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武术中形象化的语言、口诀、谚语进行教学,对促进动 作概念的形成和帮助记忆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诸如:“英勇奔 山虎,严肃莲台尊,自然缓刺绣,活泼燕穿云”。对武术精神、 节奏上的描述十分生动•,“起如猿摘果,下如燕抄水,蓄力如开 弓,发劲如放箭”,对起落、劲力运转的描述,仅寥寥几笔,却 栩栩如神;前踢腿规格中的“一勾二直三挺”(一勾:勾足尖; 二直:腿直、身直;三挺:挺颈、挺腰、挺膝)和拳掌等的口 诀,都准确的概括了动作的要领、要求,言简意明、形象生动。 武术中传统的象形名称也是如此,无论是摸仿动植物生命活动中 的某些特长动作的名称,还是以宇宙天地、行云流水命名的谚语 名称,都寓意深长、耐人寻味,能起到发展有意识记、引人浮想 联翩、趣味横生的作用,使人从精神情趣上更集中注意力,容易 在头脑中建立概念,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此外运用已有知识或直观性的教学(图片、电影、电视、录 音、正误对比,教师的优美完整示范等),甚至教师必要的手势、 表情都能丰富青少年记忆的内容,加快记忆的速度。


  1. 合理地组织武术教学,是提高识记效果的基本途径


教师在武术教学的组织中,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运用,都 应该讲究实效,力求符合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效地集中学 生的注意力,提高识记速度的效率。

  • 合理组织教材。对于武术项目来说,一般是突出重点, 围绕重点,挖掘为此内容服务的辅助教材,使其内容适当交替。 例如学习旋风脚技术或者提高质量的复习课,就可组织里合腿、 仆步压腿、翻身抢臂、翻身跳、跳起里合,肋木上的旋风脚的摸 仿练习等内容。也可把各类基础练习与旋风脚结合起来,把间接 提高旋风脚技术的素质练习也可揉在循环练习中进行,到一定阶 段,还可以把旋风脚与各种武术基本动作的连接规律加以总结, 分成不同的类型,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在教学中新旧内容的比 重也要恰如其分,实践中总结的“三•三制”是行之有效的搭配 方法(即基本功、新内容、旧内容各占1/3)。这样,武术教材的 组织就变活了,每学习一个内容或一套动作,学生都会在单一技 术多样练习手段的变化中,保持着各种不同新颖刺激的兴奋性, 既提髙了识记的速度,又使学习武术的内容更连贯更完善了。

  • 科学地安排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也能加快识记速度。


学习武术教材或者重点复习提高的教材,都应安排在学生精力最 旺盛的时间内进行,一般是准备活动后,身体微出汗,情绪高 涨,精力充沛,这时抓紧时机进行新内容的教授,学生易于识 记。学习的时间安排与组织形式有关,集中学习,分散消化,要 始终交叉进行,学习的新内容,每一次复习的时间不能间隔太 长,而且启发青少年在课中解决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加强课外复 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 化,为以后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

  • 正确的示范和讲解。学生在学习动作进程中,对于精力 集中时出现的第一个动作的印象会最深,也最易掌握,而且记忆 消退也较慢。因此,教师的第一次示范要力求正确完善、优美轻 松,使学生有想学相练的愿望。讲解时要语言通俗易懂,抓住关 键,简明扼要,尽量形象生动。

  • 准确的口令和提示。人有意识地练习武术套路或动作时, 总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第二信号系统 是我们行为的最高调节着。武术运动技能形成的意识性,又是思 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准确的口令提示, 不仅能丰富心理体验,而且也直接加快了识记的速度。


口令和提示方法多种,内容多变,总的要紧密配合,要有不 同的声响和变化,对于初学的新动作,因为动作生疏,口令要慢 些,并适当拖长加以提示,如搂手弓步冲拳,叫“搂一把、打一 拳1一!”弹腿冲拳叫“弹右腿,打左拳2—! ”或者“拧腰顺肩3 一!”等等。动作学会后进行巩固时,要根据快慢节奏进行,口 令要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长有短,一般动作低一些,发力动 作高昂些,定势要稍长加以肯定音,过渡动作要连贯紧凑给以快 速感。如飞脚一侧空反一翻身坐盘贯拳,可喊跳一拍一顶肩一走 一插一翻一坐!使学生在口令和提示下,把外部视听觉刺激与自 身的语言调节联系起来,合理地支配运动器官,学生比较容易从 心理上首先进人该动作的演练状态,提高识记速度。

  • 造成竞争的局面。要在教学中把已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 要充分调动起来,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竞争局面。一般来 说,教学中提出各阶段指标,课中进行某些单动和单项竞赛,组 织活动性的对抗游戏,每次练习相同内容时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 求,并且规定完成的时间,都容易激发练习的积极性,使记忆具 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记忆动作是一种艰苦、复杂而又紧张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需 要教育者和练习者付出极大的代价,有意识记的发展又是同良好 的教育和培养分不开的,只有在武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不 同对象的身心发育的特点和记忆的规律,创造有意识记的条件, 才能提高学习效果,把所学的内容长久地保持下来,并运用到实 践中去^

*注:该文刊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武术套路训练

一、武术运动员早期选才的内容和方法

早期科学选才的核心是将具有从事武术专项运动特殊能力的 儿童挑选出来进行早期专门化训练,使其先天的优势得到充分发 挥,达到高水平的竞技能力,从而提高武术人才的培养效益和速 度。根据现代科学选才的理论和武术专项的特点,结合传统武术 的训练经验和楷模武术运动员的测试素材,分五个部分概述 如下。

(一)选才年龄

经抽样调査统计,武术运动员取得全国名 次的平均年龄男子为14. 4岁,女子为14.3岁,而训练年限平均 6年以上;年龄变异幅度,男子密集在13〜17岁,女子密集在12 〜16岁。从长拳发展的趋势出发,以优秀武术运动员成才年龄结 构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建议武术早 期选才年龄应为男子8〜9岁,女子6〜7岁为宜。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存在两个不同的年龄,即日历年龄(指 实足年龄)、生物学年龄(指发育程度)。两者存在差异,有的甚 至相差好几岁。因此在选才中仅以日历年龄作为舍取界线显然是 十分不科学的,必须在考虑日历年龄的同时,鉴别其发育程度, 再对其运动形态、机能素质、运动成绩作出对比和评价。发育程 度鉴别方法主要有齿龄鉴别法、骨龄鉴别法、“第二性征”鉴别

法;考虑到武术项目的选才年龄均在青春发育期前,因此最好采 用骨龄鉴别法来鉴别其发育程度。

(二)遗传选才

从遗传学角度探讨武术早期选才问题,近年来已广泛引起重 视,不少生理学专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应用。其研究成果表 明:上下代之间借生殖细胞传递信息,决定着某种特定的遗传功 能,使子女在形态及组织器官等功能上带有父母的特点。遗传对 运动能力的影响也是直接的,根据遗传选材的有关理论,结合武 术专项的特点,应对其武术专项必备的、受遗传制约较大的指标 (如形态中的身高、体重、面貌、心肺功能及素质中速度爆发力 等)为主进行筛选。其具体方法是:了解父母兄弟等直系亲戚的 体质、体形、疾病史、运动员史;有条件可测试父母、兄妹的心 肺功能及红、白肌纤维的比例等。

(三)身体形态

鉴于武术是单人上场(对练和集体项目除外)进行套路演 练,加之长拳类项目对风格、姿态上的严格要求,对儿童、少年 形态上的选择也提出一些基本要求。

其一,容貌和五官:五官端正,眉目清秀,从整体看英俊、 美观。

其二,外形身材:手长、脚长、腰相对较短,整个外形修 长,有曲线•,行走协调自然而有风度。

其三,身高、体重:根据全国优秀武术运动员的楷模指标分 析,以预测发展为中等身材为宜,可以本地区或本省市儿童、少 年身体发育的指标为依据进行相关评价,6〜9岁的儿童其身高与 体重的之差应大于115为合适。

浏览57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