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套路的动作路线、方向错误扣1分。在一个动作

中,同时发生两种以上其他错误,应累计扣分。 以上是由裁判员执行扣分的“其他错误气 下面9条为裁判长执行的扣分内容:

起、收式不符合要求或有意拖延时间。

重做(主观和客观原因造成套路中断)。

出界。

平衡时间不足。

套路完成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时间。

器械、服装不符合规定。

动作组别不够,

规定套路的动作缺少或增加。

指定动作的扣分。

出现裁判员所扣7条内容,则根据规则要求按情节程度予 以扣分,评分时要准确判断,及时记录,合理扣分,裁判长所 扣9条是在运动员应得分的基础上由裁判长扣除。同样也应及

时记录合理扣分。

综上所述,(一)、(四)两项是对技术动作中出现的错误、 失误和违例进行具体性扣分,即每出现一次即扣一次;第(二) 项是对整个套路演练中表现的功力、演练技巧上的不足的扣分, 采用综合比较,按档次扣分的方法;第(三)项是对运动员创 新难度的加分,有创新动作且完成则加分,如有失误也要扣分。 四个内容,两种方法,分别由评定动作完成分的裁判员和评定 演练水平分的裁判员进行评定。

五、应得分与最后得分的确定

(一) 应得分数的确定

动作完成应得分与演练水平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的应得 分。确定的方法是:3个裁判评分时,取3个分数的平均值为 运动员的应得分;45个裁判员评分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 取中间2个或3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运动员的 应得分数只取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小数点后第3位数不做四舍 五入O

(二) 最后得分的确定

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再加上 “创新难度动作”的加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第四节 中学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

一、中学武术竞赛的目的与内容

在中学组织武术比赛,是推动学校课外活动,普及武术运

动,检查武术教学效果的一种好形式。武术竞赛所需场地、器 材要求不高,对物质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开展武术竞赛是切实 可行的。

一般来说,学校武术竞赛的内容,可以是课堂的教学内容, 也可以是课外训练的内容。根据目的不同,比赛的内容也不一 样。如果为了掀起学生学习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热潮,比赛的 内容可以定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比赛。如果为了选拔武术骨 干,组建武术队或检查武术套路的学习、掌握情况,就可以把 基本功和套路比赛结合起来。如果为了提高武术队的技术水平, 就把比赛内容和比赛规则结合起来。根据目的不同,确定不同 的比赛内容。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 课外活动的安排,集中时间利用节假期进行规模较大的全校性 的比赛;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分散进行。参加的对象根据 目的而定,有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比赛;有计班级总分的个人 比赛;有以个人名义参加的比赛;还可以在学校大型活动(如 校庆、校运动会)中穿插进行表演或比赛。

二、中学武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

学校武术竞赛的组织工作,要根据学校体育教师人数少、 学生多,以普及为主的特点来安排整个竞赛工作。为了保证比 赛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竞赛工作必须发挥体育教 研组的作用。在教研组的统一指导下,对有关的比赛事宜,如 竞赛、裁判、宣传教育、场地器材进行认真的研究,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一)竞赛前的准备工作

成立组织机构。学校性的组织竞赛,由体育教研组负责 组织,邀请主管的校领导、总务主任、各年级班主任、校医等

参加组织竞赛委员会,领导竞赛工作。其组织机构形式如下:

竞赛组:制定比赛及各项活动日程,召开裁判、领队 会议,传达大会有关精神和要求,负责比赛的组织工作。

宣传组:摘要介绍比赛规程、规则和有关的宣传材料, 报道大会比赛情况。

总务组:负责场地、器材的设置与安排°

裁判组:负责组织裁判人员学习竞赛规则和规程,研 究裁判方法,做好裁判工作。

编排记录组:审查报名表,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好 秩序册,准备比赛时需要的各种表格,审核比赛成绩,公布名次。

保卫组:做好比赛治安保卫工作。

医务组:负责比赛期间临场伤病的治疗与处理。

制定竞赛规程。武术竞赛规程是组织者共同遵守的法 则,一旦通过和颁布之后任何人无权修改。因此,竞赛规程可 由教研室一人起草,经教研室集体讨论通过,提交竞赛委员会 审批,然后向全体师生公布执行。竞赛规程的内容一般包括: 竞赛名称、竞赛目的、竞赛项目及分组、比赛和报名的时间及 地点、参加单位及人数、录取名次和奖励办法(其中包括精神 奖和物质奖)等。

结合实际搞好编排。编排工作是竞赛能否顺利进行的关 键。如果搞不好,就会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达不到预期的效 果。因此,在编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根据报名人数和单项所需时间以及裁判员的技术水平, 测算出比赛所需用的时间,然后再安排比赛项目。学校武术比 赛,可编秩序册,如果参加人数较少,也可以不编秩序册。比 赛的秩序册应张贴出来,以便让各年级的学生对整个比赛顺序 有所了解。

比赛一般按先拳术后器械再对练的顺序进行。根据测 算所需用的时间,灵活安排好个人项目比赛和集体项目比赛的 顺序。注意把同一学生参加的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尽量拉开, 以便让学生发挥水平。集体项目可安排在单项比赛前或最后进行。

出场顺序的安排。无论是集体项目或个人单项,一般 按班级抽签决定。可由体育委员、班主任或运动员自己抽签。

编排时准备必要的表格,以供比赛时用。如竞赛成绩 记录表、武术单项记录名次表、集体项目录取名次成绩表等。

竞赛的宣传教育及发奖。学校运动会本身就是对运动员 和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因此,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和 广播宣传教育等工具,在赛前、赛中广泛向学生进行宣传,以 提高他们对参加武术比赛的认识,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了解 武术比赛的一般规则和基本知识。在宣传中注意发挥共青团和 学生会的作用。此外,对奖品的颁发也不能忽视,必须专人负 责,做到比赛结束,奖品发完。

场地器械

大型的比赛场地要求在地板、地毯上进行。场地长14米, 宽8米,并有明显的中线标记。学校的武术比赛可利用水泥球 场或平坦的场地进行。比赛的器材尽量符合规则要求,条件差 的可用木刀、木剑等代用器械。一般对器械的长度、重量、直 径等可降低要求。场地的安排和布置,观众位置的划分,通常 由教师兼管,也可以由学生骨干负责。

裁判的组成

学校武术竞赛的裁判,一般由体育教师担任,由教研组召 集有关会议,进行分工和组织裁判学习。如果为了培养骨干, 也可以选拔有经验的学生参加,但必须由专人负责对他们进行 指导。学习内容有竞赛规程、规则、评分标准和方法。有条件

的地方尽可能进行裁判实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裁判工作

裁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比赛的进行和质量。裁判员的思 想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成 绩的提高。尤其是武术裁判,要求更高。在赛前一定要吃透评 分标准,熟练掌握各个规定动作的技术规格,而且还要有裁判 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在执行任务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独立评分,努力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八个字。“公 正”二字最为重要,如执法不公,会影响运动会的顺利进行和 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甚至会助长歪风邪气的产生。与此同 时,还要注意纠正主观片面和偏爱的倾向。

裁判员的组成。中学武术比赛,设总裁判长1人,副总 裁判长2人,裁判员3〜5人。另需要记录员1人,也可以由裁 判长兼任。

裁判员赛前应组织学习规程、规则,掌握评分标准,并进 行裁判实习,以便统一认识,统一评分标准。

裁判员临场比赛的位置,可根据人数多少安排在场地的四 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分,也可以坐在一排进行协商评分。

评分标准。武术运动特有的精神、劲力、身法、节奏是 贯彻在整套动作之中的,这些内容既存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 一般说来,徒手动作的身法和器械套路的身械协调是表现运动 水平的主要方面。在评分过程中透过动作的规格,重点抓拳术 的身法、器械的身械协调,兼顾精神、节奏、劲力等方面。如 果是集体项目则主要是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中学武 术竞赛,通常是教学内容的比赛,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可参考教学中技评考核的标准进行,把分数线划分成五个档次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便于临场评分。如果是武术队

的比赛,最好按国家1991年规则进行,即长拳、刀、枪、剑、 棍的评分标准:动作规格分值6分,劲力协调分值2分,精神、 节奏、结构、布局的分值2分。

(1)基本功基本动作的评分标准。

优秀91分以上:姿势正确,动作规范,手眼配合好,劲力 顺达,武术意识好。

良好81〜90分:姿势正确,动作较规范,手眼配合好,劲 力顺达,有武术意识。

中71〜80分:姿势较正确,动作较规范,能手眼配合,劲 力顺达。

及格60〜70:姿势较正确,动作较规范,能手眼配合,劲 力顺达。

不及格(60分以下):姿势不正确,动作不够规范,手眼 配合差,劲力不协调。

(2)规定套路的评分标准。

优秀91分以上:姿势正确,动作规范,劲力顺达,套路熟 练,手眼配合好,武术意识强。

良好81〜90分:姿势正确,动作规范,劲力顺达,套路较 熟练,手眼配合好,有武术意识。

中71〜80分:姿势正确,动作协调,套路不够熟练(遗忘 达两次),能手眼配合。

及格6A70分:姿势较正确,动作不够规范(手型、步型 的错误超过两次),但能完成套路(遗忘不超过两次)。

不及格60分以下:姿势基本正确、套路不熟练(不能独立 完成套路)。

(3)自选套路的评分标准。

优秀91分以上:姿势正确,方法清楚,动作协调,节奏分

图片1

明,内容充实,特点突出。

良好81〜90分:姿势正确,方法清楚,动作较协调,有节 奏感,特点突出。

中71〜80分:姿势较正确,方法较清楚,劲力顺达,能手 眼配合,套路较熟练。

及格60〜70分:姿势较正确,方法欠清楚,劲力不够顺达, 但能完成套路。

不及格60分以下:姿势不太正确,方法也不清楚,僵劲突 出,遗忘超过三次以上。

遗忘是指不该停顿的地方产生停顿,但还能自己做下去。 如果因遗忘而不能自己做下去并中途退场者,算不能完成套路, 不予评分,可重做一次,但在最后评分时应扣除10分(如果采 用10分制评分,则需扣1分)。

比赛的进行和评分方法。

记录员根据比赛的顺序,宣布运动员入场,运动员在 场地的右半场内站好,待裁判长示意后,运动员开始演练,演 练后成立正姿势站好,裁判长点头示意,运动员方可退场。

在运动员演练时,裁判员通过简单符号,扼要记录演 练中出现的错误,标明扣分的多少,并根据评分标准,确定运 动员的档次,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然后在该档次中 确定分值,准备示分。

裁判长鸣哨后,各裁判员同时示分,并首先使裁判长 看到,然后使运动员和观众看到。接着裁判长报分,记录员按 照1, 2, 3, 4, 5号裁判员的顺序把分数记录下来,去掉最高 分和最低分,其余的取平均数,再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如漏做 规定动作、时间不足、起式收式不符合要求等),即为运动员的 最后得分。

在评分过程中,每个项目的第一名运动员的成绩应慎

重处理。示分前裁判长可召集裁判员认真研究,统一尺度后再 公开示分。如果在评分中裁判长发现裁判员之间评分相差太大, 也可召集裁判员协商。注意最后评分的一致性,不能有前紧后 松或名次颠倒的现象发生。

如果是几个裁判员一起协商,则由裁判长根据评分的 内容和要求,提出初步意见,经集体协商后再示分。

思考题

简述武术套路竞赛的编排原则和方法。

简述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评分内容和标准。

学校武术竞赛编排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制定一份班级武术竞赛规程。

针对中学的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武术套路的竞赛。

【内容提要】本章对武术图解的结构、内容、武术图 解的自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武术术语是武术运动特 有的专门用语,本章对部分常用拳术、器械动作术语、名 称和要求进行了介绍。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学武 术图解的意义,掌握武术图解的概念、结构内容以及看 图解自学武术的方法。有利于自学武术技术教材的能力 形成。通过常用拳术、器械动作术语的学习,使学生正 确掌握术语及其内涵,有助于在武术教学中正确使用。

第一节武术图解的结构与内容

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需要文字和图。用文字叙述武术动作 名称、讲解武术动作的详细过程、方法和要领;用图来显示武 术动作姿势、动作方向和身体各部位(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 两者结合,称为武术图解。武术图解是记录武术动作和套路的 主要方式。

武术不仅形式、种类繁多,而且技术内容不断发展,正确 掌握武术图解知识,不仅便于习练者自学自练武术,而且对于 自修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体育教 师和武术教练员正确掌握自学武术的方法,对于学习武术技术, 提高教学训练效果尤为重要。

自学武术一定要学会看武术图解。武术技术图解的结构及 其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文字说明

(—)动作名称

在文字叙述各个动作之前,都有动作名称以帮助记忆和理 解动作。在这些动作名称中有上下肢动作术语结合起来命名的 动作名称,如“弓步冲拳”“马步架打”。有形象化的动作名称 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还有说明攻防方法的动作名称 “缠腕冲拳” “搂手砍掌”等。

(二)动作做法

文字叙述顺序。文字叙述过程中,一般先叙述下肢动作 (步型、步法、腿法等),继之叙述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 左、向右等),再叙述上肢动作(手型、手法肘法、器械持握法 及运动方法),最后叙述眼注视的部位或方向。在特殊情况下, 则以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先后程序来写。文字说明中还有“左 (右)”的写法,它是指左右互换,左右均可的意思。有运用 “同时”两字的,不论先叙述或后叙述身体的某一部分动作,都 应一齐运动。

武术专用术语。武术术语是武术运动特有的专门用语。 在武术运动中,为了简化文字说明,方便记忆与交流,常以术 语来解释动作,如“插步双摆掌”动作,即“插步”用了步法 术语,而“双摆掌”用了手法术语。因而,在说明动作过程时, 就不必详细叙述如何正确插步和双摆掌,只需对它们的衔接以 及肢体配合多加说明。所以,掌握术语对阅读图解和学习动作 会有很大的帮助。

动作要领与方法。要领是为了提示动作的要点,或者说 明应注意之处,这是做好动作的关键。例如“冲拳”的要领: 拧腰、顺肩、急旋臂;弓步的要领:前腿弓、后腿蹬、挺胸、 塌腰等。阅读时必须认真领会动作要领,并反复练习,才能正 确地完成动作。

(—)动作姿势

包括正图(或侧面图)、足迹图等。正图是对每一动作主要 过程或定式的描绘。有的正图还加一附图,以对正图补充说明。 如背向时看不清手的做法,以附图加以弥补。有的教材还有足 迹图,是用来表示脚在运动中的方位和触地面积的。

(二)动作方向

运动方向。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人的躯干为准,

并且随着躯干姿势及其所处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图中的胸前为 前,背后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另外,还有左前、左后、 右前、右后之分。转体时,以转后身体姿势为准,如少年拳第 二套从“预备式”起,至“抡臂砸拳”“望月平衡”(是以躯干 向左(向右)转后的前方为前,背后为后。武术的动作很多, 身体的变化也很大,但始终以躯干姿势来确定方向,不受头部 和视线的影响。

运动方位。在文字说明中,以东、南、西、北来表示运 动方位的,这与看地图的方向是一致的。是以图中人预备姿势 的假设来确定的,通常设面对方向为南,右手为西,左手为东, 背对方向为北。还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相应的方位。 运动方位不受身体姿势变化的影响,全套动作方位固定不变。 正确地掌握运动方位,会对套路的往返路线和动作布局的理解 有很大帮助。

动作路线。是描绘动作图形过程之间的运行路线的。包 括有身体各部位之间的运行路线和全套动作的往返路线。

(1) 身体各部位动作之间的运行路线。武术插图一般用虚 线(一或实线(一)表示该部位的下一个动作将要进行 的路线。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左 右侧肢体(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一般是用虚线表示左上肢 和左下肢的运行路线,用实线表示右上肢和右下肢的运行路线。 有的插图右上肢和左下肢用实线表示,左上肢和右下肢用虚线 表示

(2) 整套动作的往返路线。武术套路由若干段(趟)构成, 各段的往返路线,一般是单数段向左,双数段向右转回原来的 位置。有的套路较为复杂,每段的前进方向经常变化,可将一 段分为若干小节,一节节地学就容易弄懂了。

武术套路的收式一般与起式在同一方向,并且位置接近, 如果练习中不能基本还原或方向相反,说明动作出现了错误, 此时可以对照图解进行认真检查,加以纠正。

第二节 武术图解的自学方法

自学武术图解进而掌握武术技术,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和 途径,我国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包括拳术、器械、对 练、攻防实战等多种内容。自学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条件, 选择适宜的内容进行练习。但初学者应先打好基础,先学练基 本功,后学练套路。在学习套路时,应先学练拳术,后学练器 械,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此外, 还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武术技术。识图自学武术的 方法可分为个人自学法和合作自学法两种

一、个人自学法

个人自学法,是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采用的自学方法。这 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有一定武术基础和基本知识的习武者,而初 级水平的习武者学习时会有一定困难。在识图自学时,应掌握 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步骤如下:

(一)看图和了解动作名称

在看图学习时,首先,应按动作出现的先后程序,将每一 段动作分为数个组合动作,而每一个组合动作由三到五个动作 所组合;其次,按其程序先看分解动作图和动作名称,基本领 会动作路线、方法以及动作间的相互衔接过程;然后,将它们 逐一试练。经过反复试练,能够基本独立完成第一组动作后,

再学第二组动作,以此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

(二) 看文字说明

形成初步的动作概念后,就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文字说明, 以便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规格。遇到复杂动作时,应通过文字 说明来先学下肢动作,再学上肢动作,然后上下肢配合。在看 图学习的过程中,凡文字说明有“同时”两字的,是指在同一 动作中,无论先写或后写身体的某一部位,都要求一齐活动, 不要分先后去做。

(三) 巩固与提高

基本掌握技术动作后,应重新精读文字说明,注意动作细 节,对于要领和要点要融会贯通,直到完全达到动作要求。之 后还要在反复练习中来巩固、提高所学技术动作,这样才能收 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合作自学法

合作自学法,是与同伴共同学习的自学方法。这种方法比 个人自学法要简单易行,尤其对初级水平的习武者较为合适。 它一方面要求习武者主动学习,认真钻研;另一方面又强调相 互帮助,共同提高。

(一) 分工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将自学者分为甲乙两方,甲方的任务 是按照文字说明进行正确的讲读;乙方(一人以上)的任务是 按甲方讲读的顺序和要求做动作,并注意记忆。

(二) 检查学习

乙方做动作时,甲方对照图解检查乙方所做的动作的路线 和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两者相符,说明动作无误,否则,就应 及时指出动作的错误及其造成的原因,以避免形成技术动作的

错误定型。

(三)互教互学

按上述步骤和要求全部学完后,再由乙方•教甲方。这样互 教互学既能学得好,又能学得快。

三、音像自学法

音像自学法是以录像带和VCD碟片为主要学习媒体的自学 方法。这种自学方法克服了个人自学法边看边做的间断性,以 及由此带来的方向混淆等缺点。利用音像自学,更明了、直观, 有利于学生尽快的掌握较为完整的技术动作。同时还能让学生 了解到在图解中难以表达的各个拳种流派的运动技术的整体要 求和技术风格。

(—)选择录像带

所学内容,应能够代表所学内容和拳种风格,示范人的动 作应标准、规范。以免引起误导。

(二) 观看学习

录像带准备好后,应反复观看所学内容,以形成初步的动 作印象。同时,还可以通过慢放录像,边看边做,逐节进行学 习,直至基本掌握技术动作。

(三) 巩固提高

基本掌握技术动作后,反复观看录像,同时还应对照文字 说明,加强动作细节,动作要领和要点的领会,注意演练风格 的体现,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并将各小节内容连贯起来 练习,巩固提高技术动作,熟练掌握学习内容。

以上三种自学方法,可根据学生的武术基础水平和自学能 力以及环境条件来选择使用,也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不论采 取哪种自学方法,都应该完整、准确地掌握技术动作以达到自

学的目的。

四、自学武术应注意的问题

因为武术套路动作中蕴含丰富的技术要求,如劲力、精神、 节奏、风格的表达,要求内外兼修、形神合一,如通过录像带 和VCD碟片自学会好一些,如仅靠图解自学时,须注意以下 几点:

(一) 认识所学套路的风格特点

套路中不同拳种的技术要求和演练风格各异,如长拳要求 姿势舒展、快速有力、起伏转折、明显多变;南拳讲究步法稳 固、拳式刚烈、动作紧凑、发声助力;太极拳则要求动作圆活、 连贯、轻灵、沉着、运劲如抽丝。总之,在技击方法、劲力方 法、节奏处理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了解书中关于运 动特点和技术风格的总体阐述,对确切地掌握技术风格、要领 是十分重要的。

(二) 技术动作的用意与用法

在看图自学过程中,一般人均能按照图解比划出动作的始 末,但从武术技术要求上讲,这只是掌握了动作的过程,还应 进一步了解动作的含义,尤其应认识它的技击用意和用法。只 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不易体现武术套路特有的风格。 因此,练习中要重视套路中拳理的探求和琢磨。

(三) 掌握必备的基本功、基本动作

对于初学武术的自学者,应在整套动作学习之前,先掌握 它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如拳术中常见的手形、步形、手法、 步法练习及主要技法,器械中的一些主要方法),这些基本功、 基本动作和方法,一般都有专门的章节列在书中。弄懂其基本 技术,学习才会比较顺利。

第三节常用动作术语及动作要求

武术术语是用来说明和记录武术动作的结构、特点及名称 的专门用语。武术术语不是对武术动作简单的形象描绘,而是 用简明的文字根据动作的特点对其性质和形式的确切说明。掌 握动作术语有助于正确领会动作的含义。武术术语有三个基本 要求:

正确:能确切说明动作的性质和形式。

简练:以简明的文字说明动作的基本特点。

易懂:术语要使人容易理解与记忆。

一、长拳类

手型

拳。五指卷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 节上。

掌。拇指外展或屈曲,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向后伸张。

勾。屈腕五指撮拢;或拇指与食指、中指撮拢成刁勾。

手法

1-拳法。

冲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快速出击力达拳面;侧冲、 上冲要求同此,唯方向不同。

劈拳:拳自上向下快速劈击,臂伸直,力达拳轮;抡 劈时臂要抡成立圆劈击。

撩拳:拳自上向前上方弧形直臂撩击,力达拳眼或拳 心;反撩力达拳轮、拳背或拳心。

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击,臂微屈,拳眼 斜向下,力达拳面。

崩拳:臂由屈到伸,运用前臂和腕力经下向前崩击, 速度要快,臂要直,力达拳面。

栽拳:臂由屈到伸自上向下或向前下栽,速度要快, 臂伸直,力达拳面。

砸拳:臂上举,而后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达拳背。

横拳:直臂自侧面向前、向后平扫横击,力达前臂及 拳背或拳轮、拳眼。

抄拳:臂微屈,拳自下向前上方抄起击打,高不过头, 拳背向前,力达拳面。

掌法。

推掌:掌由腰间旋臂向前立掌推击,速度要快,臂要 直,力达掌外沿。

挑掌:臂由下向上翘腕立掌上挑,力达四指。

穿掌:手心向下,臂由屈到伸,沿身体某一部位穿出, 力达指尖。

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掌,力达指尖。

撩掌:手心向前上,直臂向前撩出,速度要快,力达 掌心。

劈掌:由上向下侧掌劈击,直臂,力达掌外沿。

砍掌:仰掌向左、俯掌向右击打,力达掌外沿。

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向下,力达掌心。

拍掌:俯掌直腕下拍,快速有力,力达掌心。

亮掌:臂微屈,抖腕翻掌,举于体侧或头上。

搂手:手心向下,向斜外侧划弧,力达掌外沿。

刁手:手腕由伸到屈,向内或向外刁捋,力达手指。

缠手: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由内向上、向外缠绕,同 时前臂外旋,使手心转向上抓握。

肘法。

顶肘:屈肘握拳,手心向下,肘尖前顶或侧顶,力达 肘尖。

盘肘:手臂平举,拳心向下,前臂由外向内盘肘。

架肘、里格、外格:屈臂内旋上举,手心向外为架肘; 前臂上屈,手心向里,力在前臂,向体内横拨为里格;向外横 拨为外格。

(三)步型

弓步。前脚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 平,膝部约与脚尖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脚尖里扣斜向前方, 全脚着地。

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脚长的三倍,脚尖正对前方, 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

虚步。后脚斜向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着 地;前腿微屈,脚面绷紧,脚尖虚点地面。

仆步。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近小腿,全 脚着地,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全脚着地, 脚尖内扣。

歇步。两脚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 后脚脚跟离地,臀部坐于小腿上,接近脚跟。

坐盘。两腿交叉叠拢下坐,臀部和后腿的大小腿外侧及 脚面均着地;前腿的大腿靠近胸部。

丁步。两腿半蹲并拢,一脚全脚着地支撑,另一脚停在 支撑脚内侧相靠,脚尖点地。

叉步。两腿交叉,前脚脚尖外摆45度,全脚着地,屈

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另一腿挺膝伸直,前脚掌着地,脚尖 正向前方。

横裆步。两脚左右开立,约同弓步宽,全脚着地,两脚 尖正对前方,一腿屈膝半蹲,另一腿挺膝伸直

半马步。前腿稍屈、脚尖微内扣,后腿下蹲,大腿略 高于水平,脚尖向外,两脚距离同马步,体重略偏于后腿。

并步。两腿伸直并拢,全脚着地,不可起踵。

(四) 步法

上步。后脚向前迈步。

退步。前脚向后退步。

盖步。一脚经另一脚前横迈一步,两腿交叉。

插步。一脚经另一脚后横迈一步,两腿交叉。

行步。两腿微屈,行步平稳,步幅均匀,重心不得起伏, 不允许腾空。

纵步。一脚提起,另一脚蹬地前跳落地。

跨跳步。后脚蹬地跳起,前脚前摆落地。

跃步。后脚提起前摆,前脚蹬地起跳,接着后脚向前落 地。

踏步。一脚提起向地面踏跺,另一脚向前上步。

击步。后脚击碰前脚腾空落地。

(五) 腿法

弹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 高不过腰,膝部挺直,脚面绷平,小腿弹出快有力,力达脚尖。

蹬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脚尖勾起 用脚跟猛力蹬出,高不过胸,低不过腰。前蹬时上身正直;侧 蹬时上身稍侧倾;后蹬时上身前俯与后蹬腿成水平。

踹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脚尖勾起内和或外摆用脚底猛力踹出。高踹与腰平;低踹与膝平;侧踹 时上身斜倾。

浏览1,50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