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心意六合拳先师马学礼

马学礼,回族人,原居洛阳马坡村,后迁居北窑村,约生于清 代初期,家境贫寒,从小以放羊为生,性格刚毅,练武更是天赋 奇才。

马学礼放羊经常歇脚漉河中游“十方院”,13岁时得一隐士 传授心意六合拳,他坚韧不拔,刻苦练功,无论寒冬酷暑,雨雪风 霜,苦练不止,得师父精心口传身教七年有余。艺成后,师父郑重 嘱咐:“无论何时何地,不得把为师姓名告诉世人。各种功法苦练 十年,春去夏来可前去少林寺试功……日后在洛阳立起心意拳 门户,代之传授,切遵切记! ”马学礼件件应允,恭恭敬敬向师父 行了离别大礼。

年复一年,四季苦练,十年后,马学礼功夫已是炉火纯青,遵 师嘱,前去少林寺试功。马学礼一路风尘仆仆,待至少林寺,天色國求丛笮近晚,山门已闭,便跃上一棵大树隐身瞭望,被一练功武僧发 现。马学礼便跳下树来,老方丈闻讯,同众武僧来到前院,马学礼 当即施礼,向老方丈说明来意,老方丈说:“双方试功,均不可随 意伤害。”

试功后,老方丈问及姓名,学礼连忙抱拳,和语相答:“弟子 马学礼,家住洛阳东关外马坡村。多谢方丈海涵,不伤之恩,永世 不忘! ”方丈听后若有所忆,面带微笑说:“我与你师父交情极深, 他早已明言,你必前来试功,十年苦功已见分晓,望你继续努 力。”马学礼诚恳拜谢老方丈明示,夜返洛阳。

马学礼武艺精湛,被人称颂为“神拳马学礼”。后来,河南各 大商行争相聘他前去做保镖,为谋生计,他干保镖生涯近十年, 此间从未出过差错。

河南知府得知马学礼武功高超,邀请前去任府衙都头,任职 十年,多行侠义之举,洛阳百姓有口皆碑。某年,中岳庙年久失 修,朝廷拨下银款,下旨河南府修建,知府任命马学礼为总监工, 统掌财资大权,修复少林寺。马学礼受任后,官场一些人说:“这 次可以发财啦!”马学礼闻此话痛斥说:“我虽家贫,但不以金银 为贵,朝廷财物,马某决不取分毫,纯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腹! ”修寺过程中,马学礼尽职尽责,合理利用钱财,工程竣工,他 却落个两袖清风……

马学礼修建中岳庙,廉洁奉公,深得人们称颂,河南知府也 不得不为之赞叹。为示赏赐,知府责令地方官拆除了他原住的破 窑房,为其盖了几间新瓦房。瓦房至今旧迹尚存。

乾隆年间,马学礼借口老母年迈多病,辞差归家,以后遵师 嘱在洛阳传授心意六合拳。马学礼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有很强 的责任心,众教徒推崇他在猜真寺办起了武学,传授心意六合 拳,所以,在洛阳心意六合拳又称为“教门拳”。马学礼将心意拳的各种功法升华到精湛阶段,晚年编成了心意拳谱,命名为《圣 行心意六合拳》,并严格规定了祖训戒律:非吾门真弟子,宁可失 传,也不乱传!

所以,心意六合拳南派几百年来一直在回族中流传,直到民 国时期才广泛传开。

马学礼享年76岁,一生主要传徒有:张志诚、马三元、马 兴。

二、恩师吕瑞芳(宋慧敏、李有为文)

吕瑞芳先生,河南午阳县北午渡镇人,回族,生于1908年, 于1999年谢世,终年91岁。出生于武术世家,祖父吕金梁是马 三元派心意六合拳传人,父亲、叔父皆精于心意六合拳,其舅父 丁兆祥乃买壮图宗师之高徒,具有买壮图宗师“练神还虚”之奇 功。恩师吕瑞芳自幼秉承家师严训,勤奋好学,后又经尚学礼大 师指点,深得买式、马式心意六合拳之真传。

吕瑞芳先生性格豁达开朗,待人宽宏大度,一生刻苦习拳, 武功精湛,学生众多,但择徒甚严,宁可不收,绝不乱收,极按门 规三教三不教的规矩收徒。我与洳波师兄于1962年有幸拜吕瑞 芳先生为师,几十年来,耳濡目染,深深感受到师父是一位武功 高强、人品高尚的武术家。

师父一生没上过学,谈起武术理论如涛涛之流水,倒背如 流,而且精通形意、査拳,通晓八卦、太极及国家甲组套路。

1953年他在开封参加省民族体育运动会以来,陆续参加了 许多国内武术比赛,屡次获奖。

1959年他代表青海省武术代表团参加全国第一届全运会, 他与儿女同场献技,轰动赛场,深受大家的称赞,被当时的《人民日报》刊文誉为“吕氏三杰”。

1985年,师父的武术资料在北京展出,被国家体委列人中 华武术文库,并被国家武术院收藏。《武林》等刊物多次登载师父 的武技及拳理资料。

1990年他以83岁高龄在郑州第一届少林武术节做了精彩 的表演,市长亲授予“健康老人”证书。

1991年,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先后派团来华跟师父学 拳,并出版了武术专辑。

师父一生练拳刻苦、勤奋,幼时就养成了晨练的习惯,一直 坚持到晚年。我们经常在河堤上练拳,下面是一片沙滩。练拳时, 师父总比我们早,当时师父已年过七旬。后来我们商议,以后早 点到,非赶到师父前边不可。记得冬季的一天,我们师兄弟几个 商定第二天早晨五点钟到,先做一下准备活动,练练基本功,师 父一到便可以学拳了。次日早上我们按时到场,看师父未到,便 暗自高兴,这次终于比师父来得早了。我们正准备活动,朦胧中 看到一个人在沙滩上游动。这么早,谁在沙滩上?我们好奇地走 近一看,正是师父。但见他步似行云流水,时而似某种动物表现 其间,千姿百态,维妙维肖;时而上下翻转,起落钻翻,飘忽不 定。起如卷紧的弹簧,落如滴水进入滚油锅。静似山岳,岿然不 动;动若山崩地裂。我们看得人了迷。师父刻苦、勤奋的精神一直 激励我们,至今难忘。

师父功力深厚,虽然年迈但功夫过人,且反应极快。一次我 们说拳时,师父一个单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雷霆万均之力, 把师兄全身向后摧起,师兄后边是陡坡,我们惊慌失措,只见师 父急上一步,把师兄又拉了回来,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提起 此事,至今我们记忆犹新。凡见过师父练武的人,都深感他的气 势宏大而饱满,周身是劲,不重样式而重气势,不重外表而重内劲,掌握了纯真的心意六合拳功夫。

师父不但拳的功夫好,且精于枪术,练起枪来,人枪合一,周 身劲力直达枪尖。特别是师父独特的一连五枪的撺把,大枪在师 父手中,如蚊龙摆尾随身翻转,人与枪达到了完美的配合,一个 扎枪如雷霆万钧之力,直达枪尖。一次某拳师来家访,看到兵器 架上新装好的枪,顺手拿起来抖了几把,感觉得心应手,便说: “二哥,咱们对刺几把吧! ”老拳师一枪刺来,只见师父身子一抖, 手腕一翻,枪头直向对方枪尖砸去,只听“啪”的一声,对方枪已 脱手。老拳师伸出大拇指连声说:“二哥枪法了得。”

师父授拳,总是精诚相授,不厌其烦,不计其功,且语言生 动,道理明白,以身施教,从各方面详尽讲解每个动作的内在涵 义和技击作用。他曾在青海省和漯河市体委任教,在此期间为国 家培养了大批的武术人材,并在郑州、洛阳、商丘、驻马店等地区 有不少弟子,连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许多中国武术爱好 者也慕名来华学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师父不仅有高超的武艺,而且有崇高的武德d也一向为人正 派、谦虚、敦厚和善良,宽宏大度,富有修养,从不议论别人。他常 告诫我们,无论什么拳都是好的,不然就不会流传至今;练功夫 不在拳种,而在于肯练与否;只要下功夫练,练得正确,功夫自然 会练出来。再者学了功夫,不要处处炫耀,到外边去欺负人,学拳 是为了强身与防身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来打 人,尤其是练内家拳更应如此,先养性,要切记山外有山、人外有 人,不要以为自己学了拳就了不起,学无止境。

师父一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其卓绝的功夫,高 尚的武德,踏踏实实地做人,于平凡之中显示了他高尚的人品。

洳波师兄遵从师父“把心意六合拳传下去”的教诲,刻苦练 功,潜心专研,多年来,跑遍全国各地,投师访友,不存门户之见,博采众长,加之天賦极好,悟性极高,秉承师德,终于完成了师父 的遗愿。此作是对师父最好的记念,让师父的美德和精湛的武艺 流芳百世。

浏览1,6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