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积极反击

在截拳道积极反击的防御战术中,常用格挡反击战术。格挡战术法的运用条件是用来改变来 力的方向,从而有效地进行防御,并不因此而暴露自身的其它弱点。此外,格挡是为防守反击创造 有利的条件,运用此战术能迅速瓦解那些自信心和攻击力都很强的对手的士气。

在积极防御反击战术中,还有摆脱防御,目的是为了脱离接触,避免跟对手拼体力,也是一种变 换战术的手段。但是动作不要做得过分,也不要错过反击的时机。摆脱防御是运用在被击打的情 况下摆脱对手,从而重获安全,并伺机反击

李小龙经常说,防御反击是一种妙策,运用起来相当安全,积极有效的防御反击行动是一种更 高形式的攻击。

积极反击是防御成功后直接攻击对方已暴露出的空当,打击的部位必是致命的弱点。积极反 击是由被动变为主动,压制对手,直到取胜。

二、截拳道仿生要义图片3

李小龙在创立截拳道的过程中,自身已经具备了很多优点和过人之处,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 善于汲取别人或别的功夫流派的特长。而且一般人很难联想到,截拳道竟与仿生武术,也就是与传 统的象形拳有很大的联系。

在传统武术或传统技击术中,象形拳是一种由模仿各种动物的神形,以及表现古代某些特定人 物形象的动作而组合成的拳术。同时象形拳又分象形、取意两种。前者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 为主,而追求形象,因此技击性较差,故李小龙对此没有吸取与采用;后者则取意于动物的搏击特长 来充实动作,因此技击性较强,这也是李小龙汲取与借鉴仿生武术或象形武术的重点所在。李小龙 多次说过:“为了制造心理震撼的作用以吓阻对方,可以宛如猛兽一般地大胆行动,变可以学会象狐 狸一般的聪明、猫一般的敏捷、眼镜蛇一样的凶狠与迅猛。”

李小龙在给自己的学生做示范时,曾多次谈到了猫,因为猫这种动物对李小龙的武道与哲学观 念的影响很大,以致于在自己的顶峰巨作《猛龙过江》中的最精彩的打斗部分里,把猫也穿插了进 去,让猫作了自己与劳力士火拼时的“观众' 在搏击训练中,他曾说过:“大家可能会留意,当一只 猫在预备扑击时,它会把背部弯起,它的姿势便好象我们的预备搏击动作,两边脸庞受到了两肩的 保护,胸部和身体受到了手肘与手臂的保护,只有头的上部和下体以下两肢较为受敌,但只要小心 防护,敌人也是无计可施的,所以只有'猫'的防护姿势才是最安全的姿势。”

猫一被碰到,就把身体在瞬间缩成一团,以便利用反作用力逃跑或反扑。把身体缩回来,再弹 出去,在任何技击运动中这种动作都很重要。截拳道中有一种称之为“自动反应”的本能,必须具 备。这种反应是整体反应,即对身体的各部分都要注意到,如只是局部的反应,就不是这种自动反 应的本能状态。例如,当对方用重腿攻来时,如只是手有反应,仅用手格挡,结果会被踢到脸上。如 果整个身体都有反应,那么对付对方的腿功就算不了什么。因为只要本能的腰部稍一变化.不论什 么踢,还是什么拳打,在自己面前都会变得软弱无力。上述动作如能完整地做出,则自己的身体就 与猫很相近。另外,当对方从外面踢过来或突然袭击过来时,一瞬间把身体团缩起来也可躲避灾 难,因此把身体收缩成猫状体态的锻炼,在搏击中是不可少的。

关于猫的搏斗形态,李小龙还作了如下解释:猫和狗的争斗对学习搏击术的人来说具有启发意 义。猫狗打斗,狗倚仗身体大,便用嘴突然去咬。尽管如此,猫把前足抬起,身体灵活的闪避,使狗 两三个回合的攻击都不能成功。在这里,狗的优势是以四足平稳地放在地上,力量强,但前冲预动 大,容易暴露自己的意图;猫以后脚为点,身体可自由移珈占有机动灵活的优势。在搏击中,如果 人像狗那样只是把嘴与脸向前突进,必定要失败。当然,如不能像猫那样上肢与腰部保持灵活性, 也就不能防御住对方的攻击。所以,我们的手要象猫的前足一样灵活,且又要象老虎的前足一样威 武有力。

三、 截拳道的中线攻守法

在截拳道中,“攻守抢中线,集中于中央突破”,为拳理要诀之一。截拳道技巧的施展虽趋向于 简捷、直接,但这一切均是以“攻守抢中线,集中于中央突然”的拳理为基础。

李小龙的这一技击要诀取自于南派名术)永春拳。所谓中线则是虚设在人体中央的虚线,它是 以鼻脐为基准至重心的联线部位,这条线上可以说分布了全身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部位。两眼、咽 喉、心脏、会阴,背后则有后颈、后心、命门、尾闾。李小龙认为,如果以上这些部位其中任何一个部 位遭受到有效的打击,都会对被击打者造成极大程度的损害。另外,身体的平衡也会因此受到极大 的影响和破坏,以致使被攻击者难以正常施展出自己应有的攻防策略和技巧。图片2

在实战搏击中,强调侧身对敌,以使自身的中线远离对手,并且垂肘护肋使自身无破绽,这是i 永春拳或截拳道中先护自身中线,然后再攻取对手中线的应用原则。在对抗训练中,中线是攻防的 重心,当我方侧身而立时,不但使中线远离对手,且使受敌面积大大缩小。当对方出招攻来时,也不 外乎从左右、上下、归中三路而来,我方只要把对方的拳脚挡出中线外,从身边擦过即可。

在搏斗中,李小龙常习惯的垂肘护肋,即使在攻击时也都是采用引人化开的手法,使自身更加 接近对方。再者,李小龙的出手一般都不很长,从而能在护好自己两肋的基础上进行拼搏。此外, 肘不离肋的另一作用是,手不易让对方擒拿住,即使被拿要解救时也容易。当李小龙欲打击对方的 中线要害时,可先用引进的手法使对方重心前倾,此时对方的中线会更加贴近于我方,然后我方在 将对方手脚化出我方中线的同时,出招重创对方的中线要害处,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

有时,可先用弧线动作去吸引对手的注意力,当对方因注意力分散而暴露出中线要害时,乘机 用简捷、凶狠的近身动作在重击其中线致命要害处,攻敌以措手不及。在截拳道中,中线原理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技击训练中,均要求练习者注意自身的中线,以利于掌握平衡,提高动作速 度,典化招式劲道等。

四、 截拳道的攻守同步打击法

在一些功夫流派中,常把理论技术分为进攻与防御两部分去教授学员,这样容易造成练习者的 错误理解。李小龙提倡与推广的是,攻防同步打击或攻防合一打击。李小龙曾经说过,任何有过技 击经验的习武者都知道,如动作连贯性不好,则易于被对手所乘。再者,截拳道力求以攻势来制止 对方的攻势,并击败对手。

在南派拳术中,有句技击名言叫“有桥过桥,无桥搭桥气意思是说,如对方向己方发起攻击时, 我方可出手将其挡住并制服;若对方静止不攻时,我方可运用虚招引蛇出洞,然后搭住制服。截拳 道对这句话发挥得很好。南派拳术善近战,因此采用以静制动的原则,将有利于引进化开的进击。

李小龙曾说过,攻守抢中线是技击理论中强调的,而攻防同步则是技击实战的一种技法应用的 原则。在这里,除了攻守抢中线所强调的以外,攻防同步这种打击法亦特别要求的是,应在对方进 攻后,己方才攻防同步的敏捷出击,即“后发而先至”,在对方的意料之外而得手。所以,这是一种典 型的以静制动的有效的技击法。它的特点是由于己方的反应与反击速度快,因此对手根本就没有 机会能再发起连续攻击。由于己方是攻防同步地进行,故不但控制和束缚了对手,而且节约了时 间,能在敌方旧力已尽而新力未生之时,一下子打到其中线要害处,使对方不但没有变化的机会,还 会因受重创而再无还手之力。当然,以上所述,也是攻守抢中线与攻防同步技击法密切配合的结 果。图片5

根据李小龙的要求,攻防同步不但要两手同时攻防,并视情况应能达到无论双手、单手、单脚或 拳脚的组合应用时,都能够做到攻防同步、连消带打、自然而然的高深境界C在搏击中,这种技法的 破坏力来自于反击者的打击力和攻击者冲击力,所以当力点接触到对手的要害部位后,其打击效果 将是致命的。

五、截拳道阻击打击法

在截拳道中,阻止打击法是在对方攻击的同时,把握时机予以打击的方法。它可预先在对方的 攻击路线上予以消截与牵制,即所谓的连削带打与截击。

阻止打击,需在对方攻击之同时予以阻击。其方式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也可是踏前,出脚与 出拳反击相结合。但应先以虚招虚晃或以破绽诱敌,或者是在两动作之间及时进行阻击,使对方无 法施展其技、战术。在搏斗中,阻止打击系一极佳的防御方法,因为它可在破坏对方攻击的同时去 攻击对方要害部位与空门,并可用来对付攻击优于防御的对手,或在对方贴近时给予其迎击重创。

李小龙还曾说过,正确的取准距离和把握时机及快捷有力的动作,是自己有效的运用阻止打击 法成功的秘诀。而且阻止打击法是以直拳或前脚为之,因为这样的技法突发性强。当然作为战术, 亦可配合下闪或滑步时去做动作。换言之,阻击打击法经常需配合身体的闪转、移步,来控制对方 的出手。图片7

一个拳手欲使自己取胜需训练自己可以在任何时间内,以任何动作做阻止打击的本领。有效 的阻止打击法,不但可以消解对方的攻击和籍此重击对方,而且具有使对方信心大失的效果。因 此,李小龙建议自己的学生不妨由不同的角度来练习快速而准确的阻止打击法。

在剧烈搏击中,李小龙经常运用的阻止打击的时机有:


  1. 当对方向前移步准备攻击时;

  2. 当对方的攻击意图暴露出来时; .

  3. 当对方的攻击动作刚刚起动时;

  4. 当对方的攻击动作到达半途时;

  5. 当对方的手臂与腿膝犹弯曲时;

  6. 当对方的动作幅度过大时;

  7. 当对方的动作的惯性过大而收不住手脚时;

  8. 当对方的动作方向与角度不当之时;

  9. 当对方缺乏灵活与机动性时;

  10. 当对方因受挫而缺乏主动性时。


不过,倘若不先控制好对方的动作,或看清对方双手的位置,而贸然加以阻止,均是不智的。因 此,一个聪慧的搏击者需具备有耐心,且能够有条不紊地活用各种方法。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李小龙认为阻止打击法并不是单纯的防御技巧,而是拳手善于发现并利用 对手的攻击意图和行动,来成功的达到己方争取主动和“后人发、先人制”的高深的技击艺术。所 以,李小龙要求习者除了要练就高深技巧和完美的动作处,还必须勤加磨练一些必备的战术素质。

最后,用李小龙的一句技击名言来做本段的结束语:“一个成功的阻止打击,常在于巧妙地隐匿 自己的真正意图,来诱使对方冒然攻击,使对方在无良好的防御的情况下突遭痛击而倒地落败。”图片6

六、截拳道攻击方式再谈

前几年有篇文章介绍了截拳道的五种攻击方式。这五种攻击方式是:简单角度的攻击、封手攻 击、渐进间接攻击、联合攻击和诱敌攻击。现予以补充介绍。

主动进攻是战胜对手的最积极的有效手段。截拳道的主动攻击是以先发制人来打击对手,并 以此控制整个战局,进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在李小龙的搏斗体系中,拳手的主动进攻并不是毫 无目的的乱打乱闯,恰恰相反,只有根据对手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主动进攻形式、方法,才能使 攻击奏效。

截拳道常用的攻击方式有:

(一) 直接攻击的方式

在实战搏击中,拳手可利用各种有效的步法与角度,突然而直接地进身猛打,使攻击直接指向 对手的要害部位。由于这一打法突然而又简捷实用,因此在实战中运用颇多。

在截拳道中,直接进攻的关键在于拳手进身的时机。在对峙中,当对手的重心正向前移动时, 这时快速的进身直攻最易取得成功。因为对手重心正向前移动时,其力量与势头是对着你来的,而 此时若想改变力的方向和人体的重心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如能利用这一时间差进身直攻,对手 就难以逃脱而中招落败。

另外,当对付一个镇静而又具有耐心的对手时,不要轻易采用直接进攻,因为这样的对手一般 对自己的防护都是很严密的。此外,在打斗中运用直接攻击时,两眼还应盯紧对方,且要注意其身 体下方,并保护好自己的上盘。在距离较远的格斗中,则要盯住对方的眼睛,从而迫使对方处于被 动地位,并要引诱对方向前来,且在其向前迈进时直接攻击他。

(二) 迂回攻击方式

在截拳道中,迂回攻击又称变角度进攻,多用于对方正面防守严谨,而我无法攻破之时。

根据李小龙的解释,在技击中的这种侧面攻打,非常强调灵活性。拳手欲有效的运用迂回进击 技巧,必须依靠灵活的步法与身法。另外,正确的迂回进击法在行动中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平衡, 亦能够有力地发起攻击和避免对手的进攻。

(三) 假动作攻击方式

在截拳道中,假动作攻击即是在实战中以虚假动作为引导,并利用某种手段来诱骗对手,然后再进行打击的方式。

在搏斗中,假动作的攻击力量通常都不是很大的,因为其目的在于转移对手的注意力,为有效 的攻击创造时机。不过,李小龙认为必要时也可以由虚变实,从而攻敌以不意。在实战中实施诱骗 假动作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拳手的假动作必须做得真实,使之具有足够的欺骗性。

第二、真假动作的衔接与转移要快速、紧凑,以免出现空当,这样就不易为对手识破。

第三、假动作要多种多样而善于变化,以使对手防不胜防。拳手要练习和掌握使用各种类型假 动作的方法,以便了解对方所做出的各种不同反应。

假动作在技击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假动作的进攻,对方比较容易防守。而假 动作后的一瞬间,可引诱对方暴露其空当,或者借机观其习惯动作,以便于第二次进攻。另外,还要 根据本人的技术水平和特点,用各种不同的假动作试探对方暴露空当的位置。

在搏击中,如果两人的速度一般快,力量与技术又相当,那么善用假动作的人总是会占上风的, 但假动作必须做到快捷、多变,再加上干净利落地一击,定会使对手无法防御,但虚招如用得过于频 繁,亦会被人识破,并伺机反击,从而失去假动作效果O

(四) 多点进攻方式图片8

所谓多点攻击,即拳手在连续出击的过程中,去攻打对手的不同要害部位,这种打法往往能使 对方防不胜防,这亦是截拳道的最大技击特点之一。

在实战中运用多点进攻,对自己来说首先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也就是说,必须将适合 自己的技术打法的基本战法合理的组合起来,并通过长期的不懈训练,使技艺逐渐娴熟,才有可能 在搏击场上较好的运用于剧烈的打斗中。

李小龙还认为,在进行多点进攻前,还必须先调节好打击距离,以保证多点进攻的有效实施。 否则,冒险而进会得不偿失,对自己实为不利。在实战中使用多点攻击时,除了掌握好两人之间的 距离外,还要把握好进攻的时机、速度和在快速的击打中不断地变化招法等,才能充分发挥出其威 力来。

多点攻击法是截拳道中的一项颇难的技击招法,须认真学练,并结合假动作、步法、身法等要素 的配合,力求做到动作连贯、凶猛、准确、有力,才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五) 抑制性攻击方式

所谓抑制性攻击法,是李小龙根据对方的弱点与长处等实际情况,所采取的攻击方法。可分为 制短性进攻与克长性进攻两种打法类型。

  1. 制短性进攻 .


这是一种拳手集中力量去攻击对方的短处和弱点,而使对方处于劣势的技法。在打斗中,对方 总有某些薄弱环节,只要把握住其一处,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将这一打法贯穿于搏击的始终,就能取 胜。例如,己方经过观察,发现对方虽擅长运用腿法,但其最怕的是打近身战。那么,在搏击中己方 便可抓住时机迫近而猛烈攻击,尽量采用近距离打法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从而使对方防不胜防并 失去平衡。这种打法,对于刚到美国的李小龙来说,最为有效,因为当时美国流行的是空手道和跆 拳道腿上功夫,李小龙就是靠自己的贴身短拳制服了劳力士与朱瑞等驰名世界武坛的腿法大师。

  1. 克长性攻击法


所谓克长性攻击法,即在实战中采用相应的技击方法克制住对手的长处和优点,使其技术特长 发挥不出来的有效战法。

李小龙说过,欲成功的采用这种克制对手长处的打法,一定要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拳手要有一 定的实战经验,才能“对症下药”,给对手以致命打击。例如,对手若擅长上肢技法,我方则与其保持 有效的攻防范围,而专用腿法巧妙的攻击他。运用克长性攻击前的瞬间,拳手必须先正确判断敌我 之间的距离,以及对手可能挪移的距离。如果敌我之间的距离判断正确,那么在对手攻击即将结束 的时候,我方便能利用瞬间的虚隙,予以有效的重力打击。

(六) 突袭性攻击方式图片12

突袭性攻击法,即拳手在捕捉对方的习惯动作,或在其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突然袭击。 但是,李小龙认为必须用最拿手的攻击动作,打击对方最薄弱的防守部位,才能有效的重创对方。

搏击中,在使用突然袭击法之前,一定要保存实力,并将自己的意图完全隐蔽起来,使对方放松 警惕。如果做到了这些,运用突然袭击法就容易成功。

如果所面对的是一个刚踏入拳坛的新手,也可以采用此战法。通过突袭性的强攻,使对方的技 术彻底乱套,而且在心理上完全失去平衡而一败涂地。

这种突然的强攻法,袭击成功的三大要素是力量、速度和技击技巧。其中,力量和速度是给予 对方重创的基础,而技巧则是攻击的关键。

(七) 心理攻击方式

在截拳道或任何一种拳术功夫中,学习实战技术的关键,训练水平的高低,比赛时发挥的好坏, 心理因素或者说心理战术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掌握和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 识,并将其运用到技击训练和比赛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不仅能为拳手解决赛前的心理困难和 情绪障碍,还能提高他们临场的心理应变能力。

李小龙曾经这样说过,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拳术师,所应具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独立 自主的精神,是依赖自己,并且要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和心理竞争能力,以及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熟 练的武技。特别重要的一条是,要有经受得起任何打击而百折不挠的心理作战能力。

李小龙在比赛至势均力敌时,心理上给予对手施加压力的最佳方法是:在打过几个回合后,双 方都竭尽其力并感到疲惫不堪时,当下一个回合的预备铃声一响,而对方还坐在凳子上休息时,你 就应立刻跳起身来准备战斗,这样可使对方的心理上感到,你是精力充沛而不可战胜的,而他已经 疲惫不堪而无力再战了。如此,你的目的便已达到,因为接下来的仅是付诸以猛烈的攻击而已。

七、截拳道对奇与正的运用图片13

在实战搏击中,奇与正是根据敌我双方的形势与虚实比较的结果,如何使用自己手里的有效力 量,以实施避实击虚的手段问题。在这里,奇正是手段,打击对手是目的,因此说奇与正是一个关于 如何使用技术力量的战略战术概念。

在截拳道中,李小龙虽没有明说自己的功夫里有奇与正这两个作战因素,但我们若仔细分析, 却不难看到这方面的影子,这也许是叫法上的不同罢了。事实上,李小龙在有生之年曾广泛涉猎过 有关中国古代兵法秘笈,这从他所收藏着的兵书上的磨损程度便可以看得出来。况且,他也曾不止 一次地说过:“国术是古代兵法的一个缩影。”

《孙子•势篇》首先提出了奇正的概念和思想。但人们历来对奇正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而且相 对于格斗术来说,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与说法。第一类是从拳手的部署、打斗方式和常变原则 的角度来分别奇正。例如正面攻击为正,迂回侧击为奇;明攻为正,暗打为奇等;第二类是认为奇正 是拳手在搏击中的常法和变法,即常法为“正”,变法为“奇”。

总之,李小龙跟我们一样都不否认奇正是关于如何在搏斗中辩证灵活地使用自身武技的一个 问题,也是一个关于在搏击运动中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如何使用战略战术为目的的普遍制胜方 法的原则问题。

李小龙在论述奇与正时,不断强调了一个“变”字,他认为“变”是奇正的灵魂,是自己所独创的 功夫的核心。奇正作为一种有效使用自身武技的手段,只有在辩证灵活的“变”的基础上才是存在 的,若脱离了对客观实际情况的灵活把握和对自己手中作战武器的灵活使用,奇正便不复存在。

许多人往往不可能真正认识奇正的本意,这是因为我们犯了一个只局限于方法,而没有认识到 该方法所赖以产生的客观基础,这也是李小龙所反对的。用李小龙的话来说,只有认识了该方法之 所赖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才能真正认识该方法的本来面目O那么,这一方法所赖以产生的基础和 根源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应了解奇正与虚实的关系。在这里,虚实是对问题实质性的看法,奇正却是根据自 己的目的愿望去解决问题的一种灵活的辩证的方法和手段。由此可见,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 另L但同时必须看到他们之间仍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那就是奇正是针对解决实质性问题的目的 和愿望而产生的,没有对敌我虚实状态的充分了解和掌握,就无法产生以奇正制敌取胜的具体方法 和实践。

其次,在搏击中只有使用奇正的方法才能实现了解敌我虚实的目的,克敌制胜。

从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了奇正与虚实的关系。那就是它们既是一种因果关系,又是一种对象和 方法的关系。在实战搏击中,奇正之中也包含了所有虚实变诈的内容,然而在对手看来,奇正是相 反的,虚实也正好是相反的。在这里,奇正运用和虚实变诈便合而为一,成为针对同一事物和踏上 胜利坦途的同一种方法。

李小龙在打斗中特别强调有“奇”与虚实变诈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虚实为“奇”创造了条件, “奇”是虚实变诈的结果。因此,只有成功的虚实变诈,才会有成功的出奇制胜。“奇”和“胜”是紧密 相连的,只有“奇”才可能会“胜”,只有“奇”才可能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和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 奇正变化是依据敌我虚实变化而来的,只有在敌我双方各种虚实对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可能导 致技击战略战术上奇正方法的变化。二者的相互影响与演变,可以达到层出不穷,如“循环之无端” 的微妙境界。

在搏击中,一定的形势变化必然要引起一定的奇正变化。而奇正变化又寄托于一定的形势变 化之中,这就是李小龙所说的“形以应形”和“无形而制形”的奇正变化规律。“形以应形”也可以理 解为正面抵挡,“无形而制形”除了理解成“以无限为有限”之外,还可理解成是出“奇”制胜。在这, 里,奇正除了同虚实、形势有密切的联系之外,它还同搏斗中的“常”与“变”的规律也存在着极为密 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搏斗中的奇正问题也就是搏斗中的“常”、“变”规律的一个反映。我们在知 常与知变的探讨中,就已经知道,搏斗中始终存在着一般与特殊,普遍和具体的差别,以及其灵活辩 证的关系。再者,“常”和“变”的关系与“正”和“奇”的关系是完全相同的。以“正”攻敌和以常规的 技巧攻击对手是同一个问题和同一个道理;而以“奇”攻敌和以变化的技法出“奇”制胜同样也属同 一个问题和同一个道理。所以,技击中的奇正与常变是相互包含的,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 认识方法。总之,要认识奇正,就必须认识搏击中的一切常变规律,要认识常变规律就必须从奇正 变化中窥测其奥秘。

《孙子》在论述奇正关系和奇正运用中指出:“以正合,以奇胜。”它把胜利看成是“用奇”的结果。 李小龙对这一论点佩服之至,他甚至发展或扩展了这一论点,他认为出“奇”之所以能制胜,在于 “奇”达到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即“奇”的技击行动有效地击中了对手的虚弱和要害之 处。所以说,“奇”是克敌制胜的基本搏击规律。

搏击运动往往是临机而变、因变而设的灵活变化过程,有敌我虚实的转机,必然就有这种虚实 变化的到来,有了这种虚实的转机和变化,就有因机变而设的战略战术变化,也就是奇正及其运用 的变化。只有高明的技击家才能做到“无不正,无不奇”,才能使对手高深莫测。这是奇正运用到最 高境界的一种结果,也是奇正变化不可胜穷的体现。也唯有至此,才可以称得上把握了运用奇正进 行搏击的真谛,以及在武术对抗的韬略运筹中达到了奇正之极的境地。

八、截拳道对虚与实的运用

李小龙所独创的截拳道曾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战略战术与强猛的攻击力著称于世。其中, 虚实是有关搏击双方各种力量因素对比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又构成了一个同敌我对立一样的性 质的矛盾规律:即敌之“虚”,必为我之“实”;我之“虚”,也必为对手之“实”。这种虚实变化的结果表 明了双方“利”与“不利”的截然相反,因而也必然导致了双方利害取舍的截然相反。李小龙认为,把 握住这种利害取舍截然相反的规律,才能因其谋而先发制人。相反,对手也可以通过这种规律来预 测我方的谋因何出,并因此先伐我之谋。

在实战搏击中,研习者对敌我双方各种技击因素“虚实”状态的把握,目的是为对抗过程中的力 学原则提供依据。但是,虚实状态及其各种具体的描述,仍不能真正符合实际搏击和打斗的要求。 也可以这样说,双方的虚实是由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质和量所决定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孙 子•势篇》首次提出了嘘实的概念。他也正是从敌我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差别现象中,来认识虚实 的本质。

根据李小龙解释,虚实包含了格斗术的一切领域,它既属于战略运筹的范围,也属于战术运筹 的范围,因而虚实概念具有广泛性和概括性的重要特征,它既高度抽象,又十分具体,同时又生动形 象。

在中国古代兵法和武学中,有许多大家都把虚实和阴阳结合起来,并为“阳”为“实”,“阴”为 “虚”。其实,虚实还包括以上的“锐”与“钝”、“速”与“缓”、“知”与“不知”,“智”与“愚”;优”与 “劣”,“无”与“有”,“明”与“暗”,“轻”与“重”,“能”与“不能”及“有道”与“无道”,“无形”与“有形”, “无限”与“有限”,“无法”与“有法”等等。这些虚实是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敌我双方 各种力量因素进行认识的结果。根据李小龙的理解,只有对敌我各个方面、角度、层次的虚实有了 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预知搏击的胜败与得失。

在技击功夫中,虚实的各种广泛含义,是由存在于双方中的无数差别决定的。再者,实战中的 双方的相互观察、认识和了解,即是对双方所有虚实差别的了解,这种差别认识得越深入,对双方虚 实状态的了解就越深入。虽然双方的虚实、强弱是建立在双方的一切差别之上,但双方的差别只是 它的表象,双方差别中所包含的虚实和强弱则是它们真正的本质。只有透过这些差别的现象真正 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其是否是虚实。

我们都知道,虚实是一个包含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武术技击概念。因此,认识虚实和使 用虚实变换都要受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不同条件的限制。所以,虚实的认识固然需要通过客观 的比较,但也需要依靠主观能动性去认真分析与甄别。而且虚实的使用必须顾及到自身所处的各 种客观限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李小龙始终坚持认为,虚实是可以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搏击中的所有变化,都可归纳为 双方虚实对比的变化。再者,虚实同时又受两种作用的相互影响,并为两种力量所支配,其中一种 是它自身的力量,一种是外界的力量,即主观能动的力量。搏击中的一切智慧都集中表现在后一种 力量身上,这就是高水平的武术家再造虚实的智慧的力量。

 

浏览6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