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备式
面向南方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身体两边(图 3-153)。
要求
身全直立,下颌微微内收,头上顶,牙自然叩合,舌顶上腭, 呼吸自然,目视前方,两肩下沉,两膀微微内扣,胸部自然放松, 双手放松垂于身体两侧,两脚并拢,脚掌平稳落地,脚心有内收之意,尾部微收,肛门微提,思想 人静,周身放松,意想丹田一会 儿,意念引气下行至丹田。
二、轻步站
接上式,右脚向右侧退一步, 身体向左转90°;左脚尖上跷,脚 跟着地,左脚在前,双腿屈膝下 沉,重心在右腿;左手放于左膝上 方,右手放于右胯外侧,两臂微微 内收,两手心朝下,沉肩垂肘,两 胯下塌;头上顶,目平视,为吸气 状,成熊出洞姿势(图3-154)。
三、出手横拳
接上式,左脚向前迈一步,成 左弓步;右手由右跨处变拳向前上 方击出,高度与肩平,拳眼朝上,拳 峰朝前;左手与右手同时向前推 出,扶于右拳手腕处,指尖朝上,手 背朝外(图3-155)。
要求
前脚踩劲,后脚蹬劲,右手出拳时要与后脚的蹬劲和腰的左旋 劲紧密配合,整个动作要高度协调,脚手和劲力及周身动作要落 到一个点上,不能有先后迟缓之 分。拳如放箭,要打出弹性,意念 要放远,意随目走,手随意出,成 呼气状,两肩沉劲,两膀裹劲,两 手向前伸拨劲。总的要求,后脚 蹬劲、前脚踩劲、腰旋劲、头顶 劲、牙叩劲和排气要同时完成, 催手外出,使周身之力聚于右 拳,打出周身的合力。
四、转身挑领
第一动
接上式,左脚尖向内扣,身体向左旋转180";右脚跟着地, 脚尖右转180°后落地;右手从原位置随 身右旋至头顶,手指朝上,手心向左;左 .手随身变动,落至左胯前侧,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图3-156)。
第二动
接上式,左腿屈膝下蹲,右腿在前,脚尖上跷,脚跟着地,重心在后腿;随身 子的下蹲,右手由上向下沉劈,落于右 膝内侧,手心向左,手指向下;左手屈肘 上提,放于右面外侧,指节向上,手心向 夕卜(图3-157)。
要求
左腿屈膝下蹲,单腿支撑全 身重量,右脚内钩,有找鼻尖之 意,上身束劲,两肩沉劲,两膀裹 劲,两膝扣劲,两臂向内合劲。
此动作的核心要协调一致,劲力 裹含,蓄而待发,头上顶,目平 视,成吸气状。
第三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迈进一 步,成右弓左蹬步;右手由下向 上挑击,指尖向前,手心向左;左 手由右面外侧下按至右膝内侧,指尖朝前,手心向下(图3- 158)0
要求
右手上挑应是左腿的蹬 劲与上身的束长劲合力而发 出的,不是单纯的单臂挑出 去。左脚蹬劲、右脚踩劲、上身 长劲和右手挑劲动作要高度 协调,紧密配合,做到动作要 合,速度要快,劲力要整。右手 向上挑,左手向下按,两手的 发放意念要远,整个动作的完 成睪反应出心狠、意毒、力猛, 要打出火烧身的灵劲与弹 力。两手劲力对分,头上顶,气下沉,目平视。本式突出反应中节的拔劲,又叫拔中节和恨地无环。
五、鹰捉把
第一动
接上式,左脚上前迈一步,脚跟着地,脚尖上跷,腿微屈,膝 内扣;右脚屈膝下蹲,重心在后腿;左手左旋上躜略高于头,手指 向上,手心向右;右手由上向下落至左肘内侧,目视右手(图3- 159)0
要求
周身重心下沉,收尾提肛,沉肩塌腰,裹背束身,两手上伸拔 劲,周身下沉束劲,二力对称。
第二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左弓右蹬式;两手由上旋转 下按,落至左膝内侧,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指尖向前,手心 朝下,目视前方,成排气状(图3 _ 160)。
要求
右脚蹬劲催左脚,迈出成左弓右蹬步;两手猛反掌下按,上 身由束身虚含随之变为上顶长劲,使上身迅速发出向上的反弹 力;两手在躯干长身的同时,反手下按,形成对挣力。两手下按的 速度要快,发力要猛,意念要远,落如霹雷击地之势。此势又称 “恨天无环”。此势练习中节的束长弹性和两手的撕、拉、捉之猛 劲。练习时,前脚踩、后脚蹬和长身、头顶、两手下按高度协调,动 作一致。
六、斩手
第一动
接上式,重心前移,右腿屈膝上 提,脚尖朝前;左腿微屈,支撑全身 重量;右手上提的同时,反手变拳,屈肘,小臂右旋上躜,拳高与眉齐,拳峰向上,拳背向外,左手屈肘上 提,扶于右小臂内侧(图3-161)。
要求
右腿提膝与右手冲拳要动作一致,右膝与右肘对照,两肩 下沉,两臂内裹,含胸拔背,尾内收,整个身体形成周身劲裹含, 意念集于右拳,目视右拳前方,有蓄而待发之势。
第二动
接上式,右脚迅速向前下放落踩,成右弓步、左蹬步;右拳迅 速左旋并向前下方击出,左手扶于右肩内侧(图3-162)。
要求
右脚下落时要快,踩劲要狠,右手向前下方击出要与右脚下踩同时完成。此动左腿蹬劲、右 脚踩劲、二肩内裹下沉、上身向下 沉束与右拳下击要同时完成,动 作一致,速度要快,劲力要猛,意 念要毒,重在练习上身的束长劲, 又称为蹲中节。
七、上步横拳
第一动
接上式,重心后移,右脚与右 拳同时向后拉回;在右脚拉回未 落地时,左脚迅速跳起,并屈膝上提,膝提到与跨的高度平为止, 脚尖向前;然后右脚落地,膝部微屈,并支撑全身重量;右拳同时 变掌,并反手向下落至右肋内;左掌从右手上边躜出,向前击出, 高度与鼻尖平,指尖向前,手心斜向前方;头上顶,目平视(图 3-163)0
要求
下边跳步换腿与上边手的 变换要动作一致,右腿支撑全身 动作要稳,左手在前,要沉肩坠 肘,两手为掌要虚、要灵,上身要 裹背束身,周身下沉,束含内裹,虚中有灵。
第二动
接上式,左脚上提,向前下方 迈出落地,成左弓步;同时,腰向左旋,右手随腰之旋转向前上 方撩出,至右肩高度平为止;左 掌由前向后回拉,至右肩内侧 为至,目视前方(图3-164)。
要求
进左步与右手撩阴同时 进行,动作要快,配合要好;出 右掌要与腰的左旋紧密协调,周身上下一动无有不动,脚进 手追,意动力至。
第三动
接上式,周身重心前移,左 脚随身体的前移向前收回,在右脚未落地时,左脚上跳提膝,提 膝高度与跨平,脚尖上跷,有前踏之意;然后右脚落地,膝部微 屈,右腿支撑全身重量;右手随右脚的跳起,迅速屈肘拉至右肋 外侧,指尖向前,手心朝里;左手在右手拉的同时向前撩出,至左 小腿内侧,目视前方,有蓄而待发 之势(图3-165)。
要求
两手与两脚的动作变换要高 度协调,要收尾沉肩,含胸拔背,上 身束身裹含,重心下沉,整体看好 像猴子束身蹲着一样。
第四动
接上式,左脚直接向前迈出一 步落地,右脚蹬劲,成左弓右蹬式;
右手从右跨处变拳,直接向前上方击出,高度略低于肩,拳峰向 前,拳眼向上;左手在右拳前 击时与右拳会合,扶于右拳后 边手腕处,指尖向上,掌心向 内,头上顶,目视前方(图3- 166) 。
要求
左脚落地与右手击出动 作要一致,速度要快。出横拳 时,右拳要从右跨处走斜线,直接击出。拳经云:“出横不见 横”。出拳的速度越快越好,出 拳走的路线越近越好。上身由 上动的束身与出手落步紧密配合,并迅速向上反弹,由束身变为 长身,右腿的蹬劲与上身的反弹长劲两劲合一送到右拳,使右拳 打出周身的合劲。除此之外,在出拳发劲时还要做到,舌上顶,牙 要叩,气要排,周身要下沉,意念要放远。
八、转身挑领
第一动
接上式,左脚向内扣,身体向右旋转180°;右脚跟着地,脚 尖右移180°落地;右手从原位置随身右旋至头顶,手指朝上,手 心向左;左手随身变动,落至左跨前侧,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图 3 丄167)。
第二动
接上式,左脚在后,屈膝下蹲;右腿在前,脚跟着地,脚尖上跷,重心在左腿;右手由上向下沉劈,落 于右膝内侧,手心向左,指尖向下;左手 屈肘上提,放于右面的外侧,指尖向上, 手心向外;头上顶,目平视,成吸气状(图 3-168、图 3-169)。
要求
左腿屈膝下蹲,单腿支撑全身重量, 右脚尖内钩,要有找鼻尖之意,上身束 劲,两肩沉劲,两膀裹劲,两膝扣劲,两臂 向'内合劲,劲力裹含,蓄而待发。
第三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迈进一步,成右弓 左蹬步;右手由下向上挑出,指尖向前, 手心向左r左手由右面外侧下按至右膝内侧,指尖朝前,手心向 下;头上顶,气下沉,目平视(图3 - 170)。
要求
右手上挑应是左腿的蹬劲 与上身的束长劲合力而发出的, 不是单纯的单臂挑出去。左脚蹬 劲、右脚踩劲、上身长劲和右手挑 劲动作要高度协调,紧密配合,做 到动作要合,速度要快,劲力要 整。右手向上挑,左手向下按,两 手的发放意念要远,整个动作的 完成要心狠、意毒、力猛,打出火 烧身的灵劲与弹力。两手劲力对 分。本势突出反应中节的拨劲,又 叫拔中节和“恨地无环”。
九、鹰捉雷声把
第一动
接上式,左脚上前迈一步,脚 跟着地,脚尖上跷,腿微弯曲,两膝 内扣;右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后腿;
左手左旋上躜略高于头,手指向 上,手心向左;右手由上向下落至 左肘内侧,目视左手(图3-171)。
要求
周身重心下沉,收尾提肛,沉 肩塌腰,裹背束身,两手上身拨劲,周身下沉束劲,二力对称。
第二动
接上式,右脚向前蹬劲,催 右腿向前迈出,成左弓右蹬步; 同时,躯干部分向上长身而起, 头上顶,目平视,两手向内翻转 下按,落至左腿内侧,左手在 前,右手在后,两手心朝下,手 指朝前;在两手落下的同时,口 中要发出震雷般的“噫”声(图 3-172)。
周身动作要一致,后脚蹬劲与前脚踩劲同时完成,发声要 宏亮,要做到声随意发,手随声落,动作协调,发力刚猛,有落如 霹雷击地之势,心意拳称此把为“恨天无把”,就是要求打出周身 的合力。周身动作与劲力和发声同时完成。要认真练好此把,细 心琢磨其中之奥妙。
十、收势
第一动
接上式,左脚尖向右扣,上 身向右旋转;右手随身向右划 圆至右腿右前方高度与膝平; 左手在原处,两手心向下,目视 右手(图3-173)。
要求
向右旋转时以腰为轴,动作缓慢均匀,两手广纳地气。
第二动
接上式,两手翻成手心向上;重心在右腿,左腿向右腿靠拢, 落在右脚左侧,间距约半尺许;两臂平伸于身体两侧,两手高度 与肩平(图3-174)。
要求
周身放松,头上顶,目内视,意念集于两手。
第二动
接上式,两臂从两侧向头顶汇合,合至两手距离如肩宽时停 止(图 3-175)。
两手向头顶移动时,动作要慢,意想两手收天地之灵气,两 手在头顶时,两手心相对。要求
第四动
接上式,身体直立,两手变为手心朝下,指尖相对,从头顶走 胸前,缓慢向下落至小腹时停止(图3 - 176)。两手在小腹处略 停片刻后,向两边分开,垂于身体左右两侧,手心向腿,指尖朝 下,成立正姿势(图3-177)。
要求
在两手向下落时,意想两手接天地之灵气随手下落,贯于 泥丸宫,并随两手动作而行,由上到下,沉于丹田。
浏览2,5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