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短暂的静默。
短暂的静默之后,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邹文怀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依衣和苗可秀等女演员像望英雄般地望着谈笑风生的李小龙,就连那位发问的 记者,也乖乖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不再刁难。在以敬业、高水准著称的香 港媒体面前,李小龙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宣告了自己的回归。
1971年10月,《唐山大兄》终于在香港公映。《唐山大兄》首映时,邹文 怀陪同李小龙夫妇同坐在贵宾席中,全新功夫片的拍摄能否获得观众的认可, 李小龙能否成为所有华人的英雄,嘉禾能否一举翻身,全都要看今晚的首映。
其实早在公映前,邹文怀就认为影片的效果要比先前估计的要好,但他还是没 有贸然向李小龙提出留在香港发展的要求。邹文怀是个谨慎而冷静之人,他有 舍命一搏的勇气和胆色,但那都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因为他知道, 早在泰国拍片时,就有不少美国影视公司来函要请李小龙回去发展,李小龙也 曾在《唐山大兄》拍摄完成后赶回美国拍摄了三集《盲探神犬》。尽管李小龙 还是回来了,但邹文怀很清楚,如果《唐山大兄》反响平平,嘉禾很可能就会 失去这位功夫天才。
“一切,就让事实来决定吧! ”邹文怀吸了口气,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平 静。
然而,那个夜晚,注定要成为李小龙和嘉禾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影片 播放时,观众们为主人公和及其工友们的命运所牵动;影片结束时,整个电影 院在刹那间沸腾了,所有观众起立鼓掌、高声叫好,有的人甚至冲到邹文怀和 李小龙所在贵宾席前,将他们团团围住。这是李小龙所经历过的最热烈的场 面,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频频向大家挥手致意,十几年的奋斗和打拼,终于 在今夜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莲达哽咽了,她与李小龙相识相爱已经将近10年,这10年来,她第一次看 到自己的丈夫如此开心,如此兴奋,如此忘我沉醉,他多年来的心愿终于实现 了,不是在梦寐以求的好莱坞,而是在香港,这个他度过童年的地方。“或许 香港才是最适合他发展的地方。”莲达如是想。
邹文怀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观众的反应和掌声足以说明一切——《唐山大 兄》火了,李小龙火了,嘉禾也活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敢排挤嘉禾、小看 嘉禾,他邹文怀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成 就。望着李小龙那激动的背影,邹文怀笑了,像父亲对儿子那般;他要考虑 的,已经不是嘉禾能从《唐山大兄》上赚到多少,而是下一仗该如何打——未 雨绸缪、料敌机先,是一个智者所必备的素质。
火爆首映后,《唐山大兄》继续在香港各大影院上映,不仅在观众中引起 了强烈的反响,还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人们都被李小龙在片中全新的 打斗方式和精彩的功夫表演震撼了。不到三周,《唐山大兄》便打破了香港 电影的票房记录,收入一举超越《龙虎斗》,总票房竟高达350万港币。《唐山大兄》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纪录。一夜间,全亚 洲都认识了李小龙,人们甚至直呼这位从好莱坞归来的功夫巨星为“唐山大 兄”=这样的成功,别说嘉禾上下,就连李小龙本人都不曾料到:“一开始我 就知道这部电影会成功,但我必须承认,我没想到竟会是这样的成功。”
《唐山大兄》的成功,是李小龙式拍摄风格的成功,也是截拳道的成功。 李小龙这种追求速度、力量、准确性,接近于实战的功夫表演,打破了以往中 国电影“花拳绣腿”的一贯模式,让观众有了更加真实刺激的感官体验。从 《唐山大兄》开始,李小龙有了自己的表演风格,这一点从郑潮安初时的唯唯 诺诺和后来的豪气逼人中就能清楚的感受到。而郑潮安在打斗中那一声声近乎 尖利的吼叫,更是成为李小龙电影最具特色的元素。
《唐山大兄》的成功,同时也是嘉禾的成功。从《鬼怒川》《天龙八将》 《独臂刀大战盲侠》的惨败到《龙虎斗》的初战告捷,再到《唐山大兄》的大 获全胜,嘉禾电影公司也像李小龙一般迅速成为香港电影界的一个璀璨的新 星。没有人再怀疑邹文怀的能力和他离开邵氏的动机,香港是个重实力的地 方,只要你有本事、有成绩,大家就会尊重你、追捧你,以往的一切都变得不 再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嘉禾的崛起使得邵氏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有 竞争才有进步,为了应对嘉禾的挑战,邵氏也会抖擞精神,两强争霸,必将使 香港影坛愈发精彩纷呈。
四、“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什么样的电影才能恒久不衰?为什么我们在感慨当今某些国产大制作影片 肤浅做作的同时会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出产的那一批经典武侠电影?观众 想看的,究竟是明星大腕、华丽场景,还是真正能打动他们的故事?其实电影 就像一个人,重要的不是有多少家产、打扮的多么时髦、行事作风多么前卫, 而是你的内涵和个性。正如《大宅门》里的白七爷,一个人只有活出精气神来 了,才能为人所敬重;一部电影,只有拍出精气神来了,才能为观众所铭记, 而精气神,正是李小龙想要在电影中最终表现出来的东西。
如果说《唐山大兄》反映出来的是一种草根英雄反抗残暴统治的英雄气,
那么到了《精武门》里,李小龙就把这种英雄气上升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 这
也是“精武门”的故事数十年来长盛不衰、一次又一次被翻拍的原因所在。
继《唐山大兄》后,嘉禾马不停蹄地开始筹拍李小龙的第二部影片——《精 武门》。《精武门》原名《大侠霍元甲》,影片仍然起用《唐山大兄》的原班人 马,由倪匡和罗维合作完成剧本。剧本完成后,邹文怀倪匡罗维等人觉得配角陈 真的角色更出彩,也更适合李小龙的表演风格。邹文怀当机立断,决定把陈真上 升为第一主角,并且由李小龙来饰演这位血气方刚的民族英雄。
事实上,陈真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的身份和经历也有着许多不同的版 本,嘉禾版《精武门》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一改以往谈“精武门”必先讲霍 元甲的惯例,而是直接从霍元甲的葬礼开篇,讲述了陈真回国后调查霍元甲死 因、挑战日本人为师父报仇的精彩故事。
影片延续了李小龙先抑后扬的风格,在霍元甲的葬礼上,一名日本武士扛 着一块写有“东亚病夫”的牌匾来到灵堂,神态倨傲挑衅精武门上下。精武门 师兄弟,尤其是李小龙扮演的陈真怒不可遏,却为农劲荪等前辈阻拦,说是日 本人势力强大,不宜在霍元甲的灵前动武,必须先忍下这口气。陈真忍住了, 但怒火却在心中熊熊燃烧,这就是李小龙所塑造的人物性格中的“抑”,郑潮 安如此,陈真也是如此。这些人物的性格与李小龙一样,都是刚强勇猛、疾恶 如仇的,但迫于现实,他们不得不暂时忍耐,不是不发作,而是时候未到,这 就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情节悬念和表演张力。
葬礼之后,陈真开始调查师父霍元甲的死因,这与《唐山大兄》中郑潮安 调查制冰厂地下冰窖的过程如出一辙,充分展示出了李小龙塑造的人物性格中 冷静、缜密、智慧的一面。在片中,陈真不相信师父是病死的,一番仔细的调 查后,各种疑点相继浮出水面——原来日本人早就想铲除霍元甲这颗眼中钉,
便使出卑鄙手段,收买精武门的厨师,指使他在食物中下毒。在真相大白的过 程中,人们看到了汉奸的可恶嘴脸、陈真复仇怒火的升级,还有精武门内人们 不同的性格和姿态,这是一幅众生相,演绎的既是精武门的故事,也在影射中 国人在面对列强外敌凌辱压迫时的不同反应。以小见大,是《精武门》在情节 设置和配角塑造上超越《唐山大兄》的一个重大进步。
而影片的另一条线索,则是霍元甲死后,日本武士再无顾忌,在上海横行霸道,到处挑衅欺凌中国人的场面,中国武术界太需要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了! 此时,观众的胃口已经完全被吊了起来,影片也将进入高潮部分——陈真忍无 可忍要去报仇了,李小龙要展示他的功夫了!
压抑之后是爆发——陈真,李小龙扮演的陈真,杀气腾腾地扛着那块足以 让任何有血性的中国人咬牙切齿的“东亚病夫”的牌匾上路了!
浏览6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