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机能状态

其一,心血管机能:据近几年测试研究表明,武术长拳类型 的套路演练后男子心率平均可高达189次/分,个别达210次/分; 女子平均达200. 5次/分,个别达216次/分;从心率的次数看, 已达极限强度的运动量,说明武术对心血管功能要求甚高,因此 对予选对象要进行全面的心血管机能检査,简易方便的方法是测 量安静时的脉搏、血压及30秒20次起蹲前后的脉率、血压、呼 频、恢复时间等。

.测试时间和人员均相对固定。

其二,肺功能:从下表可知,武术专项10〜11岁的学生与 同龄一般学生相比,在呼吸频率和肺活量上无差异,但在屏息时

间长短上明显优于普通组,经统计学处理,P<0. 05,因此以屏 息时间长短作为了解肺功能的基本方法是有效的。

有的用肺活量指数来评价儿童、少年的肺功能好坏,实践证 明也是可靠的,其公式:

肺活量指数指数大者为优。

其三,生化指标。


  • 血红蛋白量的检测。根据研究成果表明,套路演练前 后,训练水平越髙的运动员其血红蛋白量升髙越明显,平均提高 15克%,有的髙达3.7克%,P<0. 05,这可能是肝、脾内贮 存的较浓缩的血液进人体循环,增加了血红蛋白量的缘故,而训 练水平较差的运动员升高不多,大多下降,因此把血红蛋白量的 变化大小作为选才的生化指标之一是有现实意义的。一般升高为 良好,下降则认为心血功能反应和适宜性较差。

  • 血乳酸的检测。长拳类型的全套练习属于极限下强度或 极限强度,能量代谢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而乳酸堆积多又直接 影响运动员完成全套的体力耐力,故可以血乳酸检测的指标作为 生化重要指标之一,即选择那些套路演练前后血乳酸差值较大, 而且完成动作质量较高的对象。

  • 前庭分析器功能检测。前庭分析器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主 要机能系统,虽然前庭机能的稳定性可以经过训练而获得,但预 选前庭分析器机能稳定的儿童、少年,对成才训练也有重要的关 系。最简便的方法有:


动平衡实验:转圈,让受试者站立,以左手抓右耳,以每秒 转一周的速度转5〜10周(原地进行)后停止,然后向后前方走 5〜8米,测量其所偏角度,以角度小者为佳。

静平衡实验:提膝支撑:闭目提起一膝,高与腰平,双手在 胸前交叉抓住并牵拉,肘平抬髙与肩平,测量其维持平衡的时

间,以支撑腿移动算结束,时间长者算优。其参考标准是优>11 秒;良>6〜11秒;及格>2〜5秒。

旋转试验:令受试者在旋转椅上,闭目,以1周/2秒的速度 按顺逆时针方向旋转10周,测定旋转前、五周时、十周后的握 力各一次,比较其握力变化情况,以增长为好,减少为次。

(五)身体素质

予选对象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武术技术的发展 水平;因内容繁杂,要全面测量和考核,较为困难,根据传统武 术训练的经验,借鉴同类型专项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几种,供 选用:

其一,一般身体素质。重点以速度30米、弹跳、纵跳、立 卧撑、立定跳远、400米耐力跑为主

其二,专项素质。柔軔,肩部以握竿转肩方法检查,同肩宽 均属上等;腰部以下腰方法检测,手与足间距同肩宽属上等;胸 腰:双手交叉上举观察其胸部凸凹程度;髋关节:以吻靴和纵横 劈叉检查;膝部:全蹲,臀部坐足跟为准;踝部:测量屈、伸动 作的角度;掌部:测量屈、伸角度。静力耐力:站弓步或马步 桩,记录持续时间,长而规格者为优;专项速度:冲拳、前踢

腿、快速连贯练习,冲拳40〜50次/分,前踢腿10〜20次/分, 均属上等;接受能力和协调性:作简单或复杂的动作,根据对象 效仿能力看其动作准确性和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反应速度: 听信号或打手势作各种动作、突停反应练习,组织活动性游戏, 观察其活动效果。

(六)心理品质

心理选才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内容和方法也甚为广泛,结 合武术专项的特点,应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 综合检测和评价。其主要测试内容和方法如下。

其一,武术记忆的测定,让对象看一组武术动作照片,然后 令其描述武术的各动作,主要根据其遗漏情况区别好坏。

其二,操作思维的测定:常用三个筹码的游戏或采用计算机 模拟研究。

其三,动作反应速度及准确性的测定:可用马表测定反 应时。

其四,意志力的测定:要求对象2〜3次以最大力量、速度、 频率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根据前后完成动作的数量和质量评价 其意志特点。

其五,心理状态的测定:可通过闪光临界频率和皮肤电阻的 测定,了解对象神经过程的易变性和心理状态的可变性,以及情 绪状态的特点。

其六、社会心理学方法的评定:采用调査、访问、座谈问 卷、个案分析研究等方法对对象的个性特征进行评定。

心理选才要贯彻客观性、综合性、发展和整体研究的原则, 并且严格控制测试环境、条件,提高测试工作的效果和准确性。

注:该文人选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论文报告会

二、儿童、青少年武术训练与训练的基本方向

武术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运动员积极的实践活 动,不断为提高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武术项目的教育过程。这 个教育实践活动是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运动实践的经验证 明,运动员要达到高超的武术技艺,必须充分地发展武术竞技中 所必需的体能、技能和心理品质,而获得这些能力和品质是建立 在多年的训练活动基础上的,因此,制订训练计划与训练的基本 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学的制订并实施训练计划与训练的基本方向,能全面考虑 运动员德、智、体、美的兼顾发展,合理地发展各器官的机能和 素质,系统的掌握武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武术造诣的深 度和广度,培养各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并创造武术多项的优异 成绩。

训练计划一般包括多年计划、年度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 和课时计划,各种计划本身就有不同的结构、内容和特点,但在 任务、内容、运动量和手段选择上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制订各种计划要认真研究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武术运 动的特点,客观借鉴前人经验,明确长远目标和不同阶段的任 务,在广泛征求运动训练学专家和同行意见的基础上,草拟方 案,经过阶段性的实践一修改——再实践——完善的循环过 程,使各种设想、方案、实质性内容和手段,符合客观训练实践 的规律,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一)多年计划的阶段划分和基本方向

多年计划也叫远景规划,它是根据本队的总任务和具体对象 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总体预测框架,这种长时间训练活动的构想 • 404 •

要付诸现实,除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付出艰辛的代价外,还得根 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进行客观修正或调整,排除一 些非可控因素的干扰,使训练进程不偏离预定的轨道,保证其稳 定性。

多年计划一般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阶段,阶段的划分决定 于多种因素,涉及到项目特点、最佳成绩的年龄区间、训练体 制、条件、科学化训练手段等诸问题。我国训练学专家潘炎民、 田麦久等在总结国际国内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将高水平 竞技选手多年训练的全过程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 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这样四个阶段”(《运动训练 科学化探索》),这些研究成果和结论,无疑是武术专项多年计划 阶段划分的重要参考材料。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在 训练阶段划分问题上确未见诸于文字的记载,但是,众多的武术 家的实践总结已明确的涉及到了这些问题,其基本观点可归纳 为:有形训练和无形训练两个阶段,有形者表现于外也,即武术 专项的手、眼、身、法、步,无形者运用内也,即识、胆、气、 功、神。笔者参考了这些成果和经验,调查了我国部分省市自治 区优秀武术运动员全过程的经历,从材料中获悉,全国武术训练 网络其主线是:

小中学业余武术队 民办武术学校、馆

省市专业队

体育院校武术专业

重点业校设制年限一般为4〜6年,各体育院校为四年(重 点院校设制运动系武术专业从初中招生为6年),根据这样的训 练体制和年限,儿童、青少年武术多年计划的阶段应以三个阶段 为宜,即启蒙训练阶段、专项提髙训练阶段、最佳竞技训练阶段。各阶段年龄范围、学龄情况、

浏览55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