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蜂侠》于1966年9月9日起在全美广播公司(ABC)的黄金频道播出, 于次年7月14日播完,实际制作播出了26集。不过《青蜂侠》并没有像预期那
样引起轰动,毕竟观众已经看多了拥有先进装备、每战必胜的美国英雄形象, 反而是李小龙扮演的加藤得到了一致好评。李小龙完美的体型、矫健的身手、 出神入化的拳法、刚劲有力的踢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风头甚至盖过了 由威廉姆斯扮演的青蜂侠。
在《青蜂侠》中,李小龙不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些新创的拳脚功夫,还 首次使用了秘密武器——双节棍,双节棍从此也成为李小龙的“独门兵器”。
《青蜂侠》没能给李小龙带来丰厚的片酬,也没有让他跻身好莱坞一线明 星之列,但却是他武道和演艺事业的一个里程碑。《青蜂侠》是李小龙在武术 和生活低谷之后的一次大爆发,它让李小龙踏出了进军好莱坞的第一步,也 第一次把新创的功夫——截拳道,运用到表演中。美国观众也从银幕上开始 知道,原来亚洲除了柔道、剑道、跆拳道、泰拳之外还有一门闻所闻为的武 术一■中国功夫。
“加藤”,这个毫不起眼的小配角,为李小龙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爱情、功夫、电影,这个支撑起李小龙全部生活的三角,终于在“加藤” 身上达到了完美。然而,事情真的会像李小龙想象的那样顺利吗?李小龙的好 莱坞之梦,会因为“加藤”而一帆风顺吗?
第五章 龙战于野
一个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确地去“指导”自己向正确 的道路迈进。所以,人应该不断地维持自己的尊严,尊严可以发 掘自己的潜能和促进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这样,我们每天要重 复估计自己的潜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李小龙一、横空出世“截拳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混社会的人经常要说的一句话,《青蜂侠》让 “加藤”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角色,早在电视剧还在播映时,就有商人找 到了李小龙。美国是一个商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只要看到一点商机,只要有 利可图,各路商人就会蜂拥而至,不把你身上的潜力“榨干”决不罢休——他 们为李小龙设计了一整套包装推广计划,也给李小龙的生活带来了巨变,这种 巨变是李小龙之前都不曾预料到的。
这些推广计划的核心是利用电视剧热播的机会,把李小龙包装成现实中的 “加藤”,一方面让李小龙以“加藤”的名义开办连锁武馆、广招弟子,另一 方面则是趁热打铁,出版一系列与“加藤”在电视中所使功夫有关的大众武术 普及教材,然后让李小龙打扮成“加藤”的样子进行各种宣传活动。
这些推广包装手段在今天仍是很多媒体和策划公司惯用的招数,李小龙对 此也很感兴趣——利用电视剧推广自己的振藩功夫原本就是他出演“加藤”的 初衷,《基本中国拳法》的惨淡收场让他确实很想再出版一本武学专著来向世 人阐述自己全新的武学理论,但是在看了商人们的详细计划后,李小龙犹豫 了,甚至有些愤怒。
美国商人们的做法与当下流行的“跟风”极为相似,就是哪个东西是热 点,哪个东西好卖,就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快的速度做出同类产品抢占市场。他 们在乎的不是图书本身的质量和内涵,而是能不能抢到这口水喝。在李小龙看 来,以“加藤”为噱头的那些武术普及教材,根本就是一些粗制滥造的武术皮 毛,是忽悠外行人和初学者的东西,与他阐述武学精要理论、开辟全新拳法的 出发点完全相悖。这样的作品,或许能够在一段时间里畅销,但却缺乏长久的 生命力,只能算是快餐读物。如果人人都跟风而行,久而久之,整个市场就会 变得肤浅浮躁能够成为人们精神食粮的作品也会越来越少。
另外,美国商人们要求李小龙头戴“加藤”面具、身穿“加藤”服装开办 武馆传授功夫的要求也让李小龙不能接受。原因很简单,“加藤”是个日本 人,而自己展示的都是中国功夫,他怎么可能放弃身份和原则去给日本人在美
国打广告!美国商人很不能理解李小龙的想法,他们很有“人情味”的告诉李 小龙,只要他愿意以“加藤”形象示人,不论传授的是日本功夫、中国功夫还 是美国功夫,他们一概不管。
美国人这种一切唯利是图完全不讲原则的作风激怒了李小龙,李小龙明确 表示:“我是中国人,我是个中国功夫师,我只能穿唐装,只能教学生中国功 夫!我的功夫是靠勤学苦练而来的,不是靠加藤!”
李小龙的“冥顽不灵”让捧着大把钞票前来的美国商人们扼腕叹息,他们 都知道李小龙当时的经济状况,自认为开出了他不可能拒绝的价钱——几万美 元,足以让李小龙去干任何想干的事情,可他却拒绝了,他是真的不缺钱,还 是脑袋有问题?
李小龙缺钱,而且非常缺,在洛杉矶安家、在当地开办新的振藩国术馆、 维持武馆的日常运营、出席各类活动……都需要钱,但是他不想沦为商人的附 庸,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赢得一切,不能为了钱丧失做事的原则。是的,每一 行都有行规,都有奉行已久的潜规则,但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想有一番作 为的人,就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正如在拍片时的执着一样,不论在任何 时间、任何场合,李小龙都不会放弃“我是中国人”、“我传授的必须是中国 功夫”的立场。有个性的人不一定会成功,没有个性的人,就一定不会成功。 这种个性,很多时候会让你成为另类和规则的破坏者,但也最能传达一个人的 人格魅力,而这种魅力,恰恰是木村、依诺山度、严镜海等人汇集到李小龙身 边来的重要原因。
坚持自己的原则,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是李小龙在之后的事业发展之路上 一直奉行的两条准则。钱,对李小龙来说,始终都是次要的,这也印证了一句 老话——只有不在乎钱的,才能赚到大钱。
出版武学专著和在全美开办振藩国术馆是李小龙在武学上的两大愿望,但 是在有生之年,李小龙一共只开办了五家武馆,而位于洛杉矶的振藩国术馆,
就是其中的最后一家。
1967年2月5日,第五家振藩国术馆在洛杉矶唐人街学院路628号成立。今 时不同往日,李小龙刚到美国时,由于资金紧张、影响力小,西雅图和奥克兰 的振藩国术馆在招收弟子上的要求并不严格,收费也不高,只要愿意,不论你
有没有武功基础,不论你是抱着何种目的而来,武馆一律接纳,有点类似于大 众武术速成培训班。而现在,李小龙已经成了美国影视界和武术界小有名气的 人物,很多现实的问题都已摆到面前,直到这时,李小龙才明白为何当年恩师 叶问在收徒一事上如此谨慎,于是他大大提高了招收弟子的门槛,这一门槛不 光体现在昂贵的学费上,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的资质和身份。
洛杉肌振藩国术馆的开办是李小龙武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 件,其一,这家武馆抛弃了原先走平民化、大众化的路线,转而面向精英群 体,在提升自身档次的前提下也提升了在美国武术界的地位;其二,正是在洛 杉矶振藩国术馆,李小龙第一次提出了“截拳道”的概念,一种全新的拳法就 此横空出世。
谈到截拳道,很多人认为早在刚到美国时,李小龙就已经开始这项全新功 夫的思考和摸索,因此,截拳道的创造时间应该就在李小龙读大学期间,而非 来到洛杉矶以后。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任何一个事物,并不是越早出现就越有价 值,难道我们能够把一粒卵子受孕的时间看成是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人从细 胞到出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截拳道的创造也是如此,它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 的萌芽、摸索、完善、形成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与李小龙在美国的经历密 切相关。截拳道不是凭空而来的创意,是凝结着李小龙对人生、对武学、对哲 学感悟和思考的结晶,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半工半读的那段岁月,如果没有选 择哲学作为专业,如果没有接连几家武馆运营的不顺利,如果没有回港为父奔 丧那几个月的思索,如果没有莲达在背后的支持,如果没有碰到木村、依诺山 度、严镜海等人,就不会有后来的李小龙,更不会有截拳道的诞生。
因此,我们可以把李小龙的武学生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959年来到 美国到1967年在洛杉矶创办第五家振藩国术馆之前是“振藩功夫”阶段,可以 看成是截拳道形成和面世之前的准备期;1967年到李小龙去世,才是李小龙的 “截拳道”阶段。1967年之前,李小龙都是以“振藩功夫”的名义开馆授徒,
尽管木村、依诺山度、严镜海等人都知道他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拳法。
依诺山度曾与李小龙就截拳道有过一次生动的谈话:
“1967年初的某一天,我与布鲁斯在驾车出行途中谈到了西洋击剑术。
浏览6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