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路弹腿的技术要求
姿势
主要是指静止的定势。十路弹腿定势时身体的基本姿势是:头正、颈直、 沉肩、挺胸、塌腰或立腰、敛臀。在此基础上要求包括上、下肢在内的完 整动作的舒展。
如果手臂向前或向侧时,必须做到一个“送”字,肩关节尽最大限度 地往前或往侧送。如第一路弹腿里的“弓步冲拳”,肩关节就要向前送;第 二路弹腿里的“马步冲拳”,肩关节就要向侧送。
如果手臂向上架时,必须做到“撑”和“张”两个字,向上是一个“撑” 的感觉,向外和向后是一个“张”的感觉。如第三路弹腿里的“虚步架栽 拳”的架拳,从动作的外形上看是肘微屈,臂成圆,既有“撑”又有“张”, 如果是直臂,那只有撑劲,没有张劲,动作显得不饱满,从攻防意义上也 起不到防守作用。
下肢动作要求轮廓清楚,整个形体动作的姿势要匀称。如第五路弹腿 里的“弓步架冲拳”,冲拳时送肩(顺肩),架拳时要上“撑”后“张”。 下肢弓步的位置、高度、前后脚的里扣外展要合适。
从姿势和精神状态上还要体现攻防的含义。
方法
是指十路弹腿里出现的弹、踢、蹬、扫、冲臂、格、砸、推、挑、钩、 撩等技击动作的方法。
各种手法和腿法的起止路线,力点都要清晰,把各种手法和腿法应体 现的攻或防的技击特点表达出来。如弹腿的力点在足尖,蹬腿的力点在脚 跟,踹腿的力点在脚底。又如推掌要用掌外沿或掌心向前立掌推出,而不 是用掌指向前推。这样才能区别各种手法和腿法。
把攻防方法弄清楚了,不仅动作容易掌握,而且能为表达内在的精神 意识提供有利的条件。如做第五路弹腿里的“弓步架冲拳”,假如做成两 臂经由体侧成平举和亮掌,姿势虽然准确,但两臂经由的路线不对,这个 动作也就失去了格架与冲拳击打的攻防意义,内在的精神意识也失去了凭 借,表达不出战斗的意识来。
身法
身法不是孤立的上体活动,而要与全身的活动紧密结合。
身法要以躯干为主,以腰为轴,配合上、下肢,结合攻防的变化方法, 而选择拧转、俯仰、收放、折叠等表现方式。“运动在手,机关在腰”。如 第五路弹腿里的“左弓步左冲拳”,变“左弓步架打”,在既不上步又不退 步的情况下,要以腰为轴带动上、下肢,由左弓步变成右弓步,再由右弓 步变成左弓步。左拳在变弓步的同时,向上、右、下、左、上轮、挑架, 右拳同时向前冲出。整个动作,要求做到拧腰顺肩、沉胯扣裆,达到攻防 清晰,劲力顺达,刚柔相济,协调自如的效果。所以拳谚中有“练拳容易, 身法难”的说法。身法本身不能离开攻防特点。否则,就会形成错误的身法。
“拳练千遍,身法自然”。要使身法运用得恰如其分,就要琢磨体会技 术要领和动作的攻防意义,特别是动作与动作之间转换时如何发挥腰部的 作用。
劲力顺达
劲力要有刚有柔,发劲要求顺达而有爆发力。练弹腿时最忌只有刚没有柔的僵劲硬力。在做冲拳、砸拳、推掌、劈掌、顶肘、弹腿、踹腿、踢 腿等动作时,都要运用先柔后刚的“寸劲”使力量顺达于动作的着力点。 如何做到劲力顺达,必须注意四个字,艮:顺、松、紧、准。
“顺”是指发力的顺序。做发力动作时,发力顺序是一个关键,如果 用力的顺序得当,就会把全身的力量归缩于一条线,否则就会有分力。“手 法箭身为弓,发劲全凭后脚蹬”。如“弓步冲拳”,正确的顺序是:足催膝、 膝催胯、胯催腰、腰催肩、肩催肘达于手。从脚跟起,有一个“蹬”和“转” 的力,传送到腰有一个“催”和“转”的力,达于手有一个“送”的力。 还要注意“三节”、“六合”。“三节”以上肢来说,手是梢节,肘是中节、 肩是根节;以下肢来说,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六合”,就是 手、肘、肩、脚、膝、胯六个部位的配合。如“冲拳推掌”,必须是起于腰, 传于肩,催于肘,达于手,使之连成一条线,劲力才能顺达。又如一个弹腿, 必须是起于腰,传于胯,催于膝,达于脚,三节贯通,才能使力顺而不僵硬, 这样动作的发力顺序就正确。
“松”就是要求在发劲前,体内及肌肉尽量放松(舒松,不是瘫痪无 力),但精神意识不能消退。“松”是为了消除拙力,是要按规矩用劲,要 按各种手法和腿法体现的攻或防的技击需要发劲,要避免僵硬拘束。“松” 也是完成姿势正确、周身协调、动作舒展、发力顺达的基础和保证。有人 练起拳来全身僵硬,动作既呆板又支离破碎,尽管他们手脚的部位摆对了, 看起来就是不舒服,不自然,主要是没有掌握“松”的要领。也有些人练 习十路弹腿时,手脚拘束不够舒展,如第三路弹腿里的“虚步架载拳”的 架拳,本应保持大小臂之间的自然弧形,但往往弯曲过大,大小臂之间成 了直角,结果势必造成臂部耸起,肘关节也随之紧张起来,使关节、肌肉 受到压迫。拳语中说:“一寸长,一寸强。”通过力量的顺达,才可使劲力 迅速集中到着力点,因而产生突然出现的“寸劲”。“寸劲”是动作从慢到 快中所产生的速力,目的在训练迅速运用和调动力量的能力。所以拳谚中 有“臂有力而肩僵,拳之挥动何能自如?犹同角弓之无弦,箭从何出? ” 有“松”才能有“紧”,没有“柔”的烘托,就不会有刚劲的体现,这两 者是相辅相成的。
“紧”是指在发劲那一刹那间,肌肉突然收紧。发劲前如果紧得过早, 就会出现拙力。“紧”的概念只能在发劲的一刹那间紧,过后应马上过渡 到放紧,这样有利于下一个动作的准备,也不至于动作僵硬。同时,在发劲时必须配合呼吸。一般来说,在刚脆发劲的活动性动作出现的时候,应 该是“聚气”,只有聚气才能蓄劲,当劲力要发出时,一定要呼气,从而 达到以气催力,内外一致,整体合一。
“准”就是要求力点准确,集中全身力量于一点。冲拳推掌,砸拳撩掌, 顶肘扫腿、弹腿、踹腿等动作的起止路线,力点都要清晰准确,这样才能 使劲力迅速顺达于动作的着力点。
总之,劲力顺达的要求是打出武术的爆发力来。也就是突然出现的“寸 劲”,不是僵劲硬力或拙力。如果做到了 “顺、松、紧、准”四个字的要求, “寸劲”自然就有了,力量也就大了。
精神
在练习十路弹腿时,首先要全神贯注,精神饱满。如果精神不贯注, 不饱满,那么动作就会单调、空虚,缺乏十路弹腿所要表现的“运动感情”, 没有气魄,只有皮肉,没有血。这种精神贯注要在心里有内在的攻防格斗 意识,才能表现出内在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勇敢、机敏、无畏的气概。神 态应该是“含而不露,神志舒展”。绝不能“域牙咧嘴”、“拧眉横目”,流 露出一股凶杀狠斗之气。
四、十路弹腿的作用
十路弹腿在攻防技术方面的作用是较强的,它的技击方法丰富多变。 拳语中说:“练习弹腿须认真,'四法一动’(手法、腿法、身法、步法和动 力)是核心。”又如在1912年(民国元年)10月27日,中国精武体育会举 行第一届技击毕业典礼时,对弹腿的作用就作了精湛的阐述。该会的启事 中第一条说:“本会授艺,首重弹腿,盖有深意,爰以本会从经历中所得之 效验,略举一二,以为介绍。盖弹腿一门手法既多,步武稳固,一技有一 技之精华,一技有一技之实用,熟而习之,不但能使后来练习各技迎刃而解, 且使精神气力日见增加,操练时既能各个运动,既合百十人为团体,亦可 以口令指挥,繁简咸宜,长幼可习,苟能略分暇唇,日以半小时为度,则 其精神体魄,已获无穷利益矣,体育一事,动关家国,愿大众同注意焉。” 以上的论述,已经简略地点明了弹腿在技击方面的重要作用。
十路弹腿里包括弹、蹬、踹、扫、钩、踢等腿法和冲、劈、格、砸、推、 挑、钩、撩等手法以及棚锁、顶肘等技击方法。不同的腿法有不同的技术 要求。如弹腿:支撑腿屈膝45度,另一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弹出,脚面 绷平,膝部挺直,小腿弹出要脆快有力,力达脚尖。蹬腿要求挺膝勾脚尖, 力达脚跟。踹腿要求腿内旋开散,挺膝,勾脚尖并内扣,力达脚底。踹腿 要求支撑腿微曲,身体微侧倒。
在弹腿练功中说:“手似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如第九路弹腿里的前 扫腿,它的要领是:“左手架掌右勾手,左腿全蹲脚跟顶。头要虚领腰上挺, 扫腿要快膝要挺。力从腰发达于脚,脚掌擦地莫腾空。”这说明左手架掌是一个防守的含意,右手下勾是一个虚招,右扫腿才是直扫对方下肢的一 种主要招法,双手起到了两扇门的作用。
手法的击打方法不同,技术要求也不同。冲掌和推掌,力点分别达于 掌沿或掌心;劈拳和劈掌,力点分别达于拳轮和掌沿。撩掌力点达于掌心。 拳语中说:“拳似流星,眼似电”;“步不快则手慢,步不稳则手乱”。这说 明在技击中,要求上肢动作迅猛快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但步法配合 不上,技击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正如武术家们常说:“十字腿法连珠炮, 脚手到齐方为妙。”拳谚中有:“脚到手不到,打人不得妙。”比如第二路弹 腿里的“弓步冲拳”变“双弹腿冲拳”就要求:拧腰顺肩、冲拳弹腿、以 气摧力同时发生,在1/5秒内同时完成,特别要求在这一瞬间将全部力量 集中在脚尖和拳面上,这就作到了 “脚手到齐方为妙”的要求。
十路弹腿是进攻性较强的拳术,因此,要有进攻意念,把蕴藏在体内 的力量通过腿法表达出来。
即使十路弹腿的技击作用再大,不坚持长期的锻炼是不会有什么成效 的。十路弹腿的歌诀中有“世人莫看法势单,多踢多练知根源”。武术家 们常说:“千趟架子万趟拳,出来一势打不完。”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 十日空。”这充分说明练功贵在持之以恒,要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 取得良好的攻防效果。
十路弹腿的动作舒展大方、节奏鲜明、动作灵活、刚劲有力。由易到难, 易记易学。可以单练,也可以用口令指挥集体练习。从它的锻炼价值来讲, 通过十路弹腿的练习,对提高身体力量和弹跳能力有显著的作用。它里边 的各种腿法、手法和身法等动作,对柔韧性要求较高,并要求各个关节有 较大的灵活范围。因此,对肌肉和韧带都有很大的锻炼作用;由于对每个 动作都要求做到手、眼、身、步和精、气、神内外相合,高度协调。因此, 对支配各器官的神经中枢的协调起着有益的锻炼作用。练习十路弹腿时觉 得周身血液循环加快,气血跟随动作运行,经常练习能使心血管系统的机 能提高,肺活量增加,力量增强。
五、怎样用图解自学十路弹腿
本书中的图,是描绘动作路线的。文字说明,是讲解动作顺序的。
运动方向
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人的位置为准。图中人身前为前,身后 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此外还有左前、右后、右前、左后之分。十 路弹腿每路开始的预备势,前后左右的方向是以图中人身体姿势为准。转 体时,则以转后的身前为前,身后为后,依次类推。基本上是以身体的方 向来确定。如第一路弹腿里“马步顶肘”则以身前为前,每一路的“并步 冲拳”则以右前为前,不能受头和视线的影响。
运动路线
本书在图解中分别利用虚线(―>)和实线(一)表示该部位下一 动的行动路线。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右手右脚为虚线,左手左脚为 实线。
脚手配合
脚手配合要注意两手与两脚配合的起止时间和顺序,弄清通过什么步型、步法和手法过渡到下一个动作。每一个图解,一般是在文字说明中先 写的先做。个别比较复杂的动作,也有先说明脚的转换,再说明脚手的配合。 要注意文字说明中的“同时”,是两手的同时、两脚的同时还是脚手的同时。
为了熟悉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弄清身体的方位、动 作路线的方向,学者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文字说明及查看图示。看懂一个, 练会一个,再练一个。功到自然成,只要掌握了看图练拳的方法,是一定 能够逐步学会十路弹腿的。
六、十路弹腿的名称和歌诀
名称
一路顺步二路十字
三路劈砸四路撑拌 五路架打六路钩连 七路盘花八路蹬踹 九路棒锁十路箭弹
歌诀
十路弹腿祖先传,“四法一动”皆具全。 头路顺步人难挡,二路十字巧拉钻, 三路劈砸夜行式,四路撑拌把人拦, 五路格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 七路盘花坚掩肘,八路蹬踹跺转环, 九路棒锁鸳鸯腿,十路掏心是箭弹, 练习不按攻防意,瞎费工夫是枉然。 世人莫看法势单,多踢多练知根源。 防身护体又保健,与敌搏斗有机变。
开天辟地十趟腿,世世代代互相传。
七、手型、步型的定位和规格
现将十路弹腿里所用的手型的定位要求和步型的规格要求和要领作一 介绍,掌握了手型和步型的规格要求和要领,然后再学起十路弹腿来就比 较容易了。
手型
拳:五指搀拢握紧为拳。方法是握手成拳,拇指紧压于食指第二 节指骨上。拳要握紧,拳面要平。(图1-1)
拳的定位:
拳心——五指向掌心弯屈的面。
拳背——手背的一面。
拳面——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弯屈形成的平面。
拳眼一指和食指弯曲的圆孔。
(2)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靠在食指根。(图1-2)
掌的定位:
掌心——手心的一面。
掌背——手背的一面。
掌指指的前端(指尖)。
掌沿——小指至手掌根外侧的边沿。
虎口一指和食指之间的部位。
(3 )钩:将五指指尖撮拢在一起,腕关节弯屈。(图1-3 )
钩的定位:
钩尖——撮拢在一起的五指尖端。
钩顶——腕关节弯屈凸起的地方。
步型
弓步:两脚前后开立一大步,前腿屈膝半蹲,脚尖微里扣,膝与 脚尖约成垂直线,膝盖不能超出脚尖。后腿挺膝蹬直,脚尖尽量向里扣紧, 脚跟和脚外侧不能离地。(图1-4)左腿在前称“左弓步”,右腿在前称“右 弓步”。
要领:挺胸塌腰,髓臀下沉。
马步:两脚左右开立,中间距离约为身长的二分之一,两腿屈膝 半蹲,腿面要平,两脚尖正对前方,两膝不能超出脚尖。(图1-5)
要领:挺胸塌腰,不能撅臀。
仆步:两脚左右开立一大步,一腿屈膝全蹲,使臀部接近小腿, 脚尖微外展,脚跟不得离地;另一腿挺膝伸直平仆,脚尖向里扣紧,脚外 侧不得离地。眼向仆腿方向平视。仆左腿称“左仆步”,仆右腿称“右仆步”。
虚步:两脚前后开立,后脚尖外展45度,屈膝半蹲,全脚着地; 前脚掌虚点地面,脚面绷紧,膝步微屈。左脚在前称“左虚步”,右脚在 前称“右虚步”。(图1-7)
要领:挺胸直背,塌腰扣裆,颈直顶平,下须内收。
歇步:两腿前后交叉,前脚尖尽量外展,全脚掌着地,后脚前掌 着地,两腿屈膝叠拢全蹲,臀部坐于后腿的小腿上,左腿在前称“左歇步”, 右腿在前称“右歇步”。(图1-8)
要领:挺胸、塌腰、落臀、两腿叠紧。
十路弹腿的动作说明
第一路顺步
预备势
动作:两脚并拢立正站立,两手握拳,拳心向上,屈抱于腰之两侧, 头向左转,目平视左前方。(图1-9)
要领:两肩放松,挺胸直背,颈直顶平,下须内收。
并步冲拳
动作:右脚向右跨一步,左脚随之向右脚并拢,同时左拳变掌直臂向下、 左、上、右,经头部右侧屈肘下按至右肩前,掌指向上,掌心向右;右掌 在左掌下按的同时,从左小臂内侧向右直臂冲出,拳与肩平,拳心向下, 头向右转,目平视右前方。(图1-10)
要领:并步、冲拳、拧头,要同时完成,两肩放松,挺胸直背,颈直顶平, 下须内收。
弓步冲拳
动作:左掌变拳,两拳同时屈肘收抱于胸前,拳心向上,拳轮相对, 拳略高于肘;目平视前方。(图1-11-1 )
上动不停,左脚向左跨一大步,屈膝半蹲成弓步,脚尖微里扣;右腿 挺膝蹬直,脚尖里扣;在变弓步的同时,两拳收于腰之两侧随之向左右冲出, 两拳心向下与肩相平,成“弓步冲拳”,目平视左前方。(图1-11-2)
要领:两肩要紧,尽量向左右伸开;挺胸塌腰,沉髓扣裆,颈直顶平, 下须内收。冲拳要快而脆。上身向左微倾,但不能撅臀。拧头、弓步冲拳 要同时完成。
马步顶肘 .
动作:身体向右转,左脚尖随着上身的转动以脚跟为轴向里扣;两腿 屈膝半蹲成马步,两脚尖正前方;同时左拳屈臂顶肘,拳附于左肩前面, 肘尖向左,肘与肩平,拳心向下;右拳不动,成马步顶肘;目平视前方。(图 1-12)
要领:转体、扣脚尖、屈臂顶肘和马步要同时完成;挺胸塌腰,直背松肩, 防撅臀,颈直顶平,下颁内收。
弓步平摆
动作:身体向左转,左脚尖随着上体的转动以脚跟为轴向左展;右脚 跟以前掌为轴向右转蹬,成左弓步,右腿挺膝蹬直;同时左拳直臂向前, 左后平举,拳心向下,高与肩平;右拳向前直臂平摆横击出,拳心向下与 肩平,成“弓步平摆拳”。目平视前方。(图1-13)
要领:转体、两脚转展、弓步、左右摆拳要同时完成。挺胸塌腰,沉 甑扣裆,拧腰顺肩,颈直顶平,下瓶内收。
挽臂擂拳
动作:右拳由下向内屈肘挽臂,以拳背从右胁前向上、前、下方向猛擂, 小臂要平,肘部接近右胁,拳心向上;左拳和两脚不动,成“挽臂擂拳”, 目平视前方。
要领:右屈肘挽臂时,不要用力;在擂时要像擂鼓那样用力擂。动作 完成后,臂部肌肉立即放松。
弹腿
动作:左脚尖外展45度,重心完全落在左腿上;右腿屈膝提起,脚面 绷直向前弹出,膝部挺直,脚尖与膝平;两拳不动,目平视前方。(图1-15) 要领:弹踢时要以膝关节的爆发力弹出,力达脚尖;支撑脚不能动摇, 脚跟不能离地;两肩放松,拧腰顺肩,颈直顶平,下颊内收。
弓步冲拳
动作:右脚向前落地,屈膝半蹲成右弓步;随即右拳向前冲出与肩平,臀 部要直,拳心向下;左腿挺膝蹬直,脚尖里扣;左拳不动,目平视前方。(图1-16) 要领:同图1-11的要领。
马步顶肘
动作:与图1-12的“马步顶肘”成相反姿势,是左右交替。(图1-17) 要领:同图1-12要领。
弓步平摆
动作:与图1-13的“弓步平摆”成相反姿势,是左右交替。(图1-18) 要领:与图1-13同。
挽臂擂拳
动作:与图1-14的“挽臂擂拳”成相反姿势,是左右交替。(图1-19) 要领:同图1-14的要领。
弹腿
动作:与图1-15的“弹腿”成相反姿势,是左右交替。(图1-20)
要领:同图1-15的要领。
弓步冲拳
动作:与图1-16的“弓步冲拳”成相反姿势,是左右交替。(图1-21 ) 要领:同图1-11的要领。
并步冲拳
动作:右脚向前上一步,身体向左转,随之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腿立 直洞时左拳变掌向下、左、上经过头右侧屈肘下按至右肩前处,掌心向右, 掌指向上;在左掌下按的同时右拳屈臂经腰右侧,从左小臂内侧向右冲出, 与肩相平,臂部要直,拳心向下;头向右转,目平视右前方。与图1-10的“并 步冲拳”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图1-22)
要领:同图1-10的要领。
收势
动作:左掌变拳;两拳同时收抱于腰之两侧,拳心向上;两脚不动,目 平视前方。与图1-9的预备势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图1-23)
要领:同图1-9的要领。
后面的第二至第九路的预备势,“并步冲拳”和最后的“并步冲拳” 和收势与第一路完全相同,不再作图解。
最后的“并步冲拳”也是每路开始的“并步冲拳”,如果要继续练习, 中间不休息,那就不作收势动作,接着继续练习。
第二路十字
马步推掌
动作:继并步冲拳,左脚向左跨一步,两腿半蹲成马步,两脚尖正前方; 左掌从胸前伸臂向左平推出,掌与肩平,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同时右拳 收抱于腰之右侧,拳心向上;头向左转,目平视左前方。(图1-24)
要领:挺胸直背,尽防撅臀;马步、推掌、收拳要同时完成。
弓步冲拳
动作:身体向左转,左脚尖以脚跟为轴向左展,右脚跟以前掌为轴向 右转蹬;左腿屈膝半蹲成弓步,右腿挺膝蹬直;随着身体的转动,左掌握 拳收抱于腰侧,拳心向上;同时右拳直臂向前冲出,拳心向下;自平视前方。 (图1-25 )
要领:转体、弓步、收拳、冲拳要同时完成。拧腰顺肩,沉甑扣裆。
弹腿冲拳
动作:左脚尖向外展45度,重心完全落在左腿上;右腿屈膝提起,脚 面绷直向前弹出,膝部挺直,脚尖与膝平;同时右拳收抱于腰侧,拳心向上; 左拳直臂向前冲出,拳心向下;“弹腿冲拳”。目平视前方。(图1-26)
要领:弹腿时要以膝关节的爆发力弹出,力达脚尖;支撑腿不能动摇,
脚跟不能离地;两肩放松,拧腰顺肩,颈直顶平,下颊内收;弹腿、冲拳、 收拳要同时完成。
马步冲拳
动作:右脚向前落地,身体向左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两脚尖正 前方;同时,右拳向右直臂冲出,拳与肩平,拳心向下;左拳收抱于腰侧, 拳心向上,成“马步冲拳”;目平视右前方。(图1-27)
要领:直背松肩,尽防撅臀,颈直顶平,下须内收;马步、冲拳、收 拳要同时完成。
弓步冲拳
动作:身体向右转,右脚尖随着上身的转动以脚跟为轴向右展;左脚 跟以前掌为轴向左转蹬,成右弓步,左腿挺膝蹬直;同时左拳直臂向前冲出, 拳心向下与肩平;右拳收抱于腰侧,拳心向上,成“弓步冲拳”。目平视前 方。(图 1-28 )
要领:同图1-25的要领9
弹腿冲拳
动作:与图1-26的“弹腿冲拳”成相反姿势,是左右交替。(图1-29)
要领:同图1-26的要领
马步冲拳
动作:与图1-27的“马步冲拳”成相反姿势,是左右交替。(图1-30) 要领:同图1-27的要领。
并步冲拳和收势
与第一路相同,不再作图解。
第三路劈砸
弓步冲拳
动作:继并步冲拳,与第一路第二动(即图1-11)的弓步冲拳相同。(图
1-31 )
要领:同图1-11的要领。
虚步架栽拳
动作:重心移右腿,右腿挺膝直立;左腿屈膝提起,脚尖里扣,脚掌扣裆;
日平视前方。(图1-32-1 )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前方落地;同时,右拳直臂向上、前摆,左拳直 臂向后摆。(图1-32-2)
上动不停,右脚紧上一步,脚尖外展45度屈膝半蹲,重心完全落在右 腿上;左脚再向右前方一步,以脚前掌点地,膝部微屈;在右左脚上步的 同时右拳继续向下、后、上摆架于头部右上侧,屈肘成弧形、拳眼向下; 随之左拳继续向上、前、下摆栽于左膝上部,屈肘成弧形,拳面向下,拳 轮向前;成“虚步架栽拳”;目平视左前方。(图1-32-3 )
要领:从左右“上步摆拳”至“虚步架栽拳”,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 停顿。松肩直背,沉髓扣裆,颈直顶平,下颊内收。
弓步劈砸
动作:左脚向左前方上半步,重心还在右腿上;上身微向右拧,随即 左拳直臂向下、右、上、左、下、后平举,拳高于肩,拳心向下;同时右 拳在左拳向上摆动的同时直臂从左拳小臂内侧向下、后、上、前平砸,拳 与肩平,拳眼向上;随着两拳摆动身体向左转;左腿屈膝半蹲成弓步,右 腿挺膝蹬直,成“弓步劈砸拳”。目平视前方。(图1-33)
要领:从“虚步架栽拳”至“弓步劈砸拳”,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 拧腰顺肩,沉散扣裆。
挽臂擂拳
动作:右拳向下向内屈肘挽臂,以拳背从右胁前向上、前、下方向猛擂, 小臂要平,肘部接近右胁,拳心向上;左拳和两腿不动,成挽臂擂拳,目 平视前方。(图1-34)
要领:同图1-14的要领。
弹腿
动作:左脚尖外展45度,重心完全落在左腿上;右腿屈膝提起,脚面 绷直向前弹出,膝部挺直,脚尖与膝相平;两拳不动,目平视前方。(图1-35)
要领:同图1-15的要领。
弓步冲拳
动作:右脚向前落地,屈膝半蹲成弓步;随即右拳向前冲出与肩相平, 臂部要直,拳心向下;左腿挺膝蹬直,脚尖里扣;左拳不动,目平视前方。(图 1-36)
要领:同图1-11的要领。
虚步架栽拳
动作:重心移在左腿上,左腿挺膝直立;右腿屈膝提起,脚尖里扣, 脚掌扣裆;目平视前方。(图1-37-1 )
上动不停,右脚向左前方落地;同时,左拳直臂向上、前摆,右拳直 臂向下、后摆。(图1-37-2 )
上动不停,左脚紧上一步,脚尖外展45度;屈膝半蹲,重心完全落在 左腿上;右脚再向左前方上一步,以脚前掌点地,.膝部微屈;在左右脚上 步的同时左拳继续向下、后、上摆架于头部左上血,屈肘成弧形,拳眼向 下;随之右拳继续向上、前、下摆栽于右膝上部’屈肘成弧形,拳面向下, 拳轮向前,成“虚步架栽拳”;目平视右前方。(图1-37-3 )
要领:从左右上步摆拳至“虚步架栽拳”,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 松肩直背,沉甑扣裆,颈直顶平,下须内收。
弓步劈砸
动作:与图1-33的“弓步劈砸”成相反姿势,是左右交替。(图1-38) 要领:同图1-33的要领。
挽臂擂拳
动作:与图1-34 “挽臂擂拳”成相反姿势,是左右交替。(图1-39)
要领:同图1-14的要领。
弹腿
动作:与图1-35的“弹腿"成相反姿势,是左右交替。(图1-40)
要领:同图1-15的要领。
动作:与图1-36的“弓步冲拳”成相反姿势,是左右交替。(图1-41 ) 要领:同图1-11的要领。
弓步冲拳
并步冲拳和收势
与第一路相同,不再作图解。
第四路撑拌
弓步冲拳
动作:继并步冲拳,与第一路第二动(即图1-11)的“弓步冲拳”相同。
(图1-42)
要领:同图1-11要领。
提膝穿掌
动作:重心移至右腿上,右腿挺膝立直,左腿屈膝提起,脚尖里扣, 脚掌扣裆;随着左腿提膝,左拳变掌向上、右,经头部右侧屈肘下按于右 肩前,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同时右拳变掌屈肘,从左小臂内侧直臂穿向 右斜前方,掌高于头,掌心向上;成“提膝穿掌”,目视右掌。(图1-43)
要领:上身微向右倾,尽防耸肩,提膝扣裆。
弓步挑掌
动作:右腿全蹲;左脚向左斜前方落地伸直成仆步,脚尖内扣,身体 向左拧;同时左掌向下经左腿内侧直臂穿出于左脚面处,掌指向左,虎口 向上,右臂不动,唯右掌虎口转向上;目视左前方。(图1-44-1 )
上动不停,左脚尖向左展,左腿屈膝半蹲成弓步;右腿挺膝蹬直,右 脚跟向右转蹬;同时左掌向左前方挑出屈腕,掌指向上,掌沿向前;同时右掌变钩反臂斜举,钩尖向上,成“弓步 挑掌”,目视左掌前方。(图1-44-2 )
要领:挺胸塌腰,松肩落臀;仆步时上 身向左彳顷,挥左肩,压左髓,不能前俯撅臀。
盘肘弹腿
动作:左脚尖以脚跟为轴向左展45度, 身体向左拧,重心完全落在左腿上;右腿 屈膝提起,脚面绷直向前弹出,膝部挺直, 脚尖与膝相平;同时左掌屈臂盘肘,掌附于 右胸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右,肘与肩平; 右钩手不动,目平视前方。(图1-45)
要领:同图1-15的要领。
浏览2,70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