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走,还是留? ”李小龙需要权衡,美国的低谷和香港的机会,是坚 持,还是改变方向?李小龙没有盲目做决定,毕竟香港只是一个弹丸之地,其 电影业再发达,影响力终究不过华人圈一隅,而好莱坞则是世界电影的中心, 唯有在那里,才能成为世界级的巨星。不过李小龙还是与一些影视公司的老板 见面、会谈,试探性地开出了自己的合作条件。
“片酬1万美元,制作成本不得低于60万港币,拍摄时间在2个月内,还要 对剧本、演员、武打设计、服装道具等有发言权……他是不是疯了?! ”这就 是香港片商对李小龙合作条件的第一反应。其实,李小龙开出的1万美元只相 当于好莱坞二线演员的片酬,2个月拍摄时间也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因为他的 确不可能长时间逗留香港拍戏。至于对剧本、演员、武打设计的要求,则是李 小龙一贯以我为主、精益求精的拍片风格,并不是所谓的摆好莱坞架子、狮子 大开口。
尽管如此,李小龙的条件还是吓跑了大多数片商,有实力、有魄力接受这 些条件的,就只剩下香港影视界大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邵氏是当时香港乃至 整个东南亚华人圈电影界的龙头老大,旗下拥有大批当红影星,实力雄厚、技 术条件一流,是最理想的合作对象,也是李小龙潜意识里的合作方。
与其他片商一拥而上不同,邵氏老板邵逸夫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克制而有风 度,并没有过分地去追捧李小龙,而是先派人前往美国对李小龙在好莱坞的发 展状况进行调查。一番摸底之后,邵逸夫才知道李小龙是在好莱坞发展不顺才 回香港来碰碰运气,心里就有了底。
当助手把李小龙开出的那些条件摆到邵逸夫面前时,这位久经风雨的影坛 大佬笑了——李小龙啊李小龙,你在好莱坞连一部影片都没有主演过,就想坐 地起价通吃一条龙,你把香港人都当傻子了?邵逸夫立刻让人给李小龙去一封 信,告诉他如果有意合作,片酬2000港币,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在7万美元左 右,合约6年,别的拍摄条件都由邵氏公司根据实际需要来安排,李小龙没有 千涉的权力。客观上说,邵氏开出的条件不能算差,邵氏旗下的其他演员也都 是这个待遇,没有对李小龙特殊对待。
接到信后,李小龙觉得对方根本没有合作的诚意,于是立刻返回美国,甚 至
没有给从中牵线的小麒麟一个解释。李小龙的走让小麒麟很是内疚,他觉得
是自己没有把事情办好,怠慢了兄弟,李小龙才会不辞而别,于是找到了邵氏 旗下的导演、自己的好朋友许国,让他再去六叔(即邵逸夫)那里看看有没有 挽回的机会。“六叔”的态度很明确,让李小龙回香港,一切都好谈。
邵氏牛,李小龙更牛。李小龙最反感这等没有诚意的邀请,直接丢去两个 字:“不干!”
李小龙与邵氏就这样擦肩而过。李小龙不会觉得后悔,因为当时他根本没 有回香港长期发展的打算,他还是想在好莱均继续等待机会,他不甘心,他不 能就这么回香港。邵逸夫也不会觉得后悔,像李小龙这样的演员,邵氏旗下有 很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在外人眼里,是李小龙的傲 慢态度让他自己失去了与香港最有实力的影视公司合作的机会,也许在不久的 将来,李小龙就会后悔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年,那个名叫卫鞅的年轻人小吏离开大梁时,魏 国上下没有一个人把他放在心上,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30年后, 当商鞅率领秦军夺回被魏国占领了的河西之地时,人们才意识到,那个毫不起 眼的墨衣小吏,已然让被天下各国讥讽嘲笑的秦国崛起于关中之地,拉开了百 年秦魏争霸的序幕。香港影坛亦是如此,如果不是邵逸夫的“按规矩办事”和 李小龙的“不识抬举”,恐怕就不会有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邵氏与嘉禾两强争 霸的格局出现。
美国人的偏见、邵氏的傲慢,使得一出精彩大戏即将上演。
二、士为知己者死
1970年的香港影坛是不平静的,在这一年里,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 “名震”好莱坞的华人功夫影视两栖巨星李小龙有意回港发展,第二件是邵氏 兄弟电影公司的宣传部主任、“六叔”邵逸夫的得力干将邹文怀突然辞职,离 开为之奋斗打拼多年的邵氏公司,自立门户,创办了嘉禾电影公司。
邵氏电影公司成立于1958年,也就是李小龙离港赴美的同一年。李小龙在 美国半工半读、不懈奋斗的十几年,也是邵氏在香港的飞速发展期,直至李小 龙回港时,邵氏已经成为香港电影界的龙头老大,几乎垄断了整个香港
业,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电影的黄金期,不但开创了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 金时代,还培养了李翰祥、张彻、楚原、胡金铨等一批著名的电影导演,美国 唐人街电影院播出的中国电影,也多为邵氏出品。当时的香港只有三百多万人 口,可电影产量却达到了惊人的300部,香港电影在香港、台湾、东南亚及整 个华人圈都广受欢迎,被誉为东方影都。这当中,邵氏当属首功,而邹文怀, 恰恰是邵氏开创香港电影盛世局面的最大功臣之一。
邹文怀祖籍广东大埔,出生于香港,1949年结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 赴港,在英文报纸《虎报》担任体育记者。1951年,邹文怀在美国新闻处主持 美国之音节目并担任新闻官。1959年,邹文怀加入邵氏,担任邵氏电影公司的 宣传主任,后因才干出众被升任为制片主任,成为邵逸夫的左膀右臂。
邹文怀离开邵氏并非偶然,早在1969年,已然成为邵氏第二号实权人物的邹 文怀就在邵氏内部受到猜忌,有人攻击他野心太大,早晚会架空“六叔”取而代 之。邹文怀有野心吗?肯定有,任何一个有能力有胆识之人都有野心。正如慕容 垂对苻坚的态度一■如果你真能成为一代英主,我便死心塌地为你打江山;但是 如果你没有这个命,给了我东山再起的机会,我也绝对不会放过,到时候你便休 怪我忘恩负义。同样的道理,如果邵氏给了邹文怀足够的信任、足够的权力、足 够的空间,邹文怀不会走,至于到最后他是否会取代“六叔”,谁都不好说。可 任何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都不会允许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被别人拿走,尤其是 自己的部下,为了防患于未然,邵氏开始提防邹文怀,“六叔”更是把他的红颜 知已,后来的太太方逸华召入公司,为的便是掣肘邹文怀。
千难万难,枕边风最难。邹文怀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在邵氏的日子到 头了——与其战战兢兢苟且偷生,不如就此离开另辟江湖!所以,他毅然离开 了邵氏,离开了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人生就是由无数的机会和挑战组成 的,机会来时,要把握,唯有挑战,方能杀出一条血路!
在邹文怀“叛出”邵氏一事上,香港舆论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亲 邵氏者大声斥责他忘恩负义、狼子野心,羽翼丰满了便翻脸不认人,•邹文怀的 朋友则为他鸣不平,认为邹文怀为邵氏打江山,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还
处处 排挤他,防范他,河未过便拆桥、鸟未尽弓便藏。香港是个追求实际的地方, 自我实现的氛围很浓,因此在大多数普通人,尤其是也想干一番大事的年轻人
看来,像邹文怀这等有能力有魄力之人,早晚都会走上这一步,无可厚非。
离开邵氏,创办嘉禾,走出这一步容易,但走出后的路却十分艰难,因为 邹文怀从创业一开始就站在了邵氏——香港电影业老大的对立面,成了邵氏首 要封杀的对象。
“以前是为别人干,现在是为自己干,我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邹文怀 如是想。
浏览1,09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