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怀无法弄醒李小龙,丁佩就打电话把她的私人医生朱 博怀叫来。约10点过一点点,朱博怀赶到丁佩家。

朱博怀在法庭上说:他10点左右赶到丁佩家检验李小龙时,李小 龙已经昏迷。无法叫醒他。这时,李小龙已没有了心跳、脉搏和呼吸, 瞳孔虽未完全开启,却已没有了“有生命征象”。实际上,李小龙这时 已经死亡。朱博怀说:李小龙神态安详,看来没有被骚扰过……他至 少用了 10分钟尝试使他恢复知觉,但无效,他建议立即转送伊丽莎白 医院。

朱博怀还谈到他开给丁佩常服的止痛药(EQUAGESIC),这种药 比阿司匹林还强烈,普通人服一片并无害处(李小龙也是服一片),但 对有敏感反应的人来说却是有害的。

高级救护员彭德生作供时说,他同救护车是当晚10点37分到达 丁佩寓所的,检验时,发觉李小龙已没有了呼吸和脉搏。他为李小龙 做了人工呼吸和给氧急救,均无效。在送医院途中,仍做急救工作,仍 无效。

伊丽莎白医院急症室的曾广照医生说,当晚11点,他检验了李小 龙,发觉他无心跳,无呼吸,瞳孔扩大,对光不产生反应,理论上说,那 是已经死亡了的征象。

紧急救治单位的郑宝志医生说:当晚11点他检验李小龙时,李小 龙已经没有了脉搏和呼吸,因此认为李小龙已死亡,但仍用肾上腺素 替他做了一次“心脏内注射急救”,注射后无反应。

当晚11点半,米高•麦医生才正式签署了李小龙的死亡证明书。

法医警官叶志鹏作证,说在检验李小龙尸体时,他发觉李的左脚 趾处有一处切开过输血的痕迹,左胸处有一个针孔(是做心脏内注射 急救时留下的针孔),身躯外表并无新的伤痕,嘴唇和指甲呈青色。叶 志鹏又说,他在检查丁佩寓所时,并未发现打斗和发生纠缠所遗留下 的痕迹,也没有发现任何有毒的物品。李小龙的尸体上并未有任何受 到过暴力的迹象。因此他认定李小龙是“没有遭受谋杀而致死的证 据”。

李小龙的验尸工作,是在他死后36小时后开始的。其后,法庭进 行调查取证。李小龙的尸体被剖验后,他的胃残存物、血、肝、肾、小肠 和结肠的样本马上被送到化验室,由港府法医部的林医生检验。而另 外的样本,送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化验室。第一批验尸报告出来, 李小龙已下葬。

验尸报告最引人注目的,是李小龙体内发现大麻,但分量极微。 林医生在法庭作证时说,大麻不至于致人于死。负责剖验尸体的伊丽 莎白医院病理学家黎史特医生在法庭供称:李小龙之死不可能由大麻 中毒引致,比较有可能的是他对镇痛药中的某些成分极敏感。他说: 李小龙头部没有发现伤痕,但脑部有中度肿胀。但他又说:完全没有 脑出血的可能,因为脑血管并无梗塞之处。黎史特医生说,李小龙的 其他器官均正常。至于他的脑肿,可能在暴卒前半分钟发生,也可能 在半天前发生,就李小龙的情形而言,他的脑肿来得非常之快。但脑 肿并非一定致人于死亡。

此案还邀请了伦敦大学法医学教授迪雅来研究,他的意见是:死 因是急性脑水肿,原因是对镇痛药(EQUAGESIC )中的某些成分的过 敏反应。但这只是推测,并非结论。

李小龙死因的检验及论证经历了两个多月,1973年9月24日上 午,法庭对李小龙死因的最后裁定是:“死于非命”。这就是人们翘首 以盼李小龙确切死因的最后结果——不痛不痒,模棱两可。香港响起 一片失望扫兴之声。保险公司的代表律师陈子忠当场就表示不满,他 说:此一裁定,过于含糊,仍旧无法确定李小龙的死因。

李小龙儿子李国豪死因之谜

李国豪之死与其父李小龙之死惊人地相似,又是一个未解之谜。

1993年4月1日零点30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市的电 影片场,正在上演一出人间悲剧。摄影机下的李国豪手提一■袋食品, 与他演对手戏的迈克尔•麦西(Michael Massey)站在20英尺外,手持 —把0. 44cm 口径手枪,枪声一响,李国豪应声倒地,鲜血四溅。

当时正在拍电影《乌鸦》的枪战镜头。片组的人先是一愣,继而震 惊哗然——假戏真演,李国豪中的是实弹!大家急忙把李国豪送医院 抢救,12小时后宣告不治身亡。李国豪中弹直到死,一直处于昏迷状 态,未留下一句遗言。

据参与抢救的外科医生麦摩利称:李国豪的死因是失血过多,肺 部充满液体,无法呼吸。据X光片显示,背椎骨被一块圆形金属物击 中,而腹部伤口,直径几乎1英寸。

噩耗传出,世界震惊,尤其是港台、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团反 映强烈。传媒纷纷报道这一噩耗,并追踪及探讨李国豪的真正死因。

翌日,医生在检尸后,宣布李国豪是被一颗0.44cm的子弹击中 的。因此最先的传闻是谋杀,第一“嫌犯”理所当然是开枪的演员迈克 尔•麦西。

24小时后,谋杀说又被推翻。迈克尔•麦西是按剧情开枪的,他 认为他拿的枪里装的是“空弹”(没有弹头的空弹壳,但里面有火药, 扣动扳机后,仍能冒出火花硝烟及响声)。最重要的是,迈克尔•麦西 只管拍片时使用枪,而不准备枪,枪是道具总管交给他的。

道具总管自然成了第二“嫌犯”,他称:他只保管枪支,装弹药的是 特技人员。

第三“嫌犯”的特技人员称:他装的是“空弹”,装完后,又交给道 具总管。

据传媒分析,三个人都有作案的可能:可能特技人员装的是实弹 而非空弹,道具总管未检查就收下。可能是道具总管将枪里的空弹取 出,换上实弹。可能是迈克尔•麦西自己换上的实弹。

谁也没料到会出事,自然也没谁去监督从装弹到开枪的整个过 程。并且,不是马上装弹马上开枪,准备好的枪,有时会延误几天才 使用。

因此,这三个人都有作案的可能,却又都证据不足。

警方观看了李国豪中弹的毛片,并会同枪械专家检验了枪支弹 药。他们提出两种设想:一是装有实弹;二是枪膛里原来就有一颗弹 头,装枪者与开枪者都懵然不知,因空弹壳里有火药,其推力仍可将弹 头射出,在近距离内仍有较大的杀伤力。

李国豪的死有两种可能:谋杀与意外。

如是意外,这种事故的发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却是让李国豪给 撞上了。据健身房的老板戴维斯说:出事的三小时前,我们还在一起 开玩笑,李国豪喜滋滋地说,过两个月他就要跟丽莎举行婚礼,做新郎 官了。

如果是谋杀,仇人是谁?是片场的当事人及目击者?还是隐在幕 后的人?甚至有人怀疑是其父李小龙的仇人,而寻他儿子雪恨。枪支 保管不严,予人的可趁之机实在太多。

警方与记者均对李国豪的品德及行为做了调查。少数人说他好 相处。多数人认为他脾气很傲,不易相处,但又认为他是这种直性子, 未听说他与谁有深仇大恨。

李国豪的女友丽莎也承认:不少人认为他很嚣张。其实他是自 信、认真、直爽,遇事喜欢单刀直入,很多人对此受不了。

不少记者分析,不排除李国豪有仇敌的可能。因此,也不排除李 国豪是被谋杀的可能。

《乌鸦》是一部很邪的电影。片名本身就邪,在很多国家(尤其是 中国)乌鸦被视为一种不吉利的鸟。而在摄制过程中,片场连连发生 意外事故——好几个工作人员受伤或闯祸。

《乌鸦》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李国豪所饰演的摇滚乐歌手与他的 女友双双被毒枭杀害,李国豪从阴间还魂而出,为其女友复仇。这就 是说,李国豪在电影中必须死一次,那当然是假死。谁也没想到:假戏 真演,李国豪真的死了!并且永远不能还魂复生!影片已拍了七八 成,还有一周便可封镜。

李国豪于1965年2月1日出生于东奥克兰(加利福尼亚)医院。 琳达说,李国豪诞生时体重为8英磅。由于不习惯经常搬家的原因, 李国豪初生头18个月总是彻夜不眠。这似乎对他以后的整个生活都 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李国豪出生的时候,满头是漆黑的头发。但是,

很快就脱落了,变成金色头发。琳达的丈夫李小龙为有这样的儿子感 到自豪,李小龙的父亲同样为有这样的孙子感到骄傲。使李小龙得到 安慰的是,他父亲临死前李国豪已经出生了。李小龙的父亲是在李国 豪出生后一周去世的。李小龙是一个演员,他不是那种换尿布或者半 夜起来照管婴儿的人。他的脑海里有着许多重要的事情,比如支付支 票等。

当他们在洛杉矶居住时,在邻居们的眼里李国豪有一个非常伟 大的父亲,但同时也是一个最可怕的父亲。李国豪有个朋友名叫卢 克,李国豪经常和他一起玩耍。几个月后,琳达从卢克母亲那里得 知,他的儿子害怕李国豪的父亲及他所练的功夫、武器及悬挂的设 备,这些看起来非常的危险。而这些在李小龙后院已是司空见惯, 人人皆知了。

当李小龙全家搬到香港时,便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城市很拥挤, 而且天气阴沉。李国豪所上的学校,学生都是中国人。但是,在班 级里都是用英语上课。李国豪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时,说的都是流 利的广东话。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李国豪所在的班级为80人,半 关上课。当李小龙全家回到美国的时候,他上了三年级,情况也是 这样。

李小龙和李国豪感情非常密切。他们一起玩耍,一起练功夫,一 起散步,一起读书。李小龙去世的时候,琳达被召回香港验尸,她的儿 女和她的姐妹却必须在加拿大停留3个月。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这 个关键时刻,他们突然变得孤零零了。而当时李国豪年仅8岁,当他 得知,他生活中的英雄不能再回家了,对他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在香港举办过传统的中国葬礼之后,他们返回西雅图,在那里,他们举 行了另一个李小龙的葬礼。

琳达全家最后定居在西雅图。他们认为,在那里能够建立一种正 常的生活秩序。但是事与愿违。李小龙去世之前,《龙争虎斗》的影片 没有放映。李小龙去逝的突然打击,使他们的精神难以承受。对李国 豪来说,他不仅失去了父亲,而且还得准备公开露面。

李国豪压住了内心悲伤的感情,竭尽全力成为他母亲和妹妹的支 撑。他当时只有11岁,由于这个原因,他便成了一个非常孤僻的人。 他的感情从来不轻意流露。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关于他父亲的流言 飞语,在他面前重复的时候,他就和他们争辩。李国豪总是让琳达仔 细回忆李小龙猝亡时环境怎样的老问题。和他父亲一样,他不喜欢科 学或者数学。但是,李国豪却善于阅读书籍和公开演讲。

在中学时,李国豪热衷于表演艺术,作为长者,他被选为学生会主 席,但是他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与校领导的思想从来也不一致。李国豪 坚持寻找他自已的信仰和他自己在舞台上的聚光灯。他真诚待人,并 以是李小龙的儿子而骄傲。同时,他还坚持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去努力 完成自己的目标。

李国豪从威震中外武坛的父亲那里继承了不少东西——俊俏的 外形,演戏的天分,以及少年时代不爱读书的性格。他曾两次被两所 中学赶出校门,不过他最终还是读完了中学。随后就读于波士顿爱迪 生学院戏剧表演系。李国豪上大学后性格变化很大,不再散漫贪玩而 更醉心于武术。由于李国豪身份特殊,很多制片商找他拍电影。电视 剧《功夫》是他电视片处女作。他扮演的神韵并不亚于李小龙,被美国 报刊捧为“龙的传人”、“第二个李小龙”。而李国豪的电影处女作,则 是1986年在香港由于仁泰导演,由李国豪和也是混血儿的港星王敏 德主演的《龙在江湖》。李国豪在香港电影获得成功后,将之作为跳板 而重返好莱坞,片约不断。

李国豪的死有两种可能原因:谋杀与意外。如是意外,其发生概 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要是谋杀、仇杀,仇人是谁?片场当事人还是隐 蔽在幕后的人?其父的仇人?枪支保管不严,可乘之机实在太多了。 李国豪英年早逝,港人与影迷无不扼腕叹息。“死于不幸”的结论又造 就了一个难解之谜。李国豪之死与其父李小龙惊人地相似,两代的悲 剧,又将是一个千古之谜。

李小龙人虽死了,但其精神永存:他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 潮堪称是20世纪文化奇观,他被誉为中国功夫第一名人!然而,他毕 竟去世的太早,以至留下的遗憾太多而无法弥补。十数年后,其子李 国豪已长大成人,且拍了数部较有影响的片子,人们不禁惊叹:李小龙 复活了!但正当李国豪的事业亦如日中天之时,竟也突然“死于非 命”。父子两代人的悲剧如此相似,真乃千古悲剧!

浏览77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