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武术在生理健康方面的价值体现
(一)传统武术对个体生理机能的作用
人们参加武术运动必须要通过身体运动才能实现,而适度的身体运动则有利于身体健康。 这是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得出的结论,而即使在古代,以武术作为技击手段的时代,人们也没有 忽略武术的健身价值。所谓“搏刺强士体”,一方面说明通过“搏刺”这种形式的人体运动可以“强 士体”,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为更好地“搏刺”也需要很好地“强士体”,所以说“搏刺”和“强士体”是 相互依存的。
发展到现在,传统武术表现出的健身价值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能维护或增强人 的生理功能,使其保持良好的体能;第二,能使人不生病或少生病,使其保持良好的体质;第三,能 使人延年益寿。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就主要是看传统武术在这三方面 是否具有一定的价值。
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有套路练习形式,还有对抗练习形式。套路练习中既有 拳术,又有器械。对抗练习中既有单人练习,又有对打练习等。除此之外,还有多种拳种和流派。 这些不同的练习形式和内容各有其鲜明的运动特点,所以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能全面地 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传统武术的动作幅度较小,强度不高,但却要求内外合一,要求周身的肌肉、骨骼、内脏和神 经、精神都同肘参与其中。传统武术的所有动作,均要求身体各部分以及内在精神的整体参与和 协调配合,要求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种全面而细致的整体运动方式, 对于大学生的协调性要求很高,且对身心各部分都进行了锻炼,自然有助于全面提高或维护大学 生的柔韧、反应、灵敏、协调、力量、速度等身心功能,也有助于调节大学生身体内环境的平衡,调 养其气血,改善其内在机能。大学生在进行传统武术训练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及身体状况选择 适合的武术项目,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具体而言,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集合成为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又组合成为体内各个器 官,如心、肺、胃、肠、肌肉、脑等。而人体中的神经组织正是把这千千万万细胞组成的许多器官的 活动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他们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恰当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各种 复杂的活动的重要系统。
众所周知,人的神经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假如把人体比作一个集 体,那么中枢神经就好比是指挥全身活动的司令部。中枢神经主要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 组成,最高的领导者是大脑皮层。所谓周围神经,就是指从中枢神经向全身各部伸展出去的 神经。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反射活动,这个反射活动可用此公式来表述:刺激f中枢神经系统f反 应。即人体首先是内、外界发生了各种变化,刺激了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将所产生的兴奋冲动沿 神经传送到了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分析综合之后,又把兴奋传导到某些 器官,调整它们的活动,使之作出相应的反应。
神经反应的快慢决定于反射时的长短,反射时的长短决定于兴奋在中枢内通过突触的次数。 武术运动中的“以意导动”“以意运气,以气运身”随着动作意守丹田、意到五梢、意存丹田、意布五 梢……如此循环往复,能极大地增强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人的应变能力。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人们用得最多的器官是大脑,人脑一天的能量消耗占整个人体一天消 耗量的1/8至1/6,然而脑自身的能源贮备是很少的,其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血液供给。而武术 运动中的一些内功拳种能使人的气血充沛活跃,极大地增强人的脑部血液循环量,从而使脑得到 更好的活动与发展。
- 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人体供能主要靠循环系统进行,循环系统机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体各器官的功能状况。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传统武术中的一些拳术、功法练习等对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功能, 使心肌功能节省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武术中,运动中的呼吸与自然呼吸相比,更强调“深、长、细、缓、匀、柔”。传统武术中 特殊的腹式呼吸,由于保持了腹实胸宽的状态,使胸腔宽松,为肺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气 体和血液的畅通运转,这与空间效应和按摩效应有关。由于腹式呼吸,膈肌上下活动幅度显著加 大,经过练功可使膈肌下降。据研究,膈肌下降增加一厘米,可以增加肺活量约300毫升。
在对高血压患者体育疗法的研究中发现,太极拳、气功等武术项目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与防治 也有着良好的作用。
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它是衡量机体能力的一个 重要指标。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一般情况下,红细胞数多则血红蛋白量也较高,但红细胞 数过多就会增加血液的黏滞性,加重血流阻力和心脏负担,因而较为理想的是在不增加红细胞的 基础上,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通过对武术健身者的研究发现,他们安静时红细胞数处于正常值 的下限,而血红蛋白含量则处于正常值的上限,这表明了武术运动对改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比 值有一定作用。
另外,经常参加武术运动锻炼对加强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和B细胞的适应能力也看一定的
作用,这也证实了武术运动既可加强细胞免疫功能,又能提高体液免疫水平。
- 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人体的全身肌肉大约有六百多块。大块的有二千克左右重,小块的只有几克重。肌肉是由 一束束的肌束合成的,肌束又由小肌束组成,小肌束由更小的肌束组成,最小的肌束含有若干条 细小的肌纤维(即肌细胞)。
人体肌力的大小是由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肌肉中纤维的数量、肌肉收缩前后的初长度、中 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的机械条件等几个因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人们 参加运动锻炼,在此影响下人体肌纤维的类型数量是不发生变化的,变化的是肌纤维的质量。在 传统武术运动中,长拳套路和散手运动对提高肌力、加强肌肉工作能力的机理与其他竞技运动基 本相似,而气功及太极拳之类拳种对提高肌肉工作能力更有其独特的功效。气功及太极拳运动 保证了对肌肉的营养和氧气供给,使肌肉始终处于有氧代谢之中,神经的适度兴奋状态,能促进 肌纤维兴奋性增高,参加运动的肌纤维数量也相应增多,因而肌力也必然增大。
另外,大学生在参加传统武术运动的过程中能提高骨骼肌的工作能力,也能对人体骨骼的结 构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对老年人骨骼研究中发现,太极拳对延缓骨质疏松及脊椎压缩性变形 也有较好的效果。
4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传统武术是一项运动强度较小、注重意念和呼吸的运动,在练功之时非常重视意守丹田和腹 式呼吸,因此,这就比其他运动项目更能刺激植物性神经系统,从而通过神经间接地影响到内分• 泌系统的活动。
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太极拳对人的垂体 甲状腺轴和垂体 性腺轴都有良好的影响,同时 也对肾上腺的分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经常习练武术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理化因素的恒定,加强酶的活性以及改善消化、排 泄等系统也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各类传统武术对个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发展到现在,人们对健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人体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 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单纯地从身体素质来说,传统武术的健身 价值表现在诸多方面,人们可通过科学的传统武术习练,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 太极拳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历史悠久,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传统武术项目之一。太极拳类武术的健身价值是非常 明显的。在中国武术传播和实践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它的健身作用,而后的两千多年中, 中国武术的内家功太极拳类武术,就一直在为人类的养生健身服务。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 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它融养身、健身和修身功能于一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太极拳讲究调息和意念活动,其动作要求处处呈弧形、螺旋式的伸缩旋转,始终意识引导 气血循环周身,它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要求以腰脊为轴心,微微转动来带动四肢进行有节 奏的运动,要求全身松静,因此能畅通全身的气血。
太极拳讲究内劲,而内劲发源于丹田,以脊柱为轴心,转换于腰隙两肾,通过旋腰转脊,上 行则为旋腕转膀,下行则为旋踝转腿,缠绕运转达于“四梢”(两手和两足尖端),因此对全身各肌 肉群、各器官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经常习练太极拳能保持情绪的稳定,使人体内分泌物质保持适度的均衡。
长期习练太极拳,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均 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在习练太极拳时,配合呼吸进行肌肉和骨节的活动,能使动作与呼吸协调,从而增强内脏 锻炼。
太极拳练习要求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配合,锻炼方法上的整体性和内外统一 性,可以对人体整体的和谐与健康起到良好的作用。
人们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量的运用及气息的合理掌控。在练拳时要做到 汗流而不气喘,拳套熟练后就能够做到“神色不变”“面不改色气不喘”。
- 长拳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长拳类武术的动作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屈伸、跳跃、平衡、翻腾等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 人体各部位器官几乎都参与运动,这对人体的肌肉、神经等系统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青少年进 行长拳类武术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机能的良好发展,从而有利于萌软骨最大限度地骨化, 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
长拳类武术运动的健身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血管系统方面
经常参加长拳类武术练习能极大地增强人体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安静时脉 搏较慢,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较低。安静时脉搏次数低,在运动生理学中,称为“脉搏徐缓”。它说 明一个人的心脏在单位时间内收缩次数较少,血液循环能保证人体机能活动的需要,心脏能得到 较多的休息。收缩压和舒张压低,在运动生理学中称为“低血压”现象,这是血管运动的神经调节 机能改善的一种主要表现。
呼吸机能方面
一般来说,长拳类武术套路静力性工作较多,强度大,时间短,造成氧债百分位较大,达 70%〜80%。氧债完全消除约需8〜9分钟,这就是说呼吸系统机能增强的现象一直要持续 8〜9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其相对代谢率为15. 9-19.5,约相当于5千米跑步的强度。
因此,经常参加长拳类武术运动锻炼能很好地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长拳类武术讲究六合,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外协调一致的要求,这一要求导致神经系统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提高,促使 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更加协调。
中枢神经方面
长拳类武术运动中的一些动作对习练者的力量掌握及速度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长拳类武 术要求“动迅静定”,一动就像闪电流星一样快速;静止定型,要像山岳一样安稳。做各种攻击性 动作时要求快速爆发出一种“寸劲”,发力结束,则要求马上放松。这些都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具有 快速转换的能力。因此,坚持长拳类武术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 南拳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南拳是对流传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诸多拳种的统称。南拳流派繁多、风格多样,突出表现为 以下几个特点:手法多样,而且“多短拳”,故有“南拳北腿”之称;动作紧凑,劲力刚健,步法稳固, 重心较低;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快时迅速清晰,慢时沉稳有力;身法吞吐浮 沉,腰腿身手贯穿一致,手起肩随,完整一体;气沉丹田,发声吐气,以气催力,常配合发力因势发 声,以助动作饱满刚劲,突出南拳的刚烈风格。
通过以上对南拳风格及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南拳具有很高的健身和技击价值。南拳劲力• 饱满,以刚为主,大学生经常参加锻炼能使肌肉发达,筋骨强壮,能极大地增强自己的力量、速度 等身体素质。另外,由于南拳的蓄劲闭气与发劲开声交替使用腹式呼吸,因此能增强心血管、消 化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 对抗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对抗类的武术注重身体的对抗与碰撞,运动强度较大,其健身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抗类武术能 调动全身的肌肉、器官积极参与,能够全面地发展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 对抗类武术对爆发力、速度的要求较高,需要在短时间内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一机能变 化,使心肌代谢加强,收缩压升高、从而刺激心肌使血流量增加、张力增强、收缩有力。
(2) 对抗类武术的耗氧量大,对肺通气功能的提高,肺泡活性的保持、改善等心肺功能的增强 具有一定作用。
(3) 长期坚持对抗性武术练习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肌肉结缔组织弹性改善,肌腱弹性和韧性 加强,使大学生的肌肉发达,力量增大,体格健壮。
- 导引养生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传统武术与中国古代导引养生之术,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导引养生类的武术 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导引养生类武术要求调息运气、以气运身、气沉丹田、以气催力等都说明呼吸和动作的结 合,不仅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合理,而且通过呼吸增加对内脏器官的锻炼。
(2) 导引养生类武术强调放松,即全身心放松很明显,松而后能活,活而后能通,从而有助于 通经活络。
(3) 导引养生类武术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有利于促进经脉脉气在遍布全身上下、内外 的经络系统中运行。其所特有的在放松的基础上圆润转动、阴阳交错的大小动作,能使经络的多 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立体结构和经脉循行路线上300多个腌穴,受到广泛的、深层的触动,使 经络渠道避免发生故障,保持疏通贯达,从而发挥经络系统调节、控制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 保持身体健康。
传统武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价值体现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发育正常、人格健全、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善于 同别人交往等,是现代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三方 面内容:第一,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其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且积极情 绪多于消极情绪;第二,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第三,自尊、自信、自爱,而且有 自知之明。
传统武术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具体来说,传统武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 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心
衡量武术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标是情绪状态。研究发现,有紧张、烦躁情绪的人 只要练习太极拳或做导引养生功15分钟以后,紧张的情绪就会松弛下来。其原因是武术运动可 增加脑部血液流量,促进体内一种能产生良好感觉的“内啡肽”的释放,从而改善情绪。长期坚持 进行武术锻炼,往往就会在锻炼过程中不断获取一定程度的满意度,而这种满意度会令人产生快 乐和积极的情绪,并将这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保持住,然后通过这种成功和满足的体验使自己的自 信心不断增加,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二) 有利于智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水平的提高
武术不仅有利于良好情绪状态的产生和保持,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智力的发展。经 常进行武术套路运动,不仅能使练习者注意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等得以提高,还可以促进情绪 稳定、性格开朗,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人们智力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武术对抗性练习中,练习 者根据对手的攻击动作所做出的系列反应的训练,可使练习者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增 强神经系统功能。长期坚持进行武术运动锻炼,对于血液循环的增强、呼吸功能的提高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另外,还能够使大脑获取更多的养分,这都对练习者记忆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具有积极 的影响,意义重大。
(三) 有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提高
练习武术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需要经受身体上的痛苦和意志上的考验。 如果要达到武术运动的高水平,必须经年累月,甚至用一生的时间苦练不辍才能练就。如果练习 者怕苦怕累,稍有懈怠,则会半途而废。就如武术谚语中所讲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日练 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由此可以看出,武术练习者要想修炼出深厚的功夫,就必须具备锲而 不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是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条件。
现代健身理念
当前,健身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方面,相应的健身理念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常见 的现代健身理念主要有五大类,即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生物-心理 社会立体健身、娱乐健身以及生态体育健身。
(一) 全民健身
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就是所谓的 全民健身,这是一个从国家政策层面上讲的新的现代健身理念,也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全民健身理念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 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体质健康水平,,①。
全民健身这一理念,是经过长期的总结、发展、创新而得出的最新的体育健身计划。首先,新 中国成立之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被毛泽东同志提出来,这对全国人民积极 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国民体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做出r“把体育 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的指示,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性。再后来,江 泽民同志在之前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口号,这就是 我们目前所说的全民健身理念。只有从根本上遵循“增强全体人民的体质”这一重要的出发点和 归宿点,体育运动就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是针对竞技体育的,换句话说,就是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是并 列的,但实际上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性却高于全民健身计划。在实现了奥运争光计划之后,体育 工作的重心又逐渐地回到了全民健身、增强国民体质上来。一个国家是否是体育大国,其衡量标 准并非只有金牌数量这一个,国家的全民健康指数才是更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一定要大力倡 导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健身理念。
另外,为了更好地推广全民健身理念,有几个错误需要注意:一个是认为劳动就是体育锻炼; 一个是认为高科技的脑力劳动对体质的要求不高,不需要通过健身增强体质;还有一个是认为健 康是个人的私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进行健身锻炼。要想达到全民健身、全民体质水平全面 提高的目标,就必须将这几个错误纠正过来O
(二) 终身体育
关于终身体育,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了解其含义:一方面,是指人的一生中都要有目的性 地学习和参加身体锻炼活动,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指 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支持的前提下,为达到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这一 重要目标而不断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
终身体育的发展是有很多的依据的,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 体锻炼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终身教育的发展。由于受到人体活动规律 的影响,要想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就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地进行身体锻炼。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 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方式逐渐快节奏化,这就要求人们要将身体锻炼作为人们日常生活 的组成部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指导。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终身体育的系统有所了 解,具体来说,就是以人体生长与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所从事的工作、职业特点及所 处的环境为主要依据,通过采取有效的体育手段和科学的指导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的过程。
为了达到保持健康状态的目的,人们在身体锻炼、心理训练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的一 系列活动,就是所谓的生物一心理社会立体健身,这是一种现代健身理念。当前,健康的定义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健全。这也就使得很多人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 会学三个方面来建立新的健康模式,具体来说,这一新的健康模式主要是指:以生理机能为特征 的身体健康,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以社会生活为特征的行为健康。
健身运动与心理训练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健身锻炼,才能够取得理 想的健身效果;而且,通过健身锻炼,能够使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有所提高,进一步改善心理状 态,并使之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另外,包括家庭、生活条件、健康需求、健美娱乐等在内的各种社 会因素对运动健身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健身锻炼和效果的取得都有积极的促进作 用,如果社会环境不好,就会对健身效果起到不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只有将身体锻炼、心理训练和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增 强健身锻炼的效果,使人们的体质水平得到提高。
(四) 娱乐健身
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以满足自身心理、身体方面得到一定活动要求的身心锻炼形式,就是 所谓的娱乐健身。简单来说,就是以娱乐为目的而进行健身。这也就赋予了健身锻炼强烈的游 戏娱乐色彩,与传统的“磨难式健身”方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符合现代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 要求。
娱乐健身的具体形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瑜伽功、街舞、韵律操、跳交际舞、太极拳、沙 狐球、各种体育游戏、保健操等。这些健身形式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和青睐,其主要原因离不开 它们技术要求低、时间要求松、体能消耗小、经济负担小、运动方式活、锻炼轻松化等特点。通过 娱乐健身的开展,能够在使锻炼者的生活健康、精神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帮助人们建立完 整的人格,使他们的文化水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社会生活风气得到有效改善,最终大大提高 国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五) 生态体育健身
通过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的体育健身,就是生态体育健身。换句话说,也 就是人与体育活动、环境建立起和谐、统一的关系或者体系。
人们进行健身运动的目的有很多,除了要增进身体健康,还要达到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 水准、改善生命质量等多方面的目的。通常情况下,较常采取的生态体育健身的形式有:去野外 探险、登山、滑沙、攀冰、冲浪、高山攀岩、海边潜水、江河漂流、北国滑雪、溪降等。这些原本只是 登山家、探险家、专业运动员“专利”的活动开始逐渐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生态体育健 身,能够使锻炼者在大自然中锻炼胆识,磨炼意志,迎接挑战,享受刺激,达到全面提升健康水平 的重要途径。
现代养生思想
传统武术是一项非常注重养生的运动项目,许多现代养生思想都在传统武术上得到充分的 体现。下面,我们就通过传统武术来了解主要的一些现代养生思想。
(一)“刚柔相济''“形神兼备”“动静结合”
传统武术注重养生,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强身健体,增强锻炼者的身体机能; 另一方面,是养生怡情,进一步优化锻炼者的心理状态。首先,传统武术要求“神形一致”“刚柔相 济”,通过传统武术的锻炼,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对于内在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也有积极的促 进作用,另外,受到“神形一致”“刚柔相济”的影响,也能够很好地调整人的情感。其次,传统武术 要求“形神兼备”,强调“调心练意”,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一切肢体运动与“心”“意”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使想象力和意识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传统武术的锻炼,达到身心俱健的目的。再 次,传统武术主张“松静自然”“动静结合”,这里所说的松,就是指精神与形体的放松;静,指思想 和情绪的安静。通过大量的实践可以证明,传统武术强调动静结合,或外动内静,或内动外静,以 动为用,以静为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健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太极拳。太极拳以其 较高的健身价值和养生价值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这也是其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传统武术对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表

现为祛病延年、强 身健体、修身养性、悟道怡情、健身养生。锻炼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 的运动项目。
(二广天人合一"“尚武""崇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自身的文化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传统武 术的养生文化中,一直对“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形神合一”的思想非常重视和推崇,强调自身内 外和谐统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融合的和谐,这种养生思想能够潜移默化地使现代社会的 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养生文化中,“尚武崇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华精神的充分体现。 因此,传统武术练习者不仅能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磨炼出顽强的意志,培养高尚的 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其中,“尚武”有利于“自强不息”精神的培养和建立。尚武者通过 坚持不懈地进行传统武术锻炼,并且借助于强健的体魄和防身技能战胜恶劣环境和对手,在这样 的过程中,其不屈服恶劣环境和竞争对手、见恶不畏、见强不惧、勇于拼搏的精神就能够得到较好 的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 “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德”有利于“厚德载物”气度的培 养和提高。传统武德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所倡导的“温、良、恭、俭、让”,这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武 术精神。传统武术的学习中,非常重视武德的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习武者要具备“三德”,即 手德、口德、公德。所谓的手德,就是较技时不以武力伤人;所谓的口德,就是谦虚,对他人之长短 不进行随意的评论;所谓的公德,则是指遵守道德规范,不做扰乱社会治安之事。除此之外,武德 还要求锻炼者讲究谦逊恭敬,重视和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逐渐领略武德的精神,达到与人 友善、淳厚处世、宽容万物的气度。
浏览8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