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腿:主要是增进腿部的柔韧性,加大髓关节的活动幅度,提高腿部支撑及上举的 能力。扳腿的方法主要有正扳、侧扳和后扳三种。从形式上又可分为主动扳和被动扳两 种。具体内容可参阅《训练教材》有关章节。在被动扳腿时,还可让运动员躺卧在地上,由同 伴协助扳腿。扳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姿势正确。与压腿一样,扳腿时也必须注意姿势正确,如挺胸、立腰和膝部该伸直 时就必须伸直等。

循序渐进。上扳高度可随训练水平逐步提高,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过高要求,以免运 动员为了达到教练员要求而出现弯腰、屈腿等毛病。当别人帮助进行扳腿时,更要注意掌 握分寸,以免拉伤。

主动扳与被动扳相结合。主动扳腿对提高腿部的支撑和上举力量作用较大,而被 动扳腿则对增进腿部的柔韧性和加大散关节的活动幅度作用较大,因此两者结合进行,就 更加全面了。

劈腿:主要是加大髅关节的活动幅度,增进腿部的柔韧性。劈腿练习可以结合压腿 和扳腿进行。劈腿的方法有竖叉和横叉两种。

在做劈腿时一定要注意膝部伸直,两腿成一直线。

练习中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在做竖叉练习时可以交替进行前屈和后仰的动作,以 进一步增进柔韧性。在做横叉时还可采用身体前俯贴地的方法。

踢腿:踢腿是腿功练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表现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 踢腿练习,可提高腿部的柔韧、力量和速度等素质,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踢腿的 方法主要有正踢、侧踢、外摆、里合、后踢。踢腿时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动作规范,姿势正确。

快速灵活。

由于正、侧、里合、外摆、后踢五种腿法均属于直摆性的,所以髓关节的灵活性特别重 要,用力必须顺达,不可僵滞。

注意防止仅注意速度而忽视姿态的倾向。不可出现弯腰弓背、屈膝俯仰等现象。、

控腿:主要是发展腿部力量,提高腿部支撑和上举的控制能力。练习方法主要有前

控、侧控和后控三种(参阅《训练教材》)。控腿时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姿势正确。注意挺胸、直背、挺膝,重心要稳,不要依附于辅助物

控腿的高度心须服从于姿势正确的前提,切忌片面追求高度而产生身体歪斜、支 撑腿弯曲等毛病。

在做前控和侧控腿时,可先做提膝独立动作,停留片刻再挺膝伸直做前、侧控腿。

腰功

主要发展腰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加大腰部的活动范围。在手、眼、身法、 步四个要素中,腰是较集中体现身法技巧的关键,同时腰又是贯通上下肢体的枢纽,所以, 腰功的训练非常重要,拳谚云:“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练习的方法主要有俯腰、甩腰、 晃腰、拧腰、翻腰、涮腰和下腰七种。

俯腰:有前俯腰和侧俯腰,要求挺胸、直背、收髓,两膝挺直,上体尽量下屈。

甩腰:两臂上举,以腰、散关节为轴,做前后屈动作。要求甩腰幅度大,动作紧凑而有 弹性,两腿保持直立姿势。

晃腰:开步站立,间距大于肩宽,两臂侧平举,上体挺腹后仰,向左右转动,两臂也随 之摆动。晃动时,必须挺胸、展腹,幅度要尽量大。

拧腰:拧腰时,腰部要尽量松开,挺胸、展髅,后伸之臂在拧腰滚转的全过程中尽量 保持水平位置不变,宛如上体从臂下钻过一般。整个动作要协调灵敏。

翻腰:可用歇步,也可用插步,但总的来说,姿势都要求低一些。翻转时腰部要放松 开,上体沿纵轴翻转,不得上起,两臂要抡成立圆。整个动作要协调敏捷。

6.涮腰:动作时重心要稳,两膝可稍屈,两脚不要移动。动作要圆滑松活、幅度大。

7.下腰:全称是向后下腰成桥。要求肩、胸、腰、髓尽量展开,膝部要尽量伸直,手脚间 距离越小越好,但也不要做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注意循序渐进。

以上这些腰功的练习方法,在训练中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上述次序不是固定的 练习次序,可以根据情况而定。

臂功

主要是增进肩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发展臂部力量,增强上肢 的转绕能力和灵活性,为学习和掌握各种手法提供必要的条件。练习方法主要有压、转、 撑、绕等。

压肩:有主动压和被动压两种。主动压肩是自己利用肋木或其他适合的物体来进 行,被动压肩是由他人帮助进行。压肩又可分为正压和反压。正压是向前上扳压,反压是向 后上扳压。在进行压肩时要注意压点应集中于肩部,振幅应逐步加大,增加外力时应由小 到大,掌握适中,以防拉伤。

握棍转肩:开步站立,两手正握小棍,相距一定距离,以肩关节为轴,两臂由体前经 头上绕至背后,再由背后经头上绕于体前。动作时必须保持直臂姿势,握棍两手的间距要 保持不变。随着肩关节柔韧性的提高,握棍间距可逐渐缩短。

绕环:包括单臂绕环和双臂绕环。动作时注意松肩、直臂,立圆贴身,逐渐加速。

仆步抡拍;具体动作过程参阅《训练教材》。动作时注意松肩转腰,两臂成反方向的 直线,向上抡臂时要贴近耳朵,向下抡臂时要贴近腿,右仆步抡拍时眼随右手,左仆步抡拍 时眼随左手。

倒立:两臂伸直,两手间距同肩宽撑地,靠墙做手倒立。要求挺胸、立腰,两腿并拢伸 直,脚面绷平。静止时间可逐渐增加,熟练后可不靠墙做。

桩功

桩功是武术基本功中最独特的锻炼形式,是以静站的方式锻炼气息、修养意念和增强 力量的方法。桩功的桩式颇多,但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静中求动”的,在平静中求 得气血和畅。练习时要松静入定,摒绝杂念,像“浑元桩”就属于这一种。另一种是动中求静 的,在动中求得气息的平静,借以除去浮躁之气,存以神清之气,使劲、气、神相合,像“马步 桩”就属于这一种。但无论练习哪一种桩功,都必须做到姿势正确,意念平静,气息平和,气 沉丹田。站桩的时间,初练时不要过长,以一至二分钟为宜,而后再逐步增加。

图片43

基本技术训练包括基本动作训练和组合动作训练。

(一)基本动作

基本动作是指各种类型的、简单的、不可缺少的典型动作,它是学习复杂动作和发展 难新动作的基础。长拳的基本动作内容主要包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和跳跃 动作。

手型:主要有拳、掌、勾。

拳: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于食指和中指第二指节上。要求拳握紧,拳面平,直 腕。

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屈腕。

手法:手法是运用拳、掌、勾等手型,结合上肢冲、架、推、劈等运动方法所表现出的 技法。基本动作有冲拳、劈拳、撩拳、摸拳、推掌、摆掌、亮掌、顶肘、格肘等(参阅《训练教 材》)。

这里重点介绍冲拳和亮掌。

冲拳:分平拳与立拳两种,平拳拳心向下,立拳拳眼向上。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间距同肩宽,两拳拳心向上抱于腰间,肘尖向后,挺胸、收腹、立 腰、沉肩。

动作说明:转腰顺肩,将右拳从腰间向前猛力冲出,高与肩平,臂要伸直,力达拳面。当 肘关节过腰后,前臂要内旋,同时左肘向后牵拉。眼向前平视。练习时左右交替进行。

要求与要点:

必须以腰的转动来带动两臂的运动。

肩关节要松活,切忌僵滞耸起。

冲拳要直线运行,即从起点到终点,要两点一线,不可走曲线、弧线。

出拳要快速有力,有寸劲。

教学步骤:

先慢做,不要用全力,待准确掌握动作后,再快速用力。

掌握冲拳动作后,应结合各种步型、步法和腿法等做冲拳练习。

易犯错误:

冲拳时,两臂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强调以腰的转动来带动两臂的运动,反复练,熟能生巧。

冲拳路线不直,呈曲线或弧线,或肘外凸。

纠正方法:强调两点一线,冲拳时肘必须贴肋运行。

冲拳过高或偏低。

纠正方法:可在练习者前面设一与肩同高的目标(如手掌),让他向目标冲击。

冲拳无力。

纠正方法:如由于动作不熟练所致,就要反复练习,功到自然成。如由于存在某种问题 而造成,那就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地克服。如肩关节僵滞、动作不协调等,都会造成冲拳 无力。

亮掌

预备姿势:与冲拳同

动作说明:右拳变掌经体侧向右、向上划弧,至头部右前上方抖腕亮掌时,肘微屈,臂 成弧形,掌心向前稍偏上,掌指向左。眼随视右手。抖腕亮掌时,头快速左转,目视左方。练 习时,可左右交替进行。

要求与要点:

抖腕亮掌与转头要同时完成,腰也随之稍向左转。

抖腕动作要脆快有力,肩关节要松活下沉。

教学步骤:

采用分解动作教学法,将整个动作分成两步来做:第一步,从腰间至头右上方抖腕 前;第二步,抖腕亮掌、转头。用发口令的形式来掌握动作节奏,待熟练掌握后再连起来

待完全掌握动作后,可结合手法、步型、平衡等动作进行练习。如仆步亮掌、提膝亮 掌等。

易犯错误:

抖腕动作不明显,形成以臂部动作为主。

纠正方法:单做抖腕练习,并加强腕部柔韧性灵活性训练。

抖腕亮掌与扭头动作不一致。

纠正方法:做抖腕亮掌时,用信号或语言提示,使转头与抖腕亮掌配合一致。

步型:步型练习主要是增进腿部力量,规范下肢动作和加强两腿的稳定性°主要的 步型有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丁步、坐盘(参阅《训练教材》)°

在基本技术训练中,步型是一个重要内容,以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为主,并可与 基本的手法结合进行训练,如弓步冲拳、马步推掌、仆步亮掌等等。“五步拳”就是五种主要 步型与几种主要手法结合起来的组合动作,是少年儿童基础训练的有效手段之一。

弓步易犯错误:

后脚拔跟,掀掌。

纠正方法:强调脚跟和脚外侧蹬地,并提高踝关节的柔韧性。

后腿屈膝。

纠正方法:强调后腿挺膝和用力后蹬,并提高膝关节的柔韧性。

腰弯和上体前俯

纠正方法:强调头部上顶,挺胸,立腰,并注意沉髓。

马步易犯错误:

脚尖外撇。

纠正方法:强调两脚跟外蹬,脚尖内扣。经常进行站立做里扣脚尖的练习,提高脚踝内 扣的柔韧性。

两脚距离过大或太小。

纠正方法:量出三脚距离后再做马步,经常进行马步练习,形成动力定型。

虚步易犯错误:

虚实不清。

纠正方法:前脚先不着地,等支撑腿下蹲后,再以前脚尖虚点地面成虚步。

后腿蹲不下去,弯腰前俯。

纠正方法:造成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后腿力量不够或踝关节太硬,因此要发展腿部力量和提高踝关节的柔韧性,同时要强调挺胸,直腰。

后脚跟离地。

纠正方法:提高踝关节的柔韧性。

仆步易犯错误:

①平仆腿不直,脚外侧掀起,脚尖上翘外展。

纠正方法:加强踝关节柔韧性的练习,做仆步时以平仆腿的脚外侧抵住固定物体(如 墙壁),不让脚外侧掀起。

全蹲腿的脚跟离地。

纠正方法:提高踝关节柔韧性,多做仆步压腿练习,强调沉髓。

腰弯和上体前倾。

纠正方法:强调顶头、挺胸、立腰、沉散。

歇步易犯错误:

动作不稳健。

纠正方法:前脚尖充分外展,两腿贴紧。

两腿贴不紧。

纠正方法:强调后腿贴紧前腿外侧,并加强膝、踝关节的柔韧性练习。

步法:步法练习主要是增进腿部的力量和速度,以提高两腿移动转换的灵活性。主 要的步法有盖步、插步、击步、垫步、弧形步。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击步和垫步,后脚不能超 越前脚。击步是在两脚离地时,后脚向前碰击前脚;垫步是后脚落于前脚原来的位置。

做弧形步时,要注意不能有起伏现象,始终保持半蹲姿势,行走要轻灵敏捷。

腿法:腿法主要有直摆性、屈伸性、击响性和扫转性四类。

直摆性腿法主要有正踢、斜踢、侧踢、外摆、里合、后撩。

屈伸性腿法主要有弹腿、蹬腿、侧踹。

击响性腿法主要有单拍脚、摆莲拍脚、里合拍脚。

扫转性腿法主要有伏地前扫、直身前扫、伏地后扫。

直摆性腿法易犯错误:

俯身、凸臀、屈膝。

纠正方法:强调顶头、竖项、挺胸、立腰,膝关节必须挺直,同时注意收髓要适当,以免凸 臀、俯身。

拔跟或送甑。

纠正方法:注意支撑腿挺膝,脚趾抓地,上踢时注意适当收髓。

踢腿速度缓慢、无力。

纠正方法:踢腿时髓关节要松活,一启动就要用全力摆腿。可进行一些辅助练习,如手 扶肋木按口令要求的速度连续摆踢。

外摆、里合腿幅度不够大。

纠正方法:强调外摆、里合腿的运行路线,并进行一些辅助练习,如使外摆、里合腿越 过适当高度的障碍物,让运动员体会动作要领。

屈伸性腿法易犯错误:

屈伸不明显,类似摆踢。

纠正方法:强调先屈而后伸。开始学动作时,应按分解动作进行,养成动力定型。

力点不明显。

纠正方法:强调出腿的由屈到伸要猛、快,力达于应达部位一一弹腿力点在脚尖,蹬腿 力点在脚跟,踹腿力点在脚底。

侧踹腿脚尖朝上。

纠正方法:多做仆步压腿、侧压腿和横劈叉等练习,提高甑关节的柔韧性。踹腿时注意 要放髓,不要收髓。

扫转性腿法易犯错误:

前扫腿时左腿屈膝不够,动作太高。

纠正方法:在扫腿启动时强调左腿迅速全蹲,左脚跟抬起,扫腿时要沉髓。

前扫腿时身体重心不稳。

纠正方法:头部上顶,眼睛平视,上体保持正直,两手维持平衡,扫转时方向要正确,保 持平转,不可偏斜。

前扫腿时扫转腿离地。

纠正方法:强调沉髓,脚贴地而行,扫转腿的脚要内扣,使全脚掌贴地。

后扫腿凸臀、掀跟,甚至脚离地。

纠正方法: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未首先经过仆步的过程,两手未在右腿内侧扶地, 而是在前方或斜前方扶地。因此要强调转体沉髓,经过仆步过程,两手必须在右腿内侧扶 地。

速度慢,扫转不够一周。

纠正方法:强调拧腰转体要与两臂动作协调一致,要充分运用拧腰转体的惯性力量。 前扫腿要发挥带臂的作用,后扫腿要充分发挥两手撑地的作用,以加快旋转的速度。

平衡:平衡动作有持久平衡和非持久平衡两种。持久平衡要求平衡动作完成后保 持两秒钟以上的静止状态,非持久平衡没有时间上的要求,只要求完成动作后出现静止状 态。要做好平衡动作,不仅要求胸、腰、髓、肩、膝等部位有较好的柔韧性,而且要有较好的 肌肉控制办量。平衡动作的种类很多,基本的平稳动作主要有提膝平衡、燕式平衡、扣腿平 衡。

平衡动作的易犯错误主要是站立不稳。

纠正方法:①掌握好动作重心。②动作协调一致。③加强柔韧性和肌肉控制力量的训 练。

另外,平衡动作的特点是单腿独立,因此训练中要专门安排平衡动作的练习,以提高 单腿独立的能力。可以采用单腿独立连续完成每种平衡动作的训练方法,如提膝平衡T燕 式平衡T提膝平衡或扣腿平衡T提膝平衡T燕式平衡等。每个动作静止数秒钟。左右腿交 替进行,对于提高平衡能力效果较好。

跳跃动作:跳跃动作是武术基本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跳跃动作练习对于增强腿 部力量和提高弹跳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基本的跳跃动作主要有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 转身摆莲、旋子。

(1)腾空飞脚易犯错误:

①不腾空。

纠正方法:第一,提高弹跳力。第二,掌握正确的起跳技术,防止起跳方向不对(不能充分向上,而是过于往前)。第三,提高动作的熟练、协调性,使整个动作连贯紧凑。第四,提高 右腿的踢摆速度和左腿的收控能力。

②踢摆腿过低。

纠正方法:注意上体不要过分前倾,右髓不要收得太多

旋风脚易犯错误:

上下脱节、动作不协调,转体角度不够。

纠正方法:第一,多做转体360。的“翻身跳”练习,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提高身体的旋 转能力。第二,注意里合腿路线必须正确,即蹬地后要向上沿立圆方向摆起。第三,充分运 用拧腰和摆臂的技术,以加快旋转速度。

不腾空。

纠正方法:第一,提高弹跳力。第二,掌握正确的起跳技术,克服光注意转体而忽略跳 高的倾向。第三,提高动作的熟练性和协调性,使踏跳、摆臂、转体和里合腿各个环节都协调 一致。第四,提高里合腿的摆腿速度。

腾空转身摆莲易犯错误:

转体不够。

纠正方法:强调起跳后立即向右转体180。,外摆腿幅度要大。

右腿外摆幅度小。

纠正方法:注意左腿里合收扣,加大外摆腿的开甑幅度

击响不准。

纠正方法:掌握正确的击响方法,多做外摆腿击响练习。

旋子易犯错误:

不能在空中完成整个动作。

纠正方法:第一,首先必须清楚“旋子”既要腾空又要旋转,而腾空是靠两腿依次蹬地 跃起的力量,旋转则是依靠拧腰摆臂来带动。两脚蹬地后要立即向上摆起,切不可向侧方 或斜上方摆起(这是一般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因为对于旁观者来说,看到的只是两腿 向右后上方斜摆,却不知两腿的旋转是靠身体的旋转而形成的),否则旋子势必打不好,也不可能腾空。第二,对于初学者,教练员可帮助抄把完成动作,让他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 领。第三,要充分利用动作的惯性,尤其是腰甑不能紧张,要松腰展甑,此即所谓“甩”旋子。

腿低头高。

纠正方法:上体不要过于上抬,只要挺胸、塌腰,基本成水平姿势即可,两腿必须向后 上摆动,不要向侧面摆动。

膝关节弯曲。

纠正方法:第一,扶着肋木,上体保持水平,两腿交替进行连续向后上方摆的动作。要 求膝挺直,散松活第二,做旋子时,强调两腿蹬地后必须挺膝,以腰散为轴向后上摆。

组合动作

组合动作是指按照一定的动作规律编排的若干动作的组合。是把武术拳术或器械中 的若干动作,根据不同对象和任务的要求编串起来,结合手、眼、身法、步的要求所进行的 基本技术练习。通过组合动作的练习,可以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类动 作的质量,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领,是学习套路的基础,也 是提高难度较大的动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编排组合练习,要掌握由浅入深和由简到繁的原则。开始动作不宜过多,在《训练教 材〉中有些这方面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这里不赘述。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可根据情况, 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来进行创编。

小结:

基本功和基本技术训练是武术的基础训练,它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

长拳基本功的主要内容有腿功、腰功、臂功和桩功,基本技术训练包括基本动作训 练和组合动作训练。教练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动作规格要求Q

在教学训练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抓住关键,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技术 水平。

器械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

教学目的:

认识武术器械项目基本技术训练的重要性。

掌握武术主要器械项目基本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和训练方法。

教学安排:

总时数28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实践24学时。

武术的器械练习是在具备一定的拳术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器械的基本技术往往通过 一些基本动作来体现。在训练实践中,为了训练的便利和提高实效,又往往将一些相关联 的动作组合在一起来进行。如刀术里的缠头与裹脑,剑术里的点与崩,枪术里的拦、拿、扎, 棍术里的舞花与提撩花等。另外,短器械中的刀与剑、长器械中的枪与棍虽然各有不同的 特点和风格,但在技法上又有不少共性。如刀与剑的刺(扎)、点、崩、撩、挂、劈,枪与棍的 劈、崩、穿、点、舞花等都是相通的。

刀术

主要的刀法有缠头、裹脑、扎,劈、撩、斩、腕花等,具体内容可参阅《训练教材》,这里重 点介绍缠头刀、裹脑刀与腕花的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一)缠头刀与裹脑刀

易犯错误:

缠绕时刀背不能紧贴肩背。

纠正方法: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握刀之手方法不正确,腕部没有上翘使刀尖下 垂,或是握刀太紧,不松活,也会妨碍刀尖下垂,不能贴着肩背绕。因此,握刀方法要正确, 要松紧适度,注意翘腕,使刀尖下垂。

低头弯腰。

纠正方法:做动作时,肩关节要充分向后拉开,保持头部和身体的正直。要加强肩关节 柔韧性的练习。

左手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首先要搞清楚左手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的运行路线,使其与右手握刀动作相 协调。开始练习时,动作可慢些,待熟练后再加快速度。

(二)腕花

易犯错误:

刀不贴身立圆。

纠正方法:握把不能太死,要保持手腕动作的灵活性,同时要加强手腕的柔韧性训 练。

速度慢。

纠正方法:加强腕臂力量和手腕柔韧性训练,动作要熟练、协调,并充分利用动作的惯

主要的剑法有刺、点、崩、撩、挂、劈、云、腕花等。具体内容可参阅《训练教材》。这里重 点介绍点、崩、撩、挂、云等剑法。

点剑与崩剑

点剑与崩剑都是使用剑尖的剑法,而且都是主要依靠手腕的动作来完成的。不同的是 方向相反,剑尖向上为崩,剑尖向下为点。由于二者的共同特性,因此易犯错误也相似。

易犯错误:腕部动作不明显,力不能达剑尖。

纠正方法:进行沉腕挑掌和提腕下屈掌的徒手练习,使腕部动作脆快有力、协调自如, 有明显的寸劲,而后再持剑做点剑和崩剑的动作。要求脆快有力,有寸劲,并且要注意肘关 节不要弯曲(做崩剑可稍弯),强调依靠腕部动作的力量。

(二) 撩剑

易犯错误:剑不贴身立圆,身法运用不好,身械不协调。

纠正方法:开始可进行原地左右撩剑的练习,要求动作圆滑贴身,转腰与左右撩剑动 作协调一致,切忌只是挥舞手臂而不转腰。动作速度可由慢而渐快。为了保持动作立圆贴 身,可让运动员靠墙壁来做动作,要求剑不能碰墙壁;还可以让运动员面对镜子练习,自己 监督自己,体会正确动作的感觉。待原地撩剑动作比较熟练后,便可结合步型的变化来做 动作。

(三) 挂剑

易犯错误:

挂剑不贴身立圆,身法动作不好,身械不协调。

纠正方法:与撩剑相似,惟剑法动作不同。

剑尖戳地。

纠正方法:注意做挂剑时必须屈腕,使剑尖上翘。

(四) 云剑

易犯错误:

上云剑不平,未仰头、挺胸。

纠正方法:教练员可用长棍平置于运动员头上方的适当高度,要求运行员做云剑时不 得碰到棍,进行水平旋绕,使运动员体会正确的动作感觉。强调动作时要挺胸、仰头观看剑 的运行路线。

速度慢。

纠正方法:加强手腕的灵活性,注意做云剑时要以手腕为轴旋绕,切不可以前臂甚至 上臂为轴旋绕。发力要猛,动作要松顺,充分利用动作的惯性。

主要的棍法有扫、抡、劈、戳、崩、撩、舞花等(参阅《训练教材》"这里重点介绍平抡棍 和舞花的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一)平抡棍

易犯错误:棍不平、速度不快。

纠正方法:手持棍要稳妥,掌握好运行路线,充分发挥腰腿力量,并注意肩松、劲顺,不 可用僵劲。

(二)舞花

易犯错误:

不立圆贴身。

纠正方法:两手握棍要稳而活,不能死,握棍两手间的距离不要太大,动作时身体要随 之协调转动。舞花时,棍的运行路线既要靠近体侧,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为了使运动员掌 握棍的正确运行路线,开始练习时,可靠墙舞花,另一边在适当位置放个板凳(或其他物 体),要求动作时不能碰墙和凳子,不能碰腿还可让运动员对着镜子舞花,让他自己监督 自己。

碰地。

纠正方法:注意两手持棍的高度要适当,不要过低。

四、枪术

主要的枪法有拦、拿、扎、劈、崩、穿、点、舞花等(参阅《训练教材》)。这里重点介绍拦、 拿、扎枪和穿枪、崩枪的易犯错误己

(一) 拦、拿、扎抢

易犯错误:

拦、拿枪不圆活,力不能达枪身前端。

纠正方法:两手的动作与身腰的微转要协调配合,枪身的后段要紧贴腰腹前,使枪的 动作既圆活又稳定,而且有了支点,也便于发挥杠杆作用,使劲力达到枪身前端。练习时可 反复连续做拦拿枪的动作,以形成动力定型。

扎枪与拦拿枪衔接不紧凑,断劲。扎枪力不能达枪尖。

纠正方法:做拿枪时,身体要稍向左转,重心稍向前移,为下面的扎枪动作做好准备。 扎枪时,蹬腿、转腰、顺肩、送臂要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完整一气,力达枪尖。实际上扎枪的技 术与冲拳的技术是相似的。

(二) 穿枪

易犯错误:穿枪不平直。

纠正方法:穿枪的方向主要与前持枪手的位置和手型以及后手的推送方向有关,因此 必须掌握好前手的位置与手型,后手推送的方向也必须准确,而且两手动作要协调。

穿枪不到位或脱手。

纠正方法:穿枪时注意一手推送枪的力量要适中,过重容易脱手,过轻则会不到位;另 一手配合要协调,在做空滑动作时,不能握得太紧,以免妨碍枪杆穿行。而当穿枪到位时, 又要及时握紧枪把或枪身前端,以防脱手。

(三)崩枪

易犯错误:力不能达枪尖。

纠正方法:必须明确崩枪的动作是运用杠杆原理来完成的,前手握枪身中部是支点, 后手握枪把是力点。所以两手动作必须协调一致,当后手向下按压发力的瞬间,前手必须 顶住枪身中部,不得有丝毫移动,这样才能脆快有力,力达枪尖。

小结:

武术器械项目的基本技术训练是提高器械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

武术主要器械项目中,刀与剑、枪与棍虽然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但在技法上又 有不少共性。

在教学训练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抓住关键,才能保证训练工作的高效 率。

思考题:

在教学训练实践中,如何掌握武术主要器械项目中的基本技术?

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来加强和提高各器械项目中的动作规范?

少年儿童业余武术教学训练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涉及多种学科和科学性很 强的工作。少儿武术教学训练工作有它一定的规律。通过教学训练的实践,人们会不断总 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教学训练的方法也会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充实。

按照“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要求,让有条件从事武术运动的少 年儿童得到专门的培养和系统的训练。要想创造高水平的运动成绩,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 训练。实践也证明,一个少儿运动员从开始训练到创造优异成绩,必须经过多年训练,短则 五至八年,长则十多年,这一长期过程,又是通过各个不同的阶段来逐步完成的。根据武术 教学训练的规律,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将少儿武术教学训练 划分为启蒙阶段、基础阶段、初级阶段和提高阶段来进行教学训练。

(一)启蒙阶段

一般指学龄前儿童。主要让他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兴趣。教些简单的冲拳、踢 腿、滚翻和跳跃等,以活动为主。采用游戏方法,要求不必过严,主要通过玩来接受武术训

练,从中观察他们的潜能,挑选有发展前途的苗子

基础阶段

本阶段是少儿正式进入正规的武术训练。年龄一般在8 -10岁,此阶段身体训练比例 应略大于技术。大致身体训练占55%,技术训练占45% ,前期侧重于全面身体素质训练, 后期则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并重。专项技术着重于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 的教学训练,通过双基的练习,使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发展,并能较快地提高武术运 动所需要的专项素质°同时对武术动作的规范、基本姿态的形成、技能的掌握以及为今后 学习套路和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好地基一样。

在基础阶段,要学会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动作组合、初级入门拳术套路及少年规定拳, 培养武术运动所需的基本意识(这里指劲力、精神、节奏)。教学训练方法根据少儿特点要 多样化,巩固他们练武兴趣,并使之专一化。

浏览50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