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手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原理

飞镖运动技能与其它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一样,是有一定规 律的,通过学习这些规律有利于更有效地掌握飞镖运动技术,提 高镖手的运动技能。


  1. 飞镖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的规律


飞镖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其它运动动作技能一样,主要分为以 下几个阶段,各阶段有其不相同的训练任务。

第一阶段是泛化阶段。任务是初步建立飞镖动作表象,学习 和掌握飞镖运动技术,逐渐形成运动技能。

第二阶段是分化阶段。任务是提高和完善击发动作技能,消 除多余动作和肌肉紧张。

第三阶段是巩固和提高阶段。任务是熟练和逐步形成击发动 作的动力定型,着重技术细节的改进,确立自身的技术特点和技 术风格。

第四阶段是高度技巧阶段。任务是提高在可变条件下表现出 动作技术的能力,全面提高整体的协调能力和在比赛中的应变能 力。

前两个阶段由训练中的基础训练阶段完成,要求做到准 备姿势适当、舒适,正确地持镖,调整呼吸稳定性地瞄准,能控 制各个部分的肌肉,加强本体感觉性。

这两个阶段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训练目标,初步建 立完整的姿势动作表象,了解技术动作的全过程,通过系统地训 练较好地完成瞄准姿势动作。初学者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初期的技能训练:

模仿练习。通过媒体观察世界优秀镖手的动作进行模仿, 或按教练员的指导和本书中分解动作的体会,全面了解姿势结 构、动作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并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

静力平衡和肌肉用力知觉性的练习。按循序渐进和先易后 难的原则,先了解正确的姿势,再进行人镖合重心稳定性的练 习。

纠正错误动作。主要在精力回收、姿势动作规范化和程序 化,以及手指在约束期内对镖的控制能力等方面,及时纠正所产 生的错误动作。

建立正确的技术定型。主要以空手练习为主,通过反复训 练和体会,加强动作程序在脑中的有序化。在此基础上,可以适 当地增加一些持镖的链接性练习,一旦发觉各肌肉间链接性不清 晰时,立即回到空手练习。

第三阶段为镖手训练中的专项提高阶段。本阶段主要是 针对有一定基础(经过一年或一年以上正规系统训练)的镖手, 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此阶段要求 做到动作协调,时间空间感强,完成整个动作的过程中对力量的 分配十分准确。形成人镖保持稳定性的细微这感觉,动作的细微 调节,以及目标上下差距较大时,细微稳定期的预见性,清晰地 保持镖在稳定状态下手指的微动感,握镖的恒力以及与各神经中 枢保持顺畅的联系等专项能力都达到了高度技巧的程度。

本阶段技能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技术理论的学习,深化正确动作概念,提高自己分析 技术动作的能力。

确立各主要技术动作的质量评定标准,抓好技术细节的训 练,提高自己对正确和错误动作的分析能力,防止技术动作的自 由演变。

适当地加大训练负荷,逐渐增加训练时间、据镖的次数和

时通您职巡裁小 实际链接整体过程的训练比重。

适当地安排对抗性和比赛性训练,但不要急于过早地参加 比赛。

(3)第四阶段为训练中的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本阶段主要 是针对具有以下阶段技术水平的镖手。要求做到稳定性和协调性 显著提高,能比较自然准确地完成心、眼、手、力的完美结合。

本阶段的训练任务是巩固和进一步提高镖手技能的自动化水 平,并能在比赛中运用正确的动作和发挥出水平。

在本阶段的训练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精心掌握关键环节的技术动作,在维持人镖合重心稳定性 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击发动作自动化水平,力求干净稳定的高质 量动作。

加大心理素质的训练量,结合比赛提高比赛能力和自控能 力。以及增加完整练习、考核和模拟比赛训练的比重。

镖手在运动技能训练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它是靠施控者 (教练员和其他重要人物)与被控者(镖手)之间的信息联系而 产生的。训练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相互传递的过程。

(1)镖手技能训练中信息传递的主要阶段图片2

教练员或其它媒体向镖手传递外部信息。

镖手最有效地接受这些外部信息(如看,观察)。

镖手将接受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也就是分析,思考和 理解)。

镖手通过大脑向各运动器官发出控制信息(四肢和躯干做 功)。

通过镖手的自我生物信息反馈,调整自己的动作,最终准 确地完成。

实际训练中,大部分镖手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忽略了第

三步(即镖手不去思考,被动地学习动作技术)和第五步(即缺 少有效的反馈手段),因而直接影响了镖手的技能训练训效果, 以及动作的自由演变。

镖手的训练中还要注意在不同的时间运用不同的信息传递形 式,信息传递形式有以下三种(教练员):

  1. 同步信息传递,所谓同步信息传递就是边练习,边讲解, 边指导和边分析。

  2. 快速信息传递,所谓快速信息传递就是练习后25秒钟内 立即进行讲解和指导。

  3. 滞后信息传递,所谓滞后信息传递就是练习后25秒钟后 (甚至第二天)再进行讲解和指导。


(2)练手技能训练中信息传递的特点

只有在以下四个阶段认真有效地完成后,飞镖技能训练的效 果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但在实施中要特别注意信息传递的特 点。

镖手的每次击发之间都有一定的间歇时间,镖手在静止状 态下的时间较长,因而便于教练员进行同步、快速和滞后信息传 递法向镖手进行外部信息的传递(最好仅限于训练中)。

镖手虽然三镖之间的间隙较长,但在比赛中最好采用滞后 信息传递法,防止镖手的精力扩散(在特殊和关键情况下除外)。

镖手在瞄准击发阶段,由于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应 主要以镖手自身的内部反馈信息为主,教练员以及其它的人员不 宜过多地讲解或指导,镖手自身也应注意尽量排除外界的干扰。 另外,镖手的每一次击发动作程序与其内部信息传递过程(即思 维过程)应同步地进行,并通过调心、调眼、调技、调力和信息 反馈这几个过程来正确地完成击发动作。

生物反馈信息是镖手在比赛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身体各方面 的状况(如心率加快和肌肉颤抖等),这些方面的反映说明了镖

手的心理状态和肌肉的用力状况。此时镖手通过自己的感觉器 官,就应该认识到在那里出现了问题,临场自行加以解决

  1. 飞镖运动技能的相互转移性


飞镖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转移是指,镖手的运动技能与其它 竞技能力(如体能和心理能力)之间和各技术环节的运动技能之 间(如瞄准技能与击发技能之间),以及新旧技能之间的相互影 响。这些影响分为良好的(相互促进)和不良的(相互制约)。 在良好影响中又分为直接产生的和间接产生的,同一类的和不同 一类的,单方面的和双方面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转移关 系0

例如,镖手由静态的瞄准动作到瞬间的动态击发动作的转换 就是属于技能之间的转移,这种转移是属于各技术环节间的转 移。另外还有,心理能力与技能之间的转移,技能与智能之间和 技能与体能之间的转移等等。例如,镖手在做瞄准击发动作时,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正确站姿,在控制好自己心态(呼吸和应激 等)的情况下,然后平稳地转向技术的实施,这个过程就是技能 心理技能 技能相互转移的过程。

  1. 飞镖运动技能形成的程序性规律


飞镖运动与其它运动项目一样,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形成 与提高都存在严格的逻辑顺序性(即程序化),不了解它们之间 的程序性联系和不按其固有的程序性发展规律训练的镖手,是难 以得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的。

A肩带做功期:此时肩带的平衡和稳定性最为主要,但要注 意的是,镖手一旦从静力做功转向动力做功时,肩带肌群应立即 放松,停止做功。

B前臂做功期:在整个发力行程中(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 适当调整前臂的做功期),前臂的做功期非常短暂,但它却是整 个技术环节中的重要细节,镖手千万不能忽略这一点。另外,在 前臂做功期间,手腕是不做功的。

C手腕做功期:手腕做功期占据了整个发力行程的大部分, 手腕的做功应是镖手所有注意力的集中点(初级镖手),因为它 是镖手能否很好地控制镖落点的基础。此阶段,对镖的做功应主 要集中在手腕上,应是靠手腕带动前臂的做功。

D手指做功期:手指做功期分为“结束期”和“半结束期”, 此期间是镖手技术细节中的细节,这不只是因为它的做功期非常 非常短暂,更加主要的是它是镖手“镖感”的重要体现。此种技 术细节的成熟是靠镖手自己在不断的练习中反复体会的。

E前臂的自由落体及手的自然指向:在这期间镖已进入了自 由飞行期,表面上来看似乎与镖的准确性没有多大的关系,实际 上恰恰相反,因为这个环节是最直接地体现上一环节的表现。比 如在上一环节中,前臂与手腕如果不是按垂直的曲线运动做功的

话,那么,在自由落体的环节中就会体现出运行线路的偏差,以 及手指的自然指向并不是垂直于目标点,这表明你在上一个环节 中出现了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完成自由落体后要保持一段时间 的原因,目的在于便于通过这一环节对上一环节进行有效地检查 和分析。初期镖手一定要加强这一环节的自我监测。

以上是飞镖技术动作程序模式化的范本,广大镖手在平时的 训练中一定要一丝不苟地按其要求去做。镖手动作技能训练程序

动作技术的程序不等于动作技能的训练程序(这一点一定要 分清),但动作技术的程序却是编制动作技能训练程序的基础。 镖手动作技能训练程序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基本技术学习——掌握和提高基本功——形成完整技能 ——进一步提高。

理论知识学习——动作技能训练——技能形成和提高。

空手技能训练——持镖技能训练——持镖击发动作的各环 节链接训练——比赛技能训练。

运镖和瞄准训练——瞄准击发训练——实际体会各环节的 训练——变换方式的实际训练——考核和比赛训练。

镖手的思维程序与动作技术程序的对应性

镖手的思维程序与动作技术程序的对应性相当重要,因为它 直接关系到镖手的训练效果。目前我们广大镖手在自行训练中还 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还不能将技能程序与思维程序对应起 来同步进行。这就极大影响了镖手的进步速度,以至于使有些镖 手产生自己“太笨”的消极心理。

三、如何解决人镖合重心的问题

在飞镖技能中,平衡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已没有必要多 36

讲,凡是接触过飞镖的人都能认识到。但如何在飞镖这项运动技 能中做到有良好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是个复杂而困难的事,因为它 牵扯的环节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地从最基础的环节说 起。

在这一章节中,有关人体各个肌肉的名称比较多,看起来容 易使人头痛。但作为职业镖手尤其是教练员就必须了解和掌握 它,否则就不能指导自己或教诲他人,这与“学而优则仕,仕而 优则学”的道理是一样的。

首先确定好持镖的优势臂和优势腿。

站姿的人体重心图片1

姿势与参与预备姿势的主要肌群。镖手掷镖的预备姿势 是优势腿在前,两腿稍为分开站立,人体自然指向小于目标方向 的90度,(因人的运动动力定型习惯而宜,有些人习惯身体自然 指向与目标成零度角,但这是不可取的,也有人习惯身体自然指 向与目标成90度角。)身体自然前倾。由于身体姿势的变化,人 体的重心位置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对以后运动技术动作的完成 影响较大),此时人体重心根据身体前倾的幅度移出体外,大约 在腋下部位左右.

为了保持这一基本动作,优势腿的腿部肌肉群开始进入静力 和静力工作状态。工作程序是:

1) 固定踝关节的肌肉群包括背屈肌群:胫骨前肌、拇长伸 肌、趾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

(2) 足跖屈肌群;小腿三头肌、眦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 后肌,以及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3) 固定膝关节的伸肌群为肌四头肌,包括股直肌、股外侧 肌、股内侧侧和股中肌;屈肌群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者合称掴绳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腓肠肌。

(4) 固定髓关节的肌群,包括大腿屈肌群:骼腰肌、股直 肌、缝匠肌、耻骨肌和阔筋膜张肌。

(5) 大腿伸肌群: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及大 收肌。

(6) 大腿外展肌群: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部及梨状 肌。

(7 大腿内收肌群: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股 薄肌、闭孔内肌及闭孔外肌。

以上是优势腿静力工作的做功序化,此时非优势自然后伸以 脚趾自然附着于地面,起平衡作用。

根据肌肉做静力工作时平衡阻力的状态,静力工作可分为三 种:①支持工作。位于关节基本轴同一侧的肌肉保持持续性收 缩,平衡阻力矩(动力矩和阻力矩相等),使环节保持一定的姿 势不动。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之为支持工作。如保持出镖前的瞄准 姿势时,三角肌、冈上肌的工作就属于支持工作;②加固工作。 关节周围的肌肉持续收缩,防止相邻环节由于外力作用而在关节 处互相脱离。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之为加固工作。如持镖瞄准时优 势腿的掴肌、跖肌、内侧头、外侧头、股二头肌的工作;③固定 工作。作用相反的两群肌肉共同收缩,使受力作用的关节固定不 动,称为固定工作。如举镖瞄准时的屈肘和伸肘肌群完成的工作 (目的是防止肢体移位)。

固定脊柱的肌群。当镖手在做预备出镖站立姿势(下支 撑)的条件下,脊柱的固定首先是髅关节的固定,即上述固定甑 关节的肌群发挥作用。其次是固定脊柱本身的肌群。

包括:脊柱屈肌群(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 肌、腹内斜肌、腱划、腹直肌、胸小肌、胸大肌等),脊柱伸肌 群(臀大肌、臀中肌、胸腰筋膜、竖脊肌、腹外斜肌、下后锯 肌、背阔肌、前锯肌)。当镖手头部转向目标时以下肌肉做功, 38

冈上肌、肩胛提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和胸锁乳突肌等。

固定上肢的肌群。当优势臂握镖伸向目标方向时,上臂 在肩关节处外展。

固定肩关节的肌群包括上臂屈的肌群(三角肌的前部、胸大 肌、喙肱肌及肱二头肌长头),上臂伸的肌群(三角肌的后部、 背阔肌、大圆肌、冈上肌及肩胛下肌)。固定肘关节的肌群包括 前臂屈肌群(肱二头肌、肱肌、肱栈肌及旋前圆肌),前臂伸肌 群(肱三头肌及肘(后)肌)。

固定前臂近侧和远侧栈尺关节的肌群:前臂旋前的肌群 为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前臂旋后的肌群为旋后肌和肱二头肌。

手关节(棍腕关节与腕骨间关节联合组成)运动的肌群 分屈、伸、外展和内收4组。手屈肌群包括^侧腕屈肌、尺侧腕 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手伸肌群包括梯侧腕长伸 肌、梯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总伸肌、拇长伸肌、拇短伸 肌、食指固有伸肌和小指固有伸肌;手外展肌群包括^侧腕屈 肌、桶侧腕伸长肌、榛侧腕伸短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和拇短 伸肌;手内收肌群包括尺侧腕伸肌和侧腕屈肌。

手肌,按手部位分为三群。外侧群构成鱼际,包括拇短 展肌、拇短屈肌、拇收肌和拇指对掌肌。内侧群构成小鱼际,包 括小指展肌、小指屈肌和小指对掌肌。中间群构成掌心,包括四 块蚓状肌、三块骨间掌侧肌和四块骨间背侧肌。

(二)参与瞄准和击发动作的主要肌群

站好预备姿势后,持镖臂从斜下方上举至前倾躯干略大于 90度角,且持镖臂仍与地面保持水平时,前臂自然向体内回收 与上臂呈四十五度角,最后一个环节是腕关节继续回收直至极 限,大约与前臂呈略大于90度角。最重要的是,尽量要使镖的 质点与人体移出体外的质点在同一垂直地面的垂直线上。

它们的工作序化是:

  1. 完成持镖臂上举的主要肌群包括三角肌、冈上肌以及使 肩胛骨上回旋的前锯肌下部和斜方肌上部。

  2. 上臂与前臂的主要肌群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 喙肌、喙肱肌、肘肌、肱栈肌、梯侧腕长伸肌、^8侧腕短伸肌、 指伸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旋前圆肌、拇长展 肌和拇短伸肌等。

  3. 手持镖的主要肌群包括拇长伸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 腕横韧带、骨间背侧肌、骨间掌侧肌、指深屈肌、蚓状肌和拇收 肌。

  4. 对侧臂(非持镖臂)参与工作的肌群也基本相同。所不 同的是,以最佳放松状态屈前臂附于腰际,从而节约大量的身体 能量和心理能量来支持优势臂的工作。


此时,镖手进入到状态反射的工作状态下,所谓状态反射是 姿势反射的一种,属于静位反射类。姿势反射是指镖手为保持平 衡或改变身体在空间的基本姿势而发生骨骼肌张力重新调整的反 射活动。在维持身体姿势的过程中,身体基本姿势的反射活动可 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只用中脑就能完成,属于先天性反射 活动。

状态反射对镖手的技术动作完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 完成技术动作时要运用状态反射的活动规律。

击发动作的主要肌群工作序化是:

当从小脑提取储存信号的程序被输送到运动中枢及各感觉中 枢时(实际上是通过触觉和本体感觉共同完成的),身体各部的 静力和静力工作状态被迅速切换到上臂及手的动力和动力工作状 态中,利用掌长肌等做功使手部和腕部等肌群形成主要作用力, 手、腕部和上臂做垂直于地面的曲线运动。从镖的发力点到出手 点之间的过程叫发力行程,应值得注意的是在镖的“约束期”内

努力提高手指的神经末梢对镖的感知能力和对质点的控制能力。 在此行程中保证镖的质点是以直线运动的形式体现,如果镖的受 力点与其本身的质点吻合,那么镖的运动迹(自由飞行期)应以 平动的形式体现。不过,根据镖手的不同作用力,镖的运动轨迹 也可是曲线运动(抛物线运动)。当手臂完成发力行程之后,手、 前臂在原作用力的条件下继续做自由落体,此时应以放松的状态 适当调动对抗肌群(也称阻力肌群)工作,直至极限。

当镖手完成击发动作时,人体处于旋转运动反射工作状态 中,所谓旋转运动反射也是姿势反射的一种,属静位反射类。如 镖手在击发时以网球轴为中心的主动旋转运动时,为了维持身体 的平衡或恢复正常体位而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此时张力需要重 新调配)。

从站姿到瞄准和击发的整个动作的完成,根据我以往的经验 总结出八字方针:自然、顺畅、完美、极限。

(三)人镖合重心的位置及稳定角

镖手持镖的预备姿势就限制了人体的重心位置,由于它需有 一种固定不变的姿势,所以它的重心相对也是固定的,掌握起来 应该不算很难。但是,要使人体重心像物体重心那样恒定在一个 点上是绝不可能的。因为人体重心并不特指身体上某一个固定 点,它的位置是一个随机变量,随着呼吸、消化和血液循环等生 理过程的进行,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其变 化范围一般在1.5厘米至2厘米左右。

在静力学中,评价某平衡动作稳定性的稳定角,也需要知道 重心位置所在才能测量稳定角的大小(以上讲过人和镖的重心位 置),进而用稳定角这一指标对技术进行评价。

据测定,镖手持镖瞄准时,左右脚前后开立重心前倾,则其 前后稳定角明显大于左右稳定角,其左右方向的稳定性明显小于

总之,在飞镖运动技术动作中,最先遇到的问题是重心问 题,这是个普遍存在和初学者绝对存在的问题。因重心控制得不 好而造成动作失控的现象是常遇到的(有时是很难用肉眼观察到 的),所以人体重心问题与飞镖运动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

以上主要是从刚体平衡的角度讨论了平衡的一些问题,这对 刚体自然是成立的。对于人体来说,既要符合刚体的平衡理论, 又要具有人体平衡的生物学特征。人体是受高级神经活动控制的 杠杆系统。它不仅可以保持平衡,而且在平衡遭到破坏时还能自 行恢复平衡。如当镖手的突然不合理行为力度过大时,由于人体 内力作用致使前庭器官、本体感觉和视觉暗示等未能作出相应的 准备,从而静态平衡遭到破坏,但人并不会因此而跌倒。这就是 平衡遭到破坏时高级神经活动自动控制的结果。因此人体的平衡 有其自身的特点。

人体不能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当镖手在预备姿势的过

程中,不可能是绝对静止的。因为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的存在能 造成人体总重心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而且肌肉的张力在任何时 候都不可能是恒定的。因此在出镖的一瞬间瞄准姿势的维持不可 能严格地不变。当维持平衡的时间较长,肌肉出现疲劳时,这种 不稳定性就更加明显。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平衡是一种相对 的静态平衡。

人体内力在维持平衡中的作用:在镖手预备姿势的过程 中(静力平衡),维持平衡的不只是重力和支撑反作用力还有重 力矩与肌肉韧带的拉力矩和共同来维持,如镖手的身体前倾姿 势。

人体的补偿动作:镖手在完成技术动作或维持静力姿势 的过程中,如果人体重心发生偏移有失去平衡的倾向时,人体能 借助于补偿动作在一定范围内“中和”或“抵消”重心的不适宜 移动(特别是在上述提到过的镖手突然的不合理行为力度过大, 因未能控制好动力平衡导致破坏了静力平衡时)。

人体具有自我控制、调节和恢复平衡的能力:人体不仅 能维持平衡,而且在有失去平衡的趋势时,通过视觉和本体感 觉,在大脑皮层的控制调节下,通过肌肉收缩造成平衡的力学条 件,恢复和维持平衡。这种平衡能力,通过训练可以不断加强。 有训练和无训练的人,保持平衡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别。

人体平衡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一些重大比赛中,由于 镖手的赛前心理紧张,加之比赛环境的影响,运动员心理负担很 大,致使反射性协调机制失调,从而造成平衡动作的失控。如不 少镖手在比赛中手常常发抖。这就是心理因素对人体平衡的影 响。

人体的平衡动作消耗肌肉的生理能:根据力学理论,静 止状态不能引起机械功,因为力的作用没有引起任何位移。所以 刚体的平衡不消耗能量。然而,人体的平衡离不开肌肉的收缩作

用,必须消耗一定的生理能。由于长时间的平衡,使能量消耗增 多,从而肌肉出现疲劳会使人体控制平衡的能力降低。

因此,把刚体的稳定指标应用于人体,只能是一般性的力学 估价。所以人体的平衡必须要想到人的生理学因素。

(四)人镖一体的稳定性

从刚体平衡理论分析,人镖系统除重力作用外,不受其它外 力和外力矩的作用,其平衡的稳定程度由支撑面、重心位置和稳 定角决定。飞镖运动员的姿势动作的支撑面为:左右腿前后分开 以优势腿在前起主要支撑面作用,它的支撑脚的面积同人镖合重 心垂直于地面至非优势腿之间,以及优势足的宽度之和为总的支 撑面。人镖合重心的位置约为优势臂体外腋下方的位置,此时要 求出镖的发力点及镖的质点与人体重心在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线 上。稳定角(即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稳定角)分别为人 镖合重心至支撑面前、后、左、右边缘上各相应点的连线与合重 心垂线之间的夹角。

在镖手击发的过程中人体平衡的特点体现如下:

在击发前的预备动作中,人镖系统不可能处于绝对静止 状态,关键在于镖手如何将躯干、臂、手及镖的晃动维持在最 小。

人体内力在维持人镖系统的平衡姿势中起到重要作用, 包括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拉力矩与重力矩的平衡,尤其对肩带 平衡稳定性更为重要。

人体的补偿动作。运动员持镖瞄准时,上体向前倾斜, 此时重心腿及躯干的主要肌群自然加重工作,以平衡由身体重心 对支撑面中心形成的重力矩。

人体的自我控制、调节和恢复平衡能力在人镖系统平衡 中的作用。通过不断地练习,运动员控制、调节人镖系统平衡的 能力可以大大增加,尤其是在由静态平衡瞬间转移为动态平衡的 过程中。

心理因素对人镖系统的平衡有很大影响。在一些大赛中, 由于镖手心理紧张,平衡能力下降,影响技术水平发挥的实例很 多。

人镖系统的平衡姿势要消耗生理能,这是必然的。因为 肌肉的收缩动力能源是人体的生理能,随着维持平衡时间的延 长,能量消耗增多,肌肉出现疲劳,人体控制平衡的能力降低。

四、职业镶手的四个成长过程

镖手的成长过程一共分为四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 巩固提高阶段和高度技巧阶段。其中泛化阶段是属于基本功阶 段,也是加强本体感觉性的重要阶段,一般镖手在此阶段中需要 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分化阶段是提高和逐步完善击发动作技 能,消除多余的动作和肌肉紧张的阶段,在此阶段中镖手除了需 要继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以外,大部分时间则要用于动作环节链 接的练习上,在正常的情况下,镖手一般也需要一年至一年半的 时间才能逐步完善这个过程;巩固和提高阶段也是自动化的阶 段,任务是熟练和逐步形成击发动作的动力定型,在此阶段中镖 手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最后是高度技巧阶段,高度技巧阶段是 需要镖手付出整个运动生涯的时间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的。它 主要体现在镖手在激烈的比赛和对抗中表现出动作技术的能力, 以及全面提高整体的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是镖手成长的简单概括,从图中曲线上能看出镖手 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每个阶段中都有很多的上下起伏期, 而不只是每个阶段间有起伏。这一点是很正常的,镖手要提前做 好心理椎备。如果在某一阶段出现了起伏甚至是较大的起伏的

(-)泛化阶段

此阶段是镖手最不容易控制自己“情绪”的阶段,具体“情 绪”体现在,初期镖手不容易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他们往往更愿 意参加比赛性的训练,认为基本功的训练枯燥乏味。由于没有对 运动知识的正确认识而认为这些训练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从而 在内心里进行抵触,在基本功的训练中缺乏积极性,或者干脆将 精力直接投入到巩固和提高阶段的训练中去。

分化阶段

此阶段初期镖手会在整体发挥上出现一定的障碍,甚至会出

现许多多余的动作,这是由于各个基本功之间的联系尚不健全所 致,此时镖手容易出现心急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时,运用心理 技能中所学的行为矫正和表象技能加以克服和解决即可,同时运 用技能部分中的重复训练法进行。

(三) 巩固和提高阶段

经历了长时间的训练之后,镖手容易觉得自己已经具有了一 定的水平,可以参加比赛了,这是不正确的。从记忆的机理上讲 此时的镖手还只是刚刚处于精确的学习识相,还未完全达到第三 级记忆,在这种情况下过早地参加比赛,极有可能会因为比赛的 激烈程度使镖手丧失多年来培养的良好习惯,使几年的心血毁于 一旦,这是对自己极为不负责任的。

(四) 高度技巧阶段

当镖手真是踏踏实实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的系统化训练之 后,此时形容犹如下山的猛虎出海的蛟龙一点也不过分,这时镖 手完全可以参加重大的比赛了。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不存在问题 了,技能上的维护和发展与镖手的哲学是一样的道理,它是在随 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镖手会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遇 到许多不同的问题,都需要镖手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浏览7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