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言行引起了美方制作人员的强烈不满,甚至有不少人提前离港。如果影片不能顺利拍摄,最大的责任不在李小龙,而在制片人温特杜尔,是他 没有协调好各方关系。温特杜尔没有办法,人是他请来的,现在出了问题,也 只能由他出面解决。温特杜尔找到了邹文怀,两人商议之下,决定做两手准 备:一方面劝说亚伦搬出现在的住处,在另一家酒店继续履行职责,不让他出 现在李小龙视线中;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李小龙罢演的准备,即在缺少主角的 情况下先就其他次要镜头进行拍摄,然后寻找李小龙的替代者。

所幸的是,李小龙在得知亚伦离开后,这才前往剧组开始正常的拍摄工 作。然而好景不长,李小龙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再次宣布罢演,原因竟是他在 九龙街头看到了已被“驱逐”的亚伦!原来,亚伦离开剧组后,仍然是整个编 剧团队的核心人物,中方编剧只是在要紧处前往他下榻的酒店商讨剧本事宜, 别的时间就非常清闲。亚伦闲来无事,便经常离开酒店在香港各处闲逛,这才 与李小龙不期而遇。

面对李小龙的暴怒,温特杜尔再无办法,只好让亚伦离港返美,影片这才 得以继续拍摄。对美方工作人员来说,这10个星期的日子无疑是难熬的,李小 龙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对《龙争虎斗》的要求大大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部影 片,对片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冥思苦想、反复设计。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李小 龙先后7次受伤,最严重的一次竟在手上缝了 12针,但这些困难对他来说都不 算什么,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李小龙也要求剧组其他成员必须做到尽善 尽美,尤其在细节上,更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李小龙的“专横”让《龙争虎斗》的拍摄一度曾处于停顿状态,拍摄时间 也从计划的4个星期延长到了 10个星期,成本投资也从原来的50万美元上升到 了 80万美元。导演高洛斯曾这样说:“这是个奇怪的地方,香港人对什么都说 ‘行’,但并不是真正的‘行’,他们只是答应你,很快地就会忘记这件事, 当你问他们是否办妥时,他们会茫然地看着你,你不得不再去讲一遍,这在好 莱坞可绝对不允许。当然这是中国,我们不能强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方式去做, 他们有自己的交际文化!……在电影剪辑方面,我们时常发生冲突,好莱坞的 导演喜欢从多个角度选取镜头,而香港电影圈除了把镜头连接在一起外,似乎 不愿再去尝试新的拍摄方式。……我们还得妥协现场直接录音的习惯,因为香 港人不习惯现场录音,他们总时在拍片时说个不停,想让他们静下来,是很困

 

难的事!……电影最后那场200名临时演员的戏,我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指导那 么多没有表演经验的人去演,你要知道在好莱坞,任何一个临时演员都有着很 深的表演功底! ”在这段“艰难”的拍摄过程中,最让高洛斯吃惊的是香港人 的迷信,“明明是答应租给我们一艘船,可是到了用船那天,船主却说不是黄 道吉日,天时不利,于是船也就没有了。”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把这一章的标题定为“狂暴1973” ?实际上,从 回港开始,李小龙的性情就在一点点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执拗,越来越专 横,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即便如此,李小龙还是拍出了一部又一部叫好又叫卖 的影片,在事业和性格上都达到了一种近乎“狂暴”的状态。就像是一根弓 弦,拉得越紧,射出去的箭威力越大,同时崩断的可能性也越大。而让李小龙 变得“狂暴”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自己、对他人在做事上的严格要求, 另一方面则是巨大的压力,他太急于向世人证明自己,太急于要做出成绩,因 而在情绪上走进了死胡同,越来越接近崩溃的边缘。

幸而,李小龙身边还有两个一直保持着头脑冷静的人,一个是邹文怀,另 一个便是他的妻子莲达。

莲达在《龙争虎斗》中扮演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但实际上,莲达在影片 的拍摄过程中却起到了常人无法取代的作用。原来的编剧亚伦离开后,为了让 剧组能够正常运转下去,莲达一边安抚气急败坏的李小龙,一边赶往美国,请 来了李小龙的好友施里芬代替亚伦参与编剧工作。此后,莲达还充当起了李小 龙与其他剧组成员沟通桥梁的角色,每次出现问题,都是由她出面进行调解,

一边向李小龙解释大家的意见,一边安抚受了责骂的剧组成员,说李小龙所 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能够拍好,都是对事不对人,希望大家不要放在心 里,更不要记恨李小龙。

温特杜尔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曾说:“……布鲁斯变得如此出名,如此锋芒 毕露,如此暴躁,他是被周围的一切弄得惶惶不可终日了,倘若没有莲达, 《龙争虎斗》是完不成的,是她使布鲁斯控制住情绪……我无意诋毁布鲁斯, 他是一个复杂而特别的人,总是令人很难了解他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实 际上,李是一个非常有血肉的人,并非一个暴力提倡者,他有着人道主义精神 和

迷人的人格魅力,他每次杀人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手的——这就是一

 

种武道的境界。李小龙把角色演得太好了,他将角色冷漠严峻的性格表现得淋 漓尽致,他是个内涵很深、戏路很宽的动作演员。”

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中不仅向观众充分展示了他的截拳道功夫,还进 一步阐释了自己的武道思想。在影片中,李小龙扮演的李使用了数十种的兵 器,在地牢独战群豪的那场戏里,他将截拳道的拳P功夫、双节棍、长棍及菲 律宾魔杖等武器展示得淋漓尽致。对于武道的思考,片中还有一段经典的对 白——师父问李:“刚才看你的武艺已进入化境,希望你能身心一致发挥到最 高境界。你能解释什么叫武术的最高境界吗?”李回答:“就是把技巧隐于无 形。”其实,李的答案其实就是李小龙自己对武道的看法:功夫的最高境界, 是把技巧隐于无形,用直觉去打。

但即使到了最后关头,李小龙和华纳之间还是矛盾不断。原来,华纳准 备把《龙争虎斗》的英文片名从由《血与钢》改为《韩先生的岛》(Han’s Land),而李小龙觉则认为《进入龙的境界》(Enter The Dragon)要比《血与 钢》、《韩先生的岛》更具东方意境。双方各持己见,僵持不下,李小龙一怒之 下,下令停止《龙争虎斗》的后期制作,以示威胁。然而一周后,事情有了戏剧 性的变化,华纳公司竟破天荒地主动联系到李小龙,表示愿意接受他的建议,把 《龙争虎斗》的英文名字正式改为《Enter The Dragon》。

华纳的态度为何会有180度的大转弯呢?原来,影片拍摄完成后,剧组把 未经剪辑的毛片寄给华纳高层“验收”。华纳高层人士在看完毛片后不禁面面 相觑——这还是一部C级片吗?难道这就是区区数十万美元拍出来的电影?这 个名叫布鲁斯•李的中国男子,居然能用一套三流阵容拍出如此效果来!影片 的打斗场面与李小龙的精彩表演,完全达到了好莱玛A级片大制作的水准,也 让华纳高层对《龙争虎斗》的市场前景大为看好,于是一致同意追加对影片的 投资,并同意李小龙对影片名字的要求。

美方工作人员中,导演高洛斯是少数几个没有与李小龙起过冲突的人之 一,他在影片全部完成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你就是花上1〇〇万美元也很难 在好莱坞的布景棚里营造出香港那种东方式的氛围。那里的场面、音响、甚至 气味,都会给参与拍摄的人强烈的真实感。……拍片时最令我吃惊的是布鲁斯 何以演的如此之好。有人告诉我,这个男人不需要把戏演出来,因为他全身都

是戏,他只需要想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行了。是的,他的确使我惊讶不已。他 不但是个好演员,还是个与众不同的功夫大师。”

浏览7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