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武术器械上从三方面进 行了仿生工作,其一是外形上的效仿;其二是原理上的效仿;其 三是名称上的效仿。
双飞挝:“用净铁打造,若鹰爪样,五指攒中,钉活、穿长 绳系之。始击人马,用大力丢去,着身收合,回头不能脱走”。 (《武备志》)从形状到功能均似鹰;双飞挝掷出,犹如鹰突然俯 冲下抓取猎物一样。又如飞钩仿鸱脚式样而造,据茅氏注曰: “则掷钩于稠人中,急牵挽之,每钩可取二人”,是海战中的良 器。剑、刀是仿造植物枝叶的刺棘而作。据史书记载的鱼骨刺, “此类奇剑,系明帝御制之器,以两面有齿形刺之鲨鱼鳃前凸出 之直骨为刃,而装以饰铜之木柄”,此种鱼骨,系一种鲨鱼口前 突出于外的天然双刺骨,并非人工作成者,“至今在台湾的土人 尚用为短兵(《中国兵器史稿》)。石铜器时代的蚌刀,就是蛘 壳稍经加工而成。柳叶刀、凤嘴刀,取其柳叶和凤凰之咀形,骨 朵类如蒺藜、蒜头,形首或如蒺藜,或如羔首;明代铜爪即爪 形;长兵器中戚继光所创“出奇器以胜倭寇的”‘狼筅' 其形状 借助多节多支的竹仿效而成,“其效能则具有刺、砍、勾、叉、 锫、铲、镋、推、拦等作用,江南产大竹,一夕可制多具”。 (《中国兵器史稿》)。
暗器中的飞蝗石、孵卵石、标枪、飞刺、铁橄榄形如飞蝗 石、卵虫、蜂锥、枣核,武术卫体中的盾牌,胄铠和盔甲等器械 的外形结构,无不是从动植物的优体形状中找的依据,离开了人 们熟知的各种自然界的现象,武术器械的原始雏形就无法取舍 了。
(三)武术动作名称的仿生
武术动作名称分术语名称、技击击法名称、成语名称、托付 于某人某事某地的名称和象形名称等多种,而尤以象形名称寓意 • 42 •
寓情、耐人寻味,对增强记忆,启发人的求知欲,提高锻炼实效 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武术的象形名称源远流长,范围很广,有反应动植物姿态、 神态、动态、静态的名称;有反应某动作快慢相间的节奏的名 称;有反映力法抑扬顿挫的名称;也有反映气质和技击实质的名 称。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按有关科目分述如下:
模仿动、植物活动中某些特长动作而取名的。如:饿虎扑 食、金蜂脱壳、鲤鱼打挺、团鱼偎窝、香麝跳润、海马吐雾、乌 鸦接食、飞蚁来朝、群猴捞月、黑虎出洞、金鸡闪膀、白鹤亮 翅、夜马奔槽、灵猫扑鼠、狮子摆头、飞燕入林、青龙献爪、鹞 子入林、鹤子钻天、鹞子反身、鹞子闪膀等等。
以植物的根、枝、花、叶中的特点取名的,如:五式梅式、
叶底藏花、古树盘墩、寒藤缠枝、落叶归根、莲花式、柳叶掌 等。
以动、植物之间关系取名的,如白猿献果、飞蝶穿花、猕猴 攀枝、狸猫上树、游蝾奔树、浪卷残荷、宿鸟投林、游鱼穿萍、
寒鸭绕树、蜜蜂抱蕊等等。
还有以宇宙天地、风云流水取名的:飞花扑面、平地惊雷、
流星赶月、三环跳月、八面霹雷、旋风凌空、月敲山门、大魁 星、小魁星、七星闪光等等。
许多传统的拳套,特别是内功拳中的形意、八卦、太极几乎 全套都是动、植物和自然琬象的化身,形象生动,浮想联翩,促 进了增强体质的实效。
(四)训练方法的仿生
武术特别重视桩功、腿功的训练,这是得益于生物结构机能 的启发。自然界各种生物要生存就得加固自己的盘坐。如树:树 大要根深,根基的稳固,才能枝叶茂盛,经受住狂风暴雨的冲 击;凡是四肢行走的动物的后腿都粗壮结实,比之前腿有力,猛虎扑食,玲羊的奔跑,兀鹰扑食的双腿和利爪,都说明下肢肌肉 骨骼锻炼的重要性。堪称“跳跃能手”的牛蛙,北美的豹蛙、蟋 蟀、非洲的咀蛙都能跳出超过自己身长的9〜45倍,有的总长度 达10米左右,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主要是后腿肌肉特别发达, 且关节灵活的缘故。因此,武术把桩功和腿功的训练列为重要的 启蒙训练内容是有借鉴依据的,武术老前辈说:“练拳先练粧, 不做软得慌”,“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就是这个道理。
如梅花桩,是中国武术中传统的桩步、翻腾、平衡等基本功 的练习方法,均取自于大自然的现象;从桩式来讲:梅花粧的排 列是东、南、西、北四方竖一桩,中间竖一桩,形取五式梅花; 七星桩的排列是以北斗七星形状为准;八卦桩则按八个方位;它 的结构是:长短五寸就是取金、木、水、火、土的属性特点之 意,高度取意为33天商,距离1.2尺暗象十二地支•,运动方式模 仿飞禽走兽的走、飞、落、腾的方法进行的。如蜻蜓竖尾,就是 身体往前一跃,用一只手落在另一桩端上,成单臂倒立式,犹如 蜻蜓停在枝叶上把尾竖起来一样。对提高下盘动作的灵巧性,腰 部、手臂力量及平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法中说:“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步赛粘、精要 充沛、气宜纯、力要顺达、功亦纯。”十二型又更形象的对技术 训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 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 折如弓。”凡有造诣的武术行家都在这“八法”、“十二型”上下 过苦功夫。其训练方法也是紧紧围绕这些中心来制定的。这就 是说“流星、闪电、涛、岳、猿、鹊”等各种现象和事物特征 的形态和空间、时间等概念,是训练方法制定的标准依据。
注:该文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 • 44 •
十、武术的功能刍议
价值功能,是一种事物或现象的存在对自己、他人或社会所 具有的意义和功用。武术的价值功能,即凝结在武术发展运动中 的精神产物和物质产品对社会进步产生影响和作用的总和。它是 武术存在、发展、进步的标志。武术的价值功能具有双重性,即 既有显现价值功能,又有潜在的价值功能,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如 下几种:政治价值功能、健身价值功能、修身价值功能、医疗价 值功能、观赏价值功能、自娱价值功能和经济价值功能等。
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体育项目,在两千年的发展演变过 程中与多种文化形态相互渗透交融,随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 背景的变化而发生着根本性的质的演变,其多元化的价值功能取 向也发生着相应的转变,武术运动发展完善的全过程也是其价值 功能演变的全过程。从整体而言,武术的各价值功能是相通的, 互为依存、互为补充的,离开某一价值功能而谈其他功能效益都 是不实际不全面的,然而不同的历史阶段,其诸种价值功能又是 变化的,有主有次、有所偏重,这种历史现象是符合任何文化形 态的事物发展规律的,是科学的、唯物的。
浏览5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