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脉?

人脉,说到底就是个人与众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活在这个 世界上,免不了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不管你是身处偏僻山 村的农夫,还是处在繁华都市的白领;不管你是在工厂、企业、 公司,还是在学校、医院、商店里,你都免不了与人交往。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又不停地变换着角色,各个角色之间时刻进行着各式各样 的人际交往。一个好的人脉就是一张广大而伸缩自如的关系网, 会用这张网你可以活得轻松自在、潇洒自如,塑造一个完美的人 生。正如卡耐基所言:“多一分人脉,少一分烦恼。”

在美国好莱坞,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能成功,不 在于What you know (你知道什么),而在于Whom you know (你 认识谁)。”李小龙明白,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要以为 自己拥有卓越的才能就能获得成功,你必须学着去建立自己的人 脉网络,只有建立起了人脉网络,你才会享受到人脉给你带来的 好处,那时你才会深刻认识到,一般人才与顶尖人才的真正区别 在于人脉,而非仅仅是才学和能力。 -

然而,建立和维护人脉关系是需要有耐心的,这和钓鱼的道 理极为相似。我们除了要懂得钓鱼的基本要领外还应注意把钓到 的小鱼喂大、线放长些等钓鱼术的策略,也就是不可忽视平时对 于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的感情投资。

任何人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的,总要与各种各样的人 打交道、建立关系。对于那些真正成大事者而言,他们时刻注意 识人辨人,营造自己良好的关系网,寻找可以合作的契机,扩展 成功局面。

好的人脉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助力。当你遇到各种问题时, 你便可以将脑海中可用的资料信手拈来,此时,你将变得比任何 人都强大,到那时,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阻碍你实现成功的梦想,
因为好的人脉是一笔财富,是一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银行 户头。

现在的社会是个彼此依存的社会,遇事的时候有几个可以顶 得起的朋友,自然就顺利许多。如同李小龙,身边有布莱尔、杰 西、琳达、阿罗约等好朋友,乃至伊诺山度教授、凯恩教授等可 以真正对他有所帮助的人,他才会有机会最终创立“截拳道”, 而成为一代功夫大家。 .

而对于我们自己呢?是否也有这么几个好友,可以随时随地 地帮助自己,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呢?如果有,那么恭喜 你,你的生活和工作之路将减少很多阻力,增加很多积极因素; 倘若没有,那么你得好好思考一下了,如果遇事会是什么结果?

在国外,成功学有“友谊网”的说法。他们认为,喜欢别 人,又能让别人喜欢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们 大多喜欢广泛交际,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张“友谊网”。比如, 你要某人推荐几个供你拜访的朋友,假如这个人是个失败的人, 他只能好不容易为你提供一两个人,而且好不容易才能找到这一 两个人的地址和电话。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推荐出一大堆 朋友,而且是在长长的名单上寻找,由于名单上包括各式各样的 朋友。由此显示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交友方面的差别。

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总是强调自主创业,但是目前这种观 点正在转变,人际关系在创业中的作用逐渐加大,越来越不容忽 视,人脉关系逐渐成为资金、经验、信息的“聚宝盆”,有时甚 至能出人意料地在商业活动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作用。在李 小龙创业和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人脉关系所带 来的帮助和便利贯穿始终。

卡耐基曾经说过:“人脉资源越丰富,赚钱的门路也就越多; 人脉档次越高,钱就来得越快。”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发现这 已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但是,一个人要想拥有好的人脉关系,就必须有容纳别人的 气度,同时还要去认可别人。有资料证明,一个人能接受任性、 粗暴的人通常具有带动他人向上的最大力量,而使一个原本脾气 暴躁、动作粗鲁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却变成了一个和善、可靠 的人。

良好的人脉关系是一张最有效的通行证,它可以让你到处受 到欢迎,而且事事能够办得顺心如意。人脉更是人生中的一笔无 形资产,我们应当好好保护并使其增值。

所以,如果你还想在事业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你必须懂得编 织以及维护你的人脉。

在绝境中再突破,再超越

有一位名人曾说:“当人在绝望的时候,希望也就会产生。”

希望不会因为你的困难处境而抛弃你,或许她更加喜欢在那 个时候出现,扮演挽救你的天使。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把自己逼得 无路可走,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路可以走得顺畅一 些,走的更远一点。我们的希望就是那样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 是朝着那个方向努力的,然而,实际情况是就在我们认为我们做 得十分周全的时候,失败和意外总会来找我们的麻烦。为什么会 这样?我觉得那是因为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就在我 们那么做的时候也是我们一相情愿的幻想。

1964年,美国长堤空手道大赛是李小龙一生之中最重要的 转折点。李小龙作为表演嘉宾出席这场大赛,表演了咏春拳、蔽 目粘手、寸拳、无影拳、二指俯卧撑等,令所有观众瞠目结舌。 李小龙在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中的出色表演,使他在美国武术界 名气大增,不少武师从千里万里之外赶来拜访他,而这次大赛表 演也促成了李小龙迈出踏入好莱坞的第一步。

李小龙花费了很长时间的周折,终于得到了好莱坞电视剧 《青蜂侠》第二主角加藤的角色。李小龙终于实现了进入好莱坞 从事表演的梦想。他没有名声大噪天下知,却已经取得可喜的业 绩。他的最终目标是做世界级的功夫明星,然而,这条路却不平 坦,它充满艰辛,并且十分漫长。

后来,李小龙想把武馆关了,一心做职业演员。然而,他的 这一想法得到费西蒙的指点和雪伯灵的开导,武馆重新开起来 了,不过不是什么人都收,不是每个月学费20美元,而是只收 名人和资质很高的人,每小时学费50美元,后来还涨到250美 元!——李小龙用这种方式来提高他的名气。

20世纪60年代,香港电影业的龙头老大是邵氏集团邵逸夫 一统天下的黄金时期。1969年,邵氏制片主任邹文怀带领何冠 昌等人走出邵氏,创办了嘉禾公司。两家公司明争暗斗,嘉禾始 终处在下风,不能撼动邵氏,直到一个人——李小龙的到来。图片18

在当时,李小龙在好莱坞很不得志,但是,他的名气已经很 大了,香港能请动李小龙的也只有邵氏与嘉禾两家。本来李小龙 想去实力雄厚的邵氏发展,并且不计较相对较低的片酬,但是, 邵逸夫自高自大,最终由于各种原因不欢而散;另一方面,邹文 怀以他的诚意打动了李小龙,最后,李小龙决意加盟嘉禾。

嘉禾、邹文怀,这两个词在李小龙影坛事业生涯中占着十分 重要的地位,推崇尼采要做“超人”也真正做到了 “超人”的 李小龙只听两个人的话:一个是妻子琳达,另一个就是邹文怀。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四部半”。很多人 都津津乐道于李小龙这短短两年掀起狂澜的时期,很多人只知道 《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只知道一次 又一次打破票房纪录,只知道李小龙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国际巨 星,但有多少人了解李小龙在这之前绝处逢生的艰难历程,有多 少人知道这两年中李小龙的孜孜不倦?

有句话说,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逼上绝路,这是正确的。既 然已经是绝路了,那么我们还可以怎么样?难道真要以生命的结 束等待再轮回?绝路了我们还有的选择吗?我想我们都是不愿意 放弃的,我们还想将那条所谓的绝路继续走下去。反观很多成功 者,他们在创业的初期别人是不理解的,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 不会成功的,也就是说他们走上了一条绝路。然而,结果证明了 他们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用成功来最终堵住了悠悠之口。 由此可见,不是什么绝路都是死路的,别人眼中的死路也许是一 条成就之路,是辉煌之路!照这样看来,假如一个人要想成大 事,要想过与众不同的人生,还真要有把自己推上绝路的勇气 呢。背水而战的故事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只有继续往前才有活 的机会。在那样的情形之下,一个人的潜力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 挥出来,我们也才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我们也许都有这样 的经历,在没有任何要成功的苗头的时候,我们却获得了意外的 惊喜,我们通常叫它不可思议,是靠运气。其实我们心里是最清 楚不过的了,那绝对不是运气那么简单,而是我们付出了许多努
力的结果。

在很多时候,很多人十分害怕将自己置身险境,因为他们不 希望作更多的努力再回到自认为安全的环境中来。事实上,如果 你能仔细想一想,又有什么真正的安全环境?什么事情随时可能 发生。因此,我们那顾虑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是会阻碍我 们前进的脚步的。我们都习惯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奉行中庸之 道,以为那样就可以降低风险。是的,这样是可以降低风险,可 是也可能把许多成功的机遇扼杀了,这样到底值不值呢?

关于投资理财有一个长久的话题,那就是要不要把鸡蛋放在 一个篮子里。其实,最好的答案就是:当你认准了的时候,就可 以那样做。关键是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可是,要想成功,那种把 自己置身“险境”的精神是我们所必需的。很少有人具备这样 的勇气,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取得成功,就是这个道理。没 有绝对的失败,也没有绝对的险境。在旁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也 许自己却可以做得很好很成功。人的一生真的要有认准一条路的 勇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超强的自信。

一个人身处绝境的时候,希望就已经离你很近了。关键就是 在希望找到你的时候,你有没有具备再突破、再超越的勇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万事开头难,难以想象辉煌的背后没有卧薪尝胆的奋斗 拼搏。

生命的真谛一个不安分子,他不求安逸,它在于独立进取, 世界上没有比自立、自强更有现实意义的了。一个人如果总是试

图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你就难以自立、自强。相反的,如果你 决定依靠自己,独立自主,你就会变得日益坚强,获得更多的知 识和能力。 -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的中国人民精神之所在,也是我们 这个民族历经磨难终于存在下来并不断强盛的动力。《易经》中 的“乾”卦“象传”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话, 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之源。自强不息是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自觉进取,永不满足,决不停止。依靠自身的努力,奋发图 强。遭遇到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知难而进、迎难 而上,决不退缩,并克服、战胜它,也就是说自强不息包括了自 尊、奋发、自信、坚毅等精神和品格。这是一种顽强拼搏、不甘 落后的进取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 而且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一个人只有在这 种精神的感召下,才能笑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才会克服一切艰难 险阻,勇敢向前。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继承并发扬这种自强不息 的传统精神,才会汇成巨大的民族精神的潮流,推动我们的民族 再度走向繁荣和富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再度振兴才会最终出 现。完全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可能将所有的传统文化 都抛之脑后,但自强不息的精神,却是必须继承的,因为有了 它,只要有幡然醒悟的时候,就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实 质,否则,就真的失去了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资格了。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应该培养自 己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但要树立远大理想,而且为了坚持和实现 自己的崇高理想,不断磨砺自己。一个人只有做到自强不息,才
能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为振兴中华作贡献。

李小龙没有具备比一般练武者更优厚的条件,但是,他经过 刻苦努力,却能练就一身可敬可畏的惊人武技,折服了世界的各 国武术高手,这份苦心造诣,不是很令人崇敬吗?李小龙的事业 路途并不顺畅,完全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是他凭借他的那种自 强不息的精神,最终走了出来。

李小龙在美国寄人篱下的半工半读生活决不好过;而且他的 出色武技也得不到外国人赏识,欲把中国功夫传扬出去,又受到 本是同根生的中国功夫教头踢馆;李小龙始创了实战武术新天地 的截拳道,又受到武术界中僵化顽固的人的连连攻击;李小龙以 出色表现于银屏上,却受到因种族歧视的影响而失去了盼望已久 的《功夫》主角角色;李小龙到回港另谋出路,只凭借几部电 影就红透半边天,更冲破种族偏见,获得嘉禾电影公司青睐,担 任国际电影《龙争虎斗》主角,但最终却由于坚守原则,与香 港传媒冲突决裂,换来无数明枪暗箭。

李小龙一个人独走美国,不怕艰辛,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 神,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不依附权贵,不攀拍大人物, 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树立华人在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踢倒 在日本各武馆长以灌输一种华人是东亚病夫的思想的招牌,通过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向竞争对手学习,然后打败对手后又真心 地教对手,和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思想文化形成落差。

连绵不断的逆流,没有减损李小龙的奋斗心,李小龙以智慧 和无比坚强的毅力冲破重重难关,去达成自己心中的愿望。与其 寄人篱下,不如发奋独立,以本身专长挣自己的面包;你来踢馆 吗?尽管放马过来,他断不是徒负虚名的脓包教头;刚始创的截 拳道备受无理抨击,他要使自己成为国际巨星,截拳道自然能够 传扬全世界。

李小龙已经辞世三十多年,但他的精神依然对很多人有着非 常大的影响,人们将永远敬重他热爱中华民族、振奋中华民族精 神、渴望中华民族强盛的赤诚之心。

李小龙是广东人的后代,小个子、灵巧、聪明,具有典型的 南方人特点,然而,他的思想文化上无可避免的有广东人烙印, 开拓创新、自强不息、永不言败、做事追求完美的精神,也是典 型的广东人性格。

正是由于李小龙这种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精神,使他在 30多岁已完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留学生到国际巨星的过渡,不 论是现在,还是在今后,都激励着后人。而他开拓进取的精神, 追求完美的精神,更是不分时代、国界、人种地影响着全世界。

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永远是一笔激励自 身向命运挑战的宝贵财富;当你继续创造生活时,它就是你安身 立命驰骋人生的原动力。军旅残疾作家刘琦在他的小说《去意徊 徨》中说:“对于一个失去生活能力的人,能拿起笔,本身就是 一种抗争,一种希望。”残疾姐妹春曼和心曼从小就患有家族性 婴儿型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患这种病的人全身肌腱慢慢萎缩, 四肢残废,然后瘫痪,直至呼吸肌麻痹,窒息死亡。然而她们并 没有放弃生命,当医生宣布她们活不过30岁时,她们却用她们 的坚强写出第一部小说《生命从明天开始》。如今这对姐妹用她 们坚强的信念,走过了 30岁的艰辛岁月,她们的第二部小说 《如果我能站起来吻你》已经出版。自强——对于她们来说,真 的是一种生活。

的确,李小龙的一生之中太多的坚强,那是他们把自强不息 当作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向苦难的挑战。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 由因为眼前的一点不如意,因为生活中的一些打击,因为感情中 的一次受挫就甘愿堕落,灰心丧气?英国身患萎缩性脊髓侧索硬 化症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在手不能动、声不能发的情况下,坐 在轮椅里写出了风行世界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他说:“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自强不息、敢于拼搏,一直是我国的优良民族传统。古往今 来,有多少刚强的人因为它而走向成功之路。李小龙亦是如此。 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历经沧桑,饱尝忧患,但愈挫愈 勇,百炼成钢,靠的就是这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我们使中华这条巨龙腾飞在九霄云外,这 种精神使人民无所畏惧、信心百倍地走向崇高的理想并且走向成 功之路!

一个人处在人生的低谷中,只要健康向上的信念不灭,自强 不息的决心尚存,再苦难的生命同样能创造辉煌;而这样的人生 才最有价值,这样的自强才是真正的生活。

生命,只是一场死亡游戏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用任何词汇都不足以表达全世界龙 迷对李小龙的哀痛之情。人们不得不相信,银幕上那个“壮得像一头 牛"、“有着强壮脊背和肌肉”的功夫巨星的确离他们远去了。从香港到 东南亚,从夏威夷到好莱坞,不仅仅是李小龙的影迷,全世界都对李小 龙的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那些曾经与他共事过的人,那些曾经与他较 量过的人,那些对他持有非议的人,都以各种形式通过媒体表达了对一 代功夫巨星的追忆和哀思。

李小龙曾经说过:我很喜好《当我死去〉这首歌,尤其是那句"若 死时能得平静,啊!那么就让那一刻早来临!”也许我只有在死时才能 得到平静。

李小龙走了,再也不会来了;图片10

此时此刻,连老天都哭了;

从此,世界将失去了李小龙,失去了一位电影巨星、一个武学奇

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

过程与结果,你是更注重过程还是更在乎结果?对此,我们 往往会听到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说“我付出,我快乐,只要曾经 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所以,选择的是过程最重要。还有的 人说“我不管过程,只要结果,就算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也 在所不惜”,所以选择的是结果最重要。

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答案,并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李小龙 认为,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不应该厚此薄彼,正确的做法是 一生都要不懈地追求完美的结果,在追求结果中享受过程。

李小龙在没有回到香港之前在好莱坞不得志的时候,曾经下 过三大宏愿:一是弘扬截拳道,使中国功夫传遍全世界;二是使 华语片打进国际市场,让全世界的电影观众认识中国电影;三是 在欧美的影片中饰演主角,奠定中国演员的国际地位。李小龙亲 自看着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通过这些影片,李小龙不仅成为美

国武术界传奇式的英雄,截拳道也被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所熟 知。而且,李小龙由此带动的中国功夫也由美国西部向东部突 进,逐渐成为热潮。继美国的功夫热之后,欧洲、拉美、澳洲也 开始掀起功夫热的高潮。这种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又反馈到东 南亚的华人世界,使得华人再度对古老的中国功夫热衷起来。中 国的功夫片也一度成为中国电影的代表。《龙争虎斗》的成功实 现了李小龙的第三个愿望,在影片上映之前,世界各地的媒体对 此作了大量的报道,他们夸耀李小龙为“飞腾起来的中国龙”, 是好莱坞最重要的国际影星之一。

巨大的商业成功,实现了李小龙之前的很多愿望,然而,这 丝毫没有延缓李小龙的拍片节奏。李小龙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 者,他永远追求着下一部影片的完美。超负荷的工作曾经使他晕 倒在《龙争虎斗》的录音室,但是,从医院出来后,李小龙便 准备继续拍摄《死亡游戏》。

李小龙认为,如果你已姥为了一个事业目标竭尽全力,最后 即使没有结果,生命本身的丰富也是最好的结果。假如你努力 了,但最后失败了,那不是你的错;假如你没有努力,最后失败 了,那才是你的错。

或许,生命就是这样,它到处布满了陷阱,到处充满了意 外:战争、疾病、洪灾、饥饿、车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 们的生命。人类可以颠覆历史,可以扭转乾坤,但永远不能够避 免一件事,那就是死亡!

其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上帝唯一公平的,它给了每个人相 同的生命。幸运的人,能够活到老,等待着自然死亡;但倘若不 幸,谁知哪一天会遭到不测,你就得和这个世界挥手告别。不论

你是如何的眷恋,如何的遗憾,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你所能 扭转的。原本,人一出生就在一步步靠近死亡,一步步地走在回 去的路上。只是有人活的时间长一些,有人活的时间短一些。但 是,每个人的结局最终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注定死亡!既然结局 一样,所以我们又何必太在意自己的得失呢?只要我们好好珍惜 生命的每时每刻,好好把握住生命的过程就足够了。

有的人认为,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 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也就是说,人生是个单行道,它有来 无去,你只能勇往直前,你只能把握好你前进的每一步。永远没 有驻足的余地,永远没有回头的余地!而走好这个过程,不是去 苛求你功成名就,不是去强求你鹤立鸡群,只要你的每一天都活 得充实,活得快乐,活得有意义,就足够了,就无愧于生命这个 过程。沿街乞讨是一辈子,荣华富贵也是一辈子,你能断定沿街 乞讨之人的每一天都充满着苦恼与辛酸,没有一丝的高兴与愉 悦?你能肯定腰缠万贯之士的每一刻都沉浸在幸福与欢乐之中, 没有一点悲伤和烦恼? 一个人一分才干,一个人一种能力,一个 人一个活法。不论是对亲人、对朋友还是对社会,只要各自认为 自己活得还算充实,还算是有价值,那么,你就没有愧对生命, 你就没有愧对生命这个过程。

有的人认为,人生就像在画一个圆。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 一刻便开始画。画圆的过程就是你生命延伸的过程。这圆圈,无 论你画得光光滑滑还是曲曲折折,最终都要将这个圆的起点和终 点连在一起。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同一个点, 只不过是绕了一圈儿又绕回来罢了。你的生命也是如此,你从虚 无中来,最终要到虚无中去。你的圆画完了,你也该离开了,下

一个生命将又像你一样,在他的生命里画着自己的圆。这样一代 代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永无绝期……而对每个生命而言,最重 要的只是在这世上匆匆忙忙地走一遭而已。

有的人认为,人生又是一出戏,一个人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 是你登台表演的那一刻。你一旦上了台,就再也没有回头的余 地。你所演的这出戏,不论是悲剧、喜剧还是闹剧,你都得义无 反顾地演下去;在演戏的过程中,不论是顺顺当当还是困难重 重,你都得硬着头皮演下去!而你下台的那一刻,就是死神向你 招手的那一刻。你的戏演完了,这出戏是圆满结束还是不欢而 散,留给观众的是回味无穷还是喝骂声声,这就不由你管了,一 切的是非恩怨都由后人评说。而你,只是走完这个过程而已。

而李小龙却认为,生命只是一个过程,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只 是充实这个过程。生命的最终结局永远都是死亡!我们不能够把 握生命的数量,但是,我们却能把握它的质量。让我们把握生命 的每一天,充实生命的每一刻,辉煌生命的每一分,灿烂生命的 每一秒,简单从容、轻松愉悦地走完这一生一世!

难以破除的命运魔咒

1973年,是李小龙极焦灼、极痛苦、极狼狈、极惶惑的一 年。按理,他已实现了他立下的三大宏愿,他正在成为具有世界 影响的超级功夫明星,他应该扬眉吐气,心旷神怡,春风得意 了,他确实狂喜过,但更多的是不安。

他的名气依然辈声海内外,他的电影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影院 上映不衰,然而,他的心底却被一片魔影笼罩着。

或许是由于李小龙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他如果能像道家佛 家那样淡泊处世,他心中将是一片明朗。李小龙信奉道家佛家, 却进不了那样的境界。李小龙始终是个矛盾的人。

李小龙得到的越多,追求的也就越多;他追求的越多,他要 付出的努力也就必须越多。如此下去,他怎么不会不堪重负、身 心憔悴?

对于李小龙后期的情形,他的朋友施里芬深有感触地说: “武术对小龙而言,从来就和对我或其他人的意义大不相同。小 龙他永远不能跳出武术的魔圈获得安宁。本来应该保护他的东西 却帮助不了他,他投出了许多石子,可是这些石子都反弹过来打 了他自己。生活中烦恼的事够多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唯恐避之 不及,可是有些时候,小龙他却似乎欢迎它们的光临。”

施里芬的“石子说”可以作几种解释,可其中的一种,用 中国的一句成语蔽之,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在我国,人们则普遍认为一个人完全失去理智并不痊愈, 才能确定为精神分裂症。就这个意义上而言,李小龙还只处于精 神分裂症的前兆期。

然而,在当时,几乎没有人往这方面想。

李小龙死前的数天,曾愤愤地对别人说:“香港人对他不好, 他决定回美国西雅图定居。”西雅图是他的妻子琳达的出生地, 是琳达的家乡,这也自然是琳达的意愿。据西方心理学家论证, 有两种职业的人得精神病的概率最高:一个是哲学家,另一个就 是艺术家。

而李小龙,集两者于一身!

1973年,对李小龙而言,不仅他的精神垮了,他的身体也 垮了。

5月io a,正值夏季,天气闷热而潮湿。在香港九龙郊外 的嘉禾片场,李小龙正与一些演职人员为《龙争虎斗》的国语 片配音。录音室配有冷气机,但在对嘴型配音那天,把嘈杂的冷 气机关了,以防其杂音混录入声带。当然,为了防户外的噪音, 整个窗户也是密封的。

整个录音室闷热无比,就像是一个大蒸笼,每个人都大汗淋 漓,头昏脑涨。李小龙不时饮食他带来的维他命、高蛋白质混合 饮料和果汁,然而,仍不敌其热,显得精疲力竭,虚弱异常。

李小龙同事虽发现他有些异常,但是,谁都没有当一回事, 大不了是轻微的中暑反应。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李小龙是铁打钢 铸的人,任何人都可能垮下来,就他无疾无恙。

李小龙离开了录音室之后,当时谁也没留意他有些不太对 劲,只当他去了洗手间。几分钟后,大家停下来等他录音,但却 等了 20多分钟仍不见他回来。大家都觉得非常奇怪,就派人去 找他。

李小龙昏倒在带浴室的休息室地板上,去找他的人以为他 是中暑,所以就把他摇醒。李小龙事后回忆说,他当时并没有 失去知觉,他能听出一切响声,就是身不由己。摇醒后的李小 龙脸色苍白,立即爬了起来,恍恍惚惚慢慢走回录音室继续工 作,他还没走到他的岗位又摔倒了。大英雄不打自倒,是一件 很失威的事,李小龙假装掉了眼镜,在地上摸索,但立即失去 知觉。

李小龙被立即送往医院,第一个对他进行检查诊断的是朗德 医生。李小龙的太太琳达闻讯立即赶到医院,琳达以为他患的是

盲肠炎,或者是脱肠——他以前发过此类病。

李小龙醒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他感到已经接近死亡,但他 仍能表现他的意志。他起初口齿不清,后来渐渐清晰,他说: “我要搏斗,我要成功一我不要失败。”李小龙仍在顽强地表 现自己,他知道,如果没这个信念,他就会死去。

李小龙曾对他的哥哥李忠琛说:“母亲说我至少可活100 岁。”李忠琛笃信不疑。图片2

李小龙继续像以前一样玩命地工作。他需要做的事太多,他 不知如何从心理生理上自我调节,他活得非常累。

不久,李小龙堕入施里芬所述的那种魔圈里。他的脾气越来 越暴躁,行为也越来越古怪,人们越来越不可理解他,他越来越 孤僻,他的敌人也就越来越多。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李小龙处于一种莫名的惶恐之中,他害 怕失败,害怕失去所获得的一切,害怕他像上一次那样晕倒,却 又永远醒不来。

在外人面前,李小龙竭力维护自己“永远英雄”的形象。 除了知情者,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永远不倒的,甚至连小疾 小恙都不会有。许多龙迷们希望他不断地干出惊天动地的伟绩; 敌视他的人则希望他永远离开香港。

当时,李小龙确实想离开香港,他对香港越来越没有好感。 李小龙去意已定,但是他必须把《死亡游戏》完成。

《死亡游戏》很有可能会是李小龙电影中最杰出的一部,也 将是世界电影史上不同凡响的一部。

李小龙要邀请世界级的体育明星和武术大师聚集一堂,即同 在一部影片中出现。他已经邀请了美国棒球明星兼菲律宾棍王依

诺山度,美国NBA篮球巨星、身高2.23米的贾巴尔,以及韩国 合气道掌门人池汉载等来港拍片,拍就一些十分精彩的零散 镜头。

影片《死亡游戏》的故事取材于佛教的七级浮屠,又受黑 泽明的《七武士》的启发,叙述武林高手李小龙为取一件稀世 瑰宝,而独闯七级佛塔。每一层都有一名代表不同武术门派的绝 顶高手把守。这真正是一场死亡游戏,每上一层就如死过一次。 就这七名镇塔武师的盖世功夫,已决定了不可能有人能连破七关 上塔顶探宝,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依诺山度饰棍王,贾巴尔饰力大无穷的巨人,池汉载饰合气 道九段高手。另外几个角色,要视所邀请到的人而定。而这其 中,必不可少空手道高手,这是由于空手道在世界武术界影响非 常大,而且与李小龙本人所产生的怨恨之深的缘故。

李小龙九死一生打败最后一名镇守塔顶的高手,他激动而又 虔诚地打开藏宝的匣子,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唯有一张写有字 的纸。这句话蕴涵着十分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千百年来,人类经 过无数次痛苦的验证而获得的。这就是:“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 历程。”这句话过早地在李小龙身上得到验证。

李小龙正在等待《龙争虎斗》的公映,他已经开始撰写 《死亡游戏》的剧本。

1973年7月20日晚上11时15分,李小龙因昏迷被邹文怀 及其太太琳达送入伊丽莎白医院抢救,不治而亡,享年32岁。

一代巨星陨落,港埠为之震动,这不幸成为人生中真正的 “死亡游戏”!

浏览6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