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在苏州举行的首次全国业余体校武术比赛中,有 一支代表队引人注目,他们平均年龄最小,身高有的还不足四尺,大 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然而他们却个个招法清楚,精神飒爽,功夫 不凡。这就是来自祖国西南边陲的贵州代表队。

这是一支充满希望的队伍,一批朝气蓬勃的英武少年。

他们人小志高,披坚执锐,同心奋战,一举夺取了团体总分第四 名,并获得了精神文明队的嘉奖。不妨说,这是历年贵州在全国性武 术比赛中,取得的令人振奋的成绩。

当然,要看他们每个人的成绩,似乎都还不冒尖,然而他们谁也 不气馁,不松劲,0. 1分也从不放过。“众人拾柴火焰高”,才获得这 样令人喜悦的成绩,使人们看到了贵州的希望。其中比较突出的当 是小张燕,在个人参加的三个单项比赛中,全部进入前六名。女子长 拳比赛中,她一上势就吸引住了观众。只见她动作干净、节奏分明、 招式连贯、一气呵成,尤其是腾空飞脚——前扫腿——侧身跌一组动 作,衔接得那样流畅,动作由高入低,由旋转到戛然而止,颇有韵味, 赢得满场喝彩,以8. 5分夺得该项的铜牌。

此外,魏敏的枪术练得比较纯正,银枪铮铮有力,红缨枪上下翻 飞,很有叱咤风云的气度,是女子枪术中的佼佼者之一。刘金丽的棍 术攻势凌厉,棍法严密,在一片“呼啸”声中,透出炯炯有神的目光,在 棍术比赛中,毫无畏惧,发挥了较高的水平。还有几个男队员的长 拳、刘建华的剑术也给人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百尺大树起于根”,他们'的基本功表演虽不花哨,却很扎实一 招一式力求规整,一拳一脚力求准确,表现出良好的根基。北京队吴 彬教练看后,颇有感慨地说:“贵州队不错,再过几年可要刮目相看 呢。"的确,苏州的比赛使人们感到对边陲的贵州不可轻视。如果今 后的路走得好,教练得法,运动员肯下苦功登攀,兴许还会出全国冠 军呢。由于时间匆忙,我未能如愿去走访两位年轻的教练,然而尝鼎 一商,可以知味,队员们的成绩处处凝聚着他们的汗水,成长的每一 步又历数着多少冥思苦索!

这是一群初飞的雏鹰。人们热切地希望着,希望他们会尽快地 成长,更高地腾飞,谱写贵州武术的新篇,为边陲人民争光、为武术事 业的兴旺增色。

根深才能叶茂

——谈谈武术基本功比赛

1984年举办的全国业余体校武术比赛,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然而更值得称道的却是,根据参加对象的特点,进行了一项集体基本 功的比赛,内容有直摆性、屈伸性沽拍性、扫转性等15种不同腿法、 5种跳跃和1套步型训练的“五步拳”。

在苏州赛区的比赛中,有一个有趣的巧合,获得基本功比赛前三 名的浙江、山东、江苏队,恰恰是团体总分的前三名,顺序也完全一 致。可见,基本功练得好不好,根基深不深,与套路运动的竞技比赛 是何等的休戚相关。平均年龄最小的贵州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 成绩,与他们严谨朴实的基本功不无关系,北京队的吴彬教练也连声 称道:“几年之后,贵州队大有希望!"

任何一个行业都少不了基本功。“百尺大树起于根”,练基本功 就是扎根子、打基础。对于富有民族传统的武术来说,更讲究基本功 的训练,拳谚中说“拳无功,一场空”,“未习打,先站桩”,“打拳不溜 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无一不反映出练基本 功的重要性。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成长中的少年运动员要想成为参夭大树、栋 梁之材,成为李连杰、赵长军、郝致华、栗小平那样英名赫赫的冠军, 就必须练好基本功,走好这条通向冠军的必由之路。

北京武术队在数年来的全国比赛中连连夺冠,历久而不衰,决非 偶然。这个队不止一个李连杰,还有王建军、李志洲、李霞、郝致华等 一批精兵强将比翼齐飞,才使全队总分遥遥领先。这样齐整的队伍, 正来自于他们早在建队之初就坚持了规范而扎实、严谨而不拘泥的 基本功训练,这里不禁令人联想起南宋哲学家朱熹的诗句“问渠哪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恐怕这就是答案吧!

有人认为如今的武术基本功是长拳的基本功而已,其实未然。 中国的拳法是相通的,即使是“内家"、“外家”在技术上也不是“隔行 如隔山",基本训练中所得到的柔韧、力量、灵敏、协调的素质无论哪 个门派的拳法都用得上,腰、腿、裆、桩的功夫哪种拳也少不了。实践 证明,不少“长拳"基本功力深厚的运动员,在学习其他传统拳术时,只 要经名师指点,自己肯下功夫,常常可以有捷足先登的功效,如苏自芳 的八卦掌,梁长兴的形意拳,丁杰、戈春艳的陈式太极拳,就大为行家 们所赞誉。当然,每一拳种根据运动方法的劲力规律,也有一些独具 的基本功练习,不容忽视,用“长拳”基本功全然替代也是不可能的。

应当承认,对长拳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总结,是新中国武术发展的一 个重要成就,它有力地促进了武术在竞技运动方面的发展,使技术规范 化,训练系统化。通过在少年中开展基本功技术的比赛,将有助于武术 运动水平更好地发展,也将有益于武术竞技运动尽快地步入世界体坛。

仲夏战长沙

——1988年全国武术锦标赛述评

6月的长沙,骄阳似火,热浪袭人。由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体院的男女代表队,330名运动员参加的1988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历 时7天,经过21场(1 806个项次)廛战,于6月9日落下了帷幕。回 顾这次赛会,固然不同于六运会大赛争夺得那么激烈,然而少年上 阵,新秀崛起,是一部老将新秀的交响曲,同样的别开生面。它将为 七运会别开生面。

这次赛会,少年运动员占42. 7%,还有些不在少年之列的新手。 六运会以后,几乎各队都进行了调整,有的着眼于七运会的战略准 备,采取“大换血”,让一批名不见经传的新手登场比试,经受锻炼,以 比赛促训练。这些小将身无包袱,轻装上阵,常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气横。

相对而言,老将所剩无几。参赛者中不少老运动员已跨进高等 学府的大门,今日改换旗号,重振雄风,代表体育学院再立新功。

从整个赛会来看,正是一批不老不新的中龄队员的天下。他们 几乎包揽了大部分项目的金牌,这批人多是各队的主力,如原文庆、 王萍、彭英等,他们三人便夺走了 14枚金牌,大有鹤立鸡群之势。 “江山代有人才出",这也是历史的规律。不过,对他们在赛会上的演 练,尽管确有实力,却总是感到不够精彩,不够令人振奋。可能是人 们在心理上对他们的要求过高了些,也可能在六运会大赛之后略有 松疲,在比赛中见不到那种锐气。为此,我由衷希望处于中兴期的运 动员珍惜时光,认清责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有超越信念,接好继 往开来的班。

赛会中给予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将李志洲和新秀何军。李志洲, 一位与李连杰齐飞的老运动员,如今的赛场上已没有比他资历更老 的了,然而他壮心不已。以两套剑术(自选剑、醉剑)夺得两枚金牌, 表现了深厚的功力和独到的技巧。我总觉得,对一个武术运动员来 说,功力是根、茎,技巧是叶、花,两者均不可少。李志洲的剑术正显 现了功力与技巧的高度结合,扎实、干净、有意味。其他老将中,如刘 振岭、苏同玉、郭爱荣等的演练,也都有独到之处。

来自山西的新秀何军在人们的印象中十分陌生,也许是首次参 加全国锦标赛,他的剑术与第二名同获9. 50分,自选拳与第六名同

获9. 20分。这对一个初次征战的运动员的确不容易。他的自选拳 动作规范,拳脚清楚,劲力好,节奏处理也相当不错;他的剑术,剑法 快速凌厉,内容较丰富,开合、动静、顿挫、抑扬等处理珞颇有意识,给 人以正而不呆板、活而不飘浮的感受,得到不少行家的赞许。

新人也不乏佼佼者,如山东高焕波、宁夏孙献忠、江苏黄俊、福建 高佳敏、辽宁张少艺、北京朱桂君、浙江胡红云等,都是很有潜力的运 动员。中州健儿一展雄风也许是由于为《少林武术》撰写这篇述评, 才较为注意中州健儿的情况并添写几笔。其实,重要的是他们的浴 血奋战确有成效,女子团体名列第四,男女个人获金牌2枚、铜牌2 枚,以及数个四、五、六名,即使算不上战果辉煌,也可以说战绩显 著了。

比赛中,丁杰以他沉实的下盘功力和运用自如的缠丝劲,再次卫 冕太极拳冠军。而王二平和刘志华的陈氏太极拳分别获取男、女第 五名,为太极拳的发祥地增添了荣光。女英王立析的双刀第一次摘 取桂冠,她的双手配合协调,气势不断,似梨花片片,若雷电闪闪,令 人倾倒。

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肖素荣的剑术。她有一副好身材,却容易 给人以稚弱感。而今她的功力日臻成熟,柔而不软,舒而不松,较六 运会决赛又见长进o她这次的剑术发挥得很好,既有洒脱的灵气,又 有锐利的剑法,身法也更为谐调细腻,有体力,有气宇。整套剑术一 鼓作气,表现得完整、灵巧、明快、舒展,堪称女子剑术中的骄子。近 几年来,惯以剑术著称的巾帼,似乎有些不及须眉那样风起云涌,练 者众,好手却不多,也不那么令人振奋欣喜,看到肖素荣的剑术,希望 能给众女英以启迪,把剑路拓宽。

除此而外,还不应忘记那些已进高校攻读的豫省儿女,他们壮志 未酬,斗志未懈,如李宝玉、黄素杰均是原河南省队队员,去年刚跨进 上海体院大门,这次比赛,李宝玉一人获1枚银牌、2枚铜牌。小黄 也首次跻身女子太极前六名。我想,当她们上台领奖时,也在想着为 中州故土这片武术圣地争光增辉吧!

要说的话很多,又唯恐冗长,只好长话短说。传统拳术对于多数 运动员仍是薄弱环节,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基本功是优厚的,但在传统 拳韵上还须下一番功夫,否则尽管学的是传统的套子,练的却是现代 长拳的身法、节奏,总有些不受看。对练项目的发展,有些看行情,赶 潮流。如今年女子对刺剑翻倍地增加,恐怕与去年林秋萍、高佳敏的 对刺剑夺得好名次不无关系。照此推测,明年男子器械对练行情将 见好,因今年的前六名对练中,器械对练以一、二、四压倒徒手对练 三、五、六。我想,看行情决不是关键,重要的在于功力和技巧,尤其 是功力。河北刘振岭、苏同玉的空手对枪就有独到的功夫,可谓“功 到自然成” o无论是徒手的,还是器械的,有功力的对练总是令人折 服的。

总而言之,套路技术要发展,需要求新和创造,不过,我们始终不 应忘记武术运动的基本特征,需要下苦功练,琢磨砥砺o我深信武术 运动会出现一个新的境界。

浏览85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