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术馆从1928年成立到1947年被迫停办,期间近20年时间,


  • 徐家几代情况如下:徐德麟的曾祖徐兴俊,好武习武,遂成家风.因后代有功.诰赠 ••武翼都尉”;祖父徐廷钺,武功上乘,赠“武翼都尉”;父亲徐仲,嘉庆戊辰(1808)武举人; 伯父徐伦,被诰封为“武地骑尉”,叔父徐偃,嘉庆庚午(1801)武举人,被诰封为"武地骑 尉”,叔父徐仪,诰封为“武地骑尉”;叔父滨,诰封为“武功将军”;大哥徐祥麟,诰封为“武 功将军”;胞弟徐及麟,道光二十五年武进士,候选都司,领蓝翎侍卫;儿子徐元捷,诰封为 “武骑都尉”。参见李文厂:《沧州武术》.第246〜247页。

  • 孙建:《清代沧州武状元考略》,《武林风起沧海潮》,2010年第3期.第97〜98页。 历经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两大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 武术人才,为我国武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创立,不只是创办了 一所全国性的武术机构,而且在它的影响下,全国各省以及大部分市县 都相继成立了国术馆组织。把我国的武术事业推上了现代史上一个最大 的高潮,不只在国内,在海外武术界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为光大中华 武术,促进国内、国际武术交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极其深远 的历史意义①。


一、中央国术馆内的燕赵武术名家

张之江,字子姜,河北盐山人,已故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军宿将之 一,与李鸣钟、孙良诚、宋哲元、鹿钟麟等将领,并称冯玉祥麾下的五 虎上将。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张之江在西北军总司令部任总 指挥官。当时,西北军总司令部武术总教官马凤图组织了大刀队(亦称 “敢死队”),在攻打天津的攻坚战中创建奇勋,给了张之江很大鼓舞,使 他萌生了依靠武术来“强中救国”的思想。南口战争,奉系惨败,更使 他认识到以武壮军壮国的迫切,开始跟其副官李渊智、军法处长马凤图 习拳练武。军旅生活和个人武术实践,使张之江对武术的功能和作用的 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自此,他开始把武术这一民族瑰宝视为“军之 胆”、“国之魂”,以“唤醒炎黄子孙,强我宗族、壮我国魂”为己任,并 为创建国术馆而四处奔波②。1928年秋,张之江写信给已在南京执掌国 民政府军党政大权的蒋介石,信中提出将武术易名为“国术”,“保存国 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蒋介石同意了张之江的建议,调他来南京, 担任中央国术馆馆长,划拨出编制名额,又拨下一笔经费。于是,张之 江辞去西北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军职,从甘肃天水来到南京上任,主持

®此部分所涉及到的武林人物,请参见本书第二章燕赵传统武术主要人物系谱传承。

® 赵荣林口述,徐志华整理:《回忆中央国术馆》,载于《文安县文史资料第二辑》,第 100—101 页。

选馆址、搭班子等工作。图片1

中央国术馆成立之初,在馆长张之江、名誉馆长冯玉祥的大力支持 下,着手选拔馆内武艺教习(后改为武艺教官)。先以国民政府的名义通 电各省府主席,督其在省内选推高手。于是各省均先后用自报自荐和公 推公选的方式挑选出数十名行家里手,经过考核,报送至中央国术馆供 职。经过协商,将来人组成一个团体,即“中央国术馆教授(训练) 班”。首期“教授(训练)班”的57名成员中,河北籍的就有20多人, 占三分之一以上。

佟忠义( 1879〜1963),河北沧州人,擅长搏击与摔跤;韩会清 (1886〜?),河北沧州人,擅长青龙偃月刀等;李元智(1903〜1972), 河北沧州人,擅长八极拳、梅花单刀等;高振东(1879〜I960),河北雄 县人,擅长铁砂掌、形意拳等;郭长生(1876〜1967),河北沧州人,擅 长白猿通臂拳、苗刀等;朱国福(1897〜1968),河北定兴人,擅长形意 拳、武当昆吾剑、铁砂掌等;赵连和(1900〜1973),河北景县人,擅长 十二路潭腿、地煞剑等;马英图(1897〜1956),河北沧州人,擅长通臂 拳、劈挂拳、八极拳等;孙琨(1900〜?),河北石家庄人,擅长燕青拳 及擒扑散手等;王子庆(1899〜1980),河北柏乡人,擅长五毒垒塔及北 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齐良友(1887〜1969),河北完县人,擅长 铁砂掌、北少林拳;杨兆清(1883〜1936),河北永年人,擅长杨式太极 拳与太极打手等;郭锡三(约1897〜1978),河北沧州人,擅长青萍剑 等;田兆麟(约1901 - 1985),河北完县人,擅长铁砂掌、形意拳等; 龚润田(约1887-1970),河北辛集人,擅长铁砂掌、八极拳、吴式太 极拳等;刘鸿庆(约1897〜1979),河北沧州人,擅长五毒垒塔及雁尾 单刀、哪吒闹海乾坤圈、武当君子剑等;李滋茂(约1899-1984),河 北沧州人,擅长五毒垒塔、形意拳、八卦掌、梅花双刀等;马庆云(约 1901〜1985 ),河北保定人,擅长硬形气功,中国式摔跤;李椿年 (1894〜1976),河北交河人(今泊头),擅长北少林拳、杨式太极拳;李 玉山(又名李琳春,1881〜1957),河北沧州人,擅长燕青拳、青萍剑、 太师鞭等;曹砚海(1899〜1938),河北沧州人,擅长武当太乙剑、六合 拳、燕青拳等。

1929年3月,中央国术馆正式开馆,首期招收学员360人,全国各 地国术爱好者争相报名应考,其中武术世家子弟占了不小的比例。据统 计,报名者达5244人,也就是说选录比例约为14比1,可谓盛况空前。

中央国术馆副馆长为原直系将领李景林,河北枣强人,行伍出身, 在南北军阀混战中一度崭露头角,成为直系重要将领,他的北派达摩剑 术独步平津,有一定的名气。

该馆下设教务处、总务处、编纂处3个处。由“神力王”王子平 (河北沧州人)和少林名家吴图南担任教务处正副处长;王振伟为总务处 长;知名技击高手唐豪与国术研究专家姜容樵(河北沧州人)分任编纂 处正副处长。

编纂处负责编辑出版大开本《国术周刊》,设记者编制6人,分驻上 海、北平、沈阳、汉口、广州、西安6个城市。为了保证稿源及质量, 中央国术馆还在全国24家国术分馆聘请了一大批特约撰稿人,不发放津 贴费,是义务性质,但这些撰稿人的热情仍相当高,以文稿能在《国术 周刊》上刊登为荣。

每周出版的《国术周刊》,每期可售出4000多份,军校生、大中学 生都争着购买,传阅范围较广。人们最爱读周刊上的“功法介绍”、“技 击家小传”等专栏,认为文章短小生动,资料翔实可信。南京、无锡、 合肥等市的中学还采取集体订阅、设点代销等方式出售《国术周刊》。南 京的日本总领事馆、公使馆的外交官员还分别订阅10份,供日本国内一 些大型武道馆人员研读。

1928年10月18 H ,中央国术馆举办的第一届国术国考,获得前30 名的优胜者中,燕赵地域的河北人共有13名,前5名全部为河北人,其 中定州人朱国福被誉为“武状元1936年,中央国术馆运动员随国家 队自费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闯出了中国武术的威名,其中就有燕赵 武林高手郑怀贤等。在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这两个为近代武术发展 做出了最大贡献的武术组织中,燕赵武林人士都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由此可知,燕赵武术在近代中国武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河北省国术馆图片2

民国十七年河北省国术馆给保定形意名师李星陪的聘书

(图片来源:保定市武术协会挖掘,河北省武术协会提供)

1928年后成立于河北天津(现天津直辖市)。馆址在天津市中山公 园后。商震,名大寿,字启予,1888年9月21日生于直隶大城县苦水务
村。1905年考入保定北洋武备速成学堂,从此步入军界。1928年,商震 任职河北省政府主席,仿效所闻所见“南京中央国术馆”搞得热火朝天, 如火如荼,立刻招兵买马,组织成立了河北省国术馆,并担任馆长。商 震组建的河北省国术馆与张之江组建的南京中央国术馆,一南一北,同 年成立。时任北平警备司令兼陆军42师师长的张荫梧被聘任河北省国术 馆副馆长,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也在河北省国术馆有任职。

河北省国术馆董事:李景林、傅作义、崔廷献、曾延毅、高志仁、 贺生、蒋馨山、郭铸山、张宪武、霍双立、刘善菁。图片1

魅留功生耶雄所阈省冀

尹成章、尹玉章、李秋轩、刘斌、程有信、毕爵、杜汉升、修显、梁忠 慎、卢书魁、阮玉书、于环、何忠麒、黎雪樵、刘殿臣、王丹林、李性

和、武承烈、杜之良、孙传桂、高星樵、郑玉亭、居文耀、高克兴、贾 宝华、董文修、刘宝琦、孙梦麒、张德荫、唐煜南、谢燕南、郭向荣、 黄沛庭、于继瑞、于继璋、李金科、盛启辉、张国栋、严元生、蔡国英、 陆启明、于家凤、卢明亮、杨卓华、俞辉如、沈达文、宫金祥、于升阶、 韩世勋、许泰征、李振如、张芾南、刘西川、沙云祥、王景孟、孙锡、 何寿康、何寿堂、王少田、张恒、王镜清、张子连、王席珍、张宝鼎、 王沐堂、王景山、邱式俭、田庆升、田凤鸣、史文瑞、钱茂林、刘来考、 张宝善、刘益三、王才臣、张宝年、王景安、李午山、张西川、赵积 善等。

三、唐山国术馆

唐山国术馆成立于1929年,由唐山知名武术人士夏君枫、李古山、 徐海、董占鳌协同当时的公安局长宁武、商会会长刘子贞和徐宴清等人 共同研究筹备,并呈报南京中央国术馆,得到赞许和支持,租赁陈谢庄 槐树街一所宅院作馆址。为保证国术馆的正常运作,还成立了董事会, 由宁武、刘子贞和工商界名人组成,负责筹款和处理重大事宜,国术馆 负责报名和授艺。馆长徐宴清,教务主任由少林派夏君枫担任,特聘夏 君惠、李树森、于德海为专职教师。国术馆成立时张灯结彩,锣鼓喧天, 煞是壮观。当时还得到了上海精武体育会、天津中华武术会、太原和吉 隆坡国术馆的函贺。

唐山国术馆男女老幼皆收,分儿童、少年、青壮年和老年班,早晚 上课,可以食宿。当时的教育形式分三种,一是馆内招生训练,如第一 期学员中有李赞臣、王金声、张连第、李淑英、孙炳武、赵荣勋等五十 余人,后发展到一百余人;二是面向中小学和社会团体,如当时的开滦 中学、第四中学、同仁小学、西门开小、开滦工友俱乐部、开滦矿警所 等都开设了武术课,由市国术馆派教师任教;三是家庭教学,当时由于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儿女救国热情高涨,许多家庭专门聘请国术馆教 师到家中授艺。唐山国术馆的师生,每逢重大节日都参与耍龙灯、英雄 会等社会文化活动,还经常与社会各门派之间友好往来,交流切磋技艺。

唐山国术馆为中华武术在唐山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后来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华,加之经费困难等原因,历经了 14个 年头的唐山国术馆于1943年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①。

四、文安县国术馆

继中央国术馆于1928年在南京建立后,各省纷纷响应,建立国术 馆、国术训练所,并且,国术很快步足军界,对提高官兵体质起到很大 作用。文安武术界人士在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下,怀着强种救国之志, 广播武技,意在强身保国,护我家园。文安县当时有数十个村子纷纷建 立把式房,如苏桥镇、胜芳镇、左各庄镇等地,都建立了国术馆,收徒 传艺,进行习武救国教育。县城内拳师邢德发在自己家中授拳,王克昌 在陈茅阁家教场子,杨树常在五岳观(今盐店街)传艺,黄继河在百子 庵(今外贸局西)带徒习武,一时,文安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习武强身 热潮。

1936年12月20日,文安县国术馆开馆典礼,国术馆组织设置有理 事会,由国民党文安县党部书记李雨亭、县长韩新文等政府官员、社会 名流及著名拳师组成。并由县长韩新文任名誉馆长。王克昌拳师任国术 馆馆长,杨树常任副馆长。邢德发、任树楠、靳小轩等武术界名人任国 术馆武术教师。另外.国术馆还安排了后勤人员负责馆内杂务等。

国术馆开馆时有30多名学员,后来又陆续增加,主要有:刘虎山、 刘百田、王泽泉、关化宜、纪瑞林、高义堂、杨俊沂、杨学振、刘广田、 刘廷茂、边秀峰、贺锡廷、陈云岭、井崇敬、杨玉起、杨俊荣、殷宝安、

① 璃柏林、夏桐茂、张恩顺、刘钊:《中华武术在唐山的传承与发展》,《唐山劳动日报》, 2006年12月8日。

张文泉、张万起、赵俊卿、胡文廷、胡延廷、李四胜(女)、张大菊 (女)、冯大臣(女)、荣淑珍(女)等。这些学员每天晚上集中到国术馆 参加训练、学习武术。

当时,各学校每七天还要上一次国术课,国术馆师生除了完成馆内 教学习武课程外,还要负责教授各学堂学校的国术课,使全县习武之风 盛行。文安县国术馆从创办到解散,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但它是文安 历史上第一个由县政府官办的武术机构,意义深远,而且培养了一批武 术人才。这些人后来为发展武术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王克昌、纪端林 在天津教场子;胡文廷在河南省的武术学校教武术课;刘虎山、王泽泉 在自己的家乡收徒传艺,其弟子刘增田、任文柱、杨雨山、张宗华、王 立成、袁振平、陈兆亮等文安武术界的后起之秀从80年代起,领衔相继 创办了文安镇武术馆、维扬武术馆、东光洲武术馆等,向社会收徒传艺, 学员达数百人,为继承和发展武术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五、邢台国术社

为了贯彻中央国术馆制定的《省市国术馆组织大纲》和《区村国术 馆组织大纲》,顺德府的府、县各级行政机构相继设立了国术组织——国 术训练处或国术训练所,均令各级行政最高长官任处(所)长。一个政 府性的国术系统自上而下地成立起来。1930年秋,原邢台少林会也正式 更名为“邢台国术社”。截至1933年,一府九县共建国术处(所)34 个,其中邢台县为最多,共计六处。国术系统的建立,为提倡武术、推 动武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国术组织采用举办期限不等的短期培 训班、设立辅导站和派出教官或辅导员到机关学校辅导等形式,开展武 术的推广普及工作。截至抗战前的1936年,受训者达870余人,培养了 众多高水平的武术骨干人才。

六、 保定国术馆

1932年保定国术馆成立,各地武术拳师名人常来保定以武会友,切 磋技艺。保定清真寺街还成立了国术馆分馆,开设武术、摔跤等项目。 各中学、驻军也开设了武术课,造就了范国珍、韩超群、翟文风等一批 近代武术名师。武术已成为深受保定人民喜爱的一个项目。形意拳名家 韩超群民国期间在南京第一届国术大赛中获得拳术第一名,荣为国手。 武术名家温敬铭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 会上表演武术,获得巨大成功,轰动德国。武术名家萧功卓先生不仅完 善和继承了府内派杨氏太极拳,并将这一优秀拳种在保定地区传播和推 广,做了很大的贡献。有“花蝴蝶”美誉之称的武术摔跤大师常东升 1949年到台北后仍不遗余力推广国术等,保定也成为赫赫有名的武术 之城。

七、 衡水国术馆

衡水国术馆创建时间及相关活动待考,馆长张膺方,1935年为《国 术周刊》(8、9、10期合刊)题词,内容为:

河北省国术馆馆长徐兰洲先生,虽极热心提倡,但是馆方 因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心与力远,奈何,奈何,日前面请于主 席,拟举行国术省考,以打破沉寂的气象,振起燕赵往昔强悍 勇侠的精神,已得于主席之应允,并允由省拨款,以利进行, 近日该馆于举行民众体育观摩会会议席上,特商讨省考应进步 骤,到会者有魏明初,郝金佩,郭寿臣,许锡伯、李春芳、马 其昌,赵玉亭诸先生,编者亦列席,由该馆秘书莫子瑞临时主 席,云及现在正拟省考预算,省府拨款领讫,组织考试委员会, 聘请专家协助一切,七月间举行,应试员以五百名为限等语,

编者甚赞此举,缘河北为英才辈出之地,况罹难之奇耻大辱, 感山河之沦陷,叹民气之消沉,实有万种难言之痛,而不自已 者,所以更不应不从速猛醒.振起我们燕赵豪侠之风……。

民国期间的武术著述

明清之际,河北为全国政治、文化和军事的主要活动地域。作为文 化遗产的武术,它是以一种文化现象而寓于文化中心之内的。国内高手 汇聚燕赵,推动了河北武术的发展。该时期,武术理论著述尚不多见, 且多以祖谱、老谱的形式在门内传抄,如八极拳拳谱、三皇炮捶拳论、 杨炳的习武序等等。但造就了一大批武林高手,如丁发祥、窦二墩、杨 露禅、董海川、武禹襄、宋迈伦等。

步入民国时期,燕赵的武林志士,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继 承前人著书立说的传统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民间流传的武术门 派种类、拳术、器械,进行汇总和整理工作,编写并出版了大量武术专 业书籍,据统计,全国现存400种武术专著,其中近百种为河北人编著。 仅沧县姜容樵编写的就有《形意母拳》、《太极拳讲议》、《形意杂式捶八 式拳合编》、《形意十二目》、《形意安身炮》、《形意拳》、《八卦掌新义》、 《八卦掌》、《八卦练习法》、《写真秘宗拳》、《雪片刀》、《八卦对刀》、《三 才剑》、《写真昆吴剑》、《写真青平剑》、《写真少林棍法》、《写真八卦奇 门枪》、《写真太师水磨鞭》、《写真太师虎尾鞭》、《太师鞭》、《写真鞭枪 大战》、《秘宗五虎架》等20余部著作。

第五节镖局行业的兴盛

近代社会商业、贸易的发展,促使了 “物流业”的大发展,“物流货 物”的流通主要依靠镖局来往运输。燕赵作为京津咽喉,来往货物多以 保定、沧州等地为集散地,然后再通过陆路和运河运往京津。地理环境 和经济贸易的双重影响,为当代习武之人提供了一个施展一技之长的机 会,他们凭借自己所学,投入走镖行业。如河北省沧州献县,位处九省 通衢、南北孔道、东西水路要冲,溢阳河、淖沱河在此交汇,两京津御 路与子牙河在此十字交叉,车班班、帆翩翩,货栈星罗、码头成串.行 商货贾,为人货平安,都须保安人员,尤其是珍奇异宝,更要雇佣保镖。

“镖”,形状像长矛的头,有的称“飞矛”、“飞镖”,属于暗器类,隐 蔽,易携带,投出去杀伤敌人,旧有“金镖压绿林” 一说。与“镖”对 应的还有镖师,因他们护送财物银两,故其行为称为“保镖”(或走镖、 压镖)。掠夺他们护送的锥铢,称之为“夺镖”(也称劫镖)。清代,镖 局、镖师(镖客)、镖事盛行,镖师们吃的是玩命的饭,穿的是玩命的 衣,更是一群玩命的主儿。而他们把护送的财物看得比命重,因为一旦 被劫,不仅有失信用,超出原价赔偿,而且镖旗一倒,饭碗丢了不说, 自此无法立足于江湖。

所以,为确保货物的万无一失,为使自己镖旗不倒,他们必须是练 家子,有真功夫。燕赵武林中人,不仅从事镖业的人众多,而且他们凭 借自己的真本事,在全国各地开设了自己的镖局,并兼练武授徒。

一、会友镖局

创始人宋彦超,生平绝技乃是三皇炮捶拳。三皇炮捶门历史渊源悠 久,至明末清初年间河北冀县武术名家乔三秀传授此艺,始有文字记载 和文物可考。乔三秀传其子乔龄(字鹤龄)作为第二代。乔龄将此艺微 妙真谛传给第三代宋彦超(字迈伦)、于连登、张文彩、王双奎四弟子。

宋彦超集平生所学,潜心钻研,创“夫子三拱手”之绝技。清道光 二十五年(1845),宋彦超来京投“神机营”报效国家。神机营老七王爷 令宋与营中教练武林高手比武。宋出手神奇微妙,众高手皆败于宋手下, 老七王甚喜,惊呼“真乃神拳也”!遂赐五品亮兰顶戴。此后,“神拳宋 迈伦”的名字享誉武林。宋漫游京城,结识八卦掌祖师董海川,遂交成 挚友。宋在为官生涯中耳闻目睹了朝政腐败,自感报国无望,便弃官从 贾,在北京前门外粮食店街创办“京都会友镖局”,以武会友,从事保镖 生涯,同时传授武艺。从此开拓了北京三皇炮捶门历史的新纪元。

清同治五年(1866),于连登之子于鉴(字镜堂)先得其父亲授,后 来京拜宋彦超为师,得宋之奥妙后技更精绝,功达上乘。自此于鉴在北 京大开山门,传授三皇炮捶拳。在一大段历史时期内“京都会友镖局” 同“三皇炮捶门”名声大震,镖局生意兴隆。三皇炮捶拳也广为传播, 得到了很大发展。后来镖局还出现了李尧臣这样的杰出镖师。他在抗日 战争期间将自创的无极刀法传授给抗日军队,喜峰口战役中,学了无极 刀法的大刀队,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杀日寇60余里,缴获大炮18门。 跟李尧臣学过武术的人很多,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演闹天宫的猴拳和梅 兰芳演虞姬的剑法,都是李尧臣传授的。

二、 成兴镖局

该镖局有个规矩叫“镖不喊沧州”①。说的是过去南来北往的镖车, 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你 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 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保管你栽个大跟头,丢尽脸面。

这规矩的来头就是成兴镖局的开山人李冠铭。继他之后其侄李凤岗、 李庆临等三代经营的“成兴镖局”亦声名显赫。

三、 玉永镖局

嘉庆年间,由河北沧州人张德茂创立,其外祖父张景和是康熙年间 著名拳师,江湖人称“神拳教习”。张德茂随其学成武艺后,遂在苏州开 办玉永镖局,镖走大江南北,威振海内。一次走镖北京,收左昌德为徒 弟。回苏后,因见左昌德才高义重,遂将镖局转赠于他。

四、 源顺镖局

王子斌,回族,沧州南门外人。十二岁在一烧饼铺学徒,常到成兴 镖局偷艺自习,十分刻苦。后来被镖局掌柜李凤岗发现,欲收为徒。但 因李系回族,王系汉族,当时有艺不传教外之说。经人说合,王改为回 族,拜李凤岗为师,习练六合拳法。他在师兄弟中排行第五,又因其刀 术精妙,所用之刀又大于一般,故人称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早年闯荡江湖,广交天下英雄豪杰。这就是他创办源顺镖 局的主要资本。现在尚存的前门外西半壁街13号院就是原大刀王五源顺 镖局的旧址。据大刀王五的后人介绍,源顺镖局正门原是个朱漆的大门, 其右侧悬挂一面杏黄旗,上书“源顺镖局”四个大字。门道东墙上高挂

① 见本书第五章第二节“尚武好勇”——成语典故的文化生产,“镖不喊沧”。 “德容感化”金字横匾,西墙上高挂“义重解弊”金字横匾。大门里还有 “尚武”、“济贫”两小块匾额。这几块匾都是北京城的老百姓赞誉大刀王 五轻财重义、济困扶危的精神所挂。整个镖局有前院、后院和西跨院、 共30多间房屋。前院有大车棚、马和仓房,王五的家属和存放贵重货物 的地方都在后院,西跨院是众镖师练武的场地。练武的场地上摆放着刀、 枪、剑、戟等长短兵器和石锁、砂土口袋等练武所需之器械。光绪二十 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在北京城内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大 刀王五义愤填膺,英勇地反抗侵略军。在前门外护城河边与敌人战斗时, 中弹而牺牲。

大刀王五被害后,源顺镖局就没有人掌管了。又由于京奉、京汉火 车线建成后,商人运货大都由火车站托运,从而源顺镖局的生意被铁路 夺去。大约在光绪三十年(1904),源顺镖局就歇业了。

五、万通镖局

创始人是赫赫有名的“单刀李”李存义。李存义原名存毅,字肃堂, 后改名存义,字忠元。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河北深州南小营村 人。秉性温厚,轻财好义,性喜拳术,幼年学习长短拳。

三十八岁时,李存义拜形意拳名师刘奇兰为师,学习形意拳,习之 数年,深得形意拳之精髓。以后闻听北京董海川精于八卦掌,便进京欲 拜董海川为师。由于他与程廷华是同乡人,便请程廷华介绍拜董海川为 师。董海川知道李存义精于形意拳,起初不肯收他为徒,后经程廷华、 刘凤春、梁振圃等八卦掌门弟子一再说情,董海川才同意收李存义为徒。 李曾任两江总督督标把总,后至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兼收徒授艺。

1900年,李存义以五十三岁高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 阵,奋起抗击外敌,面对洋枪洋炮,毫不畏惧,奋勇杀敌。在天津老龙 头车站一役,他手刃洋兵十几人,誉满中原,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 胫而走。晚年弃镖局,专志授徒。宣统三年(1911),李存义与叶云表在

津创办中华武士会。

六、 热河源顺镖局

徐金钊(1867-1944),河北肃宁人,精八翻拳,对七十二进法、三 百六手短打运用自如,并喜醉仙拳、单刀、大枪之术。徐金钊二十一岁 即闯荡江湖,或传艺,或充当镖师。四十岁时,在热河创立镖局,走镖 从无闪失。1914年,徐之师兄边老春领奉天德顺镖局时,在皇姑屯失 镖,遂请徐相助。徐与劫镖者相见,先以武德感化,劫镖者不服,遂交 手,徐连胜其数人,劫镖者仍不肯交镖。第三日,与劫镖首领交手,仅 数招即扼其咽喉,迫其交出镖银。自此,与之结下冤仇。9个月后,徐 亲押一支重镖赴山西,令其子徐振川和四名小徒留守镖局,不料有7名 劫镖者趁机袭击镖局,时年二十二岁的徐振川重伤其中四人,终因寡不 敌众而遇害。徐金钊的老母闻讯悲痛万分,严令他不许再从事保镖业。 徐金钊将所获利银分与众弟子、同道,解散镖局回乡侍母,传徒授艺 以终。

七、 会友镖局

黄焕章(1873〜1958),沧县小集村人。黄自幼喜武,投八极拳师王 勇门下,苦修十数年,尽得其师衣钵。1935年,黄已过六旬,因家境贫 困,携眷至东北谋生。初以卖艺、售卖外科药物及授徒传技糊口,后辗 转至哈尔滨创立“会友镖局”,以保镖及授徒为业,门徒众多。

浏览5,33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