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结果,你是更注重过程还是更在乎结果?对此,我们 往往会听到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说“我付出,我快乐,只要曾经 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所以,选择的是过程最重要。还有的 人说“我不管过程,只要结果,就算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也 在所不惜”,所以选择的是结果最重要。
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答案,并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李小龙 认为,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不应该厚此薄彼,正确的做法是 一生都要不懈地追求完美的结果,在追求结果中享受过程。
李小龙在没有回到香港之前在好莱坞不得志的时候,曾经下 过三大宏愿:一是弘扬截拳道,使中国功夫传遍全世界;二是使 华语片打进国际市场,让全世界的电影观众认识中国电影;三是 在欧美的影片中饰演主角,奠定中国演员的国际地位。李小龙亲 自看着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通过这些影片,李小龙不仅成为美
国武术界传奇式的英雄,截拳道也被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所熟 知。而且,李小龙由此带动的中国功夫也由美国西部向东部突 进,逐渐成为热潮。继美国的功夫热之后,欧洲、拉美、澳洲也 开始掀起功夫热的高潮。这种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又反馈到东 南亚的华人世界,使得华人再度对古老的中国功夫热衷起来。中 国的功夫片也一度成为中国电影的代表。《龙争虎斗》的成功实 现了李小龙的第三个愿望,在影片上映之前,世界各地的媒体对 此作了大量的报道,他们夸耀李小龙为“飞腾起来的中国龙”, 是好莱坞最重要的国际影星之一。
巨大的商业成功,实现了李小龙之前的很多愿望,然而,这 丝毫没有延缓李小龙的拍片节奏。李小龙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 者,他永远追求着下一部影片的完美。超负荷的工作曾经使他晕 倒在《龙争虎斗》的录音室,但是,从医院出来后,李小龙便 准备继续拍摄《死亡游戏》。
李小龙认为,如果你已姥为了一个事业目标竭尽全力,最后 即使没有结果,生命本身的丰富也是最好的结果。假如你努力 了,但最后失败了,那不是你的错;假如你没有努力,最后失败 了,那才是你的错。
或许,生命就是这样,它到处布满了陷阱,到处充满了意 外:战争、疾病、洪灾、饥饿、车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 们的生命。人类可以颠覆历史,可以扭转乾坤,但永远不能够避 免一件事,那就是死亡!
其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上帝唯一公平的,它给了每个人相 同的生命。幸运的人,能够活到老,等待着自然死亡;但倘若不 幸,谁知哪一天会遭到不测,你就得和这个世界挥手告别。不论
你是如何的眷恋,如何的遗憾,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你所能 扭转的。原本,人一出生就在一步步靠近死亡,一步步地走在回 去的路上。只是有人活的时间长一些,有人活的时间短一些。但 是,每个人的结局最终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注定死亡!既然结局 一样,所以我们又何必太在意自己的得失呢?只要我们好好珍惜 生命的每时每刻,好好把握住生命的过程就足够了。
有的人认为,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 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也就是说,人生是个单行道,它有来 无去,你只能勇往直前,你只能把握好你前进的每一步。永远没 有驻足的余地,永远没有回头的余地!而走好这个过程,不是去 苛求你功成名就,不是去强求你鹤立鸡群,只要你的每一天都活 得充实,活得快乐,活得有意义,就足够了,就无愧于生命这个 过程。沿街乞讨是一辈子,荣华富贵也是一辈子,你能断定沿街 乞讨之人的每一天都充满着苦恼与辛酸,没有一丝的高兴与愉 悦?你能肯定腰缠万贯之士的每一刻都沉浸在幸福与欢乐之中, 没有一点悲伤和烦恼? 一个人一分才干,一个人一种能力,一个 人一个活法。不论是对亲人、对朋友还是对社会,只要各自认为 自己活得还算充实,还算是有价值,那么,你就没有愧对生命, 你就没有愧对生命这个过程。
有的人认为,人生就像在画一个圆。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 一刻便开始画。画圆的过程就是你生命延伸的过程。这圆圈,无 论你画得光光滑滑还是曲曲折折,最终都要将这个圆的起点和终 点连在一起。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同一个点, 只不过是绕了一圈儿又绕回来罢了。你的生命也是如此,你从虚 无中来,最终要到虚无中去。你的圆画完了,你也该离开了,下
一个生命将又像你一样,在他的生命里画着自己的圆。这样一代 代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永无绝期……而对每个生命而言,最重 要的只是在这世上匆匆忙忙地走一遭而已。
有的人认为,人生又是一出戏,一个人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 是你登台表演的那一刻。你一旦上了台,就再也没有回头的余 地。你所演的这出戏,不论是悲剧、喜剧还是闹剧,你都得义无 反顾地演下去;在演戏的过程中,不论是顺顺当当还是困难重 重,你都得硬着头皮演下去!而你下台的那一刻,就是死神向你 招手的那一刻。你的戏演完了,这出戏是圆满结束还是不欢而 散,留给观众的是回味无穷还是喝骂声声,这就不由你管了,一 切的是非恩怨都由后人评说。而你,只是走完这个过程而已。
而李小龙却认为,生命只是一个过程,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只 是充实这个过程。生命的最终结局永远都是死亡!我们不能够把 握生命的数量,但是,我们却能把握它的质量。让我们把握生命 的每一天,充实生命的每一刻,辉煌生命的每一分,灿烂生命的 每一秒,简单从容、轻松愉悦地走完这一生一世!
难以破除的命运魔咒
1973年,是李小龙极焦灼、极痛苦、极狼狈、极惶惑的一 年。按理,他已实现了他立下的三大宏愿,他正在成为具有世界 影响的超级功夫明星,他应该扬眉吐气,心旷神怡,春风得意 了,他确实狂喜过,但更多的是不安。
他的名气依然辈声海内外,他的电影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影院 上映不衰,然而,他的心底却被一片魔影笼罩着。
或许是由于李小龙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他如果能像道家佛 家那样淡泊处世,他心中将是一片明朗。李小龙信奉道家佛家, 却进不了那样的境界。李小龙始终是个矛盾的人。
李小龙得到的越多,追求的也就越多;他追求的越多,他要 付出的努力也就必须越多。如此下去,他怎么不会不堪重负、身 心憔悴?
对于李小龙后期的情形,他的朋友施里芬深有感触地说: “武术对小龙而言,从来就和对我或其他人的意义大不相同。小 龙他永远不能跳出武术的魔圈获得安宁。本来应该保护他的东西 却帮助不了他,他投出了许多石子,可是这些石子都反弹过来打 了他自己。生活中烦恼的事够多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唯恐避之 不及,可是有些时候,小龙他却似乎欢迎它们的光临。”
施里芬的“石子说”可以作几种解释,可其中的一种,用 中国的一句成语蔽之,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在我国,人们则普遍认为一个人完全失去理智并不痊愈, 才能确定为精神分裂症。就这个意义上而言,李小龙还只处于精 神分裂症的前兆期。
然而,在当时,几乎没有人往这方面想。
李小龙死前的数天,曾愤愤地对别人说:“香港人对他不好, 他决定回美国西雅图定居。”西雅图是他的妻子琳达的出生地, 是琳达的家乡,这也自然是琳达的意愿。据西方心理学家论证, 有两种职业的人得精神病的概率最高:一个是哲学家,另一个就 是艺术家。
而李小龙,集两者于一身!
1973年,对李小龙而言,不仅他的精神垮了,他的身体也 垮了。
5月io a,正值夏季,天气闷热而潮湿。在香港九龙郊外 的嘉禾片场,李小龙正与一些演职人员为《龙争虎斗》的国语 片配音。录音室配有冷气机,但在对嘴型配音那天,把嘈杂的冷 气机关了,以防其杂音混录入声带。当然,为了防户外的噪音, 整个窗户也是密封的。
整个录音室闷热无比,就像是一个大蒸笼,每个人都大汗淋 漓,头昏脑涨。李小龙不时饮食他带来的维他命、高蛋白质混合 饮料和果汁,然而,仍不敌其热,显得精疲力竭,虚弱异常。
李小龙同事虽发现他有些异常,但是,谁都没有当一回事, 大不了是轻微的中暑反应。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李小龙是铁打钢 铸的人,任何人都可能垮下来,就他无疾无恙。
李小龙离开了录音室之后,当时谁也没留意他有些不太对 劲,只当他去了洗手间。几分钟后,大家停下来等他录音,但却 等了 20多分钟仍不见他回来。大家都觉得非常奇怪,就派人去 找他。
李小龙昏倒在带浴室的休息室地板上,去找他的人以为他 是中暑,所以就把他摇醒。李小龙事后回忆说,他当时并没有 失去知觉,他能听出一切响声,就是身不由己。摇醒后的李小 龙脸色苍白,立即爬了起来,恍恍惚惚慢慢走回录音室继续工 作,他还没走到他的岗位又摔倒了。大英雄不打自倒,是一件 很失威的事,李小龙假装掉了眼镜,在地上摸索,但立即失去 知觉。
李小龙被立即送往医院,第一个对他进行检查诊断的是朗德 医生。李小龙的太太琳达闻讯立即赶到医院,琳达以为他患的是
盲肠炎,或者是脱肠——他以前发过此类病。
李小龙醒过来说的第一句话是:他感到已经接近死亡,但他 仍能表现他的意志。他起初口齿不清,后来渐渐清晰,他说: “我要搏斗,我要成功一我不要失败。”李小龙仍在顽强地表 现自己,他知道,如果没这个信念,他就会死去。
李小龙曾对他的哥哥李忠琛说:“母亲说我至少可活100 岁。”李忠琛笃信不疑。
李小龙继续像以前一样玩命地工作。他需要做的事太多,他 不知如何从心理生理上自我调节,他活得非常累。
不久,李小龙堕入施里芬所述的那种魔圈里。他的脾气越来 越暴躁,行为也越来越古怪,人们越来越不可理解他,他越来越 孤僻,他的敌人也就越来越多。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李小龙处于一种莫名的惶恐之中,他害 怕失败,害怕失去所获得的一切,害怕他像上一次那样晕倒,却 又永远醒不来。
在外人面前,李小龙竭力维护自己“永远英雄”的形象。 除了知情者,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永远不倒的,甚至连小疾 小恙都不会有。许多龙迷们希望他不断地干出惊天动地的伟绩; 敌视他的人则希望他永远离开香港。
当时,李小龙确实想离开香港,他对香港越来越没有好感。 李小龙去意已定,但是他必须把《死亡游戏》完成。
《死亡游戏》很有可能会是李小龙电影中最杰出的一部,也 将是世界电影史上不同凡响的一部。
李小龙要邀请世界级的体育明星和武术大师聚集一堂,即同 在一部影片中出现。他已经邀请了美国棒球明星兼菲律宾棍王依
诺山度,美国NBA篮球巨星、身高2.23米的贾巴尔,以及韩国 合气道掌门人池汉载等来港拍片,拍就一些十分精彩的零散 镜头。
影片《死亡游戏》的故事取材于佛教的七级浮屠,又受黑 泽明的《七武士》的启发,叙述武林高手李小龙为取一件稀世 瑰宝,而独闯七级佛塔。每一层都有一名代表不同武术门派的绝 顶高手把守。这真正是一场死亡游戏,每上一层就如死过一次。 就这七名镇塔武师的盖世功夫,已决定了不可能有人能连破七关 上塔顶探宝,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依诺山度饰棍王,贾巴尔饰力大无穷的巨人,池汉载饰合气 道九段高手。另外几个角色,要视所邀请到的人而定。而这其 中,必不可少空手道高手,这是由于空手道在世界武术界影响非 常大,而且与李小龙本人所产生的怨恨之深的缘故。
李小龙九死一生打败最后一名镇守塔顶的高手,他激动而又 虔诚地打开藏宝的匣子,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唯有一张写有字 的纸。这句话蕴涵着十分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千百年来,人类经 过无数次痛苦的验证而获得的。这就是:“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 历程。”这句话过早地在李小龙身上得到验证。
李小龙正在等待《龙争虎斗》的公映,他已经开始撰写 《死亡游戏》的剧本。
1973年7月20日晚上11时15分,李小龙因昏迷被邹文怀 及其太太琳达送入伊丽莎白医院抢救,不治而亡,享年32岁。
一代巨星陨落,港埠为之震动,这不幸成为人生中真正的 “死亡游戏”!
浏览5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