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有个大孩子的脾气,逢上稍有不如意之时(例如有事而找不到邹文怀)•就 在嘉禾公司办公室里大声叫道:“我要到•邵氏’去拍戏了 !”

李小龙甚至将《年羹尧》相册给邹文怀看,但邹文怀依旧笑嘻嘻地说拍得不错,这 让李小龙很是没趣。因为邹文怀知道,李小龙吃软不吃硬,也清楚他喊着要去邵氏拍 戏不过是对嘉禾公司的一种施压,只要满足了他的要求,自然一如往常。

大约在1973年3月间,邵逸夫在台湾的某个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说出:“李小龙是 一定要为我拍戏的!”并称已经有几个专门为李小龙写的剧本供他挑选。但精明老练 的邵逸夫却并未明确指出李小龙何时会为其拍片。于是有人猜测.两人之间见过面 是事实,但只是口头协议。李小龙本人更在1973年6、7月间左右写信给邵逸夫,声 称将把9一 11月的档期空出,还曾与方逸华合影,更在《龙争虎斗》拍摄期间带着约 翰•萨克森去邵氏片场探班程刚导演的电影《天网》,并比出“V”字手势与邵逸夫合 影。据说邵逸夫

还在《龙争虎斗》拍摄前后专门请李小龙和萨克森吃饭。但李小龙此 举更多的是想借此向嘉禾公司讨价还价,争取更高片酬或更多的优惠待遇。熟知内 幕的张彻认为,李小龙与邵氏合作,其实是“政治”大过“商业”,更爆料说,合约其实一 直都在洽谈中,但从未签署过。至于拍造型照,不过是李小龙向嘉禾公司示威而已。

李小龙回港两年,开始变得世故圆滑起来。有报纸杂志'刊登出他与邹文怀不和 的消息,他便立即借《猛龙过江》庆功宴的机会,在记者面前与邹文怀双双举杯互敬, 打破摇吕。

《龙争虎斗》

1972年12月底,曾为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广播公司担任摄影师的菜鸟导演罗伯 特•克劳斯[13、编剧麦克•阿林、制片人弗雷德•温楚布先行抵港。邹文怀、安德 鲁•摩根等高层人员前往迎接。紧接着,摄影师吉尔•霍布斯、演员约翰•萨克森、 吉姆•凯利及安娜•卡普丽等美方剧组演职人员也陆续就位。

在紧张的选景后,1月6日,这部投资50万美元的影片便正式投人拍摄

但是在开拍的第一天,剧组就出了一件大事,弗雷德•温楚布回忆:

电影拍摄的第一天,李小龙就走开不干了,因为他和邹文怀大吵了 一架。这部影 片其实是联合制作,包括李小龙的协和公司和邹文怀的嘉禾公司,我和海勒的红杉公 司,还有华纳兄弟公司。但媒体却说是嘉禾公司独家制作。所以,李小龙和邹文怀大 吵一架,走开了。

在第一天的拍摄中,李小龙没有出现在现场,第二天他也没有出现。第三天、第 四天、第五天也没有

李小龙是这部影片的核心人物,缺少了他,电影就无法完成。大家找了他将近两 到三周的时间,并在李小龙缺位的情况下先跳拍其他戏份,让克劳斯和霍布斯外出拍 摄香港街景,同时对华纳公司驻香港现场代表声称“一切顺利,一切都不能再好了”来 敷衍过去。弗雷德急得快疯了,这点从2月1日,从香港发给华纳的电报内容就显示 出事态非常严重——差点就要“终止拍摄”了:

1.弗雷德•温楚布带着“额外的拷贝”离开香港

C】〕导演罗伯特•克劳斯,除了拍摄过两部短片.在电视片集《无敌铁探长》第李执导过一集外.只在】970 年执导过两部电影。但李小龙很欣赏这位导演在某部短片中的格斗场景.于是雇用了这位菜鸟导演。 而除了克劳斯,没人愿意来执导《龙争虎斗》。

C2〕50万美元在香港是一笔巨资,自然可视《龙争虎斗》是一部大制作.虽然后期增加投资到80万(不算特 效和音乐的5万美元),但是在好菜坞,这个數字的投资仍然属于小成本,


  1. 终止与石坚的合同

    1. 停拍已完成20%的镜头

    2. 停拍茅瑛所出演的动作戏

    3. 停止将美方款项继续汇入协和、嘉禾公司账户


    那时,《冷面虎》午夜场反应颇佳,第二天便是正式上映,一旦《龙争虎斗》停拍,不 是让外界看笑话?

    据弗雷德的回忆,正在此时,琳达介人,她说:“李小龙因其他事务忙得脱不开身, 他现在正在忙着武打场面的设计。”时常来探班的邹文怀也一直对他说:“放心,李小 龙会出现的。”

    在琳达和美方制作人员的劝说下,李小龙终于回到剧组,开始拍摄自己的戏份。 但是,拍摄并不顺利,他的第一个镜头不过是转过身来和扮演“美玲”的钟玲玲对话, 却NG 了 27次才勉强过关•一他太紧张了,剧组人员甚至可以从监视器里看见他在 颤抖。

    李小龙太想成为国际巨星了,面对这样的一个好机会,自然要展示出最完美的自 我,以证明自己无愧于巨星称号,却无形间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于是,李小龙选择 了短暂的逃避,这在心理学上是典型的“约拿情结”拍摄时,由于心理压力,无法 发挥出平时的正常演艺水平,这又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论断一•“瓦伦达心 态”t2]。完美主义者对自我要求到了一种近乎自虐的苛求地步,因此,极端的紧张与 焦虑是无可避免的。完美主义者的问题正是在于害怕令人失望以及避免感到内疚。 这也就是一些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内在动机。而李小龙完全符合以上所有条件!

    不过李小龙到底对心理学有过研究,加上琳达也不时劝慰,于是,在短暂的“冬眠 状态”过后,那个熟悉的李小龙重新在片场“完美满血回归”。

    李小龙的“归位”.使电影的拍摄看上去一切开始变得正常,但是.拍摄进度依旧

    11所谓的••约拿情结”,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希望成功.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成功,又会觉得自己会失败,结 果往往亲手毁了近在咫尺的成功。而绝大多数人都拥有这种心理障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一 辈子碌碌无为,而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人•因为这些人克服了心理障碍,勇于承担责任和压力.最终抓住 机会并获得了成功。

    C2〕“瓦伦达心态”指的是太想成功,太专注于事情本身•大患得患失•反而会因此而坏事、,

    极为缓慢。除了语言不通外,双方的思维、工作方式迥异也是一个大问题,琳达在回 忆录中如此写道:

    一个助理道具师一天早晨忘了带道具,他感觉非常惭愧,因此失踪了三天。有 时.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向300多名群众演员讲解他们的站位和接下来的走位 及动作。一天拍摄结束后,还要对这些群众演员简单解释一下明天的要求。结果.第 二天,只来了 一半人,而且.这一半人也不是按时来的 还有.总有人得病或受伤。

    《血与钢》的剧本是由寂寂无闻的美国年轻编剧麦克■阿林通过对东方的肤浅理 解及偏见东拼西凑而成,内容不伦不类,李小龙自然很不满意。虽然他并未见过编剧 本人,但是他不停地与美方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及建议,美方也非常尊重他的意见. 剧本改了又改。弗雷德对于剧本的频频修改记忆深刻:

    影视制作总监约翰•凯利终于认识到这个身高1. 73米的中国动作片英雄是个 非凡的人物,于是他寄了另外一个版本的剧本给李小龙。不是《龙争虎斗》的增补,而 是替换!凯利想制作一部完全与众不同的电影。这就是我当时所需要的.用这些东 西来分散对李小龙的注意力。

    华纳兄弟公司把《龙争虎斗》所有的改编剧本都寄来了,希望我们挑出一本李小 龙喜爱的。我们试镋两天,好莱坞又寄来另一种版本。我给他们打电话说:“我受够 了——我现在在回美国的路上。”

    在勘察外景期间,剧组偶然发现大潭湾码头是个不错的外景地,拾阶而上便是好 几处小型私家网球场,便想借此地拍摄比武大会戏份,于是副导演张钦鹏与导演克劳 斯与旁边一位正在修砌码头的老人家进行交谈,但是老人对此二人所提出的意愿不 置可否。此时,李小龙走下车,与老人攀谈起来。两人一番寒暄后得知,原来面前这 位已78岁高龄的老人是大律师罗文锦的三弟罗文惠。罗文锦娶了何东爵士长女何 锦姿,而李小龙母亲何爱榆是何东爵士的侄女,所以,罗文惠是李小龙的远房亲戚。 由于这层特殊关系,罗老先生便口头答应将网球场及码头等私人产业借给剧组拍戏。 于是,嘉禾公司派了一些人打扫已经长满了荒草的网球场,开始进行场景布置。

    2月17日,当李小龙在修葺一新的网球场拍摄大战奥哈拉的戏时,他的手被道具 玻璃瓶割伤了。在美国,道具玻璃瓶是用搪浆制作而成,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浏览1,16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