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度广琳达
李小龙和李国豪两父子相继意外死亡后,莲达和李香凝这两母女 的近况就成为全世界李小龙迷关注的热点。琳达面对失去丈夫与儿 子的打击,她坚强的挺了过来。虽然在李小龙去世后琳达再婚,但她 与李小龙的弟子始终未放弃对李小龙开创的截拳道的推广。
李小龙的妻子琳达•艾米莉是他在华盛顿大学期间的同学,具有 英国、瑞士血统的美国人,两人的感情经历也颇为坎坷。在大学期间, 李小龙原本交往了一个日裔女孩艾美,两人郎才女貌的恋情在大学中 也备受瞩目,琳达在李小龙和艾美交往时就认识了他们,后来琳达还 参加了李小龙创立的“振藩国术馆”,向李小龙学习功夫,可以说,一开 始李小龙和琳达是师徒关系。
后来李小龙和艾美分手,琳达逐渐走入了李小龙的生活中,两人 在1963年正式开始交往,并与1964年走入婚姻的殿堂,琳达成为李 小龙相伴一生的爱人。两人结婚后,1965年,他们的儿子李国豪在美 国奥克兰出生;1969年,女儿李香凝出生。
李小龙的妻子琳达为了家庭而放弃了学业,她始终追随着李小龙 不离不弃,她并没有奢求李小龙日后成为一名国际巨星,她只是祝愿 李小龙能够成就自己的理想,李小龙的快乐与成功是她人生中最大的 幸福,这是一个深深爱着李小龙的女人,她一直承受着很多压力,但她 对李小龙的爱却从未改变,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真爱相伴一生。
李小龙去世后,琳达•艾米莉于1976年与李小龙的朋友和学生、 名作家汤姆•布立克结婚,后因与丈夫感情失和于1978年离异。 1990年,琳达夫人再与自己的中学同学、商人布鲁斯•卡德威尔结婚, 和睦生活至今。1993年,在纪念李小龙逝世二十周年之际,琳达夫人 将李小龙生前许多珍贵遗物拍卖,此举受到许多李小龙崇拜者与收藏 家的欢迎,但也引来一些非议。对此,琳达夫人解释说:“也有很多小 龙的东西我是永远不会拍卖的,包括所有他写给我的信、文章和送给 我的衣服、珠宝。我之所以举办这个拍卖会,是为了让仰慕和喜爱李
-—•第7章 死亡之谜 小龙的影迷们有机会拥有属于他们的英雄的东西。"琳达还与李小龙 的众弟子在美国成立了截拳道总会,以此将李小龙的武学发扬传承。
莲达和女儿李香凝对宣传李小龙,推动截拳道在世界的传播与发 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莲达和李香凝的倡议下,由莲达、李香凝和木 村武之、黄锦铭、李恺等李小龙生前亲传弟子共同蓉起,“振藩截拳道 总会"(JUN FAN JEET KUNE DO)于1996每1月在美国西雅图成立 了,它是一个旨在全方位地宣传推广李小龙的武术、艺术与哲学主张 的非营利性的世界性截拳道研究组织。该组织成立四年多来,整理了 李小龙笔记遗著、发行了《李小龙》会刊、举办了振藩截拳道研讨会等 活动,受到全美以及世界各地武术爱好者的广泛欢迎。其中由该组织 和美国“李小龙教育基金会”于2000年4月27 -30日在美国拉斯维 加斯联合主办的“2000龙的聚会"(DRAGON EXPO 2000)暨第四届 “振藩截拳道”研究会、“李小龙教育基金会”2000年年会的一系列活 动规模最大,参加的人数最多,各方面的影响最深。
“振藩截拳道总会”的领导机构是“振藩截拳道核心”(JUN FAN JEET KUNE DO NUCLEUS),由莲达、李香凝、木村武之、曹亚伦等19 位成员组成。李小龙的高足、第三位助教伊诺山度在“振藩截拳道核 心”成立伊始便宣布脱离这一组织,且辞掉了授予他的最高职位。谢 西•高化、占士 •迪士尼、拉利•赫斯等李小龙早期的弟子也没有加 入该组织。但该组织已初步体现出“求同存异”的合作诚意,继续保留 伊诺山度在核心内的最高职位,并欢迎伊诺山度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人 加入。此外,该组织所举行的一系列活动和进行能整理出版李小龙遗 著以及发行有关李小龙的刊物等工作,已使此前较为散乱的李小龙武 学理念的推广工作呈现出了转机。故此,它所起的重大作用和历史意
义是不容抹煞的。
目前,年近七旬的琳达居住在美国西雅图。曾经热播的《李小龙 传奇》比较真实地再现了李小龙的传奇一生。这部戏的执行制片人是 李小龙之女李香凝,这部戏在美国的拍摄将主要由她负责安排,李小 龙的妻子琳达也前往现场参观了拍摄。
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
1969年4月1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是李小龙 唯一的女儿。李小龙去世时,她只有3岁,对于父亲的印象都是后来 从照片和电影以及妈妈、哥哥李国豪的回忆中得到的。
李香凝的独特身份使她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在美国上大学时选读 了演艺专业,并在父亲生前好友的帮助下苦练武功。在洛杉矶电视台 做过短期节目主持之后,便飞回香港参加由嘉禾公司投资的《浑身是 胆》的拍摄工作,这是她第一部动作片。许多国际片商看了《浑身是 胆》的首映后,都赞叹她有李小龙的凌厉眼神,她在凝视对手的那一刹 那,仿佛李小龙再现。
李香凝在父亲李小龙去世时只有3岁,长大后除了与母亲共同管 理李小龙基金外,亦曾步上兄长李国豪的旧路,加入影坛尝试做武打 明星。不过,李香凝一直对加入乐坛发展充满兴趣,希望能够成为一 个歌手。当李国豪1993年拍摄遗作西片《乌鸦》时,李香凝从中认识 到在片中以五人乐队Medicine成员身份演出的音乐人Brad Laner,为 她进军乐坛埋下伏线。
受过正统音乐训练的李香凝,曾在美国被邀请加入一队有意被塑 造为“亚洲版Spice Girls"的女子组合,当时李香凝因没兴趣当偶像歌 手而拒绝,但此举却令她受到唱片公司注视,并获得唱片合约。其后 李香凝辗转通过唱片监制安排,再遇Medicine的灵魂人物Brad,二人 —拍即合,重组Medicine合力制作新碟《The Mechanical Forceso- fLove》°
Medicine加盟EMI后,本月于英美两地推出新碟,不少外国乐评 均对他们赞不绝口,更形容李香凝的歌声“非常出色”、“充满清灵味 道”和“犹如云雾在搅拌器中飘动”等。而刻意表现低调的李香凝,则 在歌词小册的鸣谢栏中,称父亲李小龙为Ba Ba,并指他是自己的 strength (力量)来源。
25岁时,李香凝结婚并于一年之后生下一女,身材较她早年在香 港发展时,明显发福了不少。李香凝更将她怀孕时的感觉及对性爱的 体会写成歌词,与拍档Brad凭歌交流各自的家庭生活与感觉,李香凝 还在歌曲中大胆揭露自己曾服用迷幻药的体验,比一般主流偶像歌手 来得坦白、赤裸和大胆。
作为制片,李香凝全身心地参与了再现李小龙生平的电视剧《李 小龙传奇》的制作。
张玛莉是香港无线电视台1975年选美出来的第三位“香港小 姐”。而给张玛莉抹上神秘色彩的不是她的港姐身份,而是蜚声国际 影坛的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嫂子。
“英雄不问出处”,80年代中,多才多艺的张玛莉应大陆方面的邀 请在福建开办过画展;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自己的经历以及对 人生和爱情的看法,写进了她的散文集《美丽的回忆》;坡89年4月,
她在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举办了自己的首次摄影展;1990年在深 圳和广州举办了个人摄影展。
1975年,“无线”选出了他们主办港姐选美以来的第三位“香港小 姐”——张玛莉。祖籍苏州的张玛莉,1952年出生在香港,祖母是英 国人。由于家庭变故,6岁时被家人遗弃街头,流浪了两年多,才被香 港保良局收养,张玛莉从不隐瞒自己的出身,用她自己的话说:“未尝 过失去的人,很难明白拥有的珍贵。没有经历的人,很难理解人生的 精妙。”
在保良局的资助下,张玛莉读完高中,并顺利进入尼日利亚领事 馆工作,在同事纵容下报名的她竟然一举夺冠。获得港姐冠军后,张 玛莉并没有直接进入“无线”工作。1976年,张玛莉进入了佳艺电视 台做起了编导助理,曾经参与过一些电视剧和教育节目的制作。1978 年,她跳槽到了丽的电视台做节目主持、司仪和演戏,在这段时间她所 参演的电视剧中,较为出名有《郎心如铁》、《大白鲨》、《天蚕变》等。
张玛莉的希望就是像普通孩子一样,有机会上大学,在上海拍完 这组照片后,她一直坚持读书,她一边在丽的电视台打工,一边利用晚 上的空闲时间,在香港理工学院进修了两年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
对张玛莉来说,人生最大的愿望是有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一个 属于自己的家。1980年,她嫁给了李小龙的哥哥——香港天文台的李 忠琛博士。结婚后的张玛莉除了给香港电台电视部主持《绳之以法》、 《医生与你》等教育性节目外,还开始学习绘画、摄影,并为一些报纸撰 写专栏文章,但她大部分时间,却用来陪伴家人,成了真正的相夫教子 的贤妻良母。
除了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营造家庭的幸福上之外,曾经接受社会福 利救助的张玛莉还特别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1988年,她参与策划了 出售“1988年港姐慈善月历”进行公益筹款的活动。同年10月,张玛 莉被评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O
特殊的出身,让婚前的张玛莉敏感、尖锐、情绪化,有幸的是,她从 小就接受了基督教,即使在街头流浪的日子,她竟然知道把自己的一 切忧虑重担,通过祷告放在神的手上。为了家庭的美满幸福,她决心 改变自己的性情,种花,养鱼,布置房间,尽显女人味。让她的家庭生 活越来越有滋有味。
对任何一个遭受家庭抛弃的人,一定会心怀恨意,张玛莉曾经在 内心怨恨过自己的父母,她数十年如一日,跟海外的亲人朋友保持联 系,终于在50岁那年,经美国生活的亲戚几经周折,与85岁的生母见 面。张玛莉百感交集,曾经怨尤过的心见面就释然了 :母亲还健在,精 神还好,她也得知父亲早已不在人世,对与母亲团聚,且母女俩都信了 基督教,常常一起祷告,一起上教堂,生活在她面前开启了一扇崭新的 门:“千金难买少年贫”,感谢挫折,感谢坎坷,感谢生命,让她收获更丰 盛的人生。
张玛莉早年就在教堂协助捐款和义务教学,她还多次去非洲等贫 穷国家拜访,给饥饿和疾病中挣扎的孩子们带去爱心和温暖。
如果早年对张玛莉来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是人生最大的满 足,现在,她愿意用自己的身世去鼓励,关心别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 得到幸福快乐的生活。
浏览7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