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逸周书、管子、孙子兵法、国语、左传、司马法、晏 子春秋、经法、十六经、墨子、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六 韬、商君书、荀子、韩非子、文子、吕氏春秋、黄石公三略、周 礼、大戴礼记、将苑、阴符经、李靖兵法、李卫公问对、太白阴 经、武经总要、武经七书、素书、虎钤经、何博士备论、翠微北 征录。百战奇法、守城录、历代兵制、蒙鞑备录、黑鞑事略、普 郎嘉宾蒙古行记、圣武亲征录、元朝秘史、经世大典、大元马政 记、史集、世界征服者史、大理战书、火龙经、火龙神器阵法、 阵记、闲暇清论、投筆肤谈、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筹海图编、 江南经略、海防图论、武编、西关志、广名将传、兵法百战经、 续武经总要、运筹决胜纲目、登坛必究、救命书、安民实务、古 今将略、兵录、武备志、火攻挈要、兵迹、武经要略、草庐经 略、兵机要略、兵蠶、东营叩答合编、金汤借箸十二筹、兵谋、 秦边记略、兵机类纂、城守筹略、武备三大秘书、汫擗百金方、 乾坤大略、读史方与纪要、兵经、三十六计、治平算胜全书、灰 画集、戊笈谈兵、军需则例、圣武记、海国图志、平海必筹、练
勇刍言、防守集成、行军总要、知古录、乡兵管见、读史兵略、 汪氏兵学三书、兵镜类编、洋防说略、约兵指南、兵学新书、将 略要书、医时六言、兵法史略学、权制、今兵利弊。
(四)兵书的特点
- 历史悠久、卷帙浩瀚,是一部宝贵的遗产
兵书萌芽于殷商时代,距今已有约3000余年历史;兵书是 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之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世界传统文化的一支奇特的瑰宝。我国《孙子》一书被世界公认 为“兵学鼻祖”,“最早的兵学”。中国兵书的数量之多,可说是 世界无双,仅就《中国兵书知见录》统计,我国存世兵书和存目 兵书就有三千余部,万余卷,不在其列还不计其数;真可谓源流 悠久、群籍浩宏,是我国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
- 内涵丰富,哲理深邃,是一部经世致用之学
兵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内涵丰富、哲理深邃的实用学 问,兵学涵摄了自然科学到社会学科的各个领域,古今中外的科 学发明、先进思想和哲理,首先应用的是军事,兵书常常是这些 知识的记录簿,所以有人说,它的影响魅力远远超出了单纯军事 活动的范畴,成为大到治国用兵,小到个人成就一方大业的实用 百科全书。
兵家的权谋韬略对现今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强调治国、用兵的结合。兵家均强调“寓兵于农,富国强 兵”,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地不可不察” (《孙子兵法》),用兵离不开治国,治国要治兵,实质是阐明一个 观点:军事是政权的基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强调治将之重要性。“兵学”人称是“将才学”、“人才学”、 “用人学”,从孙子、吴子到曾国藩均认为,人是最关键的要素, 特别是统军的将帅是实施国策的基石力量。
传统的权谋与现代的商战之间有着惊人的联系,一部“兵书
可为王者师”,“一部兵书也可为商者富”,兵学是商业竞争的良 师益友。
兵学对中西医学、教育学、管理学、数理哲学均有指导作 用,现今形成的《孙子商经》、《孙子算经》、《孙子脉经》、《孙子 兵权训练法》、《孙子体训法》等就是例证。
兵书是血与火经验的总结,其哲理之精妙、运用范围之广, 常令现今哲学界之赞叹。如:
认为治国之道以德为本,以义为术,德治是基础,武威是 助力;
治民为治军之根本的治军理念;“寓兵于农”富国才能强兵, 管子曰“富国者兵强……富国必生于栗也”;
政治是军事的基石,政治的好坏和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 负的关键因素,只要“举而不失德、赏而不失劳,老有加惠,旅 有施舍“怀施惠之心,做仁义之事”,就能在国家安危存亡之 际立于不败之地。
长期备战的思想:“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非攻的战争观: 即不打不正义之战,尚贤使能的用人观和治军之道。
战争要有备而战,要“顺天、阜财、择众、利地、右兵”。 顺天即时节的选择,阜财即广集则富,择众即取悦于众心,利地 即有利地形的利用,右兵即兵器的配备。
用兵要知己知彼,透明的观察和掌握敌我形势,战役计划要 符合实际,掌握天时地利人和之诸因素,争取主动。
作战要振奋士气,掌握时机;注意轻重缓急、随时处于临战 状态为要。
另代兵家在兵字上作文章也是非常丰富的,如兵法、兵经、 兵迹、兵谋、兵权、兵略、兵势、兵机、兵器、兵论、兵镜、兵 决、兵戏、兵林、兵谈、兵学、兵函、兵政、兵要、兵鉴、兵 志、兵录、兵说、兵铃、兵筹、兵训、兵事、兵战、兵春秋等。
总的来说,兵书是经世之典,任何身负重任者,都可从中得 • 132 •
到想得到的启迪和教育,是一部经世致用之学。
- 纵横千秋,真伪参半,是一部绚丽的历史画卷
历史上的各家兵法,均有自己独到的重点和特色,文韬武略 也好,权谋阴阳也好,在中国战争史的长河中,都闪耀着不同的 光辉,真乃兵家春秋,各显神通,千秋纵横,光彩夺目,展示了 我国古人超凡的智慧,是一部绚丽的历史画卷。
兵家权谋重智慧,兵形势重技法,兵技巧重训练,兵阴阳重 占筮。儒家兵法博大精深,道家兵法老谋深算,阴阳家兵法神圣 玄妙,纵横家兵法千秋捭阖……正是这些不同特色的兵法之学, 展示了中国兵学史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画卷,与其他学科相比,兵 学是最具科学性学科之一。
兵书的伪托之作甚多,特别是明清时代更是真伪参半;伪托 之书一般不是神仙就是神仙化的名家,如九天仙女、黄帝、风 后、太公、伊尹、鬼谷子、孙武、李靖、刘基、吴起、黄石公、 张良、诸葛亮等。其目的无外乎是抬高兵书的可信度、权威性, 有时旨在烘托神妙和玄虚,以增加其阅读者探求的兴趣,提高实 践运用者的信心。伪托之作虽有其谬误不是之处,但客观上对兵 书的保存和传播却能带来了有利的势态。
(五)怎样学习兵书阅读兵书是有一些难度的,因此,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就显 得至关重要。
1.认真的细读细研
了解兵书的唯一前提就是认真的细读细研,“认真”二字是 学好的根本。
限于时代(即生产力和科学水平)的局限和阶级斗争的需要, 兵书中必然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只有精心阅读和理解,才能进行综 合分析、联想与比较,才能分清良莠,去其糟粕,继承精华为现代 所用。要想获取兵书的真谛就得大量阅读兵书,只有这样才能对古
人的军事思想有明晰的认识,从中可以总结出对当今各项工作有益 的教育,因此,了解兵书的唯一前提就是认真阅读,而且要一本一 本地读、一丝不苟地学懂、学透,才会有收效。
兵书的数量据粗略统计,现存的就有五六百种之多。对于一 般人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挑选每个时代有代表性的兵书,一本一本 地读起来。
- 科学的读书方法
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是读书效果的基础。
- 制订计划,建立卡片、撰写笔记。制订计划要结合自己 的需要实际,从实际出发(即工作、时间、能力水平等),循序 渐进、由浅人深的进行安排,在实施过程中亦可根据在学习中出 现的矛盾问题进行适度的调整。
建立卡片:对兵书中的重要处、名句、警言、精辟的论点和 论述,要力求记在卡片上;摘记时要注明出处、写明版本和摘记 时间,较多的还应分类存放,以便翻检运用;卡片要经常整理翻 检,进行重复阅读或记忆,对新的收获或体会亦可见诸文字心 得,充实和完善学习效果。
写读书笔记:即读书的体会、见解、想法、见诸文字可加深 对古人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亦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文字表 达的水平,做到源于古人、高于古人、读活书、学以致用。
- 纵横的进行阅读。所谓纵横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一 本兵书或者同一个军事理论问题,这样,就可能有不同的观后感 和想法,就好像我们看一个物件一样,正面看、背面看、俯视看 就有不同的特点,这对掌握事物的整体情况是有益处的。
浏览7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