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备势2.指天势3.划地势
4.摘星势5.佈斗势6.上步指天势
7.左右划地势8.顺势(顺水推舟)9.对心捶
10.左右冲捶11.退步骑马势12.跨虎势
13.摘星势14.佈斗势15.右拗势捶
16.左拗势捶17.右拗势捶18.左冲天炮
19.左小势(雄鸡独立)20.左合手势21.左单鞭
22.左探身蝎钓势23.左拗势捶24.右冲天炮
25.右小势(雄鸡独立)26.右合手势27.右单鞭
28.右探身蝎钓势29.右拗势捶30.左冲天炮
31.左大势32.掏腿反臂捶33.右顺势捶
34.左顺势捶35.转身右拗势捶36.左拗势捶
37.跨步左大势38.跨虎势39.摘星势
40.佈斗势41.左迎面腿42.颠步刨虎势
43.左虎势44.左打虎势45.右打虎势
46.拍t步右顺步势47.转身左顺步势48.抄手跪势
49.左大势(西北角)50.抽身掩肘势5L右顺势(二郎担山)
52.屈臂献肘势53.探身蝎钩势54.右拗势(白猿教刀)
55.左冲天炮56.左小势(雄鸡独立)57.左劈砸势
58.右劈砸势59.左捩势(披星揽月)60扪心捶

抄手跪势 右大势(霸王举鼎)抽身掩肘势、左顺势(二郎担山)探身蝎钓势 左拗势(白猿教刀)、右冲天炮右小势(雄鸡独立)右劈砸势、左劈砸势右捩势(披星揽月)抄手跪势、撤步右顺步势、左大势、刨虎势、右顺势捶、左拗势捶、右顺势、顺势腿、撤步捩掌势、左劐山势、左撞腿、右拗势、进步穿掌势、回身双峰贯耳、左大势、佈斗势、右虎势、左顺势捶、

转身左顺步势、跻步劐山势、左虎势、左顺势捶、左大势(西中线)、穿膛腿、左小势、左捩势、拗势捶、左顺势、正势腿、撤步捩掌势、右劐山势、跨虎势、右迎面腿、掏腿反劈捶、转身、拗势捶 128.截臂捶 131.右拗势75.右打虎势、抄手跪势翻身单鞭势、掏腿反劈捶、转身右拗势捶、右撞腿、右拗势、进步穿掌势、回身双峰贯耳右大势、穿膛腿、右小势、右坡势拗势捶、摘星势、刨虎势、右顺势捶、左大势(西南角)、右顺势、点肋腿



























































































































133.左小势134.左撇身捶135.右反劈捶
136.左换势137•摆莲腿138.右大势
139•右反劈捶140.截臂捶141.左顺势
142.拗身迎风腿143.左拗势144.点肋腿
145.右小势146.右撇身捶147.捩身掌
148.右捩势149.摆莲腿150.左大势
151.合手势152.跻步劐山势153.踏腿
154.拗势骑龙155.昆捶156.颠跳步
157.昆捶158.扪心捶159.抄手跪势
160.左大势161.跻步劐山势162.翻身单鞭势
163.刨虎势164.虎势165.掏步反劈捶
166.右顺势捶167.左顺势捶168.转身右拗势捶
169.左拗势捶170.左大势171.跨虎势
172.摘星势173.佈斗势174. •挑手冲拳
175.配手势176.下栽捶177.拗势捶
178.刺面掌179.左穿袖势180.刺面掌
181.右穿袖势182.刺面掌183.脱袖势
184.叠花肘185.勾手挑打186.跻步撩掌
187.抄手跪势188.掖掌189.左大势
190•回身穿掌191.右顺势192.探身蝎钩势
193.右拗势194.冲天炮195.左小势
196.撞腿197.靠打198.捩身掌
199.左捩势200.掖掌201.反穿掌
202.穿掌203.右大势204.反身穿掌

左顺势、冲天炮、靠打 214•提手、左打虎势、摘t步左顺步势、右扑腿势 226.扑身势、右顺势捶、左拗势捶、摘星势、金鸡独立、右穿手 244_右探身捶、左打虎势、转身左顺步势、反臂捶、腾空腿、左小势、左扣腿、反劈捶 268.双抄掌、左顺势、左拗势、踏腿、右小势、反劈捶 215.抄手跪势、右打虎势、转身右顺步势、上冲拳 227_扫蹚腿、左顺势捶、左大势、上云手、小雁势、颠换步 245•左探身捶、右打虎势、抄手跪势、劐山势、右拗势、右扣腿、小势掩裆捶、左捩势 269.右大势、颠腿 275.顺势腿、左拗势、撞腿、右捩势 216.左大势、小马裆步、摆莲腿、左扑腿势 228.掏步反劈捶、转身右拗势捶、跨虎势、小势叠花肘、左穿手、腾空腿 246.插捶势、#:步右顺步势、左大势、颠腿、顺势腿、小势掩裆捶、撇身捶、抄手跪势 270_反臂捶、腾空腿右小势、左扣腿 280.小势掩裆捶 283.右捩势 286.穿膛腿 289.盖步 292.左顺势捶 295.掩肘势 298.横截腿 301.右顺势捶 304.左拗势捶 307.摘星势 310.收势278.小势掩裆捶 281_撇身捶 284.抄手跪势 287.横截腿 290.抄手跪势 293.右顺势捶 296.托塔势 299.翻身反劈捶 302.左顺势捶 305.左大势 308.佈斗势279.右扣腿 282.换身掌 285.左大势 288.点肋腿 291.左大势 294.掏步捋掌 297.掏步反劈捶 300.跻步箭弹腿 303.右拗势捶 306.跨虎势 309.托天势

图片54 图片55 图片56 图片57 图片58 图片62 图片63 图片65 图片68 图片69 图片70 图片71 图片72 图片73

图片75 图片76 图片77 图片78 图片79 图片80

图片82 图片83 图片84 图片85 图片86 图片89 图片90图片91 图片92 图片93 图片95 图片96 图片97 图片98 图片99 图片100 图片101 图片102 图片103 图片104 图片105 图片106 图片107

图片108 图片110 图片111 图片113 图片114 图片115 图片116 图片117 图片118

图片119 图片120 图片121 图片122 图片123 图片124 图片126 图片127

图片128 图片130 图片131 图片132 图片133 图片134图片141 图片142 图片144 图片145 图片138 图片139 图片140 图片143

图片148 图片146 图片147 图片149图片150 图片151 图片152 图片154 图片155图片155 图片156 图片157 图片161 图片153 图片158 图片159 图片160图片162 图片163 图片164图片166 图片165



作者由20世纪40年代从恩师韩其昌门下,学习多门派拳种,主攻 梅花粧拳,逐步知道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我国特有,是国 之瑰宝。武术绝非仅强身之艺,实有修心养性,存气聚神,防身御敌之 功效。恩师潜心学习多个门派技艺而不为门户之别,要求学子博通各家 之所长,多次讲不习各家拳艺,就不了解各门各派功夫的内涵真谛,就 不能称为“家”。恩师生前曾要求学生能把他老人家教授的拳种原原本 本地写出来,不失其真谛而又有创意。为此,由丁宝源主笔,李佩基统 稿,经十多次修订,最终完成本应十多年前出版的书稿。

此书初衷是以基础教学训练为主,而对技击部分,特别对擒拿格 斗,进退存亡之“把势”,即实战的所谓赢拳之道写得很少,这个部分 将在以后另作讨论。

现就习练梅花粧拳多年之感悟,略谈几点心得与后学者商讨。

梅花桩拳的整体概念

梅花桩拳的核心是五势,站桩功要求做到正、顺、圆、满、够五 个字。五势即分左右对称的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五个姿势, 是基本功法,取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意。未习拳先习 桩,站粧功是使身体具稳定性,劲道顺畅,静中求动,求自然之劲,内 壮外坚。桩功站粧要求稳定下盘,头上顶悬,身躯正直,舒胸腹实,脊 直拔肋,提肛敛臀,坐髋沉气,气息有度,意守丹田,摒弃一切考念、

浮躁之气,静中消除紧张,存以神灵之气。才能重心稳,劲力顺>四 稍。静桩五势,为不变之元根,是个框架。为什么讲正、顺、圆、够五要。练形于外为“着”,宿含储于内为“劲”,“着”为质, “劲”为气,统称气质。外在表象为精、气、神,反映内在的气质。 由静粧变活粧功,则求步法进退有序,知存亡不失其正。使马裆步、 左右弓步、虚点步变直进直退,叠步进,前后跃进,横扫、内外扣 摆,旋扭变化,达到进退自如、虚实结合、快而不乱、慢而不散。求 之放远,可以汇纳百川、万变归一、为我所用。

八方步是梅花粧拳的精髓。步在于行,在于动,顾及四面,支 撑八方,以手引路,巧为门,妙在步步占中门,捣虚而进莫停留。交 手之步法称八方群步,即是求其圆中,以应万变。无始无终,有始 有终,进退虚实在圆中求变,体现阴阳变化有攻防、刚柔、动静、直 横、奇正变化之妙皆在于八方步,视赢人的群步为万变之宗。习练必 采用中、低马步,姿势正确而安舒,出手引手,顺其自然,巧进巧 取,以腰为轴,转动活便,见势破势,抬脚不让步,举手不留情,任 凭对手多狡猾,八方阻隔无处藏。

梅花粧拳之灵魂是劲道。这体现在劲、耐力、速度实力之上。劲 道分明劲、暗劲、局部劲、整体劲。纯阳之力为明劲或直劲;纯阴之 劲为暗劲或柔劲。只有阴阳一体才为整劲,即合力。纯阳之力来势凶 猛,气势压人为直劲,一触即发。而达到抖擞灵感之力为弹劲,视为 暗劲,具有穿透力而不张扬或不张狂。此谓刚柔相济,阴中有阳,阳 中有阴,艺打自然之妙,非力运之所能,只有内外兼修,智巧兼优, 手不虚动,动必有由。“三节”、“九段”、“六合”的协调周身成 一体,力活而不僵,才能以百斤打千斤,谓之整劲整力。灵感之应变 而劲瞬间爆发。震雷迅发,离火焰烘,其情景急快猛。

如何具备父手羅拳

有志学者,习梅花桩拳五势是格调,只是框架。要粗事细磨, 断不可努筋突骨之功,而求舒筋舒脉为之中和。吃透拳的套路,而 乱用则属性灵,勉鲁莽非低拙所能为之。

民间拳师常讲一打胆、二打眼、三打身法、四打闪。这是指什 么?其实质是指明交手御敌应具备的条件。所谓一打胆,指胆壮则 心亮,手脚自然不忙乱,胆大必然艺高,艺高则人胆大。勉而久试 怯敌,还是艺浅。心在何处力随意往,不能力到意回旋,须知五行 顺一气,放胆即成功,这就是胆量显现在交手的虎气、霸气上的精 神面貌。二打眼,表现在眼明、眼毒,视人入骨三分,审视其周身 上下、虚实、地势,一眼观定诸发之手脚,而审定其心之用法。眼 明手快,即精阴阳,方知变化之妙,而无呆钝之嫌。视对手面目、 两肋、胸、腋下、腿窝、腕、膝等皆为空洞窟窿,则可避虚就实打 空,谓之见空点豆之法。三打身法。身法系指人之躯干转扭带缩弯 曲之变化,靠腰为轴,身腰互依互变才是一身之法。明辨身法,才 能横行、竖撞走八方,动静进退在腰在身。所谓步随身换,上步需 要先上身,捣虚而进势难防。功夫在身不在手,无身上下失灵半截 空。四打闪,闪法是一身之法的根本,前后左右皆能用,闪是躲避 来势之锋芒,进之顺之而化解其力,借来势之力以跌之,或横截破 其正,或引申来势拖而托之以远发。总之以快巧打拙力,以无力借 力打有力。如彼移动而我先移闪,则先于过早,为之嫩,对手已动 而我未动,为之过迟,必受其害。闪法是在运动之中进行,不失不 过,恰到好处,唯有百骸筋骨一齐收,浑园一体行。

父手飆拳之道

凡交手必要争先,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一旦沦为后 手,跟着对手设定圈套走,必被动挨打为人所制。眼快顾及上下瞬间 定,玄妙在于衔接,长来短接则易入身近打,也是等招接招冲迎之 法。当近身用肩推靠打,体现一身筋节在肩头,带靠从来令人愁。贴 不上去法失灵,不能撼动时,坠跪勾挞随人变,使之跌倒不失争先之 能。当然短接入身不仅肩靠,多为扭蹭拧靠,或肘或肩或跨或臀部皆 在巧打,就是闪转腰身之力去打,看似胳膊或臀,实为周身整力而 发。短接来势宜变争先,长来打左必防其右,防其左右势可用单风掌 劈、扳其面目,或用转环捶,迎击来人面部或胸部。迎接来手视为左 手或右手,可用对应手或交叉手接势亦然。短接可用手打上防下,上 迎可挑打,下按下截皆后发制人。

交手切忌急躁,先不求有效,先求不败。注意一动一静,一呼 吸,往往胜败就在呼吸之间。遇敌为弱手,而无轻视之心态,敌若强 悍而无畏惧之色,即为重视对手立于不败之地。动静无常态,奇正多 变化,注视敌手远近、站位、形态,则采用远用脚、近用肘、膝,不 远不近当用拳头。先手出于无形,露形不为真功夫。露形即失手,被 对手窥视虚实突出手而卸之击我之空。先手出要一摧二、二摧三连而 不断,三拳不中,二脚出”,此为远发近打顾及左右。“手是两扇 门,全凭腿打人”。拳脚齐出势莫当,顺进横托不须忙。近身膝打在 于推上顶下,使之顾上不顾及下。

交手须知拳掌在圈内与圈外,里裹打开左右角,外裹打入窝里 寻,才能御敌而不败。圈内圈外拳手实质阴变阳来,阳变阴,反拖顺 托任我行。如双方手相搭,瞬时被抓,反拖转顺托起远发即送丈外。 皮拖起前脚踹腋下、或侧点胸窝、或鞭打上身。当搭手被人反拿 &可起后脚内扣其后心、或进穿蹚脚,或迎截其膝、腿,亦可勾踢、

趟挂,此为用腿之法。如双方搭手,我可趁势挑进,出手锁喉、或 击打面部或撞击其胸部,或单掌或双掌扑发其前胸而远跌其圈外。

当交手能捋带、牵拉应声而扑于脚下皆似过电之寸劲。而挑进 勾挂可以摔倒对手,是在手不在脚,挑捋牵之使其己具颠势,用脚 轻拨即倒。捋拿之法何以在适当时机能夺人,在于反筋偏骨,当出 手时就出手,拿紧不放松,神速牵来莫迟钝。注意只有抓住,才能 拿住,抓要便捷快利。要进退轻巧,伸缩圆活,随曲就伸,方能抓 而后拿。窍门在于会意用力,心快,眼快,手快,纯熟则能出巧, 出奇制胜。

总之,临敌时,要虎视眈眈,蓄势待发,沉着应对,不可有 轻浮戏耍之念。审时度势,以快打慢,以力大打力小,以着多打着 少,或以巧破千斤,或一力降十会。交手是体魄、力量、技巧巧妙 应用周旋,才能百折不挠,是毅力与体能较量,贵在神速敏捷,动 如奔雷坠石,雷烟火炮,静如磐石苍松。力1称得上是峥嵘气泓浓的 上乘功夫。

练功习武是否有秘诀秘籍

练武功或中国功夫,是否有秘诀奥秘,这是众多学子或未入门 学艺之人常常问到的事。笔者体会是无秘诀,要有,只能是名师传 授、指导;学子刻苦练功,持之以恒。何为名师,是指学有所成, 技艺与实践俱佳,武德理论悟道透彻者。先师多提到“经师不名, 学艺不高”“名师出高徒”,“天下山多名山少,山上石多全玉 缺。世间拳多名拳少,拳师众多名师缺。”表明名师指导方法对, 理论明,才能得到真传,否则徒劳往返,误入歧途。不得名师传授 靠自悟终难成就,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记载成功名家拳师多为 访名师,离家远走,访名山大川古寺、古刹,历尽艰辛,以膝代' 方如愿以偿,终于大成。这个过程寓意着访名师难,而自身艰苦卓绝追求,加上天赋是成功的奥秘。求名师难,找徒弟更难。学子首先 是好“学”之人,有悟性,能举一反三,聪慧伶俐,这是练功条件。 不是每个练功者都能成为武术家或艺术家。有人曾说过“如果他天生 不是那块料,就是进了大学也会是累坏了脑筋,进去是条牛出来是个 驴”。选材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反应慢,记忆差,悟性不高,长期训 练也只能求其恪守套路框架,终难功夫上乘。青年人有热情、聪明, 也能吃苦,但不能行之有恒,难成就大业。俗语“好把势不如赖戏 子”意思就是成大器要善于动脑子观察,细致入微,长久勤学苦练, 曰积月累方见成效,练功不求近功,但求远效。经名师善诱导之以正 轨行方能德高艺精。

“艺可传不可售,艺可得不可见”意思是说师徒之间互动关系。 师可以传授艺,而不能像物售予或赠给学子,而才艺也不会像买件物 品那么容易得到,就是得到也不会像穿金戴玉易被人所见。所谓秘 籍,只是前人名师练功择会心得进行总结,把实践东西上升成理性东 西,缩短后来学者的时间,快速把理性东西变为实践行动。一个正确 实践认识,是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也是成功挑战自我的钥匙。-切 文明技艺的发源,都是来源于人类的自身活动,一切学问艺能都是为 了人类自身的健康、生存和幸福而建立的。而所谓秘籍,只是启迪和 帮助人们在某个领域中尽快成长。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当前许多人把此话庸俗化。其实,习拳之人都讲形、气、神兼 备或合一,为什么?“形”指的是身体反映物质基础的外形表象,是 人脏器胆的反映,周身都是胆的形,中医叫胆经脉,周身都存在。 “气”是生命的体现,气是指经络的运行,不是说全身跑气,气是指 物质。“神”是指“形”的外象,胆气足则通过神直接向外反 所以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是有实质内涵的,不是庸俗化的笑料。练拳所讲“筋”是指身体全靠筋来连接四肢百骸,有弹性的 连缀。筋好说明肝气盛,握手有力,活动强,其弱则僵硬迟缓,习 拳讲究五指握紧有力,小指松则半边空,因为手指与人身脏器,心 肝脾肺肾有关联。而“骨”是坚硬主收敛、团结,反映肾的强弱。

“皮”是外层与空间接触,皮毛与肺气有关,肺不好则皮毛反映干裂脱毛失去光泽。

为什么练拳讲究阴极阳发,物极必反,说明最黑暗时是阳生发 的开始,物到极时必反,是说变化,形体变化亦然。拳阴转阳,起 始称少阳,是一点点生变开始,但它十分有生气活跃向上。少阳初 始似皮肤燃火星,使人为之一振,“清醒”。心主血脉,全身无处 不在,经脉靠心支配,肝主藏血,有疏泄,不畅则生郁。气郁则血 流不畅,必然浑身无力,所以练功要心平静气,心血畅通,生发收 敛正常自然得体。

练功时咬住后槽牙,也是内收气敛的作用,使自己的肾气收 住,不外泄。肾主藏精,所以自古习拳之人皆重视肾的修炼,精是 人体最有创造力的原始力量,是支持人生命的本质物质。藏精固精 为了发挥肾的作用。这就是肾为神志。志气大小,智力高否与肾精 足否有重大关系。所以练拳之人重补肾,1If可以灵活技巧,这是真 元气藏于肾,就是这个道理,对肾要补,不要散失,如何补,如何 调动肾精之元气,练功少食盐,少辛辣,免有害肾,寡欲而固精。 心肾相交能力强,人显示精神旺盛。平时练功首先要致虚守静,才 能凝神,以静制动,以静应变,守静才能定而生慧。

作者的心愿总之,人要有自知之明,就是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 己,要不断挑战自己、探索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入室登上大雅之 堂,达到光辉的顶点。

作者已是耄耋之年,而童心不已,李佩基现任北京市梅花桩拳研究 会副会长,被中央电视台2007年聘为“武林大会”梅花粧拳赛事裁判。 丁宝源现任营口市梅花粧拳研究会会长,率弟子参加中央电视台“武林 大会”第一、第二届选手选拔赛和指导集训工作。现在作者三人分别在 不同地点站在各梅拳训练场地无偿地传授传播粧拳。生生不息,战斗不 止,作为一种信仰、心愿,始终要坚持“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去探索梅拳真意、精髓。也诚心诚意地尽 其所能传播梅花桩拳,更期盼后学者用此心去钻研传承梅拳到永远,为 惠及人民大众尽一点心力。

2009年8月

浏览3,27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