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与闻先生之论,道破国术之要道,别开生面,另辟别开一新途径为 同人谋幸福,但亦有云指谪太极拳仍有过当之处。

答:鄙人识道尚浅,非敢云别开生面,不过遵前辈传统推广而已。在太 极门中,余之好友极多,而尚有好多不好意思之处,亦因该拳较之其他流弊 少,明理者较多之故,尚不吝指谪,否则亦早不屑论矣。谈到实在批评的 话,吾恐太极门中,从未认识拳学者颇多,至通家更谈不到。余幼时闻有丹 士张三丰先生之名,及长外游,得识各家同仁亦惟习太极者多,故对该拳怀 疑已久。闻该拳为张三丰先生所传,故余早有卑视三丰之意,后来读三丰先 生全集,始知先生乃为一贯大道之先进,已深入法海,博得要道,可是余更 深信该拳绝非先生之传。其实是与不是没有一些关系,就即便是三丰后裔未 得其要亦无足论,三丰先生之传人不知为谁,想当不及三丰有道又何用假借 其他,要在个人得传之真伪与否。况今习该拳者,各人各样,理论不一,任 意伪造者乎!曾记三丰先生云:离开己身不是道,执著己身事更糟。太极拳 百四五十式之多,有没有一式一法不被执着。用这些姿势作甚么?而精神方 面牢牢绑定不可解。实为妨害神经肢体之自由,遥想三丰先生高明若是,当 不致传有如此欠通之太极拳。就以该拳谱文字方面论,单双重不偏倚种种尽 善尽美的意义,亦仅不过拳学一部分的初步。就以拳谱论,请问太极名手扪 心自问,能否有一式一法,合谱之所论者?既是自以为无上拳学,为甚么实 际上不生效果?更闻该拳有机坛扶乩而学技者,此更荒天下之唐矣。纵使该 拳一切法则优于其他,技能亦高出一般,然在精神方面而言之亦是错误,无 他疑意,况皆不如是矣。太极拳不过人多势众,擅广宣传,其实明理人早知 不攻自破。余言或有不当,甚愿同仁不留丝毫客气的质问,如有见教,我更 当扫径欢迎也。

问:先生批评太极拳之错误,自当承认,然友中习拳而得健康者亦尚 多,恐先生之所批评似有失当。

答:拳学之价值,不仅轻松而微末。要知拳学乃人之需要,不可须臾离 一贯之学也;故庄子说:技也进乎道矣。诚文化艺术之基础,禅学哲理之命 脉,若仅以此微效而可以代表拳术,则拳学当无考究之必要矣,习拳之拘泥

若此而能生效,更应知道,若能将习拳时间,不用一切方法,任意慢慢的体 会操存,而收效之大,吾敢深信更有胜于此者。

问:拳术的门派太繁,理论不一,知友中习者尚多,亦有照书练习者, 然皆不生效,未知何书可采?

答:拳学无所谓那一家,拳理亦无中外新旧之别,只查其是与不是,和 当与不当可耳。社会普遍各家,大都以拳套手法为习拳途径,要知此种作法 都是后人的伪造,不是原来拳学精神,虽稍有偶知认讲些枝节的力学,及技 术的片面,然而总未离开方法和套子,所以终是无用。至于著作者,亦不出 此范围。此道虽是学习很易,但亦非如此盲从之简单,往往经名师之口传心 授,尚有数十年而是非莫辨者,岂刻板文章所能济事。凡一件学问应先明 理,由基础体认工夫渐渐作起,再加以慎思明辨及多方实验的证明,然后方 可进研其技。且锻炼时有忌对镜操作之戒,恐流于形似而神不真,况照书本 练习者乎?此真盲人骑瞎马也。不过看书是博探各项理论之结晶,非注意其 姿态如何耳。余据卅年教学的观察,这件学问是极难亦极易,倘遇天才的学 生,不满百日之工,则有成通家大器之望,然于百中未有一二,大凡天资聪 敏者,多欠惠厚,且虚伪而欺诈。故中道多为业师弃之,此亦可惜乎!如社 会之一般学者,其困难诚可怜之至矣,多人总是以耳代目,岂知名实二字根 本不能并论,且世之拳师多若牛毛,得要者如麟角,凡得其要者,个性多异 常人,不为名诱不为利招,当然不原与伪君子为伍矣!甚矣哉:得师之难 也。即遇明师何以能辨,即或能辨,则未必肯如所请,如肯应请亦未必有效 学的良法,假使得法而学者亦未必能领略,种种困难,非过来人不能知也。 不过现在比较以前则易于学习者,因值科学倡明的时代,对理解拳学原理当 得帮助不少,然尚不能以此范围拳学,若以科学之层次及局部剖析之解释, 则当推为求学之阶梯不二法门。惟我拳学中尚有许多原理,而不可以解者, 但若干年后或可得证明。夫学术本无止境,或永无以名之,亦未可知。总 之,在此时而论,应以拳学之精神加以科学的方法,则当不难解决矣。

图片5

问:屡闻识者多对先生之理论都不否认,惟闻学时无拳套感觉不易,初 学者尤甚?

答:人身百骸诸般功能,任何聪明者一生练之不尽,哪有舍精华而习糟 粕之理?且拳套与方法愈学愈远,如妇女缠足无异,功夫愈深愈不易使其舒 放,故初学者进步反速而胜老手者多矣。此论有多人作比拟之铁证。后世之 所谓某式生某力之说及某法可以克某拳之功,此真大言欺人,恐云此者,对 于拳学认识尚远。

问:先生所言极是,技击茫然若是,能否示大家一简便要诀,易使有效 乎?

答:前者已略述养生大意,能肯如此,则养生之道思过半矣,如欲学习 高深技击则亦由此经过,但非极愚之士及称之大智慧者不肯如此。若天才而 性近者,则应习一切法则。盖技击之法则亦需由站桩试力学起,前已述其大 概。夫试力之法太繁,况各项力量身得之后,莫以为技击之道已毕,乃始有 学技击之可能性,如得“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实实虚得中平”的支配,则又 一问题也。总之,得师之后,而造诣深浅,实在个人天资功力如何,若能出 手而得已发未发时机之扼要,则非久经实作之惯手难能得也。

问:闻拳家云:不用力如何使力之增长?勿论古今名手总不脱丹田气之 充实方能奏效?

答:用力之说为门外汉之论,而亦有一般似是而非持不用力之方者,而 不知其不用力究为何意?要知不用力则可,不用意则不可。盖用力则器官 死,百骸不灵,板滞呆痴易为人所乘。换言之,即抵抗之变象,盖抵抗之 意,乃畏对方之击动而起,殊不知精神已接受被击,安得不为人击乎?故用 力为拳学之大忌。至论丹田之气者,在原理方面,及实地之经验和鄙人体察 之感觉,此论似有不妥。腹内乃肠胃肝脏之宿舍,并无盛气之所,至于动力 之功能都是争力、弹力与宇宙力之接触和运用呼吸鼓开合的作用,及精神假 想天空浑然之大气也,非世人所谓气功之气也。总以下腹充实大肚子即以为 丹田气者,则错误极矣。要知运用时,力宜均整,尤尚空灵以达舒畅得力方 为合理。今之学者不明斯理,费数十年之纯工,反将灵活之身心练成机械, 岂不惜哉?

问:先生如此批评是则是矣,但无异永久之擂台,长期之挑战,倘有失 足,可当如何?

答:摆擂之事余岂敢当,更不敢为挑战祸首,不过愿同仁苟肯人人如此 的提倡和讨究,则拳学前途自不难发扬光大,倘大家都不如此,终愿自欺欺 人,亦惟有苦口婆心,常给我国同仁多打几次强心针和兴奋剂,以渐渐疗其 麻痹之症也。至个人成败得失,非敢计也。缘为抛砖引玉,但愿体无完肤而 此道倡,则鄙人希望已臻其极矣。

问:世人对先生之论多很接受,而亦有一般仍加厚非。

答:知我者明理之士也,罪我者应于夜深人静独坐观心,总之笑骂由 他,余亦不辨,倘拳学真髓复见光明,个人之毁兴何敢惜哉?

问:君之学问道德,世所公认,惟研道之士,理应含蓄。

答:所言是矣,殊堪羞愧,惟含蓄二字已为国人之社会性,夫含蓄者诚 学术道德修养之基础,换言之曰:即内实而外虚,或外坚而内灵,正如老氏 常无观其妙,常有观其窍一理也。然不知又为一般人所利用,已成为混事误 人者之护身符,社会之伪亦为此辈所造成。自外涉交游几近四十年,每感社 会中仅有“戏法”之术不许丝毫将就,戏剧亦不许门外汉任之,但其间之伸 缩应有别论余者不识。至所谓对人含蓄,以为应视对方而施,似不应无理之 客气,如先贤之敬事而信,节用爱人深所乐从,若善交久敬之篇不愿闻也。 学问道德则不敢当,研究道德愿附其骥尾矣。所谓道者乃混元,错综不二之 真理也,亦即合理与否,合理即为道,不合理非道也。非玄奇之事,亦非世 之俗酸文人动辄引经据典故事神奇之为道也。尤非性情怪癖,假作疯狂伪佛 老之学以求貌异者,所能梦见大道之门墙也。如对社会认识不足,只好不谈 其他。

问:前云戏剧中尚有不少有本之处,较一般拳学高一头地,但不知君有 何本出此言,愚以为此点批评未免失当。

答:戏剧原为辅助教育之不足,武功都本拳道而来。拳中原有“起拔” 锻炼,为试力功夫之一。夫“起拔”者为求头顶两足重心之枢纽力,使身体 均整放大,与宇宙合为一体,故名“起拔”之锻炼,戏剧误名“起霸”。然 观其姿态与理论之取意,虽不中亦不远,所以知其有本,至求美观博人爱悦 之种种姿势,皆伪造也。今之拳家所有资势未见一式而能得其均衡者,且多 老马少驹,反效伪幼,尚有不可能者矣,更何能窥见武道深邃哉?

问:近访道者,料不乏人,不知先生感想如何?

答:日来承各界见访者虽不少,然都是好奇之士,所论于拳学多不相 干。至同道来访者,而都不是余之所希望者。

问:先生所希望为何?

答:余虽不才,甚盼访者尽量问难,研讨拳学究竟如何为合理与人生之 重要关系,及注意武道之真正精神之所在,技击虽系末技之事,然结果非由 此不足以为证,故亦愿作友谊的比较身手。日来琐事较繁,故来宾未能一一 亲自接见,颇感有愧,拟今后在星期三、五两日下午一时至六时亦为接待时 间。

问:先生此举,同仁对之如何?

答:余已抱定不顾笑骂不作神奇的倡导,以究拳学之真正要义,永持利 他主义,不患无人不来赐教或就教者。所患者名家老手不肯前来观摩研讨, 恐难博拳学最后成功之希望矣。总之但求拳学之进益,改善社会武道之目标,一洗积习,则其他非所计也。

问:先生有无著作,敢请见示。

答:拟著《大成拳提要》一书,现在起草中,或不日即可问世也。

问:自前次报纸发表谈话后,轰动一时,度必不乏来访者,其中有无同 道?

答:承社会之不弃,相顾者确不乏人,而来访者多系就学之士,同道中 仅丰台卢志杰,邵泽邠二君欲作推手,内行所谓“听听劲”而已。余无其 他,更无一人肯作实地之研讨。盖推手一法,仅拳道之一局部,非余所欢迎 者也。至于北京之名手专家,并无一人肯来见教,实出余意料之外,未悉我 同仁何以吝教若是也。抑余从来所重者,为武德,故以礼让为先,然亦有限 制,即年老者让,谦和者让,技弱者让,若以余言为欺,请询会曾经来访者 便知。如卢君初来访时,略作推手以为技仅如斯,故不肯降心服气,继而屡 次驾临,始知相差甚远,今则一变而为忠实信徒矣。

问:武术先辈,先生所服膺者有几人?

答:查拳术先辈近百年来,舍董海川、车毅斋、郭云深诸师尊外,余皆 旁技末节而已,但我国地广人众,道中人余未结识者尚多。不敢妄加评论。

问:世人常云有杨露蝉者,其学如何?

答:露蝉先生亦为拳学先辈,工太极,今多宗之。余据各方面观测而 论,露翁仅得此道之一部分,即明王宗岳先生,亦非通家。不过宗岳先生得 岳武穆双推手之局部,以三拳而变为十三式,至于命名太极,则为张三丰所 传,实无从考证,抑世人之一种附会耳。如百四五十式之多,则更不知其所 以由来。就该拳之作法论,于肢体上仅仅不生流弊,而精神上却受无限损 失,距实作之学,相去尚远,不足道也。

问:报端屡次发表拳论,同道中对之有何表示,曾有所闻否?

答:同道中明哲之士,无不接受,至其甘抱残守缺,及是非莫辨者,只 好听之而已。即使能知都不易行,况根本是非难明者乎?然一般拳家,现多 以锻炼身体为口号,技击二字,绝口不谈,就此点看来,亦可知同仁现在亦 渐有觉悟,不过以拳套工作之法,认为拳学之原则,实谬误极矣!余最注意 者盖即此也。至于技击之道,与之相较,则份量轻微多矣。夫养生之道,是 在凝神养性,思与虚灵成一体,所谓身心性命之学也。如这么一招,那么一 式,前窜后跳,实难梦见养生之门。盖养生实为简易,人之本性是爱天然无 拘自由之运动,一切本能亦俱因是而发。如每晨于新鲜空气中,不用一切方 法,仅使浑身关节似曲非直,着想天空,任意慢慢运用,一面体察内部气血之流行,一面体会身外虚灵之争力,所谓神似游泳者是也。而精神体质舒适 自然,非但不受限制,而大自然之呼应也渐有认识,久之本能发而灵光见, 技击之基础不期自备矣。如总拘泥机械之运动,弄杖舞枪求美观,以为能武 之荣耀,殊不知识者一见,可作十日呕,诚冤哉极矣,且终身不能领悟也。

问:先生意在研究真理,发扬武术,何以访者如此之少,其故安在?

答:此事甚难索解,据敞人揣想,吾国武术界中,贤者固多而不肖者尤 夥,凡习某一派者,苦练多年,自以为造诣独深堪称某派传人,挟此足可以 与社会往来,且可得以解决生活问题,一旦使之尽弃其所学从头学起,情实 难堪,而生活问题恐亦受其影响,关系个人前途利害,既如此之大,亦无怪 访者之稀少也。所最不幸者竟有一般无识之徒,既不敢较长论短,乃妄造蜚 语信口雌黄,以自掩其短,社会人士不加细察,受其愚蒙者实在不少,是为 可惜耳。此层障碍不去,吾国武术绝难望有长足进步。

问:先生为武术先进,既抱有决心,更望持以毅力,武术自不难有精进 之日。

答:此言甚可感,余自当尽个人最大之努力,成败毁誉,不敢计较,而 惟一目的,即在如何可以使拳学得以进步,于此敬告同仁,技击本系末技, 然世人多以技击之高下,为拳术之定评,故拟有二种研究方法,如愿研究一 举一动究竟如何为适当,则余无任欢迎。若愿作技击及推手,亦无不可,以 此范围宽广,访或可增多,不致进退维谷矣。果来者如有微长余定极力为之 宣扬解说,倘无可取余决缄口不谈,盖谈亦不能使之领悟也。甚希望来友尽 量问难,以期互相切磋,谋拳学之进步,凡我同道,皆负有光大拳学之责。 万不可以个人之关系,误此重大前程,果于大体有益,个人纵受任何牺牲, 亦应舍小以成大。敞人抱此决心,倘有高明之士,技能品德皆为所钦,余愿 附尾以佐之。更望同仁不以菲材见弃,移尊赐教,彼此观摩,倘拳学藉此而 精进,岂个人之幸,而天下后世,得其赐多矣。

记者与王君倾谈至此,为时已晏,乃互道珍重而别。

大成拳精义

一、 总则

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式随意从,力由意发。

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

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静动互根用。

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发手便是处。

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中不动动有静,静中不静静有动,动中之 静是真静,静中之动是真动,动静互根,错综为用。

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

内空虚,外脱化,随时注意,遍体轻灵。

二、 桩法

站好姿势,意念放大,先由头部开始,逐渐使全身毛孔有过堂风吹 拂之感,然后左右伸展,挺拔项部肌肉使之起变化,要求达到虚灵守默,具 体悠扬,毛发如戟之感。

初练时远看,静观宇宙,默念全机。觉得有懒惰心情,再将全身舒 放,身形中正,腹内空虚,悠然荡然如浮太空之中。

绵绵若存,似有若无,身在洪炉大冶中,无物不包容。

练功时不可有执着之心,比虚无中求实际,不可着象,着象的非真。

神动,意动,力量动。

力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神连再生力,力量不空亡。

形体不动意念不住精神充沛,气血犹如汪洋大海,波澜壮阔,滔滔 不绝。

心比洪炉,杂念若雪花纷飞,入炉即熔,从而心胸开阔,胆气壮大, 正气旺盛,邪气自败。犹如烈日当空,浓雾消散,舒适缓中,以应无穷,运 动时保持浑圆动作如一,不拘形式,无可执着,一法不立,万法皆备。

在松静中求挺拔,在运动中求舒放,寂静调息,内外温养,内轻松 而外脱化,由动而静,接近神明,使气血肌肉处于氤氯太初之中,生生不 息,蕴灵虽动,仍须保持静中原状。

神动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无念中。

但求神意足,何需形骸似。

站桩的单双重,不偏不倚的调配方法,使浑身血行曲折,路线适 当,要使曲折面积得力,无处不有单双重、松紧、虚实、轻重之别,调配有 养息、治疗、锻炼之分。总之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

加强锻炼一定要解除疲劳,解除疲劳才可以加强锻炼,总要留有余 力,留有余兴,不要超过身体负担能力。

练功时切莫发急,先找个适宜场地,凝神静心,调息站立。身躯宜 直,两足分开与肩齐,浑身关节都有似曲非直的一点意思,内空灵外清虚, 两手慢慢轻松向上提,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 来,右手不往身左去,怀抱不贴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变化在此范围里, 不计较姿势好坏繁简和次序,须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 非常原来极平易,这种运动也算真希奇,不用脑,不费力,行站坐卧都可 练,里边蕴藏无限神思精金和美玉,钻研起来天生妙趣,谁能知,自力更 生,足以支配宇宙。锻炼的愉快难比喻,飘飘荡荡随他去,精力充沛神不 疲,注意头顶如线系,遍体松静力如泥,慧眼默察细胞系。如醉如迷,如疯 如痴,虚灵独存,悠扬相依,浸在海阔天空涤万虑,管他日月星球在转移, 只要恒心去站立,就有意想不到的舒适,此即前人不传的诀秘。

三、技击

提纲

头直、目正、神庄、气静、静敬虚切恭慎意和。

全身关节形曲力直,神松意紧,肌肉含力,骨中藏棱,神犹雾豹,气 若腾蛟,神意放纵如巨风卷树,拔地欲飞,拧摆横摇之力,有撞之不开,冲 之不散,湛然寂然,稳如泰山之势,外形笨拙意力灵巧,平凡中求非常,抽 象中求具体。

筋藏劲,骨藏棱,悠扬相依,虚灵独存,浑身毛发直竖如戟,齿欲断 筋,爪欲透骨、发欲冲冠。

鹰目、猿神、猫行、马奔,起如举鼎,落如分砖,鸡腿蛇腰。

动静虚实,快慢松紧,进退反侧,纵横高低,争敛遒放,鼓荡开合, 伸缩抑扬,提顿吞吐,阴阳表里,邪正长短、大小刚柔等,都是矛盾的矛 盾,错综而为。做到圆融的圆融,反回头来学初步。

高则扬其身,若有增长收敛之意,低则缩其身若有钻提放纵之形,纵 则放其势,勇往搜索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合分争力,侧顾左右,无敢抵 挡者。

足占七分手占三,身如弓弩拳如弹。

肩撑肘横,指弯爪拧,头顶项竖,腰胯如轮,扭、挫、提、旋交叉互 换,膝纵足提,全身力如抽丝。

静如潮涨,动似风云。

态如书生若女郎,伟大犹比楚项王,一声叱咤风云响,神情毫放雄且 壮,遇敌接融似虎狼,举步轻重如履沟壑深万丈,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 点不弹簧,齿扣足抓毛发似金枪,一经触觉立时即紧张,如同火药爆发状 爆力发出意不亡,无形机变却又深深暗中藏,闪展进退紧提防,打顾正侧丝 毫不虚让,势均力敌须看对手方,去势如鹰鹘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丹 凤朝阳势占强,拨钻拧挫断飞蝗,勾错刀叉同互上,膝足提缩似螳螂,揣敌 力量有方向,察来势之机会,度敌身之短长,势如龙驹扭丝缰,谷应山摇一 齐撞。

拳式

哲龙探首进退卷臂沧海龙吟波浪顿首 半窗观雨兔起鹘落彻地追鼠勒马听风 惊蛇遇敌 怒虎搜山 提弓捉狐 白猿斗鹤

试力

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去认识。

欲动又欲止,欲止又欲动。

有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

体动为作用,动则为静守,静则是发动。动静互为根用,颠倒变化无 定。

动则有奇趣横生之感,四体面骸终归一贯,行动如趟泥,运力如抽 丝。

动时不要散了不动时之均整,不动时不要减低了动时之力量,其作用 之巧妙,从体会而得之。

上欲动下相随,下欲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内外 相连,前后左右相应之动,此为试验力之功能,力由试而得知,由知而用。

发力

本身发动力量,是否有前后左右上下的平衡均整,具体螺旋的错综力 量,和无往不浪的力量,轻松准确回旋的惰性力量,是否为本能发动的,不 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力量。

注意单双重的松紧,单双重不单指手足而言,头身手足肩肘膝胯,大 小关节,四体百骸,即些微细的点力都含有单双重、松紧、虚实、轻重之 别,撑三抱七,前四后六,颠倒互用。

发力有形无形,有意无意,有定位无定位,自动被动,整体局部,应 时当别论,各种基础完备,再学轻松准确具体而微的力量。两足重量,永无 定位。发力无论进步发退步发,顺步发横步发,以及前后左右上下面般的发 力,要以前步作后步,后步作前步,以前步作后步之前步,以后步作前步之 后步,颠倒互相虚实为用,前后力量交叉,使人不可捉摸(撑抱力即开合 力)。

实作

学学之道尚精神,内要提,外要随,手脚齐到方为真。意要运,气要 摧,拳似炮,蛇卷身,应敌犹如火烧身。充华必强骨,饰貌须表真,计谋须 远划,精神似劈雷,心毒称上策,手很方胜人。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 闪即进,不必远求尚美观。何谓打,何谓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 处,力如火药拳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飞。

敌不动,我沉静,敌微动,我先发。

不动如书生,一动如龙虎,发动似迅雷不及掩耳。

手要灵,足要轻,进退旋转如猫行,身要正,目锐精,手到齐到定要 羸。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亦到,打人如拔草。上打咽喉下打 阴,左右两胁在中心,拳打丈外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间°手击如巨炮直
冲,足落似大树栽根,眼要毒,手要奸,步踏中门,钻入重心,夺敌位,即 使神仙亦难防。

鸽子入林燕抄水,虎入羊群抖威风,取胜四梢均齐整,不胜必有怀疑 心,声东击西,指南打北,下虚下实,灵机自揣摩。左拳出右拳至,单双出 双手来,拳由心窝去,发向鼻尖前,鼻为中央之土,万物生产之源,冲开中 央体全皆糜。两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身如弓弩拳如弹,弦响鸟 落见奇鲜,遇敌犹如身着火,打破硬进无遮拦。

推手时必须保持自己中线位置不受侵犯,还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中 线,双手永不离对方鼻口部位,意如牵牛任我为。

推手时更需注意步法,夺位往往进半步或退半步,即足以将对方击 出,而并不在于手臂的动作之大小。

力发出是在一刹那间,在有形无形,有意无意,有定位无定位,整体 局部,自动被动,具体而微,使力时多半是举抗推旋搂劈钻刺。

$RTCKSI2

四、力量

.总纲

劈搂搬拔撑展抗 横抖顺提搓扒滚错兜

拧沉托分闭捉顿缩吞吐

浑元争力:争力是无所不争,四肢面骸,大小关节,无处不争。所谓 虚虚实实,松松紧紧,实际上就是争力,不争就使不出来。宇宙间无处不 争,人身之四肢百骸,无时不争。总之即浑元一争。

大气呼应:使大气与人体有了呼应关联,一动一静,都能利用,使它 有所反应,站桩日久,内部日渐鼓荡,有与大气发生联系的感觉。

浑噩逆体:全身任何地方,都象没有空隙,处处都有逆力,从任何地方打来,都不怕没有很顺当的力量,但又极顺当,这也是矛盾中统一出来的 力量。

动静互根:动静是一个整体,互为其根,所谓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即是实, 实即是虚,虚实实虚得中平,就是此意。天地间无中平,哪一个地方也没有 绝对平衡,能够控制暂时的平衡即是正。也就是单双、松紧、轻重力与反作 力起错综复杂的作用。

遒放本同:力量不遒劲,放的力量也就不大,必须是遒得有劲,放的 力量才大,欲放先遒,欲遒先放。

有无统一:有无是一件事,有了这种东西才会见到它的没有,有形的 东西,终究要消灭的,从有形的东西中,才可予见到没有的东西,如果没 有,就不会知道还会出来什么东西。总之,有了就有没有的一天,应当活 用。这与人情道理相同,自高自大的人,别人一定讨厌,越谦虚的人,越受 人尊敬,心目中也就有了他,学术、物质、事情、人情,都是如此。

顺力逆行:手往后拉,力量就出去得远,手往前指,力量则后来

$R5VSCUQ

钩挫刀叉:也包括的形无形两方面,就形象来说,出手如钢理,回手 如钩杆,全身如起了大波浪,全身力量,毛发如戟,胳膊上象处处有刀叉一 样。这方面有时不易形容,其中还有精神力量的存在,无形就是一种意念的 假设,不应该真的做出来,在有意无意之间不很露形。

不动之动:外形不动,内部就动的越快,外部动的很多,内部反而动 的慢了。其原因是不会动,所谓会动,也就是一动一静中能掌握住“动即是 静,静即是动”的原则。不会动的人,初练功时更不应动,不动之动才是生 生不已之动,一动就破坏了真动。如果会动的人,内部是否就会更快了呢? 这须看怎样来动,假如能假借的动,头手足身肩肘膝胯都能假借,神动、意 动、力量动,但形式上不做出来,那力量就最大。不应从形式上看,这也是 动静互根之意,动静两字,研究起来没完。而做起来就更复杂了。

斜正互参:斜面就是正面,而正面也就是斜面,由于支撑面的不同, 全身力量关节互有影响,但必要做到力圆为止,一动是横,横即是正面, 作用是斜面,但作用时使人看不见,只是紧错了一下正面与斜面的位置”

多面螺旋:全身各部位稍一动作,都有螺旋力。这种力的形成原因 是,在随便动作时,全身各大小关节,都要有支撑力,所有部位形成钝形三 角,此时力欲膨胀,又欲收敛,因而全身各部都起了螺旋力,连腿下也应如 此。这种力如同电力一样,使人碰上就被弹出很远。在用这种力时,全身一定都成钝形三角,然后突然变换方向,如同爆炸一样,“砰”的一下子就发 出了螺旋力。

面积虚实:用“不有平面积”及“不是固定的”词句来解释面积虚实 是不够的,主要是使全身各部肌肉保持住如“盘内之珠”永远滚动,无停留 的时候。

⑬形曲力直:形不曲则力不直,无法将力量真正运用出来。研究艺术也 是如此,在成了直面积时,前后左右就没有了呼应。形曲则前后左右都有力 量,用到哪里都行,形不曲则必破体,力量也自然出尖,这种力就没有用 处,甚至不等用上就被人瓦解了。形曲则力量没有方向,四面都能用上,如 美术家画一块石头,若画出是园的,就没有意思,而一定要曲曲折折,不许 有平面积。总之,有平面积就没有力量,因此作用也就不大。“起伏升降” “进退吞吐”,把虚实大意表达出来,力直则不易形容,力直只可说各方面都 有力,也可以说力圆。虽然直去,其中也含有螺旋力,形成波浪式的前进, 而表面则不易看出,也可以说旋绕一条直线的力量,旋绕与直是矛盾的统 一,做时也要具体分析而定,但是没有力量也不行。

⑭神松意紧:神松易懂,意紧是在锻炼中寻求出来的。具体的说,“神” 与“意”的区别,神为第一信号系统,突然受惊是神动,意是第二信号系 统,也就是受惊之后考虑怎么办。可以说神是本能反应,而意就包含了主观 能动作用,“神松”就是使全身放松,无处不松,使肌肉、毛发、气血的运 动无阻。“意紧”也就是以意领气,还由于意紧才能使气血运动的更快一些

浏览1,15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