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体育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 抓规格教学,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即抓基本功、基本 动作规格,为基本技术、技巧的学习打好基础。
- 抓重点教学,促全面发展。整体教学内容要确定重点; 每项教学内容要确定重点动作,重点动作亦要确定重点部位,要 以重点带一般,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髙贯通和联想能力。
- 抓规律教学,促举一反三,提高思维的活跃性。如手 法、步法、眼神、劲力、节奏、身法、呼吸的调节等均有其规律 可言,要抓住共性特征,促进灵活运用能力的提髙。
- 抓特点教学,促风格完整。即抓标志性动作,展示本专 项特点,抓演练技巧,全面体现共性特征、突出个性风格。
(十一)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要结合思想、作风建设进行教学。
- 要结合对象特点进行教学。
- 初、中级水平的学生或新内容以集体练习为主,以分组 练习为辅。
- 围绕重点、层层深人,挖掘相关内容,全面系统安排。
- 注意控制运动量,大强度练习后,一定要原地放松或改 换训练内容。
- 要有生动活泼适合对象特点的新颖的游戏及相关内容相 搭配。
- 要总结表彰,树立典型,培养骨干。
- 要布置课外作业,交代自我习练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 好习惯。
(十二)体育教学中的负荷控制规律运动量(亦称负荷)由量和强度两因素组成;量:即数量、 次数、组数、时间、距离、重量等等。强度:即动作的速度、练 习的密度、间隔的时间长短、负重的重量大小、重复的距离、高 度等。泛指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紧张程度。
规律:加大强度,要减少量;强度减少,要增加量。
两者与规范性动作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即在保证规范性动 作质量的基础上,再谈调节问题;否则,就会无规律可言了。
注:研究生授课用稿
四、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体育 教师基本技能要求研究
(―)研究目的体育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的队伍,加强体育教 师队伍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 核心工作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振兴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 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高校要全面贯彻体育工作的方针 和任务,要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髙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推进 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完成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 研究对象、方法
- 对象
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 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査访谈法、经验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
(三) 结果与分析1.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 确立体育教师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中的主体 地位,是保证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的先决条件。高校体育 工作是靠体育教师来实施的,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 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因此,确立体育教师在 合格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
首先,高校党政领导要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 方针,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工作的决定》的通 知精神,把体育工作列人学校重要工作日程,确立体育教育工作 在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地位•,其二、要满腔热情对待体育教师和 体育教育工作,尊重体育教师人格、劳动成果和创造价值,要依 法治校,同工同酬,摈弃各种传统偏见,充分肯定体育教师在人 才培养中的成绩和作用;其三、要着力改善体育教学设施,营造 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和条件•,其四、要重视体育教师的进修提 高工作,要依据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性质给予全方位的照顾 和关爱……总之,确立和发挥体育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人性化管理落到实处的先 决条件。
-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是体育师资 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要有计划的组织体育教师系统地学习邓小 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讲话, 举办相关的人文讲座,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教育方针、教师职业 道德的报告。召开“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师德师风经验交流 会”,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服务意识和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的抱 负和忠诚党的体育事业的崇高理想。
要把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个体道德教育统一起来,既讲治 学之道,又讲做人之道。要求体育教师以完善自我人格修养为基 础,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执教;要树立先进的、具有 新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的精神去改造和规范自己的教学 言行和过程,弘扬正气、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以良 好的教风和崇高的品德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体育教育真正成为 “四有”人才培养的主体阵地之一。
- 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规范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 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转型时期,高校要重视学科带头人 的培养工作。要采取非常措施,研究配套的政策和办法,在突出 和重视学科带头人培养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形成群体的学科梯 队,要制订长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培养方案;要培养 典型,宣传成果,通过各种宣传媒体,介绍典型教师的先进事 迹,提高学科带头人的知名度,亦可在学生中开展评选“优秀教 师”、“教师新秀”,“我心中的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树立榜 样,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
高校的青年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兴旺发达的生力军,关心其 成长是关系到学校明天盛衰的大事,学校要依据具体情况制定 “培养方案”,要设置新教师过“三关”的运行机制(即教学常规 关、课堂教学关、教学能力达标关),加大对备课、上课、作业、 辅导、测验、学校联系工作的检査管理力度,规范青年教师的基 本教学常规,增强教师紧迫感。举办体育教育教学系列讲座,课 堂教学模式探索研究活动,鼓动青年教师不断进取和力争达标的 信心和勇气,创造和培养高素质新的品牌和名师。
抓好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还应在进修提高上落实各种要 求。如高一级学历的要求,短期进修、竞赛、裁判实践活动的要 求。要支持青年教师自主进修的各种计划,凡是不影响正常教学 秩序和教学任务的学习要求,都应想方设法给予支持,从基层领 导到主管部门都应舍得花气力、舍得投资一定的经费,使各类教 师的进修工作做到计划落实、组织落实、经费落实、检査落实、 奖罚分明。
- 建立合理的教师考评和聘任合同制度,是充分调动教师 主观能动性,构建教师竞争意识的重要手段,亦是优化教师队 伍、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举措。合理的考评方法、制度本身 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激励机制,各高校都有较成熟的考评细则和方 案。从总体设计和运作手段来议,一般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 面,而高校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经济奖赏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即《结构工资制度》。结构工资制的工资结构中除基本工资(学 历、教龄、职称、年级班级的层次髙低等)、职务工资、课时任 务工资、生活补贴外,要专门设立有奖励工资(浮动工资),而 且浮动工资还要有一定比例,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激活潜力的效应作用。奖励工资(浮动工 资)要有合理的考评发放细则,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 肃、准确,体现“做不做不一样”,“教得好与不好不一样”的原 则。在对教师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还要让学生、家长进 行评价工作,直接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使体育教育教学效果 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达到考评的最优效果。
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也是高校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教师队 伍管理的重要举措,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最优化的组合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与各类体育教职工签订聘任合同书,严格按 聘任条件进行工作考评,对未能很好地履行合同的教师,实行亮 黄牌警告制度,做到优胜劣汰、赏罚分明。髙校教师队伍相对两 头大(即老化、小化),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高校主要领导 除加强本校自身造血功能外,还应积极与社会各部门联系,在引 进特色人才的基础上,与当地教育、体育部门合作,在政治待 遇、人事制度、业务晋级、社会福利等方面为教师创造更优越的 条件和环境,只有这样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才能走上正常的 轨道。
浏览5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