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亚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和散打比赛均在釜山东西大学体 育馆进行。男女长拳和女子南拳全能4天的麋战中,套路比赛男女 6枚金牌,总体上完成了预定目标。

但是,国家体育总局从武术发展的大局出发,首先关注的不是几 枚金牌,而是武术赛场上公平竞赛的氛围和中国运动员的良好形象, 为武术进入奥运会添彩增色。

本届比赛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套路比赛中,缅甸、韩国和马来西 亚各夺上枚金牌,不仅反映了亚洲武术水平迅速提高的态势,更体现 了公平竞赛的尊严。正如缅甸武术总会主席所说,像我们这样的国 家,如果没有公正裁判,在这种评分比赛项目中想夺得金牌几乎不 可能。

同羽毛球、跆拳道和体操等比赛中的裁判不公相比,武术比赛显 得较为公平、合理和健康。

本次套路比赛,中国取胜的6名队员中,仅2名全国冠军,其他 多为年轻选手,重在锻炼队伍,积累国际大赛经验,瞄准奥运会。而 中国散打队派出4名队员(56、65、70、75公斤级)参赛。根据袁伟 民局长提出的要求,各队员要全力拼搏,力争金牌,赛出水平。

事实上,由于武术自进入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以来,连续4届, 许多国家对武术项目已十分重视,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已形成 一支专业运动员队伍,加上中国教练的长期指导,或干脆移地中国训 练,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直逼中国,缅、马两国夺得金牌绝非偶然。就 散打而言,国家武术管理中心李杰主任认为中国散打不仅在大级别, 在中级别也开始失去了优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武术决不是可以 睡大觉的“兔子”-且看泰国选手,均是职业的泰拳手,一旦适应了散 打规则,就是极大的威胁。本届亚运会他们夺取2金1银,可以说胜 过中国的2金1铜。

无论是套路还是散打,一旦进入2008年奥运会,或者在第十五 届亚运会上,中国若不尽快成立长设的国家队,不仅散打的优势丢失 殆尽,套路的技术优势也很难确保。亚运会上各队的明显进步,使中 国队有了危机感,“中国队无论派谁,都能拿冠军"的神话已灰飞 烟灭。

当然,说危机感,并不否认我们的武术健儿在亚运会上的英勇表 现,他们依然可歌可赞,可圈可点。广西南拳女运动员黄春妮的扎实 功力、铿锵的节奏充分展示了南拳的风格技术特点,蓄健而凌厉,技 压群芳,3项全能鹤立鸡群,以28. 55分遥遥领先,令各国运动员、教 练员折服,金牌受之无愧。

散打56公斤级广东运动员康永刚身材瘦长,爆发力好,反应快,能 打会摔,过关斩将,在决赛中,尽管菲律宾组织了训练有素的拉拉队助 威,对康永刚来说犹如轻风而过,锐不可当地将对手以2比0斩于马下。

最令人激动的是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的刘泽东,在65公斤级第 一场比赛中由于求胜心切,失误倒地,痛失第一局,此后他冷静下来, 频频得手,以2比1扳回胜局。在决赛中他面对的是韩国选手,曾是 去年世界武术锦标赛的冠军得主,长于摔跤,泰拳手也输在他的摔技 上,而他的背后又有一个强大的东道主后援团——韩国观众,在阵阵 浪涛般的呼喊助威声中,刘泽东却格外冷静沉着,你善摔我就跟你打 中远进攻,虚虚实实,重拳、快腿连连击中对方的头部、躯干;你一逼 近,我就和你顶牛僵持2秒。打得这位韩国的“世界冠军”威风扫地, 无奈地以0比2俯首称臣。此时在场的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由衷地 感慨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叫扬眉吐气!

在北京、广岛、曼谷和釜山4届亚运会上,我都荣幸担任武术总 裁判一职,目睹亚洲武坛风云,武术竞技日渐成熟,亚洲水平大幅提 高,这些都是4届亚运会结出的硕果。然而从世界范围来说,武术进 入奥运仍然十分艰辛。面临奥运项目的“减肥”时期,要上一个项目 谈何容易;而橄榄球、高尔夫球之外还有一个空手道在与武术竞争, 冲进去又何等艰难!

我总是想,武术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有那么精湛的技术和深邃的 内涵。但要得到世界的认同确有一个过程,尽管我们已在20年走向 世界的进程中,有了很大的进展,在2008年北京奥运这个重要契机, 中国人民太希望武术能进去。即使进不去,武术决不会就此湮灭,武 术事业仍将在更广阔的道路上发扬光大。

武术给人类带来的文化与健康、幸福与光明必将在未来世界中 显示辉煌。

海疆竞武艺中华振雄风

——记1981年全国武术表演赛

十月金风,秋高气爽,武林健儿,荟萃榕城。1981年全国武术表 演赛,在祖国这座古老的海疆城市,在明代武学大师戚继光当年点将 平倭,耀武扬威的地方,拉开了战幕。演武场上闪展腾挪,剑舞缨飞, 此起彼伏,各显神通。真是新手气威,有初生牛犊之勇;老将功深,有 群龙居首之慨。精湛的武艺,轩昂的气宇,谱写了振兴中华,走向世 界的新篇章。这次比赛,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体育院校 25个队的274名男女运动员,从10月18日起经过14场、40余种不 同的拳种、器械、对练和传统项目共1 400多项比赛的激烈角逐,于 10月27日胜利结束。北京队蝉联团体冠军,山西队荣获亚军,浙 江、四川、江苏、河北等队分获第三至第六名,并且决出了男女28个 项目的单项名次。北京队郝致华和陕西队赵长军,分别夺得女子和 男子3个项目的第一名。此外,来自美国西雅图、波士顿、旧金山,以 及英格兰的外国朋友,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表演赛;他们是国际上, 开展武术运动的有生力量,预示着中国武术的灿烂前景。日本少林 寺拳法联盟第九次访华团也观看了比赛,并参加了表演;他们对中国 武术的尊敬及好学的精神,为大会增添了色彩。


  1. 对练格斗逼真惊险


比赛中运动员们表现出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和娴 熟的技术技巧,是这次大会的特点。陕西的赵长军、浙江的胡坚强、 四川的熊长贵、广东的孙建魁、湖北的罗竞等一批虎将,在对练项目 赛中酣畅淋漓的表演就是突出的例子。四川的“三人对拳"龙腾虎

跃,激烈惊险,引起了观众一阵沸腾;广西和河北的“三人格斗”,拳勇 腿烈,更逼真,另有一番春秋;北京的“空手对刀棍",湖北的“空手对 单刀枪”,结构不落俗套,徒手器械交互使用,别开生面。女英们在对 练比赛中是好一派格斗功夫。北京的“单刀进双枪"、湖北的"三人对 拳”、浙江的“三节棍对盾牌刀棍”都身怀绝技,各显神威。山西女将 的“盾牌刀进双枪”开始就挂格密集,战斗如风卷浪涌,逐步走向高 潮。在阵阵的掌声中,她们左挡右劈,踢腿扎枪连跌带滚,一气呵成, 结果以9. 40的高分,力克南北巾帼,获得了女子对练的桂冠。

  1. 套路比赛高难快捷


这次自选套路的各项比赛,给人的印象是技高、难度大、速度快。 由于执行1979年武术竞赛规则,各队注意了动作规格和攻防技术的 表现,运动员在比赛中,英姿矫健,拳脚刚劲,水平接近,不少项目打 得难分难解,不相上下,各有千秋。19岁的郝致华是北京女队的主 力之一,她七年如一日地坚持刻苦训练。在这次自选套路的各项比 赛中,她不仅保持了动作准确、快速勇猛的风格,而且在节奏和身法 上又有了进步和创新,终于力冠群英,一举拿下了长拳、刀术、棍术的 三项冠军。男子枪术的比赛,争夺十分激烈,先后有8人闯过9分大 关,江苏队的张跃宁、王振田横枪跃马,把枪法和动作难度结合得紧 密无间,劈崩扎点,银枪争锋,包揽了男子枪术冠、亚军,为江苏队立 下了汗马功劳。

男子剑术比赛在第一阶段就已见分晓,山西小将马威剑法凌厉、 快若疾风,江苏张安继的剑技却刚柔相济、潇洒自如,表现了多彩多 姿的武术风格,分别夺得第一和第二名。女子剑术比赛,好手云集, 精彩纷呈,在最后一场才分高低。山西梁小平以独特的太行风格夺 取桂冠。在这里,我们不能不为剑坛的名将、多次全国冠军获得者李 霞再着一笔。在膝部重伤、重返武坛之后,她用顽强的毅力,克服重 重困难继续苦练。在赛场上,她虽不穿华丽的衣衫,虽不见惊人的难 度动作,但无论拳术还是短剑长枪,却均是体势工整,方法清晰,动作 细腻,气韵生动',不愧功底深厚、意志坚强!比赛结果,她的长穗剑和 单剑仍然分别获得了冠军和亚军。

传统武术有了长足进步,自国家体委发出挖掘继承传统武术的 通知以来,许多武术队积极响应,做出了努力。在这次比赛中,一向 薄弱的传统项目有了长足的进步。河南队在抓紧提高自选套路水平 的同时,充分利用本省为陈式太极发祥地的优势,虚心向民间老拳师 请教,在比赛中夺取了男子太极拳的桂冠。此外,陕西张仙萍的劈挂 拳、云南胡宝琳的通臂拳、北京张宏梅的八卦掌、福建郭东主的六合 拳、北体薛俊花的戳脚等大都在当地名师的指点下,刻苦钻研,在掌 握该拳种的风格特点方面取得可喜成就。

应该看到,在继承发展传统武术方面,武术队是一支重要力量。 我们深信:只要专业武术队与民间的武术者团结一致,将会使许多埋 在地下的武术之玉更加光彩夺目。

在传统器械的比赛中,参加醉剑项目的运动员为数较多,他们各展 绝技,似醉非醉,离纵飘忽,千姿百态,十分生动,尤以赵长军、李殿芳、孙 建奎、张安继等好手为最,在动作难度上作了新的尝试。此外,浙江新秀 范建华的双刀、湖北余斌的软器械都十分引人注目,首次夺魁。

浏览4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