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建树者遍布大江南北、各有所长。内家拳法,讲究五行 之生克、八卦之变易,由太极学说演化而来。不论武当南派也 好、北派也罢,其立论基础都离不开道家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体 系。已故武当山一代名师吕明道老道长,年逾百岁时仍然可以随 意演练内家拳术,其神形若隐若现,暗含阴阳,神气鼓荡往返, 大有空洞超脱之意。1988年曾几次看到游人想试老人功力,交 手时无不如风摧枯木,东摇西摆,无处着力,而老人仍悠闲自 若。一日曾与老道长攀谈,老人讲:内家拳历代传人极少,不经 言传身教,很难体悟。其实行拳均在方圆之中,上下左右,皆阴
皆阳,攻防均在阴阳转换之间。阴阳即是相生的根本,又是相克 的条件,武当拳之所以传人极严,非德才纯正者不传,无缘分者 不传,长期以来十分自守,又十分忌讳争强炫耀,其原因在于它 伤人致命皆在倾刻。故非修养深纯不足得之。老人一再提醒修习 内家的后生,切不可只在招法形式上动脑筋,内家拳法重在神意 的修炼,与人较技时,搭手前用神罩住对方,纵然有千变万化也 不过池中之鱼,意之所至,内力透之,攻防可随心所欲,不拘形 式。内家方圆之论,内涵丰富。在松溪派实用中,不论是分筋错 骨、抓筋拿脉,还是沾衣十/m,均在方圆之中求得效果。内方 外圆,圆生化劲,方为落点,抓拿节闭尽在其中。太极拳所表现 的圆更为丰富深奥,其行功圆中的圆,如同缠丝,正缠、逆缠, 单缠,双缠,浑身无处不走圆,到一定境界时又分有形之圆和无 形之圆。
八卦掌也是一种圆中求圆的特殊技能,动如龙之行,升降开 合,首尾相应,变化无穷。其技击之法搬、拦、截、扣、推、 托、带、领也在方圆之中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八卦掌很强调身 法和底盘功夫的修为,在步法中讲究内方外圆,扣摆连环,迈步 似狸猫潜行,形若蹚泥之状,灵敏稳捷,如履薄冰。身法则要求 周旋灵活,形如蛟龙翻浪,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走转拧翻,尽 在滔滔不绝的方圆之中。
形意拳以应五行(金木水火土)劈、崩、炮、钻、横为母 拳。五行中东西南北方位形成方圆之势,在百打不如一站之三体 式桩功中对圆又有特殊的要求,拳经中有三圆之说,即脊背要 圆,前胸要圆,虎口要圆。圆是形意拳提高功力不可缺少之法 则。比如脊背圆可以使脊背上下之间(即从大椎至尾椎之末端) 呈现出纵向的圆弧形,另外左右两肩之间也形成一个弓形,身如 弩弓,弓则劲生,无弓不弹,无弓不崩,无弓不绝。腰为主宰,
纵向之弓可以加大腰劲之崩发。前胸圆的含义包括纵向横向两个 圆弧,一是指两肩松沉含蓄呈圆形,为横圆,另一个指鸠尾至下 丹田要呈圆形,为纵圆。纵圆可以使气沉丹田,横圆可加大两膀 合力,由此纵横交错,内力自然生成。虎口圆,指拇指与食指之 间呈月牙半弧形,栂指根节外撑,其余四指也要微扣爪形成圆 弧,虎口撑圆,力透外宣,可以促进整体内劲贯注手指。圆的内 含在形意拳中远不止上述论,诸如上肢之圆、下肢之圆、裆要圆 等,皆为拳法修炼不可缺少之圆。
纵观内家拳派的不同运动风格,有一点是一致的:开、合、 升、降、刚、柔、快、慢均交织在方圆之中。正如太极拳《正 功解》所云:“太极者圆也,无论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太 极者方也,无论上下左右不离此方也。圆之出人,方之进退,随 圆就方往来。方为开展,圆为紧凑。方圆规矩之至,孰能出此以 外哉。”当然作为太极之方圆,并非指的是单一的太极拳,它是 内家拳派中总的原则。内家拳派中讲究阴阳,注重虚实,所以拳 论说:“只圆无方是滑拳,只方无圆是硬拳。”一阴一阳,一缩 一伸,一开一合,整圆一分为二,在内家拳行功中不断旋腰转 脊,旋腕转膀和旋媒转膝,形成一动全动、贯串整体的一系列螺 旋运动。开中寓合,“卷与放”“虚与实”“轻与沉” “柔与 刚”和“慢与快”,形成了内家拳左右、上下、里外、大小、进 退等对立统一的方圆风格。内家拳之方圆是刚柔相济、阴阳相合 的具体表现,所谓阴柔劲主偏于韧性,阳刚劲偏于弹性。在内家 拳的运动中,大圆和小圆贯穿始终,离心力也自然而生,圆的转 换也使身体的重心和中心不断地进行了调整,让对方难以捉摸我 方之重心的变换。内家拳中之方圆形成是顺乎自然的,方圆之所 以在内家拳中得到十分重视是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内家拳所 谓的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内气和内劲的转动,好像是用内气和内劲凝结成的滚珠球体一样,总是在人体之内上下、左 右前后不断地沿着圆的轨道进行往来运转,意到力到。二是说人 的肢体在运动中,无论是出拳出掌还是转身踢足,都要围绕着圆 弧来进行运动。例如:练习八卦掌之盘掌时,拧腰坐胯形成身法 上一个圆弧,而两掌随身法旋转也相应的拧、翻、撑、裹,在上 肢与手上形成了逆反两个圆弧。又如形意拳之劈拳和钻拳,在一 伸一缩之间完成一个圆弧运动。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在松溪派 拳法中以四平八稳为本,都很重视由圆产生出的螺旋劲(也称矛 盾力,拧劲,麻花劲),其作用在于“拳打滚斗之力”的缘故。 滚者即拧转也,如同射击时的子弹出膛,旋转而出,射程远且威 力大。内家拳之所以注重螺旋劲的修炼,是取旋转穿透之意,其 目的在于加大穿透力和杀伤力。内家拳以道家阴阳学说为依据而 始成法,其中也包含着一种自然的规律,即所谓“道法自然”。 自然界无边无际,空空洞洞,地球、太阳、月亮和众多星球不停 地旋转运动,使整个宇宙充满了神秘感,同时也充满了生机和活 力。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地球每自转一周为一昼夜。 内家拳中关于大周天循环法就是根据自转的原理而得名。在拳术 的运用上讲,公转的大圈主要是求其四肢松长展开,伸筋拔骨, 扩大各关节活动范围,使气贯梢节,力达手足;自转的小圆主要 是求招法的变化灵巧敏捷。当功满纯熟之时,这种圆弧运动要尽 可能缩小活动范围,即拳经云:“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圆越 小,距离越短,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小,所产生的速度也就越迅 速,所发内劲也就越大。圆弧运动还可以生灵去拙,每个人身上 都存在天生的僵、滞、呆、板的拙力和笨劲,通过内家拳的螺旋 运动,使其行功逐渐化成圆、活、灵、巧的内劲妙力。圆生灵 巧,易于变化;圆中之动,敏捷莫测。在攻防技击中有着无穷的 妙用。不论大圆还是小圆,都存在着阴阳互易的变化过程,而阴阳的变化即是内家拳产生技击效果的奥妙所在。圆的运动,自然 地产生出一个圆心,成为向前冲击时的中心点。圆的旋转不仅求 得了速度,而且也使劲力大大加强。故需“先求开展,后求紧 凑”,逐渐把运动中的圆缩小到中圆和小圆,甚至化为无形,此 时的速度和劲力的表现就越强大。圆越大,速度越慢,劲力越 小。但是初学内家功者还必须从大圆运动开始,以求身法、步 法、气法的完整和顺随,即所谓“神如明灯,不断感应;气如浮 云,不断移动;形如松涛,不断意境;劲如流水,不断变化;身 如车轴,不断转动;手如车轮,不断运转;步如狸猫,进退轻 灵。”上下内外,圆活敏捷,如同江河大海起伏自然。因势利导, 运劲滔滔不断,劲动如弹簧,有柔有刚,但总不出阴阳互易之 圆。关于方圆之说涉面甚广,研习者不妨体察之,必有所悟,必 有所益。
浏览1,00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