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臂拳以身正、虚胸下气、空胸紧背、松肩坠肘为体,以圆活柔化为基础, 以刚柔相济为应用。见刚则用柔化,遇机即以刚发;运臂圆活如轴端之轮,出拳 劲速如弦上之箭,虚中柔化如巨浪之荡轻舟,蓄劲发如汽力之催机轮;又如迎风 扯旗无处不展,顺流驾舟力少功多。

四、 操手原则


  1. 通臂拳操练讲“纵赫”,即起、落、开、合宛如气球之无限涨大、无限缩 小,用意念,禁用心劲。有要诀二字,曰“松”,曰“空”,松者不滞,空则灵。

  2. 明理,知势,知法。操练当中一丝不苟,认真思索,一招尽精,触类旁 通。如拳谱上讲:“徒学不思是枉然”,如果不认真探求其真理,那也做不到 “功夫无息法自修”。

  3. 用意不用拙力,虚中求实,柔中求刚,曲中求直,慢中求快,纯任自然。 禁断劲求劲长。

  4. 练劲不练招。通臂拳主要讲练出劲来,即所谓“空化力”。拳谱上讲“不 学空化难为首”,说明空化力的重要。练出劲来出手便是招。光学招法无劲法, 遇敌便被人所制。

  5. 通臂拳力由脊发,故讲主宰于背、精通于背。平时操手以背带动手臂,背 即是手,操手以背抽撤送手,故将背练活非常重要。

  6. 周身内外相合,气与力合,一致贯通。要者“三关”通顺,力由脊发,由 肩至肘,由肘抵腕,由腕到手。三关无滞,气力合一,劲达指尖。

  7. 练法即是用法,拳掌回手力大,出手劲整。


五、 用手原则

  1. 通臂拳用手为“天籁法”,即什么也没有发出来。急如电,劲坚刚。

  2. 原地发手,不准拿回再打,先意动后形动。

  3. 沾衣发劲,不硬接硬架,出手钻、翻,走空隙。


六、 通臂拳特点

  1. 连环


对敌出手采取连击手法,如连珠炮,不可有呆相,一出手便上下左右连续 出击。

  1. 带还


出手来去不空,回手搂、刨、掳、带,且回手劲大,以增加前击手的力度。

3,.转还

“出手不离翻滚法”,一出手非钻转即翻滚,化解对方来手,顺势而入。

  1. 粘随


对方来手不管多么急猛,要出手粘住他胳膊腕部,乘势向外或向上下隔开, 即改变其来劲方向,顺势而化,乘机进攻。

通臂拳为内外兼修功夫,动作简易,纯任自然,且前后连贯,动作活泼,步 法轻灵,左右同式,无局部僵重之态,及技击健身之优良拳种。但拳之学者,则 在乎练,倘日以数千动,练之即久,不期功而功自至。久练纯熟,熟能生巧,由 巧而变,由变而入妙,由妙而入化,则刚柔之功即成,体用之法兼备,挥手而力 自出,随心所欲,变化无端,无往不利。但须有坚强毅力与恒心。如不专心致 志,时练时辍,则功无进展,难有功成之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也。

通臂拳取象于通臂猿,只打猴艺,不打猴形,不做猴的表情。

练时,理法、劲法和式法三者必须同步,循序渐进。功夫不到,艺不上身。 光练还不行,更重要的是动脑筋,不断研究、探索其理法和劲法的精髓。

通臂拳不管练还是用,都要求松、柔、慢、静、快,尚意念而不尚拙力,切 忌心劲。全体松空,浊气下降,身乃轻灵。所谓“松者不滞,空乃灵活;用力则 滞,无力乃至纯刚。” “动由静中始,快从慢里来。” “静如泰山,动若江河。” 此所以尚意不尚力也。在何处,即从何处发手。每招每式,前后连贯,不可二起 楼子。抻肩夺背,曲中求直,要求放长够远,但需曲蓄有余,切忌硬接、硬架和 硬够。一脚踏地一脚悬,此身只转磨脐儿,不当磨杆头。劲由腰脊发出,直通两 臂,消息只在后脚蹬。沉腰坐胯,拢胸拔背,全身气血随之拥起,下摊,使全身 之力,集中于一点(着力点)。“此身好比五张弓,射箭发劲快如风”。

通臂拳走皮经劲,手顺空当,见缝儿就钻,拥错带还,因势发手;遇刚则柔 化,遇机则刚发。拳打寸劲,不够着攻击对方,随对方来手,起落抽转,先牵动 对方,然后发手。劲分明、暗、空、化,同时,出手不离翻、滚、崩、钻、使对 方一摸就没,一沾就空,返转过来,“打掉坑儿”;亦即不拘形式,随机进身, 根据通臂拳特点,有时则争先发手,不截不架不遮拦,犹如老叟戏顽童,对敌如 对纸人;全身整劲,如“病夫扶墙”,“小儿扑物”。

另外,出手三成劲,回手七成劲;由于脊背腰胯连通,两臂相错,方向相 反,或上或下,或前或后,形成反作用力。后手助前手,腰胯催两臂,所以回 手(搂、刨、掳、带等)之力愈大,则出手之速度与力量也就愈大。发劲多用稍 节劲。

通臂拳讲究周身气血运行,澎湃鼓荡,纵横掉阖。动则浑身无一处不动,静 则松空如无物。所谓身法八种:

起,如水涨船高;

落,如人身突然坠井;

钻,若磁力相吸,有空即穿;

翻,左右翻转,随势而变;

伸,如蚯蚓延颈,化短为长;

缩,曲敛蜷缩,化长为短;

开,松张开敞,无所不包;

合,紧凑收拢,万象收于一处。

虽然是形体在动,变化要点却都在于气血的伸缩开合上。

练拳的目的,主要在于使精、气、神充沛旺盛。精是肌体、内脏、骨骼、筋 络;气是血脉、气血、生物电和呼吸气;神是神经反应与思维活动。精气神足, 则人体健壮,动作灵敏,祛病延年。所以,除操练拳脚外,还必须时习气功。本 门操手时,经常拍打自身,目的在于开关震窍,使全身气血加速流转。

在操练当中,如果遇到天气严寒,要找较暖和的地方练;酷暑,当然要找较 凉爽的地方练。练功不可过力,要根据自家身体素质、具体条件,适可而止,不 能勉强。身体不适停练,任何部位感到麻木必须停练,缓过劲来再练。重要的一 条是,本门拳术应该越练越舒畅,越练越乐。如果越练越长脾气,越练越高傲、 心浮气躁,一定要停练。这种现象是由于操练过程中气行错了,再练下去身体就 要出毛病,应当搁一段时间,气顺了再说。

本门尊师敬长。恃强凌弱者停传,心术不正、偷盗邪淫、为非作歹者,一 律逐出门外。要讲武德,不准出手见红、任意伤人。我们的原则是自卫,不得 已时还击。不应有门户之见,各家拳术各有巧妙之处,应广学各家之长,切忌 自我炫耀。

第四节劲法

劲法和理法相连、相连。只知技击形式与道理,而无发劲方法,那就不能算 是一个完整的拳术。

—、劲和力之区别

力,一般说来,只是作用在物体上,使之位移或变形,如背扛牵引、敲打掰 压等。劲,则是在技击中,用以攻击对方(主要指人)。在进击入手时,随着对方 的躲闪腾挪和还击,借对方的来劲而变化动作的路线、速度和着力点,这种 “力”才是拳术中所说的“劲”。

由于发劲的方向、线路、速度等因素,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劲,如冷、沉、 脆、抖等。同时,在发劲过程中,还可以做一定的延伸、缩短和转化。

劲,不是任何人都能有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用以攻人的。劲法必须按照一 定式法、理法,经久操练、体会,加以师傅指点,才能逐渐掌握。

如上所说,劲是技击中的活力,是具有向外发放的一种能力。劲与力虽然有 很大区别,但又不能截然分开,因为劲是通过肢体运动来表现的,而肢体运动一 般都是先由力支配的,所以我们说,劲是由力转化而来的。

二、 怎样练劲

本门练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就是通过对基本功的操练,换句话说,即是对 法根的操练和研究。

练劲时的几点要求:

  1. 平时只许空操,不要接触实物,目的是为了不圈劲。因为,实物对任何打 击都会产生反作用力,如用实物操练,劲必然受到阻力,而不能任意延伸;实物 的放置有一定距离,劲也就因之不能随意伸缩。但技击对象是人,是运动中的 人,位置、距离都在随时变换,因而要求所发的劲必须能适应对方的躲闪和反 击,而使劲成为一种不受任何局限的活力。因之,练劲必须空操,但意念中却应 设想对面有一还击的对手在,这样,精神才能贯注,出手才能有方向。正像本门 老前辈所云:“练时要觉得对面有人,对敌动手时又要视若无人。”

  2. 放松。周身关节、肌肉、器官、精气神都要放松,意念不能紧张,动作要 自然。这样,才能使动作准确自如,充分发挥全身各个部位的组织机能,在肢体 活动当中,自然会将劲和能量全部发放出来。一般人,往往想速成,甚至于拿腔 作势,结果产生心劲、拙力,心情紧张,不只动作滞涩、僵硬、缓慢,并且支棱 八杈、气喘疲劳,当然不能持久。劲既然是从力转化而来的,必须一点一滴地锻 炼增长,耐心地操练、体会。“快从慢里来,刚从柔中出”,就是这个道理。

  3. 呼吸匀称。首先,必须动静自然,内心平静,气不上浮,沉着从容,自然 呼吸,才能自空气中补充足够的氧气,才能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正常,免除气喘 疲劳和头重脚轻。要时刻想到平心静气、自然呼吸,关键在于放松、再放松。


三、 发劲

发劲要领,是使周身发出一个整劲,以意行气,以气运劲。力从脚发,脚而 膝,膝而胯,胯合于腰,腰达于脊,脊通于背,背催肩、肘、腕、掌、指,使力 集于一点,两臂相合、相借、相通,使周身拧成一个整劲发出。以意领气,以气 运劲,是说先通过技击意念和思维,使周身气血导引肢体运动,有方向、有目的 地展开技击活动。要精气神同时贯注,具体运用至关重要。发劲时,力主要来自 自身体重作用于地面或它物而产生的反作用力。因而发劲,大多是始于“后脚 蹬”。凡塌肩、坠肘、坐胯、屈膝、绷脚,都是为了使体重下沉。由于突然松沉, 体重迅速下降,产生加速度,而获得远远超过人体体重的反作用力来,再通过进 身、挺腰、长身、入手等动作把劲发放出去。回手劲大,拳掌突易,皆为产生加

速度。

若从发劲的方向来分,主要有:

浏览80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