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一切反 射,包括高级思维活动,都要伴随着生化成分的转化与消耗,当 其持续过长或过度激烈,则可导致高级神经中枢的机能障碍。根 据高级神经活动规律,兴奋过程必须在抑制过程的密切配合下, 才能行使其正常的生理机能。桩功入静状态下的内抑制,不但能 保证各种反射的精确实施,对脑细胞生化成分及生理机能也具有 保护、调节和恢复的作用。
人体是一个高性能、多层次的生物控制系统,大脑半球则是 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节枢纽。机体的整体、器官乃至细胞水平的一 切生理过程,都是在高级神经中枢控制、调节之下进行活动的。
入静后的脑电波趋向同步化,脑细胞电活动达到有序化,高级神 经的功能活动得到加强,神经调节性作用进一步改善,从而使机 体进入一个新的动态平衡状态。
在桩功入静状态下,基础代谢降低,单位耗氧量下降。常人 熟睡时单位耗氧量较清醒状态下降低10%,入静时单位耗氧量 则又低于熟睡的水平。此外,桩功性抑制对大脑细胞的物质代谢 成分又起到补充恢复作用。基于入静时可导致机体系统嫡增率变 小,血浆中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含量下降,中枢神经介质五羟色 胺水平提高等情况,表明入静乃是一个生理的低能量代谢过程, 从而实现了良好的储能作用。
- 在入静状态下,如果再适当地对大脑施加某种信号(意 念诱导),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科学研究证明,人在兴奋程度降低或大脑皮层处于相对静止 时,对信号或精神暗示的反应就会加大,在这种情况下,稍有微 弱的刺激也会引起强烈的应答反应。这就是说,只要时机选择恰 当,稍有微弱的信号或暗示,就能产生明显的自我影响效果。作 为养生练功者,若施加一些良性的假想信号,则对入静与放松可 起到较好的反馈效应;对于练技击者,若施加一些技击性的假想 信号,则可增加功力,产生大成拳中所特有的力量、速度和灵敏 性。
养生桩虽然讲究入静,但对于初习者,不可刻意地强求入 静,否则,就必然造成了意念上的紧张,恰恰给入静造成了人为 的障碍。养生桩主要采取精神集中,以一念代万念的入静方法, 让其自然而然地入静。所谓精神集中,就是利用养生类的精神假 借术,使周身处于轻松舒适的感觉之中,从而达到入静的目的。 肌肉的放松与入静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某些肌肉处于紧张状态, 就必然造成大脑皮层的兴奋冲动,而有碍入静。全身肌肉最大限
敏髯%
第M善.大成事葬生桩
度地放松,将会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有利于入静。
- 如何入静
为了入静,可采取精神内视的方法,即在站桩时,要用自己 的感觉去体察身体各部位是否轻松舒适,如发现某部不适,就有 意将其放松;也可体察站桩时所产生的种种细微变化,如肌肉的 或热或胀或麻、骨骼叭叭作响等感觉。要注意,不要有意地追求 某种效应,而是产生正常练功效应后去体察之。如此,既可激活 与加强内气产生,又有助于入静。
入静的大敌是杂念侵袭。一些慢性病患者长期受病魔影响, 思想负担较重,因而在练功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杂念过多,难 以入静,而且感到这一障碍不好克服,如果强行加以控制,结果 适得其反,杂念纷纷而至。此时首先应使意念放松,这样杂念就 会越来越少。
所谓意念放松就是对杂念采取不加理会的态度,即王萝斋先 生所说的“听之任之活动”。王茅斋先生认为:“如杂念很多,不 易克制,则听之任之,顺其自然,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认为我 身如海,杂念似波,风浪虽大,无损于我,风平浪静,水自无 波。如是,杂念则不期克而克,不期制而制。”也可以采取吸收 杂念的办法,设想自身如大冶洪炉,杂念如枯枝败叶,入炉即化 为乌有,如此,杂念不攻自灭。当然,可能会有人对这种方法持 怀疑态度,总觉得杂念之多,控制尚不能全部排除,而采取吸收 杂念的办法,岂不使杂念更多,但通过亲身实践之后,就会明白 此法是排除杂念的有效手段。
- 入静的层次
随着功夫的进展,人静的层次也会步步深入。
初步入静时表现为心平气和,情绪安定,精神集中,杂念减 少,假借内容相对稳定,对内外刺激反应也有所减弱。
思绪更加净化,往事不回忆,眼前事不牵挂,未来事不预 计,精神得解放,主观上仅有一丝息相,绵绵密密,心息相依, 心神宁静,感念若一。
自感恬静虚无,静若止水,内不知身心,外不知世界,或如 醉如痴,或轻飘飘如缕缕清烟,或游荡荡似腾云驾雾,,其妙处只 可体会,实难以笔墨所形容。
六、养生桩的姿势调配
所谓姿势调配,是指练功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要采取适 当的姿势。在养生功法中,有站、坐、卧、行四种不同外在形 式,但不论采取哪种姿势,都必须做到舒适自然,适合病情,重 心要稳,全身放松,其综合要领如下:
站式或坐式,要求头部正直,颈项体松竖,两眼注视前方或 轻轻闭合,以鼻自然呼吸,肩松肘横,胸部空灵,腹部圆实,下 肢松沉,整体协调。
卧式练功时,四肢要舒展放松,功中如有困盹现象,两眼可 微露一线之光。仰卧时,两足尖稍向外,以保证两小腿肌肉的放 松。对于行式的动功锻炼,要求动作缓慢、轻柔、均匀,以体会 王萝斋先生所说的“有形似流水”之要决,同时也可体会周围空 气的阻力。
- 不同的姿势对机体具有不同的影响
站式、行式对骨骼、肌肉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形式,它可以加 强气血运行,使肌肉坚实,增强骨骼的支撑力,对提高身体素质 有很大作用,为技击桩的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坐式或卧式可充 分使骨骼、肌肉放松,有利于入静养神,对调整高级神经系统有 良好的作用。
弟二拿.大威,鼻苏生框
- 不同的姿势调配对不同疾病也有重要的作用
站式,对于神精衰弱、高血压病,以及体质较好、病情较轻
的患者,均可采用。因其消耗体力较大,故对体质虚弱或病重者 不宜采用;行式,对于轻度关节炎、腰肌劳损较为适宜,多用于 体质较好者;坐式,则适应于不适合站式条件而身体又有一定负 担能力的患者,以及一些重症关节炎、溃疡病的患者使用;卧 式,对体弱多病重者应作首选。对于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右侧位 较为适宜。
- 姿势调配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严格控制运动■
我们知道,机体只有受到一定量的刺激后,才能产生反应, 表现为肌肉的收缩运动。这种运动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引起一 系列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果练功时间过短,或运动量过小,则参 予收缩运动的肌肉群很少,不足以引起生理功能发生明显的变 化。较为适宜的运动是:在站桩过程中应使体内出现轻微的酸麻 胀痛感觉,此即为体内气血运行之表现。如果感到周身轻松舒 畅,呼吸基本平静,这种运动量既不过大又不过小,它可使皮层 下中枢兴奋,促进血液循环及呼吸机能,从而调动机体防御系 统,起到防治疾病,增强体质之目的。
- 在姿势调配过程中,最忌“火候”过甚
所谓“火候”过甚,就是练功的运动量超过了身体所负担的 最大限度,而使某一关节或某一局部肌肉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反 应,练功后则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四肢疼痛、烦躁、失眠,甚 至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不振,
恢复缓慢。造成“火候”过甚的原 因有以下两种:
(1)桩式太死,过于执着
这是违背了 “法出自然”的重要规律。采取某种姿势练功 时,若有疲劳产生,万勿强打精神仍坚持这种姿势练功,而应以 “随意调整法”进行调整,此时,什么样的姿势舒服,就用什么
样的姿势练。若是站式,胳膊累了就放得低一些,这样站着不顺 就变换为其它的站式,如站着不行,就坐着练,坐着不行,就以 卧式练。“随意调整法”的目的在于养,以补充因姿势不适所消 耗的能量。否则,若硬性地撑着身体坚持某种姿势锻炼,会产生 不良后果。
(2)刻意延长时间,这是违背了 “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有人认为练功时间越长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应该说, 练功者应根据自身的体质强弱,功夫进展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对 于初学者或慢性病患者,应由几分钟练起,以后才能逐渐增加练 功时间。
对于坚持上班、而又想以桩功的途径治疗疾病的人来说,更 要把时间合理安排好,如果体质较好、时间又较为充分,可多练 一些;对于低位的桩功,消耗体力较大,可练的时间短一些。客 观指标是:如果练功后产生的疲劳经过一夜的休整还未能消失, 就说明运动量过大了,那么,次日练功则应适当减轻一些运动量 或缩短一点练功时间。
浏览6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