扫击要狠、要连贯。整套 动作须一气呵成。而且攻击时要拧腰转甑以强化攻击力,攻击 时要力达左脚外缘和脚跟。

本招法属空中重创型腿法,其打击强度亦较强,且命中率 与实用价值极高,并适用于中、远距离作战,且主要用来攻击 对手的面部、头部或腹部等薄弱环节处,是螳螂拳技击中得分 最高的连环攻击法之一。,.但在练习时首先要对其中每一个腿 法应用自如后,方能实施。搏斗中,本门拳手多运用此种连环 多变的组合巧攻,才能最终将对手彻底摧垮,不过,拳手须充 分发挥出强劲的腰力,才能运用好本腿法。在螳螂拳的实战运 用中,往往是通过腰的拧转、屈伸来带动四肢的运动。这样,就 可以放长击远,以延长打击距离和增强打击力量,从而获得 “一寸长、一寸强”的技击效果。故此,螳螂拳十分重视腰部的 灵活拧转和屈伸,并把它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认识和学习。每 练一拳一脚都要和腰连贯起来,使力从足起,由腰而集,再传 甑到膝,最后落于手脚。如果腰不灵活,则上、下肢不通,劲力 不达,不能起伏自如,就谈不上制敌取胜。因此练习螳螂拳,首 先要提高腰部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协调性,也只有这样,才 能使每个动作快速、敏捷、有力而准确。在螳螂拳的腿法中,各 种腿法的变化,均依赖于腰胯相助,以腰助力,以腰带腿,而且 也只有腰胯相助才能使拳、腿自然伸长到最长距离,且劲力顺 猛、穿透力强。故而,要出拳脚需先扭腰胯。

第六章

八卦掌腿击法

第一节八卦掌简介

八卦掌创自清道咸间人董海川。此人幼精少林罗汉功,后 遨游江湖,于江南雪花山遇一道人授以穿掌,并结合自己的技 击经验,创此以走转运掌为主的独特的拳法。八卦掌的基本掌 法是单换掌、双换掌、双撞掌、穿掌、挑掌、翻身掌、摇身掌、转 身掌等8掌。而且每掌又可化为8掌,共64掌。与八卦掌之 变卦相合,故名八卦掌。其基本步法是起、落、扣、摆。练时单 掌前伸,后掌伏于前肘之下,并以前掌为圆心,走圆圈,如此左 右互换。其要诀在于以臂助掌,以身助臂,以步运身。而且运 劲要诀有16个字,即穿、搬、截、拦、拧、翻、走、转、推、托、带、 领缠、扣、刁、钻。而董海川再传弟子姜容樵传八卦掌锻炼方法 歌诀曰:

顺项提顶,溜臀收肛;松肩沉肘,实腹畅胸;

滚钻争裹,奇正相生;龙形猴相,虎坐鹰翻; 拧旋走转,蹬脚摩胫;曲腿泥,足心涵空; 起平落扣,连环纵横;腰如轴立,手似轮行; 指分掌凹,摆肱平肩;桩如山岳,步似水中;火上水下,水重大轻;意如飘旗,又似点灯; 腹乃气根,气似云行;意动生蕙,气生百孔; 展放收紧,动静圆撑;神气意力,合一集中; 八掌真理,俱在此中。

实练时,走圈大,腿微屈,是为上盘;屈膝微蹲为中盘。最 难的是下盘练法,练时腿应极弯屈,脚跟、臀部、膝盖成一个三 角形。而且,功深者走下盘小圈而不乏。

八卦掌技击的特点是依靠走转灵活,乘人之背而避实击 虚,尤其突出的是能以寡敌众,也就是当受到强敌围攻时,可 穿行于敌众之间,而且由周旋,随意运掌运腿而克敌制胜。《孙 子•计篇》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亦之不 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这在八卦 掌技击中,也是一个常用的实战原则,即对手出拳打我时,我 方不要过早地闪化,这也叫不露形,使敌人误以为我方尚无准 备而继续打进来,当敌人手脚已接触我身,而尚未着力时,我 方可忽然闪化并随即使手击敌,此时敌使手用劲的形态已暴 露出来,而不能立即回手救护。而且此时其打势已成,力量亦 发,身步转换已不是便,只有被动受打。从而使敌有手落空之 感,如其再发手也必然无效,不敢再轻易动手击人,这就是八 卦门之“引进落空”的意义和作用。在技击中,这种“闪转击 虚”与其它武术流派中之“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及 “敌动我亦动”的打法不同。它要求应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其身 法步点的变化也更灵活,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强敌袭来之时坦 然自若,待闪转时机一到即忽然出击,使敌措手不及。因此,这 种打法也要求拳手应有较好的武功基础。

董海川当年在京传艺之时,弟子极多,最著名的有程廷 华,尹福、刘凤春、宋长荣等人。其传授世系如下:尹福传马贵; 史立卿至韩福顺又传吴峻山3李存义传尚云祥与黄柏年;程廷 华传孔禄堂与周祥;宋长荣与刘凤春传许禹生和李剑华;张占魁传韩慕侠和姜容樵等等。在这里,太极、八卦同为我国古代 哲学理论之代表,初非道家所独擅,只因道家用之独多,遂每多附会道家,太极即为一例。至于八卦掌者,另涉及于雪花山 道人,但实为董海川所首创,且与武当山无涉,故从不以武当 派自命。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北方盛行三大拳术,即八卦 拳、形意拳与太极拳,可谓三派名手云集北京。迨光绪初年,更 是盛况空前,有八卦宗师董海川、形意名手李洛能、太极真传 杨露蝉。而且一方面由于各位技击大师身手的确不凡,另一方 面,当时清政府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又虎视耽耽,大有朝不保 夕之势,故稍具远见者,无不关心自己的身家安危,锻炼身体 备以应变。因此,便争相学习拳术以防不测,而且举国若狂,上 至达官显要,下至庶民百姓,莫不投师苦习技击之道。其实,这 种思想亦着实可笑,因岂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是,正因 当时社会需要,而使武术亦得到发展的好机会。

据记载,董海川是河北省文安县人,并自幼好习武事,擅 技击,常常挟技奔走大江南北,及深山僻乡之间,而投访隐师 名士,并终过异人,传为上乘之法,首创八卦掌法,而为本门开 源宗师。而且按八卦掌法之最晚出,所传仅董公一人,不过作 者并不是赞扬八卦堂高于一切武功,而是说此法一返旧习,面 目全非,动作异趣,其所异于众者八大掌,可以互相衔接,并随 意变换,而不受拳术套路限制;其变换之神速,可使对手感觉 到莫测高深,以险招战胜对手。这是董师以天赋绝伦之资,博 学精神独得天籁盖心法。再者,董师弟子甚众,负有盛名者8 人,其中尹福居长并长于腿技,其次有宋长荣,刘德宽(即武林 中享有盛名的“大枪刘f 程廷华(即眼镜程),刘凤春(即翠花 刘),马贵(木马),马淮祺(即煤马),张兆东(即武林中的闪电 手),以上所述,世称八大弟子,而且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些奇闻 轶事至今在武术界中犹津津乐道,其惊人事迹很多当另文记 述。至于后人称董师为“老公”,究其由来而众说纷纭,因老公 本为阉者,也就是封建时代入宫当差必须阉割,但董师并未入 宫当值,何以自宫,故此说未必确实。另有一说法,练功之人到 了化境便有潜阳龟缩之变,因而不能入道授理。如此,推断当 以后者较为可靠,因董师晚年武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若 生理上有后天缺陷绝不可能有如此高深之技击功夫。况且董 师日常生活及授课都很严肃,故其身世遭遇及师承何人向未 谈过,弟子们当然也不敢妄自动问,所以,这段历史未得以流 传下来乃一大憾事。

浏览76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