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随着名气愈来愈响,他的脾气也愈来愈大,他以刀威 胁一名秀才,又在电视屏幕中将节目主持人撞倒,继而又将一名 武教头打得人仰马翻。八方受敌,四面楚歌,是什么原因造成这 种景象?李小龙被送往医院急救,大难不死。在《死亡游戏》 中,李小龙独闯七级佛塔,连克七名高手,最后却发现是“死亡 游戏”。最终未完成“死亡游戏”,却上演了一出真正的“死亡 游戏”!
李小龙拍摄《死亡游戏》是受到了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 《七武士》的启发,加上他本人对佛学有着独到的思考和见解, 因此决定以佛教的七级浮屠为原型,讲述一个武林高手和他的同 伴为了夺宝救人而勇闯高塔的故事。高塔的每一层都有一名代表 不同武术流派的绝顶高手把守,每一位高手都要将闯关者置于死 地。所以,闯关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游戏,闯关者每冲上一 层,就有如经历一次死亡。
李小龙与很多天才导演一样,他也是一个思考者,喜欢富有 激情和挑战的工作,不喜欢按部就班的拍摄流程和打斗场面。他 认为,只有当你投入到影片中的时候,你的身体和大脑才会迸发 出超常的潜力。所以,《死亡游戏》在开机的时候,并没有完整 的剧本,只是一个故事雏形,而影片的细节和镜头则需要李小龙 和他的战友们在拍摄的同时来构思和设计。所以,李小龙在拍摄 《死亡游戏》时没有采取传统的拍摄方式,而是先把已经构思好 的许多激烈的打斗场面拍摄下来,其他情节和镜头则等到故事完 善后再陆续补上。
在李小龙死后的第五天,李小龙的遗孀琳达带着一双儿女来 到香港九龙殡仪馆。当时,殡仪馆外的广场上已经积聚了近两万 闻讯赶来吊唁的龙迷。他们静静地等候着,只为见心中偶像最后 一面。在殡仪馆前,数百名的警察严阵以待,唯恐群众因情绪失 控而发生骚乱。
灵堂里挂着巨大的蓝色挽幢,上面写着“艺海星沉,哲人逝 去”,灵堂正中则摆放着李小龙戴着墨镜的巨幅照片。李小龙平 静地躺在棺材里,身上穿着他在《精武英雄》中穿过的唐装, 面色安详。李小龙的遗孀琳达、儿子李国豪、女儿李香凝、哥哥 李忠琛、嫂子林燕妮、好友小麒麟守护在李小龙的灵柩旁,与至 亲垂泪挥别。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们一批一批地来到李小龙的遗体 前,与他做最后的告别。
在琳达的要求下,李小龙的遗体运回美国西雅图安葬,李小 龙的坟墓在公墓的绿色的山坡上,墓碑可俯瞰风景优美的华盛顿 湖,环境十分安静。
1973年7月30日,李小龙的亲友们在西雅图市殡仪馆为他 举行了第二次葬礼,与香港的万人送行相比,这次葬礼显得异常 清冷肃穆,琳达的亲人和李小龙生前的好友木村武之、伊诺山 度、史蒂夫•麦昆、詹姆斯•科本、秦彼得等人纷纷到场。
在落葬的时候,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向丈夫致了最后的挽辞: “小龙他活着的时候,每天都有所创造,他32岁的一生是充 实的。”
李小龙的挚友依诺山度欷嗽道:“世间再难找到这样伟大的 武术家。”
《龙争虎斗》的导演高洛斯赞也感叹道:“我从未见过有人 工作态度如此认真,每一小节,他都力求尽善尽美。”
《功夫》电视剧制片尹韬略感叹道:“他教的不只是拳术的 要旨,更教我们人生的真义。”
华纳公司总裁泰德艾斯利惋惜道:“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李小龙刚刚意识到自己将要获得最大成功时,却飘然仙逝了。我 在悲哀之余想到,他虽然没有来得及登上天梯,但至少是把脚踏 上去了……”
曾经因“印度之行”与李小龙产生过隔阂的詹姆斯•高宾 激动地道:“永别了,我的兄弟,曾与你友好相处是我一生的荣 幸。作为朋友和老师,你使我的肉体、精神和心灵贯通为一。谢 谢你,愿你得到安息。”
俗称“入土为安”,那么,李小龙是否真的应照詹姆斯•高 宾的愿望,“得到安息” 了呢?
李小龙走了,他的墓碑上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uBRUCE LEE NOV. 27. 1940 JULY. 20. 1973 李振藩
FOUNDER OF JEET KUEN DO”(意思■是:布鲁斯•李
- 11.27—1973.7.20李振藩截拳道创始人。)
怅然离去,死因扑朔迷离
李小龙究竟是怎么死的?邹文怀初说在自己家里,后证实却 是在他情人丁佩的香闺中! 一时之间风生水起,满城风雨。
在生前,李小龙曾说过:“我很喜欢《当我死去》这首歌,
特别是那句'若死时能得平静,啊!那么就让那一刻早来临。' 也许我只有在死时才能得到平静。”
那么,李小龙在死后,是否印证了这句可作为遗言的话呢?
1973年7月21日,香港的所有报纸头条新闻都是李小龙的 猝亡,口径几乎完全一样:“当红功夫巨星,年仅32岁的李小 龙,昨日深夜11时30分,在伊丽莎白医院暴毙。李小龙昨晚在 家中(注意'在家中'三字)突然晕倒,李妻琳达急送伊丽莎 白医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医院方面未能确定死因,其尸已暂 安放殓房,待医官开剖验尸结果……”
香港人民一早醒来,都被“李小龙暴毙”、“一代巨星陨 落”、“猛龙归天”的报道震惊了!
李小龙的死讯很快传遍香港、台湾、东南亚以及整个世界, 影迷们无不为之扼腕、悲伤。但是,有许多影迷认为是为李小龙 拍摄《死亡游戏》制造的宣传噱头。李小龙怎么会死呢?他坚 如铁、壮如牛、跃如虎、.行如龙……李小龙在银幕上的形象太英 雄化了,他的暴毙,人们难以置信!
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息证实,李小龙确实是已经死了。
“李小龙是怎么死的?”这一疑问,最后闹得满城风雨,新 闻界深挖李小龙的死因,报纸连篇累牍报道。在当时,数百万香 港人都在谈论李小龙的死因,或悲,或奇,或怨,或恨,众说纷 纭,莫衷一是。一个人的死,造成如此大的轰动,这在香港开埠 以来,还是空前绝后。
董梓光法官引导陪审员判案,解释判案之7种可能性时 指出:
1.谋杀说:
意思是恶意及不合法杀人。对此案来说,由于没有证据证明 李小龙受谋杀,所以无须考虑此点。
- 误杀说:
意思是不合法杀人而无恶意。此点亦无须考虑。
- 合法杀人说:
此案亦无须考虑此一种可能性。
- 自杀说:
根据证供,李小龙在死前,精神未受困扰现象,同时,亦无 厌世情绪,故无须考虑死者是出于自杀。
- 自然死亡说:
香港伊丽莎白医院验尸官黎史特医生在剖验死者之尸体的时 候,试图找出自然死亡因素,但是没有找到,英国伦敦大学迪雅 教授也同意黎史特医生的意见,所以对此案来说,自然死亡也很 难成立。
- 意外死亡或死于非命说:
意外死亡与死于非命情形差不多,只是死于非命比意外死亡 更不幸,此种可能性,对本案来说,最为可能。
- 死因不明:
意思是所有证供都无法指出死者的死因,而陪审员未能从上 述6种可能性中选1种作为本案的判决,最后的选择就是死因 不明。
董梓光法官复述案情及引导陪审员如何判案后,于上午11 时退庭。11时10分,陪审团即把一致的裁定回报法官。
最后,法庭对李小龙死因的裁定是:“死于非命。”
这就是人们翘首以盼李小龙确切死因的最后结果——不痛不
痒,模棱两可。香港响起一片失望扫兴之声。保险公司的代表律 师陈子忠当场就表示不满,他说:这种裁定,过于含糊,仍旧无 法确定李小龙的死因。
然而,李小龙又是死于怎样的“非命”的呢?大多数人都 不信服官方的裁定,同时对官方确定的证据颇表怀疑。在官方作 出裁定之前和之后,新闻界和民众对李小龙的死因有多种说法,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并没有因为李小龙逝世渐远而日趋 冷清。
任何一种李小龙死因的说法,都不能最后信服于人。人们最 后又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当事人丁佩与邹文怀的身上,指望他们 能说出死因的真相。然而,事实上又是不可能的。
也许,真相仍如他们在法庭上的证词一样;或许,他们仍因 不便说而隐瞒了什么,甚至一辈子守口如瓶。
1973年7月26日早晨8点,琳达在香港启德机场餐厅内向 各界发表了一封公开信:
“我诚恳地希望香港传媒及大众不要再臆测我丈夫生前死后 的情况,虽然尚未收到最后的验尸报告,但我个人仍深信小龙是 死于自然,也不认为任何人应对他的逝世负责。命运的安排是我 们无法改变的,小龙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在我们记忆及影片中 会继续长存。故各位在怀念小龙时,请想起他的天才、他的艺术 和他的魅力。我知道香港人爱护小龙,并对他扬名世界的成就感 到骄傲。所以谨诚恳请你们让他平静地安息,不要让他的灵魂受 到干扰。这是我和他的至亲的期望,盼求各位垂注,深切致谢。”
至今,李小龙的死因仍旧是千古之谜。
在中外电影史上,一个明星之死如此轰动,疑点如此之多,
大概只有美国艳星玛丽莲•梦露能与其相比了。
浏览4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